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選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九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87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九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駱駝和羊》是人教版第三冊的一篇選讀課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話故事,講的是駱駝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誰也不服誰,因而爭論不休,最後只好找老牛評理的故事。童話是通過一個淺顯的故事來説明一個道理。教學這類課文,我覺得學生本身就是有興趣的,只要讓學生多讀,有感情的朗讀,就會體會故事中所藴含的哲理。理解老牛的話,明白其中的道理是課文的重點;能説出駱駝和羊聽了老牛的話會怎麼想怎麼説是課文的難點。

因此,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本課重點是藉助漢語拼音,正確的讀出“倆、盛、輸、跪、模、扒”等字的字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理解課文,理解老牛的話,懂得要正確對待自己和正確對待別人。

二、設計理念:

我覺得語文教學應以閲讀為主。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活動,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學生的閲讀能力只有在自主閲讀過程中才能得到鍛鍊和提高。本課教學是體現學生主體在閲讀實踐中自讀、精思、感悟的學習過程教學中,創設開放性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觀察、思考和親自實踐的機會,力求做到生生和作,以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三、教學設計:

1、 結合課文朗讀讓學生自己學生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感知生字的字音,然後通過檢查朗讀生字和朗讀課文,強化生字讀音。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教給學生通過看圖、聯繫上下文或動作表演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如“茂盛”通過看圖理解,“大模大樣”結合動作理解,“評理”聯繫上下文理解。

2、在教學中,我採用以讀為主,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以自讀字悟為主線理解課文內容。在備課時我把心思“我怎麼讓學生主動來學”上,注重課堂的動態形成。我安排了以下三個環節:

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再精度重點端再精讀重點段,突出理解的重點,即老牛的話。學生反覆朗讀老牛的話,理解駱駝和羊的長處、短處各是什麼,讓學生了解再特定的情況下,長處能成為短處,短處也可能成為長處。再通讀全文,師生之間相互交流,體會裏面所包含的哲理。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閲讀放在低年級閲讀階段目標的第一條,閲讀教學就應把“讓學生朗讀課文並感受朗讀的樂趣”作為起步閲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教師利用各種手段把學生帶入課文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下,產生好奇心、求知慾,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閲讀,激發學生主動讀書的願望。我這樣導入新課:自然界中許多動物,他們和你們一樣也經常發生矛盾。這一天,駱駝和羊碰到一起,他們就吵起來。想知道他們為什麼爭吵嗎?請同學們快打開書,讀讀課文就知道了。《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閲讀”放在低年級閲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閲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閲讀的樂趣”作文起步階段閲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教師藉助各種手段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好奇心、求知慾,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閲讀,激發主動讀書的願望。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就能主動地獲得知識。在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讀,激起他們互不服氣的心理,分角色朗讀,讀出雙方的不服氣。在這個基礎上老師和學生互相讀,激發讀的高潮,在有趣的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朗讀興趣。

結合插圖,教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內容,品讀精彩段落。課文第二自然段,學生能夠輕而易舉讀出駱駝吃圍牆上的樹葉的輕鬆,但對羊吃圍牆上樹葉的着急和吃力可能讀不準。我引導學生先看圖,再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看圖,之後邊讀課文邊做羊吃樹葉的動作,然後在課文中找出羊吃樹葉的動詞,最後讀羊吃樹葉的句子。這樣,學生朗讀時注意“抬”、“扒”、“伸”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就能體現出羊吃樹葉的着急和吃力。

四、説板書:

我讓學生通過總結課文學習的收穫來進行板書,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以擬人的手法介紹了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課文借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小柳樹因為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泄氣,也不因自己結了又大又紅的棗子自高自大,相反還誇獎小柳樹。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話故事,從故事中讓同學們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本課是第4單元的第3篇講讀課文,它直接體現了本單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一主題思想。所以,在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的同時,要讓學生懂得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領悟課文的深刻含意。

