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關於八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彙總五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7.29K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説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八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彙總五篇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把握大綱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均與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有關,旨在使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展示人民大眾創造性智慧,包涵着豐富文化內涵的課文,掌握説明文和小品文的相關知識,開闊眼界,提高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激發他們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橋之美》為自讀課文,位於講讀課文《中國石拱橋》之後。兩篇課文同是寫橋,但《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橋樑專家,而《橋之美》的作者吳冠中是畫家。他們分別從科學的角度和藝術的角度來寫橋。《中國石拱橋》已使學生初步瞭解了橋的歷史、形式、結構等知識,本文則重在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品味欣賞文中的橋之美。

(二)教材內容的理解:

《橋之美》是一篇美學小品,語言具有強烈的畫面感與抒情般的感染力。吳冠中先生將橋置於一個個構圖框中,發掘出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不同美學效果,給人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課文由橋的詩境美引出橋在繪畫上的形式美,再將橋自身的結構美與它的構圖美作對比,肯定強調了橋之美美在構圖,美在它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美學作用。接着以詩意的語言具體描繪了不同的橋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諧優美地融合的幾幅畫面。得出結論:“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三)學生情況的分析,當今的初中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個性鮮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們在接收時大塊朵頤多過細品慢賞,常常忽視周圍事物的美,對傳統文化的體會也不深。教學時要結合教材,引導學生用新的審美視角去發掘美、品味美,開闊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學目標的設定: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大類,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要求,結合教材依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橋之“美”美在哪

(2)形象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3、情感目標: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上述的分析,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是:1、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2、品味形象優美的語言。其中第一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

(六)教學課時的安排:

一課時(説明:本文是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為自讀篇目)。

二、説教法

要把課改真正地落到實處,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三個原則:

(一)教,就是和學生一起學,重視學情的調查和學法的研究,教學相長;

(二)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真正地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品味感悟,主動獲取知識,教師的任務是創造與課文相適應的課堂氛圍,並相機給與指導和啟發。

(三)教師不要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強加於學生。

1、比較閲讀法:

《橋之美》位於《中國石拱橋》之後,兩篇文章作者的身份不同,寫作的角度也不同,通過比較既可以複習上一篇課文又可以自然導入本文,大致把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即能有意識地去感知科普説明文與美學小品語言的區別,並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所以我採用比較閲讀法來導入課文,具體做法如下:

(1)比較兩文作者的不同身份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的寫作角度。

(2)抓住本文中心句比較兩文內容上的不同。

(3)比較兩文的語言。

2、語境解讀法:

《橋之美》的語言畫面感很強,修辭靈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學習的重難點。因此在具體賞析課文時我選擇採用語境解讀法,使學生結合語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覆誦讀,整體把握,最終使學生既欣賞了橋之美又學習了語言之美。具體操作如下:

(1)在比較閲讀基礎上抓住文眼來析讀文章的開篇部分往往有最簡練的文字作文眼來統攝全篇或交代線索以貫穿全文。本文題目中的“美”即為文眼,析讀時引導學生順着“美”字將文中畫面一幅幅鋪展開來。

(2)誦讀、賞析、品味、想象。

(3)通過替換、刪除描寫的詞語、或更改修辭方法,細加推敲品讀,進一步把握文中語言的魅力3、分組討論法

三、説學法

“最好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笛卡爾)為了提高學生欣賞品味語言的能力,在教讀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賞析的幾種方法:

1、聯繫:將詞放在句中品,將句放在文中悟。

2、替換:

(1)比較替換字詞的不同效果

(2)抓住文中修辭,比較更換修辭或不用修辭的不同效果;

3、轉化:將文字與畫面或音樂結合,多角度品味。

4、討論:互相啟發。

四、説程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追求師生良性互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備好課但不事先設定所謂的嚴格的教學步驟,而是把課堂教給學生,教師要因勢利導,藝術地駕馭課堂,良好地把握以下教學節奏:比較閲讀、語境解讀、討論品評、遷移拓展

