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八年級數學上冊《11.2三角形內角和》優秀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86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數學上冊《11.2三角形內角和》優秀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數學上冊《11.2三角形內角和》優秀説課稿

八年級數學上冊《11.2三角形內角和》優秀説課稿1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邊關係》、《三角形的分類》之後進行的,在此之後則是《圖形的拼組》,它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及解決其他實際問題的基礎,因此,學習、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教學現狀的思考,我從知識與技能、教學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擬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組活動的方法,探索發現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並能應用這一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通過把三角形的內角和轉化為平角進行探究實驗,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因為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鋭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對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並不陌生,也有提前預習的習慣,學生幾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要了解的是“內角”的概念,如何驗證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因此本節課我提出的教學的重點是: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教師的精心引導和點撥,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索,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畫一畫,選擇不同的一種或者幾種方法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因為《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結合有關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想,培養學生初步的思維能力”。四年級學生經過第一學段以及本單元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分類,比較熟悉平角等有關知識;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能力,他們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本節課,我將重點引導學生從“猜測――驗證”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這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式。

三、説教學過程

我以引入、猜測、證實、深化和應用五個活動環節為主線,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進行數學的思考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一)引入

呈現情境:出示多個已學的平面圖形,讓學生認識什麼是“內角”。(把圖形中相鄰兩邊的夾角稱為內角)長方形有幾個內角?(四個)它的內角有什麼特點?(都是直角)這四個內角的和是多少?(360°)三角形有幾個內角呢?從而引入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整體感知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這樣的教學,將三角形內角和置於平面圖形內角和的大背景中,拓展了三角形內角和的數學知識背景,滲透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識的“橫空出現”。

(二)猜測

提出問題:長方形內角和是360°,那麼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三)驗證

(1)量:請學生每人畫一個自己喜歡的三角形,接着用量角器量一量,然後把這三個內角的度數加起來算一算,看看得出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2)撕拼:利用平角是180°這一特點,啟發學生能否也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撕下來拼在一起,成為一個平角?請學生同桌合作,從學具中選出一個三角形,撕下來拼一拼。

(3)折拼: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向內折,把這三個內角拼組成一個平角,一個平角是180°,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畫:根據長方形的內角和來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一個長方形有4個直角,每個直角90°,那麼長方形的內角和就是360°,每個長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從長方形的內角和聯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設計意圖: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構建新的數學知識,這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新的知識,而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內角和規律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將三角形內角和與平角、長方形四個內角的和等知識聯繫起來,並使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新知識的生長點上把握好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繫。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並大膽發言,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發揮。

(四)深化

質疑: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們的內角和會是一樣嗎?

觀察:(指着黑板上兩個大小不同但三個角對應相等的三角形並説明原因,三角形變大了,但角的大小沒有變。)

結論:角的兩條邊長了,但角的大小不變。因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實驗:教師先在黑板上固定小棒,然後用活動角與小棒組成一個三角形,教師手拿活動角的頂點處,往下壓,形成一個新的三角形,活動角在變大,而另外兩個角在變小。這樣多次變化,活動角越來越大,而另外兩個角越來越小。最後,當活動角的兩條邊與小棒重合時,

結論:活動角就是一個平角180°,另外兩個角都是0°。

設計意圖:小學生由於年齡小,容易受圖形或物體的外在形式的影響。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與角的有關知識聯繫起來,通過讓學生觀察利用“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的舊知識來理解説明。

對於利用精巧的小教具的演示,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想象,充分感受三角形三個角之間的聯繫和變化,感悟三角形內角和不變的原因。

八年級數學上冊《11.2三角形內角和》優秀説課稿2

一、 説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

二、説學情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徵和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也已具備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規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測量、撕拼、摺疊等方法,探索和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知道三角形兩個角的度數,能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能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發展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樂趣,體會研究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學生經歷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的全過程並歸納概括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

教學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的探索與驗證,對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導和學生對規律的靈活應用。

三、説教法、學法

整個教學將體現以人為本,先放後扶的教學策略。放,不是漫無目的的放,而是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究規律的材料和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扶,則是根據學生的不同探究方法和出現的錯誤,給予恰當指導,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規律。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結合有關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想,培養學生初步的思維能力。四年級學生經過第一學段以及本單元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分類,比較熟悉平角等有關知識;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能力,他們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本節課,我將重點引導學生從猜測――驗證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這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式。在教學中,學生通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確定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這樣,既培養了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説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分析,我以猜測、驗證、結論和應用四個活動環節為主線,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進行數學的思考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第一, 猜測。