教學重點、難點:依據課文內容和二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本課的重點應該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領悟課文所藴含的道理。難點是在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上,真正做到多看別人的長處。

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特點,我將採用“感悟朗讀法、讀書指導法、創設情境法”擴展思維法來組織教學,以讀為中心,導之以讀,導之以思,導之以説。把讀貫穿整個教學之中。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讀書為基本的三為主原則,讓學生運用朗讀質疑討論想象的學習方式,來完成本課的學習。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本課教學我以新課標和誘思探究思想為指導,以探究發現為手段,在老師引導下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理解和運用語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針對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安排以下幾個環節。

(一)觀察圖片,導入新課。

(二)朗讀課文,以讀明理。

下面,我來説説每個環節的具體設計。

1、觀察圖片,導入新課。

為了課始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我以學生比較喜歡的圖片入手,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使他們饒有興趣地進入課堂。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今天老師把小柳樹和小棗樹請到我們的教室裏,你們喜歡嗎?來叫叫他們的名字。誰能叫的更好聽?觀察一下,老師寫課題的奧祕。對於説的較好的同學,給與激勵性語言表揚。接着,老師説:他們很想知道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然後仍學生初步感受課文。

2、朗讀課文,以讀明理

讀是思的憑藉,是悟的前提,是説的準備,是寫的基礎,要內化語言,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不同角色的性格,這篇課文,我採用多種朗讀的方法來讀課文。你能把小柳樹的美讀出來嗎?現在你就是一棵美麗的小柳樹,請你試試等的方式來誘導學生朗讀。

整節課下來,我感覺生字和詞語的鞏固還不是很到位。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3

説內容:

1、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小學語文第三冊識字教學部分的第5課《蔬菜營養豐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要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能夠藉助漢語拼音識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發展合作精神。

2、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 《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的要求指出教學內容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鎮和,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繫,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教材的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

説教材:

本課是小學語文第三冊識字部分的第五課,在既之前一單元的識字部分之後的第一課,意在繼續引導學生學習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豐富詞語的積累,為後面學習課文部分打好字詞學習方面的基礎。

在之前的識字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可以藉助拼音識字,按照結構記字,能結合課文內容、生活實際和圖文等了解字義,在自己觀察和教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中比較正確規範地書寫漢字,但由於本課生字較多,識字方法、書寫特點不一,所以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藉助拼音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會讀本課的詞語和句子,瞭解介紹蔬菜的基本方法。 2、 通過自己觀察、同桌交流等方法分析記憶生字,指導學生正確規範書寫。 3、 知道各種蔬菜營養豐富,使學生感悟到多吃蔬菜好處多。

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詞語的音、形、義,並學習運用積累語言,教學難點是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規範書寫生字,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針對教學重、難點,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詞訓練:藉助拼音讀課文;藉助拼音讀生字,組詞;結合圖片讀詞;獨立識字,並且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分析字形,認真觀察、學習的基礎上規範書寫生字,在教學過程中學以致用,引導學生用學會的介紹蔬菜的方法自己介紹一兩中蔬菜的特點。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識字、寫字的能力,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學會積累語言,並學會運用語言。

教材處理:

本課綜合運用講授式,啟發式,自主學習等策略,提供學習資源,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課文中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訓練學生髮散思維,創新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記字形,從多個角度介紹蔬菜的特點等。

在這節課上,學生通過大量了的讀、想、説的訓練,不僅認識了字、詞和句子,而且還積累了豐富的詞彙,知道如何去介紹蔬菜了。這節課設計的最大特點是體現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環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識字,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

1、 以“蔬菜”的實物和詞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在新課的學習過程中,又分為以下5個層次。

第一層次: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讀準字音。

第二層次:識字。

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從結合課文識字到脱離課文中的語境識字,正確讀出字音,並組詞,初步瞭解字義。並且在這一環節中落實認讀字的教學。