具體做法如下:

(一)導課:

1、多媒體展示多幅橋的優美畫面,創設情境,渲染氣氛。

2、複習《中國石拱橋》,出示結構示意圖,引起學生對比討論。

3、出示《橋之美》中心句。

(二)解讀:

1、抓住本文文眼及中心句“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討論:不同的橋是怎樣與不同的環境在相互聯繫對比協調中體現美感的。

2、讀、賞第四、五兩段,品味語言的魅力,同時展示畫面

3、展示音畫課件,誦讀課文第四、五兩段。

(三)遷移拓展

(1)談談閲讀本文的啟示。

(2)教師總結: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本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從事物之間的聯繫中尋求美或新的發現,不僅尋求美如此,做其它事也是如此。

作業的精心設計

選題完成作業,要求A與B中選一題完成:

A、收集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等。

B、1、仔細觀察一座橋,從橋與不同環境的聯繫中發觀美,完成一篇作文

橋——環境

小橋——流水人家

板書設計:烏鎮石橋——密密的葦叢

江南石橋——細柳拂絲

長橋卧龍——湖水蒼茫

風雨橋——飛泉瀑布

畫中橋——街頭市集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與教學目標

(一)説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屬於小説,都藴含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性格,評價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題,激發學生情感,品味精彩語言,讓學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豐富內涵,使之受到真善美的薰陶。

《選舉風波》是語文版八年級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自讀課文,節選自當代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的長篇小説《男生賈裏》。文章用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生動活潑幽默詼諧的語言,圍繞着選舉事件發生的一系列風波,刻畫了賈裏、魯豔青、魯智勝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真實地反映了當代中學生的校園生活,歌頌了中學生身上那種真誠率直的精神。

新《語文課程標準》在對7——9年級的閲讀要求中提出:“欣賞文學作品,能讀出體驗,作出評價”。依據此標準,本課學習,應引導學生去感悟作品的主題,分析和評價人物形象,體會小説富有特色的語言;培養學生自主性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利用閲讀期待、閲讀批判等環節提升學生的閲讀質量,指導學生讀出自我,讀出問題的梯度,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設置如下。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小説的故事情節,學習小説中分析和評價人物形象的方法。

2、引導品味精彩的語言風格。如極具中學生特徵的口語和哲理性的語言。

3、理解作品的主題,並能從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活的酸甜苦辣。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表達能力。

2、從文本出發,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的方法並能對人物做出自己的評價。

3、引導學生欣賞小説的語言,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挫折,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分析人物性格,評價人物形象。

2、品味本文幽默活潑的語言。

3、理解作品的主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活的酸甜苦辣。

教學難點 :體會主人公成長中遇到的困難挫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活。

教學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二、説學生

本文與學生的生活比較貼近,人物真實形象、情節一波三折、語言活潑俏皮,學生比較喜歡。加上八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年的初中學習經驗,大部分同學對新課堂的要求是較熟悉和適應的,在課堂中已有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經驗,課堂的主動性相對較好,懂得如何與別人合作學習,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語文素養。所以本課中多注意調動和引導即可。但一部分不愛表現而且學習有比較被動的同學要多關注,多鼓勵。

三、説教與學

針對本課教材篇幅長的特點,教學全過程將運用預習、默讀、概括、勾畫、批註、討論、歸納等教學方法對全文進行解讀。

針對學生和教材的特點,本着課標中“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的能力”這些理論指導,教讀本文,教師在調動學生思考、討論、自主表達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得到充分體現,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習慣於這種學習方法,習慣於把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相結合。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啟發和引導,靈活處理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

四、説教學過程

本文分為兩課時來上。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村幹部選舉和班幹部選舉的實例導入。然後簡介作者秦文君和《男生賈裏》這本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這本書有一定的瞭解,知道它的內容和特點,激發他們課外閲讀的興趣。)

二、默讀課文,用互助的形式解決字詞障礙

(一)字詞積累:發酵粉 招徠 賄賂 忌諱 不言而喻 首當其衝 巾幗

(二)遣詞造句:茅塞頓開 泰然處之 耿耿於懷

(設計意圖:紮實基礎,積累字詞。)

三、理清課文的故事情節。

(設計意圖:由於文章較長,這樣便於學生把握全文的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又達到訓練其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

四、理清文章的脈絡後,你認為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麼?

