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選大班體育説課稿三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12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體育説課稿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大班體育説課稿三篇

大班體育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好玩的跳繩》是一節體育活動,選自大班上學期第八個主題《冬天的故事》。這節課利用孩子們喜歡的跳繩這一活動,讓幼兒自由探索多種玩法,嘗試合作跳繩,進一步增強孩子們的體質,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運動的快樂,讓幼兒在快樂的活動氛圍中感受跳繩的樂趣和與他人合作所帶來的快樂。

二、説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他們接受能力快創造力強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大膽想象,探索不同的跳繩方法,提高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2、發展跳躍能力,增強動作的協調性。

三、説重點難點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預設為: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練習跳繩,發展跳躍能力。把練習合作跳繩,提高與他人的合作能力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雙腳跳繩的經驗。

2、物質準備:活動場地、幼兒每人一根跳繩、音樂磁帶、錄音機。

五、説教法、學法

1、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將主要採用:觀摩示範法、合作探索法、語言激勵法來組織教學活動。另外,我打算向幼兒採用:遊戲法、練習法、競賽法、發現法、合作法等學習方法,讓幼兒在玩一玩、説一説、看一看的輕鬆愉悦的氣氛中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六、説教學過程

為了能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組織幼兒進行熱身運動,導入活動:

播放音樂,帶領幼兒做小繩操(對摺繩子,隨着音樂和老師一起做動作),談話:你會怎樣跳繩?請會跳的幼兒示範跳一跳。討論還可以怎樣跳,怎樣玩?

(二)讓幼兒自由探索:

(1)播放歡快的音樂,幼兒分散在場地上,用不同的方法練習跳繩。

(2)鼓勵幼兒在學會跳繩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變換花樣,儘量與別人跳得不一樣。請有創意的幼兒示範,大家都來學一學。

(3)兩人或者三人一根繩,幼兒結伴跳繩,教師指導幼兒合作跳繩:兩幼兒同時甩繩同時跳;一幼兒站着不動,一手甩繩,另一幼兒邊用一手甩繩邊跳;一人搖繩帶另一幼兒一起跳繩;兩人分別在兩頭搖繩中間一人跳繩,引導幼兒把一人跳繩的方法遷移到兩人合作跳繩過程中。

(4)請成功合作的幼兒示範,讓大家也變換花樣試一試,看兩人合作學會了幾種跳法。

(5)遊戲鞏固雙人跳繩:一名幼兒戴上小白兔頭飾,雙人跳繩將“小白兔”送回家,將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比賽。

(三)放鬆身體:

放鬆整理活動:大家放下繩圍成一個圈,播放舒緩的音樂,隨音樂做放鬆整理。

七、活動延伸

晨間活動時,讓幼兒繼續練習花樣跳繩。

大班體育説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周圍,圈兒無處不在,但幼兒更關注的是實實在在的實物圈,這些圈很常見思維已經形成定勢,已經不再有新意,很難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和注意興趣,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缺乏對周圍事物敏鋭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的慾望,對有些事情會默然視之。在一次的體育活動中,我們只是拿圈來做一個範圍給孩子玩遊戲,卻發現有些孩子拿圈來玩出各種玩法,我開始有目的的觀察孩子的反應,發現在後來的活動中大部分的孩子對圈兒的玩法比較侷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為了激起幼兒對圈兒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我就設計了本次活動《圈兒變變變》。

二、説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我確立認知、技能、情感方面的目標,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遊戲使幼兒能夠熟練鑽、爬、跳、跑等基本動作練習的方法。

2、技能目標:通過活動使孩子能夠根據自己想象把圈兒變成各種物體進行遊戲,感受用圈玩遊戲的樂趣。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使孩子喜歡參與體育遊戲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幼兒合作的意識",通過小組共同探索不同玩法,制定遊戲規則,小組競賽等活動,培養幼兒合作的意識,鍛鍊合作的能力。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大膽把圈想象成各種物體,並進行鑽、爬、跑、跳的動作練習。"。我在活動中注重營造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表揚鼓勵,榜樣示範,個別指導,小組競賽等活動,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引導幼兒人人動手,大膽嘗試,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