第三層次:再讀課文,鞏固字音,瞭解詞語意思。

通過學生自讀、看圖片觀察後再讀、總結介紹蔬菜的方法等環節中進一步鞏固字音,在讀一讀、説一説、摸一摸等環節中進一步瞭解了字義。並且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繼而在用( )的( )説詞的環節中運用語言。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環環相扣。

第四層次:分析字形。

引導學生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交流,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

第五層次:練習書寫。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觀察字形、佔格、書寫特點,再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正確、規範地書寫。並且學習評價和改正。

3、 迴歸整體,鞏固生字。

4、 總結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輔以生字、詞語卡片和圖片等幫助學生認識蔬菜,識別字音,瞭解字義。較好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板書設計:

5蔬菜營養豐富

菜 營 顏色

形狀

味道

教學反思:

這節識字課的教學環節就是緊密圍繞語言文字的訓練來設計的。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通過認讀詞語來鞏固讀字,可謂字不離詞。而在讀準詞的基礎上,又通過讓學生看圖,及聯繫自己在生活中所見到的蔬菜的形狀、味道、顏色,來進行“什麼的什麼”這種形式的詞組練習,如:紅豔豔的朝天椒,又酸又甜的西紅柿,細長的扁豆……在學生充分感知後,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學生們説出了許多這樣的詞組,並在大量想、説的過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知道了在介紹一種蔬菜時,可以從形狀、味道、顏色這三個方面來進行,也為學生更好地寫話也打下基礎。通過説句子、讀句子練習,學生能將自己對句子的理解讀出來了。而指導記憶字形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運用所掌握的識字方法,不強求所有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記住一個字,而是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字。教學中要有放,也應有“扶”。在指導學生識記字形時,我把三個草字頭的字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比較,滲透草字頭的字和植物有關。然後問學生:“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些字?”説芹菜這兩個字時向學生再滲透形聲字。學生利用已有的認字規律説出了換偏旁,換部件等方法,這樣就運用了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記憶並掌握字形。

在對生字的處理方法上,應強調音形義的有機結合,不能截然分開,在處理具體一個字或詞時,應向字詞音形義的深度挖掘。拓展延伸的內容沒有時間進行深度挖掘,缺乏識字量的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更好的鍛鍊與提高。反思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如果把生字的音、形、意和運用這四方面的要求進行合理整合,在學習詞組是理解生字字義,鞏固讀音,反覆記憶字形,會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完成四會字的教學要求,使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所學生字。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有趣的動物》是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中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本單元教材內容是圍繞"自然科學"這一主題進行編排的,通過課文中隱藏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興趣學會觀察大自然。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説"有趣的動物",讓學生説説喜歡的動物是什麼?他有趣在哪裏?此次口語交際鍛鍊,意在讓學生學會説得清楚明白,同時學會認真傾聽,並有禮貌的提問。此次口語交際的鍛鍊,有助於學生培養認真聽講,禮貌提問的好習慣,為今後的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豐富學生對動物知識的認知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對動物的保護意識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豐富學生對動物知識的認知,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突出重點,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

難點:增強學生對動物的保護意識

通過介紹動物們的優點和與人類的關係來突破難點,讓學生明白大自然的可敬。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

1.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本課應着重採用實踐訓練、情景創設和學導式討論教學法。

2.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查閲資料,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實踐訓練教法,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表達,整理出初步思路。最後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小組競賽,二次組織語言,做到表達有邏輯。此時注意關注後進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三、學情分析: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學生特點分析: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説話起來沒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語言不夠,連貫,無法表達清楚想要説明的意思,教學本次口語交際,從學生喜歡的動物入手交流,能激發她們説話的慾望,同時引導學生説話前,先想好要説的內容,再講給同學聽,這樣讓學生先在頭腦裏,進行語言初步加工,説的過程中,進行語言的再次組織,感受説話的邏輯思維,慢慢養成,先思後講,學會把意思表達清楚。

最後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程序及設想:

1談話導入,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提示,首先大家要想好自己要説的內容,然後再講給同學聽,講的時候要吐字清楚,聽的同學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禮貌的提問,而是自己也瞭解的動物可以舉手補充