明確:告訴讀者:“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

五、總結

六、佈置預習任務:

1、欣賞文中的人物。你喜歡誰或不喜歡誰?為什麼?用“我(不)喜歡***,文中第幾頁寫到……可見其是一個……的人”的格式説明,並對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

2、你有和文章中人物相同的人生體驗嗎?其與大家交流交流。

3、本文的語言很富有我們中學生的個性特點,請你試舉一兩例加以説明。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的內容,進入本課的學習。本文一共出現多少人?你喜歡誰或不喜歡誰?為什麼?用“我(不)喜歡***,文中第幾頁寫到……可見其是一個……的人”的格式説明,並用片段文字對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勾畫與批註,落實本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去分析和評價人物形象;教學中運用對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出人物身上的個性特徵,並能用流暢的.語言表達。)

二、賈裏在這次事件中經歷了怎樣的起伏波折,前後有了哪些變化?在生活中,你有和他類似的感受嗎?請和大家交流一下。延伸到藉此引導學生如何選出自己心儀的班幹,如何處理同學間的矛盾衝突等。

三、欣賞文中的語言。本文語言輕鬆活潑、幽默俏皮,極富生活氣息,多用兒童化的口語寫成,讀起來清新、明快。

其次,文中還有些語言很富生活哲理,也試舉一兩例説明。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欣賞小説的語言。)

四、總結。

五、作業(二選一)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1、班級 事(新、幸、臭、好……)

2、我欣賞的班幹部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選舉風波

一、選舉村幹部 班幹部選舉

二、字詞積累:1、注音:招徠 賄賂 忌諱 不言而喻 首當其衝 巾幗

2、造句: 茅塞頓開 泰然處之 耿耿於懷

三、情節 開端:選舉學生會幹部,魯智勝為了讓自己的堂姐魯豔青當選,竟請班委們吃巧克力,結果,魯豔青恰恰因此而落選。

發展:牆外的噪音使同學們無法安心上課,關鍵時刻魯豔青挺身而出,呼籲儘快搬走售貨鋪,最終將此事辦成。

高潮:林武翔被砸傷,賈裏等人一下子由英雄變成了受人指責的“罪魁禍首”。

結尾:賈裏得到爸爸的鼓勵,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困難。在大家的資助下,林武翔康復了,班上還開了慶祝會。這場風波使賈裏重新認識了魯豔青,卻沒機會彌補自己當初的過失。

四、主題:生活是多滋味的。

第二課時:

一、人物:

1、魯豔青:責任感,很熱心,寬容,有魄力,當代中學生中的優秀代表.

2、賈裏性格發展過程

(一) (二) (三) (四)

單純有正義感 責任感 關心同學明辨是非

意氣用事-----→年輕氣盛苦惱留戀-------→幼稚脆弱---------→勇敢堅強

3、魯智勝:大大咧咧、好心腸。

4、陳應達:勤奮好學又有點自私。

5、女班委:愛逛街、喜歡瀟灑的男籃隊長。

二、小説的語言:

1、富有哲理。

2、輕鬆活潑、幽默俏皮,極富生活氣息。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下面我就按照説教材、説學生、説教法與手段、説教學過程設計四個部分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文章分四個版塊先介紹克隆的含義,接着寫克隆的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二)、教學目標簡介: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A、學習閲讀科普文章,瞭解克隆知識。B.初步瞭解一些説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説明事物和舉例説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閲讀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探究事理説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説明事理。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説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和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1.理清課文的説明順序,體會説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説明的生動性。

