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二年級《風》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01W

二年級《風》説課稿1

一、説教材:

二年級《風》説課稿

《風》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十三單元《風和水》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是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的一首小詩。詩歌行文清新活潑、淺顯易懂,像鄰家大哥哥在哼念童謠。這首小詩平凡中透着靈動、樸實中藴含着優美,語言特點顯著,於不變中有變,錯落有致。全詩以第一人稱,從兒童的視角去觀察、描寫生活中的微風,讓學生初步感知風的特性,受到美的薰陶。《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篇課文既鍛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更培養了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之情。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應着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運用語文能力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應着眼於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薰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

二、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課堂中教師要設置很多環節來努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聽説讀寫的能力,特別愛幻想,但識字量還不夠多,語言積累剛剛起步,理解能力還很弱,所以聯繫生活實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美文美讀、是他們學習這課的主要成長點。

三、説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知風的特點,體會詩歌韻味。

2.學生自在生活中觀察風,培養觀察自然、感受自然的興趣和習慣。

3.主識字,在實踐中總結不同的識字方法,逐步靈活運用。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感受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觀察自然、探究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體會詩歌的韻味。

教學難點:

仿寫詩歌,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教學卡片,相關視頻,朗誦背景音樂

教學課時: 第1課時

四、説教法學法: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設置,談話導入,激發興趣法”——激發情感,引起興趣。

2、“多元識字法”——隨文識字,自主識字。

3、“讀悟法”——以讀代講,讀中促悟。願意表現自己,是兒童的共同特徵。因此,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用集體讀,分組讀,男女生賽讀,老師引讀等多種方式來朗讀兒歌,達到了情感朗讀的效果,也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體會到詩歌的語言美。

4、“展開想象,拓展思維法”--------激發想象力,鍛鍊口語表達。“培養低年級學生積極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學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在本節課中,仿照詩歌續編詩歌環節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5、“媒體輔助法”——利用多媒體的圖片、視頻、音頻有效輔助教學,使教學活動多樣化。

五、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出課題。

通過談話,設置懸疑,引起學生興趣。學生在欣賞圖片、找朋友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了觀察、發現階段,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體,併為後面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初讀感知,認識字詞。

通過自讀詩歌,運用已經積累的學習方法學習生字詞語,如拼讀法,加偏旁、減偏旁,問同桌,聽讀法等,很好的完成了這項教學任務,充分發揮學習中的自主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三)品讀詩歌,體會感情。

這個環節我以讀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風來時帶給大地的變化,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韻味,提高了語文素養。而且在讀的基礎上,以風娃娃為情景激發學生表演風、找風,從而體會風的調皮、可愛。此設計注重了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為主,把無形的東西變得形象生動。並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仿寫兒歌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四)課外延伸,拓展視野。

通過視頻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很直觀的瞭解到風的形成過程和原因,而且對自然現象產生了很大興趣,滋生學生強烈的求知和探索慾望。

(五)作業超市。

作業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形式靈活多樣,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差異,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讓作業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且作業貼近生活,真正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二年級《風》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特點

《風娃娃》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的一篇看圖學文。本文共有三幅圖,八段文字。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生動有趣,層次清楚。通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課文結尾留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們通過討論、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本文緊緊圍繞本組“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在閲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詞句的理解,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難點: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是不行的,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3、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是不行的,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4、教具準備

(1)、生字卡片 (2)、圖片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2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二至八自然段並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學生閲讀課外讀物的興趣。

二、説學生

我班學生大多數活潑大膽且獨立,他們對童話故事特別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但由於在農村,他們的課外知識面有些侷限,但好思考動腦筋。經過兩個月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絕大多數的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但他們在有感情的朗讀上還有待提高。

三、説教法、學法:

對於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等,並且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導入法、小組合作討論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學習。

四、説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年紀小,愛猜謎語,因此我用猜謎為切入點,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導入新課。