3三小組內討論交流,

首先,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展示,並向同學介紹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同學間可以互相閲讀,其次,互相推薦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最後,用簡單的話在小組內介紹最感興趣的內容。

4創設情境:召開動物介紹會。課件出示動物介紹示範,小獅子的自述,引導學生注意聽,然後學着仿説,同桌互助準備好搞講稿。

5小組競賽:在小組內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講解,組內其他成員評議。小組內選評選出説的好多同學來班級參加比賽

6總結結論:強化認識,提綱挈領。同學們説得都很好,今天同學們一起努力,讓我們大家都認識了好多動物。動物們真是有趣,長得千差萬別,住的地方不一樣,最重要的是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本領。大自然因為有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才變得那麼有趣,那麼精彩,我們一定要保護動物!

8佈置作業。

在生活中認真觀察,蒐集更多關於動物的知識,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7板書

有趣的動物

名字 樣子 優點(本領) 愛好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5

今天我來説一説《黃山奇石》這篇課文。説課的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説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學生,第三部分説教學目標,第四部分説教學設計,第五部分是説教學效果。

一、説教材

《黃山奇石》是部編教材語文二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講的是聞名天下的黃山風景區有無數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課文圍繞着“奇石”具體寫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四個景點,根據巖石的形狀展開合理的想象,把巖石寫得形象、逼真、有趣。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課文最後一段還簡單列舉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強調黃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語言淺顯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觀察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愛之情的好教材。

作為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慾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因此,根據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本課我設定兩課時,課文教學在第二課時。今天説課中的教學過程為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黃山奇石的獨特和美麗。。

2、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學習你人、比喻的手法的運用。

3、指導書寫“閃、狗”2個生字。

4、結合圖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學習你人、比喻的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結合圖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説教法

1、情境教學法;

2、問題教學法;

3、延緩評價法;

4、媒體輔助法。

三、説學法指導

1、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能力;

2、讀議結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説,訓練觀察能力及口語表達;

4、自由想象,強化感受,發展書面語言。

四、説教學流程

一、複習檢查

1、檢查生字認讀

2、認讀詞語。

二、品讀課文,欣賞“奇石”。品讀2~6自然段。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的2~5自然段,用筆畫出文中所描寫的黃山奇石的名字。

2、邊讀邊想:如果我們全班都去黃山,你會在那快石頭前面拍照?

3、品讀課文,欣賞“奇石”

1、學習第二段

(1)課文中哪個自然段介紹了仙桃石?翻開書找一找。

(2)誰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仙桃石是什麼樣子?你從哪兒看出來?(看着圖説一説)

(3)仙桃石這麼大,又在這麼高的地方,它是怎麼來的呢?加上想象説一説。

(4)指導朗讀説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穩穩當當的放在了石盤裏,像招待客人一樣。其實這是誰的功勞呀?對,是大自然創造出來的,讓我們讀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對大自然的讚美吧!

2、學習第三段

(1)同學們,剛才老師引導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樣子,加上豐富的想想體會了它的神奇、有趣,那麼,課文中是怎麼介紹“猴子觀海”的呢?(出示圖片,指名朗讀。)

(2)從哪兒體會出“猴子觀海”的神奇、有趣?

哪句話寫出了猴子的樣子?看看圖,再從課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哪幾個詞寫出了猴子的動作?請你坐在凳子上學一學。有趣嗎?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幹什麼?(看雲海) 課文中哪個詞也講了黃山高呢?(陡峭)

(2)指導朗讀

3、學習第四段、第五段

4、齊讀第6自然段。

5、迴歸文題,體會“奇”的意思。

欣賞了這些黃山奇石,你覺得這些奇石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有趣、神奇)題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個詞來概括?(奇形怪狀

三、學習寫作方法。

四、仿寫奇石

五、關注寫字,提高寫字習慣。指導寫“閃、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這節課我安排學習“陡峭”兩個字,它們是一個詞語,也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有利於書寫指導上的遷移與模仿,能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少説一些,多練一些。