(四) 教學難點

1.結構安排巧妙新穎。2.文章運用多種説明方法,説明科學道理深入淺出。

二、説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本文介紹克隆知識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藴含的克隆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生物常識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學生對説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閲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説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生動的説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對克隆人的看法的討論,便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思路安排 本單元説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説明文的體裁、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説明的對象及其特徵,理清説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説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

2、教學環節安排.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十分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整堂課以“我知道、我發現、我整理、我歸納、我想象、我思辯”作為線索,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試圖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充分交融進而達到共鳴的目標。下面就具體環節作簡要説明。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個羅納爾多;假如你是音樂愛好者,你當然願意再擁有一個帕瓦羅蒂;再有一個愛迪生、愛因斯坦也是許多人所夢想的。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説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換句話,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現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克隆是什麼呢?它奇妙在哪裏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克隆” (導入語的設計從學生平日的的興趣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為後面的交流創設情境,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交流查找的資料,初步瞭解。

師:課前大家一定收集到很多有關克隆的資料,誰願意來説説我們身邊哪些動、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領?(交流的過程,目的為引導學生養成收集信息、篩選信息、利用信息的學習習慣,實現了師生學習資源的共享,豐富學生對克隆技術的感性知識。)

第三環節、感知課文內容,深入瞭解。

課文裏有關克隆的知識還有很多,請同學們仔細閲讀全文,把你在書上獲得的有關克隆的知識劃出來,等一會兒,試着用簡潔的話告訴大家你從中瞭解了哪些有關克隆的知識。

(學生默讀,邊讀邊在書上圈點勾畫)

師:(自讀完畢)相信大家通過自讀,已有了自己的心得,能不能介紹給大家你所知道的有關克隆的知識呢?(由課外的生活常識再回復到課內的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4、剛才大家已經講了很多,看看我們整理一下,能否把下面的內容填寫完整。屏幕顯示:我整理,能快速地完成下表。有關於本文的説明對象、説明順序、實驗對象、研究成果、時間、説明方法。(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考慮到話題的陌生性時間的有限性,設計了一個表格,以降低要求。)

5、本文作為一篇科普説明文在寫法上很有特點,請同學們仔細思考,你覺得可從哪些方面來探討?相互討論。(這樣就能比較全面而快速地整理有關説明文的閲讀要求,對學生的課外閲讀也是一個導向。)

6、“我從課文哪些語句中感受了科學家們怎樣的態度與精神” (嚴謹、求實、鍥而不捨)(學生不僅從中獲得科學知識,而且受到教育,得到啟迪。)

7、假如你也掌握了克隆技術,你想克隆什麼?為什麼要克隆它?要求:1想法要奇妙;2想法要有益於人類;3表達要有條理。(“我想象”這一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通過協作學習互相啟發,互相提高,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羣體互動等多元互動,重視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的交流,儘可能挖掘學生口語交際中的閃光點,並給予充分的肯定,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8、文中寫道:“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科技越發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談談你對克隆技術能否造福人類這個問題的理解。(投影顯示):(最後一個思辯性的活動,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利用收集的有關克隆資料展開辯論,讓他們學會在口語交際中熱烈參與討論,耐心細緻地聽,大膽發表見解。同時培養學生鍥而不捨的精神。)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課文內容

本文是美國兒童文學作家貝特西貝爾斯寫的一篇充滿真摯情感並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小説。因此,緊扣文本,組織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感受和體驗小説中主人公的真摯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將是欣賞這篇小説的重點和難點。

2、教學目標:基於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分析文章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的句子

(3)理解課文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説教法、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作為理論依據,組織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層層深入地對話,輔之以朗讀,採用討論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品味小説中富有表現力的語句來解讀文本、拓展文本。在解讀中,不斷提示學生如何圈點、批註。。以這個設想為基礎,教給學生感悟小説豐富內涵的方法。