(二)初讀感知,檢測生字、新詞

1、提出自讀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不認識的字求助於帶拼音的小樹葉或自查字典。明確了讀的要求,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説十分必要,使他們有事可做。這樣可認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認讀課文中12個生字,先通過指名認讀、全班齊讀等方式加以檢查、正音,接着讓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識記這些生字的,在此基礎上,我適時採用了玩“給生字小朋友找夥伴”的遊戲,讓學生主動參與,以比賽的形式認讀,讀得全對的能得到老師的獎勵。然後老師也參與其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1、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瞭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我首先就提出了2個主要問題:①、風娃娃為人們做了哪幾件事情?②、這幾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壞事呢?這裏我是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習討論總結,這樣很快就把文章的脈絡梳理好了。

2、對於課文內容我是從三大板塊來教的:

第一板塊:品讀課文第二至八段:找出風娃娃一共為人們做了幾件事,這幾件是不是都是好事呢?(把全班學生分為三小組來一起學習討論,並派一位代表起來發言。)

第二板塊:研讀“做好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採用“導學”的方法,風娃娃為什麼要幫人們做好事?它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選擇重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提出問題:風娃娃做了兩件好事後,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一句話。從他心裏想的,你體會到了什麼?感受怎麼樣?(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身感受。)

第三板塊:研讀“做壞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採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先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創設情境:讓某個學生説説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現象,並問:當你碰到了風娃娃,你會怎樣責怪風娃娃呢?你會對它説些什麼?

風娃娃聽了人們的責怪,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句話。由該句話引導學生去幫風娃娃找尋答案,學生很自然地就總結出了課文想要説明的道理:幫別人做好事,光有好的願望還不行,還得看你做的事情是否對別人有用。因勢利導,從風娃娃的故事中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指着高興、傷心的兩個風娃娃問:你喜歡哪個風娃娃,説説理由,有的説:喜歡高興的風娃娃是因為它很可愛,樂於助人。而有的説:喜歡傷心的風娃娃是因為它有錯就改,是個好孩子。

(2)、讓學生説説風對我們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五)課後作業

1、練習用課後詞語造句

2、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説給爸媽聽

(六)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圖文結合,直觀形象,突出了重難點,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二年級《風》説課稿3

説教材分析

《風娃娃》是一篇看圖學文。本文共有三幅圖,八段文字。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生動有趣,層次清楚。通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課文結尾留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們通過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説學習內容

本節課教學內容為本課的第二課時。這節課以讀為主,以讀定教,通過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情朗讀,從而體會文章所藴涵的道理。課標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的設計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實際,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以情為基礎,以讀為訓練的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增強合作意識。採用多種手段感受閲讀的興趣,力求使每位學生都喜歡讀書,能主動地讀書。

説學習目標

二年級的學生能借助拼音識記生字,熟讀課文,有簡單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同學們已經較好掌握了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字,課文能讀通順,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概的印象、整體的瞭解。知道風娃娃幹過哪些好事,哪些不好的事。在此基礎上,根據新課標所倡導的三維目標特制定第二課時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複習檢查課後的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個人讀,集體讀、品讀中積累語彙,獲得言語美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中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説學習重難點

★感情讀文

★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與學的方法

教法:情境創設法,圖文結合法,扶放相結法

學法:自學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學習法。

學習準備

課件

學習過程

一、直入課題,巧設情境:

1、直入課題,板書課題。

2、聽風,出示風娃娃圖片,和風娃娃打招呼

(富於特色的情境教學顯現出了它越來越多的優越性。它以優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線,以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學習氛圍為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鮮活、生動、有趣。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興趣和能力。所以,在課始,我就用聲音,圖片,言語創設了虛擬的情境,使學生們帶着美好的童話般的想象和期待開始這節課的學習。當學生們對這節課充滿着興趣和喜悦的時候,這節課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複習檢查、認讀字詞: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下面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

2、認讀課件上出示的12個課後生字。重點:給極和吸組詞,區分字形;再讀駛和示,區別音近字;箏,輕聲。

3、開火車讀12個詞。

(通過指名認,開火車認這兩種方式快速地檢查同學們對12個字詞的掌握情況。將幾個容易出錯的,重點的字,進行強調。如:給“極”和“吸”通過組詞來區分字形,給“示”和“駛”通過比較讀來區分字音,還有“箏”的輕聲讀法。以鞏固學生們的識記。)

三、圖文結合,深入研讀

1、導語:風娃娃們,看來你們已經長大了,聽聽風媽媽會對你們説什麼?