六、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2~5自然段

五、【説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首先指導學生學習“仙桃石”,“猴子觀海”引導學生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但是教學時間沒有把握好,前鬆後緊,教師語言不夠精煉,還請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狐假虎威》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學目標、説教學重、難點、説教學準備、説教學過程、説板書這幾個方面來對本課做具體的闡述。

一、説教材

《狐假虎威》是九年義務教育,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共九個自然段,講的是一隻狐狸,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的故事。本文語言形象生動,特別是對狐狸,老虎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特點——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

二、説學情

二年級是屬於低年級,學生課堂注意的時間不會太長,他們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主要是通過“讀”來獲得,二年級的學生對寓言故事非常感興趣,所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不難,難的是故事中藴含的深刻道理。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的特點、新課標的要求及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制定了3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認識“假、威”等1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轉”會寫“眼、爪”等四個生字。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四、説教學重、難點

本文故事性強,理解重點詞句,對了解事情經過,從而明白狐狸成功的原因十分必要。教學中,餘老師把了解事情經過,分析人物神態和對話,體會動物內心世界作為教學重點,把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定為教學難點。

五、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上餘老師致力於建構簡單而富有時效,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一) 切入課文,突顯一個“趣”字

餘老師由手指遊戲導入課文,“一個手指頭啊,就像毛毛蟲”,兩個手指頭啊,好像什麼?三個手指頭啊,又好像什麼?一直玩到五個手指頭。這個遊戲,就像是一團線。餘老師呢,牽起了那根線頭。孩子們呢,手、眼、心齊用,一路抽絲剝繭。有意思地找到了五個手指頭表演的——有着鋒利的爪子,有着百獸之王之稱的老虎。自然而然地引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隨文識字,凸顯一個“活”字

1是學生在自讀中,餘老師充分從學生的識字經驗着手,調動學生的生字積累,引導學生隨文主動識字。如“嗓”“轉”。這個嗓字這麼複雜,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問題拋出來,孩子們動起腦筋來。加一加,編字謎,如此識字,有趣更有效。“轉”字是個多音字,一個讀音是第三聲,一個讀音是第四聲。怎麼很好地把它讀準確呢?餘老師從兩種讀音的不同意思入手,交給孩子辨析的方法。當“轉”字表示改變方向或位置時,讀第三聲;圍繞一箇中心運動,讀第四聲。餘老師的這種,先借助語境讀準多音字,再聯繫舊知識進行拓展補充的教學方式,既符合兒童特點,又結合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力求識用結合。

2是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相互提醒難點字,在相互提醒中互補識字。由此,讓學生獲得隨文主動識字的成功體驗。並把這種體驗轉化為新的學習內動力。以達到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主動識字的願望和興趣。從而主動養成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

(三)分層朗讀,突顯一個“實”字

《新課標》提出:閲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本課,餘老師以讀為主,多讀組合,以求實效。比如:在初讀時,餘老師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品讀,賞讀時,餘老師要求孩子們讀得有滋有味兒;導讀時,餘老師滲透方法;自讀時,學生便可以循法練讀。期間,餘老師相機啟發、誘導、點撥、指導運用,真正讓學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會讀到會讀。

六、説板書

好的板書不僅起着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更好地體現教學重點和教學內容餘老師設計了以上板書。狐狸和老虎的卡通畫,代替了原本冷冰冰的兩個詞語,讓整個板書生動起來。狐狸、獅子和嚇跑百獸這三者之間的線條設計也頗耐人尋味。狐狸借了老虎的威風是實線,狐狸嚇跑百獸用的是虛線。事實上真正嚇跑百獸的是老虎,所以老虎嚇跑百獸餘老師又設計成了實線。實線虛線之間,讓孩子對課文的內容理解又有了提升。