三、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創設情景,激發思維。

請同學欣賞歌曲:這首歌曲是與<<山米與白鶴>>創作年代相近英國john lennon的<>,聽完這首歌,同學齊讀歌詞。多美的歌詞啊,“愛是生活,活在愛中,愛需要被愛”,讓我們一起走進<<山米與白鶴>>也來感受生活中的這種愛吧。

(説明:這個環節設計,目的在於調動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較快走進文本,參與教學的雙邊活動。)

(二)檢查預習: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瞭解學生積累字詞的情況,體現語文的工具性。然後在學生課外粗線條瀏覽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入討論的第一個環節。

(三)討論

一、品語言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精讀文中描寫外祖父和山米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的語句。通過品讀精要語句,解讀外祖父和山米的個性特徵以達到讓學生理解外祖父對鶴、對山米一如既往的愛和山米情感世界的變化這一目的。我的做法是:先給學生舉例。

老師舉例:師有感情地讀課文第八段中的句子“山米説完撿起一塊石頭朝鶴扔去。石頭沒打中,但那鶴已嚇得四處轉頭想逃開。‘你趕快給我滾到底特律去!滾!外祖父吼叫着’。”然後我扣緊兩個詞滾,吼告訴學生我讀懂了外祖父當時心中的怒氣,他被山米那漠視生命的冷酷行為給激怒了”。你們現在也學着我的樣子從文中找出有關描寫人物語言、神態、心理等句子緊扣關鍵詞來研讀,結合語言環境讀出文中主人公當時的情感。

以上是我第一課時的安排,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結合課標中閲讀教學應重視朗讀精讀的要求,引導學生由語文的工具性走向挖掘文本藴含的人文性。我通過示範,精讀,品詞各種手段,達到讓學生體會出山米和外祖父各自的情感這一教學目標。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追問、啟發學生的思維,同時提示他們圈點、批註, 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讀內心

第一課時我們通過品語言悟出了人物的情感,但剖析兩個人物的情感可以説只是第一步,小説以鶴為媒介主人公才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為了更好地把握山米情感世界的變化、走進人物內心,所以我提出了第二個問題“找出文中能表明山米由恨外祖父到理解並深愛外祖父的相關語句”再次引學生深入文本。 學生很容易可找到這些句子,關鍵是怎樣導學。

1、如果學生找到“山米馬上覺得自己也有同感。”這句,我將結合文段內容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比如對珍藏的某一物品的感情來談談對當時山米內心情感微妙變化的體會。

2、如果學生找到“山米覺得自己和外祖父想的一樣”這句,我將把刻句改為“山米回想起”,然後通過朗讀比較兩句的不同效果,體會當時兩個人情感的共同點。

3、如果學生找到“他回頭看看正在擺弄魚竿的外祖父,突然感到心裏湧起一股熱流。”這句,我將説同學們藉助你們豐富的想象力談談此時山米的內心活動。

總之,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深層思維,讓學生在課堂真正動起來。

三、悟哲理

語文學習既是思維和情感的實踐活動,也是語言的實踐活動,所以在感悟哲理,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圍繞“什麼是愛?怎麼愛”這一主題創造句子進行愛的語言的語句接龍。於是我舉例,學生往下接。

愛是外祖父用來震撼山米心靈的一劑良藥;愛是山米走向人生新起點的一座橋樑;愛是放學後早早回家,讓家人不再焦急等待;愛是將揉成一團的廢紙輕輕放在牆角的紙簍;愛是把一張作業工工整整寫好,讓勞累批改作業的老師賞心悦目;……

通過這種方式把主旨與語言實踐結合,讓學生在互動中學以致用,把愛延伸到生活中。

(四)作業設計

選取一個自己熟悉的人,運用外貌、語言、心理等描寫方法,寫一篇小作文敍述一個發生在他身上的關於“愛”的故事。

(五)板書設計

山米與白鶴

品語言: 滾、吼──激怒

讀內心: 同感 ── 共鳴

悟哲理: 救鶴── 愛

板書既體現教學思路,又是學生自學小説、欣賞小説的方法。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是汪冬妮。很高興能在這裏為大家説課!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橋。大家熟悉的長江大橋,學校裏的小橋。無論是哪種橋,對於我們來説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可以很方便的與對岸聯繫在一起。今天我為大家説課的篇目就是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下面我將從教材的處理、學情的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等五個方面為大家闡述。