通過出示一個角形,讓學生説知道三角形的知識來引出三角形的內角的概念,讓學生自由猜測,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引出課題,以疑激思。

第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學生做數學用親身體驗的方式來經歷數學,探究數學,這要求老師首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以及充裕的時間,保證學生能真正地試驗,操作和探索。

這一環節我設計為以下三步:

1、操作感知。

組織學生通過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內角和。根據學生特點,為了節約學生上課的時間,作為預習作業,我提前讓學生在家裏自制鈍角、鋭角、直角三角形,並測量出每個角的度數,寫在三角形對應的角上,也填在書上的表格裏。這時直接讓學生計算,學生彙報計算結果,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有可能大於180或小於180甚至等於180,只要相對合理(允許一點誤差)都給與肯定。這時可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強調在排除測量誤差的前提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困惑,有疑問,而正是這些困惑激發了學生更強的探究慾望,正是這些疑問,使得合作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

2、小組合作。

針對探究過程中不同思維能力的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對於得出結論的學生要鼓勵他們思考新的方法,對於無法下手的學生,要啟發他們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我們可以把角合起來看是多少?能用什麼方法將三個角合起來。在探究學習中,老師只是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不斷地深入探究,儘可能用多種合理的方法,驗證結論。

3、交流反饋,得出結論。

學生完成探究活動之後,在有親身體驗的基礎上,我將選擇不同方法的代表,在展示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探究過程,並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我關注的不是學生最後論證的結果,而是學生思維的過程。學生可能通過:拼一拼、折一折、畫一畫的方法,驗證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並通過觀察對比各組所用的三角形,是不同類型的而且大小不同的,發現這一規律是具有普遍性的,對於任意三角形都是適用。在學生探究之後,我用課件重新演示了3種方法,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

第三是靈活應用,拓展延伸。

揭示規律之後,學生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就要通過解答實際問題的練習來鞏固內化。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我將練習分為以下3個層次。

1、基礎練習。要求學生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在三角形內已知兩個角,求第三個角。由於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侷限,我將先出示有具體圖形的題目,再出示文字敍述題。在這之間指導學生注意一題多解。

2、提高練習。如已知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一個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的度數;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或底角的度數,求底角或頂角的度數。

3、拓展練習。針對不同思維能力的學生,我設計的思考題是要求學生應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規律,求多邊形的內角和。我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去求解多邊形的內角和,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學生靈活應用知識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這樣安排可以兼顧不同能力的學生,在保證基本教學要求的同時,儘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

本節課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探究互動中去,學生不僅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而體驗到探索的甘苦,領略成功的喜悦,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成長,最終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板書:

三角形的內角和

猜測驗證結論應用

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

八年級數學上冊《11.2三角形內角和》優秀説課稿3

一、説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85頁內容。經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三角形的知識。

教材在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的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獲得。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基於對教材以上的認識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擬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學生算、拼、折、觀察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發現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②能運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

①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②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實際應用。

教學難點: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説教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激趣法、實驗法、直觀演示法、啟發式教學,以觀察法和練習法為輔助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着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量一量——算一算——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説學法

在學習中,以學生自己學習為主,充分開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實驗觀察,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在整節課的探索活動中,我設計有獨立活動、分小組活動。在具體活動中,我讓學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再通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讓學生確定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説教學程序

1、談話激趣設疑導入: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和鼓勵。剛開始上課,我設計了兩個三角形哪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大,用什麼方法知道誰大誰小呢{設疑},這樣的問題。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願望和興趣,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學生有了探索的願望和興趣,可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探索。

2、驗證自主探索:

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即既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動中,把放開和引導有機的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具體過程為: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

3、鞏固內化:

俗話説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通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非常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練習題的設計有易到難,使學生在圖形變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從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這些練習設計目的明確,針對性強,使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發展。

4、拓展創新:

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是從簡單到複雜,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後面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先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本課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學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後,你知道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請小組合作選擇一個圖形求內角和。這道題通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遷移就可以完成,既能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又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於落實和發展。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