老師們,這節課上完了,但留給餘老師與我的思考卻有很多很多,在此,我真心的希望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行給予我們最真誠的幫助。謝謝大家。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7

一、 説教材

沈括是宋朝著名的科學家,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少年沈括由兩句詩的內容引發思考:為什麼自家院子裏的桃花枯萎了,山裏的桃花才剛盛開?通過上山觀察終於明白了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山上的地勢高,温度低。本課集常識性與人文性為一體,“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課外知識,沈括善於觀察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是值得學生學習的,也是平時學生們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二、 説目標

1、 認知目標:

(1) 學習本課“沈、芳、寺、凋、院、枯、萎、約、襖、原”這十個生字,積累詞語“芳菲、枯萎、盛開、七嘴八舌”。

(2) 通過課文內容學習,知道山裏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地勢高,温度低。

2、 技能目標:能有感情朗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並積累這些句子,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複述相關內容。

3、 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要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中的“三維概念”。一維是知識技能,二維是過程方法,三維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其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最重要的學習目標。所以我這節課我就是想通過課文內容學習,引導學生懂得山裏桃花遲開的原因。讓學生感悟到要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這裏要強調的是本節課三維目標的定位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考慮到了原有的學習基礎,考慮到了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目標的落實強調整體性,是強調在整體的課文學習過程中去落實三維目標,而非割裂地機械完成。整個內容都是圍繞學生在比較中提出的問題“為什麼三裏的桃花開得遲?”展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三、 説教學環節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談我這節課對目標的落實和重點難點的突破。

(一) 導入激趣 破題生疑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又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也就能成功一半了。所以我非常注重“導入”這一重要的開端。開始我先出示圖片,並板書:桃花開 。然後問學生:“桃花幾月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不難回答出桃花是三月開的。我請學生尋找課文中和他們講述的不一樣的地方。學生找到詩句,我出示內容,讓學生讀詩句,讀譯文。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同時感受到了不同,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了矛盾 ,教師揭示課題,學生很自然地在矛盾中產生並提出了問題:“為什麼山裏的桃花開得遲?”這裏問題的產生非老師代替他們提出,而是學生在比較中感悟到的。這樣的設計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語言環境,進行了重點生字的識字教學。如,在讀到古詩的時候,講到沈括這個人物,我出示沈括的圖片介紹,讓學生在瞭解沈括的同時記住“沈”並知道這個字的讀音是前鼻音。又如“凋謝”的“凋”字,我讓學生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來記住,並找找“凋謝”在文中的反義詞,在學生字的同時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字詞教學。

(二)、帶疑深入 研究學習

這一環節是突破重點的環節,我主要通過填空的形式(出示媒體)把整個環節的內容貫穿在一起。在這裏我先讓學生讀讀課文,找找沈括當時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在有感情的朗讀之後,再讓學生找到山裏桃花開的情景。沈括怎麼知道山裏的桃花會開得正茂盛呢?完成填空。完成的是填空,訓練的是朗讀,感悟的是觀察、思考、探索的過程。最後,讓學生找找山上山下的不同,沈括正是從這些不同現象的比較中明白了山裏桃花遲開的原因。

二年級的學生還不能連貫地表達完整的意思,這個填空形式是老師給學生一個扶手,讓學生能找到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並且積累這些語言文字,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這裏我非常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是對文本的體驗,是語言積累的重點,是複述課文主要內容的扶手和依據。例如,最後一句:沈括一下子明白了的內容,是山裏桃花遲開的原因,是認知目標中的重點,這樣的內容不僅要會讀,還要會背,還要化為自己的語言講出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填空內容的層層深入,我隨即板書。

(三)、積累運用 感悟生情

學生在層層深入的語言訓練之後,我又讓他們進行角色的遷移,讓他們做沈括,看着投影來説説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過。並且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是前面一個環節基礎上的昇華,是調動學生自身積累的知識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有了前面反覆朗讀甚至背誦為鋪墊,複述主要內容對學生而言就不是困難的事情了。