三、説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來獲得發展的。所以我進行了以下的準備:大呼啦圈若干個,起着輔助作用。小呼啦圈也是本次活動的主角,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我還準備了一些輕音樂來創造氛圍,在幼兒玩的時候可以適當的運用音樂的感染力。最後我在活動中給幼兒一個情境場景,讓一個老師扮演國王。這個情境場景的創設就是為了讓幼兒融入到活動情境中去玩去學習,激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大呼啦圈若干個,小呼圈數量多於幼兒的人數,出了人手一份,還滿足個別幼兒的需要。

2、音樂:抒情音樂,適當運用音樂的感染力。

3、場景創設

四、説教法:

新《綱要》在幼兒健康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就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加。因此,本次活動我除了以可愛,國王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活動的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有目的地引導或創設有一定角

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是幼兒融入到情境中。本次活動的過程我就引入了幼兒喜歡的國王形象,引發幼兒融入到圈兒王國中來,在圈兒王國的情境中,使幼兒主動探索圈兒的變法,大膽嘗試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2、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

動手操作,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探索圈而變成各種物體進行遊戲,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形成創新意識和能力。

3、遊戲法:遊戲是引導幼兒與同伴共同體驗合作玩圈的快樂。由

於我早活動中利用比較輕的的音樂,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幼兒在玩圈兒的過程中創造出各個圈組成的物體。我適時的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無窮的力量。

4、比賽激勵發法:我們班的孩子對比賽活動興趣很高,因為在比

賽中他們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悦。最後的集體競賽活動算是本次活動的小高潮,它幫助幼兒鞏固鑽、爬、跳、跑動作,從而是幼兒在基本動作方面得以鍛鍊和發展。

此外,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圈兒的變法的體驗,達到藝術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五、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鍛鍊幼兒的'能力更昇華了情感,從而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本次的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明確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

活動,動作協調、靈活,要求我們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因此,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遊戲、比賽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參與,使幼兒不知不覺的對圈兒產生興趣。

2、嘗試法:在地二環節操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把圈兒變成各種

物體。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不同的變法。當然,幼兒不一定一次就能變成各種物體,他們不斷以動作調節變法。隨着動作,幼兒思維就會靈動起來,因而就有了更豐富、多樣化的變法。通過介紹性評價,對大家的變法匯合,拓展了幼兒對圈兒的變法。

3、遊戲體驗法:在玩中引導幼兒體驗圈兒變法帶來的樂趣。與此

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合作學習,師幼合作共同成長的方法,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六、説活動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開始部分:熱身活動--激發興趣 基本部分:自由活動--合作探索--小組競賽 結束部分

1、開始部分

(1) 熱身活動:

在幼兒參加體育活動之前我們都會做一些熱身運動,活動幼兒的腳腕、膝關節和腰部。幼兒成早操隊形,和老師一起做準備運動。

2、基本部分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喜歡的國王形象,為幼兒創設了"圈兒王國"的情境和物體(圈兒)情境,引發幼兒對圈兒的興趣。首先我以國王的身份邀請幼兒到我的"圈兒王國"玩,國王説:小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圈兒王國來玩,現在請你們來看看我的表演吧!"然看國王表演,(做一個示範作用)把幼兒帶到活動的變化情境中,以形式上深深吸引幼兒。

(2)自由探索:

根據我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在第二環節我安排孩子自由探索,看了國王表演後,讓幼兒自由活動,看看誰能把圈兒變成更多物體給國王。幼兒自由玩圈,可獨立或多人玩。我在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活動,鼓勵幼兒將圈做代替物進行遊戲,如幼兒將圈當做汽車的方向盤時,我會及時肯定,並鼓勵其再想出其它玩法,對一些不會玩圈的幼兒,我就給予一些暗示。此時我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這時我會放一些輕音樂,讓幼兒在輕鬆氛圍中大膽嘗試多種多樣的玩法。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有的孩子的玩法是零碎的,因此,活動後我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玩圈兒變成了什麼,並玩給大家看。如:用圈做的山洞,鑽進鑽出;用圈兒做陀螺,放在地上轉動;用圈兒做烏龜殼,扮演烏龜在地上爬,把兩個圈兒套在手臂上做小鳥翅膀,等等。在自由探索後我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評價的方式,對幼兒獲取圈兒的變法。同時使幼兒的體能得到鍛鍊。在第二環節中,就完成了第二個技能目標從而突破了我設計的難點。同時目標三也得到一定的體現:主要是與同伴合作方面。

(3)遊戲體驗:

幼兒懂得一定的圈兒變法後,就會與同伴一起遊戲。如何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合作?因此,在活動中我讓幼兒嘗試合作玩圈,將圈兒想象成各種物體進行遊戲:如幾個圈兒合在一起做一條小河,練習跳躍;部分幼兒手持圈兒排列成隧道,其他幼兒鑽;等等。這時我適時的表揚他們,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同創造的樂趣。幼兒在相互欣賞各自想出的玩法,並嘗試玩玩他人想出的玩法。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這環節落實了第三個目標。

(4)小組競賽

比賽這一環節是讓幼兒鞏固練習鑽、爬、跳、跑等基本動作。我會把前面幼兒用圈變成的各種物體來作為比賽的障礙,還和幼兒共同制定比賽的規則。比賽中爬、跳、動作難度較大,我會隨時注意幼兒的安全,如果幼兒爬的過長,可採取一些保護措施。(在地面鋪上軟墊子)引導幼兒明確比賽各種障礙的通過方法,在提醒幼兒比賽若干後,提醒活動量過大的幼兒適當休息。到這環節,第一個目標就自然完成了。

七、結束活動

在活動最後,組織幼兒坐着聽輕音樂做放鬆運動,放鬆下情緒,這也是動靜交替。來結束本次活動。

大班體育説課稿 篇3

一、大班遊戲活動

二、動作發展指向:

發展幼兒身體的靈敏性和動作的快捷性,提高幼兒的判斷力、思考力和合作精神。

三、活動名稱:《搶位子》

四、活動設計意圖:

"搶椅子"是很受孩子們歡迎的遊戲,遊戲中被淘汰出局孩子的遺憾總是我的遺憾。於是我改變遊戲的活動方式,保存遊戲中"搶"這一競爭形式,改變了"淘汰"這種遺憾,使全體幼兒能自始至終饒有興趣地參加遊戲活動,這一改變,不僅發展幼兒的動作,體驗到自己的成功,還能品嚐到與同伴共同遊戲的樂趣。

五、活動目標:

通過"搶位子"遊戲,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和動作的快捷,同時提高幼兒的分析判斷力、思考力和合作配合的集體精神。

六、活動準備:

平衡凳8條、錄音機1只、體操音樂若干段。

七、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跑步熱身:聽鼓聲變速跑。

2、熱身操:聽音樂精神飽滿地做。

(二)、基本部分

1、玩《搶位子》遊戲

(1)、幼兒坐成一行,面對老師。當聽到哨聲後,幼兒快速起立,坐至相距4米遠的另一排長凳上。

(2)、聽到語音提示後,幼兒快速起立,再次換位。

(3)、區分有效和無效口令,拍掌3次為有效移動信號。

(4)、用眼睛來區分,3個手指為有效移動信號。

(5)、請幼兒眼睛看,()耳朵聽,腦袋想,有效地區分各種干擾信號,如拍掌1或2次,伸出兩或五個手指等,但有效信號仍是伸3個手指或拍掌3次。

(6)綜合運用各種信號,但只是跺腳才是移動信號。

2、保持原隊形,遊戲繼續進行。

將平衡凳的數量適當減少,促使幼兒相互照顧,以便全體幼兒都能坐在椅子上。

(1)、每次換位後,均減少一條平衡凳,鼓勵幼兒想到他人,能在僅剩的凳面上坐下來。

(2)、僅剩一條平衡時,要求全體幼兒開動腦筋。

開始不提示,讓全體幼兒嘗試。

適當提示,以站立姿勢來嘗試。

提示幼兒應多想到同伴,採取緊貼和側站的方式,增加空間,完成任務。

(三)、結束部分

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放鬆動作回教室。

八、活動反思

此遊戲由原來的民間遊戲"搶椅子"改編而來,把它進行了繼承和發展,使目的更明確,方法、手段更靈活多變,幼兒喜愛玩這遊戲。遊戲中幼兒通過看、聽、想並進行嘗試活動,所以在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意識強烈,較主動積極,連平時較文靜、不愛運動的小朋友也表現出少有的活躍。在第一次"搶位子"遊戲中,幼兒的判斷力、思考力得到訓練和提高。在第二次遊戲中,既達到動作發展的需要,又更好地培養了幼兒的集體合作精神。幼兒對這次活動很感興趣,自始至終積極、主動地參與。

在以後教學工作中,要多挖掘一些幼兒喜愛的老教材進行適當的改編,使它適合當今幼教的需要,適合孩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