一、教材的處理

《中國石拱橋》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所選的文章基本上都是説明文。所以,在學習本單元的課文時,要注重文章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來介紹事物的,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以及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二、學情的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語文學習中接觸的一般都是記敍文。《中國石拱橋》應該説是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接觸到的第一篇説明文。對於有一定文學基礎的八年級學生來説,讓他們就某一事物的特點來介紹事物不難,但是在沒有系統的瞭解説明文的情況下,讓他們理清説明順序、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就有了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篇文章的特點、八年級學生的學情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掌握抓住事物的特徵説明事物的寫作方法,瞭解説明順序(從一般到特殊,從整體到局部,由概括到具體,時間由先到後等順序)

(2)學習運用準確周密的語言,感受作者嚴謹治學的態度

四、教法學法

我將遵循新課標提出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對於本課,我將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導讀法

在我的帶領下,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文本。培養他們的閲讀習慣,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

(二)提問法

包括學生向老師提問和老師向學生提問,瞭解學生的優點和薄弱方面,通過讚揚他們的優點來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並且幫助他們解決難題。

(3)比較法

在《中國石拱橋》這篇文章中,作者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橋樑,通過對這兩個橋樑的對比。能讓學生更形象的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徵與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個性特徵。

在運用了上述的教學方法之後,本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新課標的要求,儘可能讓每個環節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當中,我還採用了以下的學法:

(1)圖表法

作者在文中舉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橋樑,趙州橋和盧溝橋,讓學生畫出表格並把兩座橋的異同點填在表格中。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出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以及兩座橋各自的特點。

(2)討論法

在通讀課文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練習法

根據“語文知識積累與運用並重的原則”和“課內與課外語文學習相促進的原則”,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練習法,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教學程序

因為本課內容比較豐富。所以我設計了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先向學生展示關於“橋”圖片,這些圖片裏面包含了幾種不同類型的橋,讓學生就圖片中橋的特點進行討論,這些橋共同的特點以及每個橋的各自特點。進而進入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課文《中國石拱橋》。

介紹作者茅以升。

2、通讀課文

運用導讀法和自主探究法,放手學生自行閲讀課文,處理文中的生字詞。在此過程中,思考問題:

(1)文章從第幾段開始寫中國的石拱橋?

(2)中國石拱橋有什麼特點?

(3)作者舉了哪兩個橋樑作為例子來介紹中國石拱橋?

讓他們在思考中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3、分組討論

運用討論法對上面三個問題進行探究和討論,請同學起來回答。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老師進行總結。

4、講解知識

在討論了上述三個問題之後,我會向學生介紹什麼是“説明文”。

5、問題遺留

(1)本篇文章能分為幾個部分?分別給每個部分取個小標題。

(2)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3)把趙州橋與盧溝橋的異同點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來。

第二課時

1、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繪製的表格,讓兩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自己的表格,進行評價。在PPT上展示自己繪製的圖表。讓學生初步瞭解抓住事物的特徵説明事物的寫作方法。

2、品讀課文

讓學生通讀全文,提問兩到三個學生,即文章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小標題是什麼?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然後學生進行討論和補充。最後老師進行總結。讓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脈絡以及瞭解説明文的説明順序。

3、細讀課文

在瞭解了文章的整體的脈絡後,向學生介紹一些常用的説明方法(舉例子、列數據、打比方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文中劃出這些句子。

重點講解有關數據的句子(精確的數字、大概的數字)

4、佈置作業

挑選一個自己熟悉的事物,作一篇説明文。不少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