下面是對學生進行第二次的角色遷移:如果你是媽媽,你聽了沈括説的話,你會對他説些什麼?媽媽對沈括説的話,就是情感目標中的內容,也是本節課教師希望學生知道的人生的真諦。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自己感悟,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其效果遠遠超過教師來告訴他。

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牢牢抓住四個字:趣 疑 練 悟。學生在學習的初始,因為興趣而讀古詩,因為興趣而產生疑問,產生了疑問就要解決,通過解疑促進了語言訓練,在語言訓練中悟出了感情。這四步不是孤立的,是緊密相連,步步推進,環環相口的。

最後的課外拓展,教師佈置了這樣的內容:説説對生活中的哪些現象充滿好奇想知道答案的,課堂內不能解決的,自己想辦法去找到答案。這樣就讓學生將疑問延伸到了課外,同時也將課堂上學生自己感悟的象沈括那樣“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學習習慣延伸到了課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中國有句古話: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因為這才是讓他們授用一生的。所以我立足於課堂,將眼光延伸到了課堂以外更遠的地方。在“授之漁”的教學道路上,不斷探索!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這篇課文以“誠實”為主題,講述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在工藝館參觀時,由於被布娃娃的美麗所吸引而悄悄拿走了布娃娃。她身心飽受痛苦,最終,在還回了布娃娃之後,又找回了從前的快樂。告訴我們: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誠實的'行為,誠實的人才能生活的快樂。文章雖短,但卻是一篇情文並貌、引人深思的好文章。

二、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以讀為主,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在讀中感悟。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 知識與能力:認字13個,能選擇不同的方法識字,並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過程與方法: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以讀代講,學習在閲讀中想象,結合自身體驗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閲讀,讓學生懂得勇於承認錯誤是誠實的行為,誠實的人才能生活得快樂的道理。

教學重點:會用不同的方法識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結合自身體驗體會珍妮複雜的心情。

三.説教法

由於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徵,學生往往對故事內容比較感興趣,而對人物心理體驗較

少。因此,教學時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並善於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將“讀課文”與“生活感悟”融為一體。

四.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鼓勵他們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與能動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讀,在讀中感悟;最後,通過啞劇表演的形式,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人物情感。

五.説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布娃娃,多媒體課件

六.説教學程序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設計瞭如下四大環節: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語文課標指出:教法的選擇,必須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這樣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導入方式:

(出示手中的布娃娃)“同學們,老師手中拿着什麼?”學生回答。師板書“娃娃”,師再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娃娃?”學生在補充課題的同時,也進行了擴詞訓練,加強了語言積累。老師選擇“可愛的”一詞板書完整課題《可愛的娃娃》。再啟發提問:“如果你有了這樣一個可愛的娃娃,你的心情會怎樣?”學生回答:我會很高興,很快樂,很幸福,我的心裏就像喝了蜜一樣甜……師話峯一轉:“然而,有一個叫珍妮的小姑娘,她得到了這個娃娃 ,卻變得不快樂了,這是為什麼呢?咱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好不好?”

布娃娃是課文的主要線索,對於學生熟悉並喜愛的事物,課文裏與現實中卻產生了情感反差。利用這種情感的碰撞,使學生產生探究慾望。

(二)讀文識字,積澱情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一旦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就能主動排除各種外界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請同學們輕聲讀文,邊讀邊畫出自然段序號,同時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然後引導學生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並試着有感情地朗讀“渾身濕透、又冷又餓、心驚肉跳”等詞,做動作理解“盯”字,為後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基礎,使教學重點有了訓練坡度。在這一環節中,要注意對生字掌握較好的學生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成就感。

(三).精讀品悟,體驗情感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而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體驗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這一環節中,我注重對閲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

1.在學生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試着用“誰、在什麼地方、做了什麼、結果怎樣”這種句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能力。

2.引導學生用默讀的方法將課文內容讀通、讀懂。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邊讀邊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在課文的重點部分——第四自然段,播放多媒體課件(電閃雷鳴的場面)創設情境,在讀中體驗珍妮由不安到害怕再到心驚肉跳的心理變化過程。

4.在學生準確地把握人物心理之後,鼓勵學生試着用動作、眼眼神、表情等肢體語言,通過啞劇的形式表演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內容。

5.在學生表演之後,啟發學生由文本內容想開去:“媽媽看到女兒‘哇哇大哭’,會怎樣説,怎樣做呢?”

6.最後由“珍妮又變得活潑快樂了。”迴歸文本。引導學生初步體會一下“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這樣以讀代講,讀想結合,通過朗讀感悟、角色體驗、啞劇表演,讓學生將自己和課文中的形象合而為一,啟發學生思考:“你覺得珍妮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如果她就在你身邊,你願意和她做朋友嗎?”這樣不只讓學生學到知識,還把情感目標落實到每個個體身上。

這一板書設計,不但將課文的主要內容十分簡明 地體現在黑板上,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涵——“可愛的娃娃”不但指美麗的布娃娃,還指知錯 能改的小姑娘珍妮,更指每一個能做到這一點的孩子。

結合這個板書設計,我設計了這樣的結語:“有一個叫托爾斯泰的大作家曾這樣説過: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通過今天的學習,讓我們都來做一個誠實 的人,一個可愛的人,一個美麗的人,一個快樂的人。”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風娃娃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通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讓學生懂得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3、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並懂得“做好事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4、教具準備

1、識字小魔方 2、多媒體課件 3、圖片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3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二至八自然段並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學生閲讀課外讀物的興趣。第3課時,識記生字的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後練習。

二、説教法、學法:

這是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學習。

三、説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年紀小,愛猜謎語,因而我用猜謎為切入點,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導入新課。

(二)初讀感知,檢測生字、新詞

1、提出自讀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不認識的字求助於帶拼音的小樹葉。明確了讀的要求,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説十分必要,使他們有事可做。這樣可認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認讀課文中12個生字,先通過指名認讀、全班齊讀等方式加以檢查、正音,接着讓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識記這些生字的,在此基礎上,我適時採用了玩“識字小魔方”的遊戲,讓學生主動參與,以小組比賽的形式認讀,讀得全對的小組能得到老師的獎勵。然後老師也參與其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1、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瞭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我首先就提出了2個主要問題:①風娃娃為人們做了哪幾件事情?②這幾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壞事呢?這裏我是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圖片,這樣很快就把文章的脈絡梳理好了。

2、對於課文內容我是從兩大板塊來教的:

第一板塊:研讀“做好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採用“導學”的方法,風娃娃為什麼要幫人們做好事?它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選擇重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在邊教的同時,邊放出有趣的課件動畫,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這樣通過媒體的輔助,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悟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風娃娃做了兩件好事後,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一句話。從他心裏想的,你體會到了什麼?感受怎麼樣?(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身感受。)

第二板塊:研讀“做壞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採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先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創設情境:讓某個學生説説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現象,並問:當你碰到了風娃娃,你會怎樣責怪風娃娃呢?你會對它説些什麼?由另一個同學扮演風娃娃,這樣學生很容易進入到情境中來,與作者產生共鳴。

風娃娃聽了人們的責怪,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句話。由該句話引導學生去幫風娃娃找尋答案,學生很自然地就總結出了課文想要説明的道理:幫別人做好事,光有好的願望還不行,還得看你做的事情是否對別人有用。因勢利導,從風娃娃的故事中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指着高興、傷心的兩個風娃娃問:你喜歡哪個風娃娃,説説理由,有的説:喜歡高興的風娃娃是因為它很可愛,樂於助人。而有的説:喜歡傷心的風娃娃是因為它有錯就改,是個好孩子。

(2)讓學生説説風對我們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五)寫字指導,加強訓練

1、重點指導“吸”和“極”。

2、練習書寫。

3、同桌欣賞、評價。

4、學生再練寫。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