(在深入學文的開始,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風娃娃們,看來你們已經長大了,聽聽風媽媽會對你們説什麼?風媽媽的出現,讓學生們獲得了更真實的角色體驗,風媽媽的話就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由此自然巧妙地過渡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

2、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

(在這節課的教法設計當中,第二段是重點指導,重點學習的段落。我設計了幾個層次的朗讀,來幫助學生體會字理行間所表露的感情。像先觀察圖再讀,通過演示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斷斷續續”來讀句子,這一點符合新課標對於1、2年級的閲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就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然後學着風娃娃的樣子做動作讀句子,最後用“高興”和“高興極了”做對比使學生準確體會風娃娃的心情,每一次讀文前,不管是指名讀,還是齊讀,都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讀的目標,帶着要求讀,帶着問題讀,帶着感情讀,這樣才能讀出效果。將這一段學精,讀透,能保證學生們下面的自學順利的進行。)

3、半扶半放學習第三自然段。

(第三段和第二段有着相同的結構,句子排列,感情變化。所以,這一段的學習就相對簡單,處於半扶半放的狀態了。只是通過觀察圖片體會縴夫們拉船的辛苦,及需要人幫助的心理,以此襯托風娃娃們在聽到感謝後極其高興的心情。在想象縴夫們會怎樣表達謝意這一點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4、提讀第四自然段。疑問:只要有力氣就行了,是這樣的嗎?

(第四自然段是研學風娃娃做“好事”和“好心辦壞事”這兩個模塊的轉折點,風娃娃的想法也是淺顯易懂的。這一段的最後,設計了一個用關聯詞説話的環節。這是一個隨文進行的説話訓練,目的是將知識能力目標滲透在學文中。)

5、自學5、6、7、8四個自然段。

(有了前面兩個自然段學習的基礎,後四個自然段就放手讓學生自已學。自讀自想,自已動筆圈畫,考慮黑板上的板書,以提高總結歸納的能力。不會的地方和同桌商量或請教小組內的其它同學,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這一部分的學習集中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與研究,不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在第五自然段中,使用了一個省略號,這是課文的留白部分,是最適合學生髮揮想象的時機,我讓學生再看看圖,圖上除了大風颳走了風箏,刮跑了衣服,刮斷了小樹,還造成了哪些破壞,圖上沒畫出來的,你能想象到嗎?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有想象才會有創造。這一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看圖觀察能力,圖文結合能力,思維創造能力都有訓練。)

四、啟發思考,突破難點: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告訴風娃娃,為什麼它想幫人們做好事,可人們卻還要責怪它呢?(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

2、談談生活中,你象風娃娃那樣經常幫助別人嗎?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好心辦壞事的情況?

(本課的難點是: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通過前面的深入學文和自學所知,同學們應該可以順利地幫風娃娃解決問題。再用“生活中,你像風娃娃那樣常幫助人嗎?發生過類似的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嗎?”這樣一個問題把學生們帶回到現實生活當中,使同學們跳出課文,迴歸自已。通過教師的言語引導和學生們的集體交流,使同學們更加明晰地瞭解風,瞭解課文所藴涵的道理,並將其應用到自已的生活實際中。我想語文的學習有了生活的源泉,才會有生命和活力。課堂是用風媽媽的話開始,又用風娃娃的話結束,這在情境的創設上是完整的,能起到首尾照應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鞏固積累:

1、總結課文。

2、讀根據這篇課文改編的“三字經”

風娃娃,風娃娃,做好事,大家誇。大風車,轉得歡,秧苗長,樂哈哈,吹帆船,幫大忙,呼啦啦,呼啦啦。風娃娃,風娃娃,做壞事,責怪他。大風箏,翻跟頭,吹衣服,折小樹,出蠻勁,盡惹禍,呼啦啦,呼啦啦。

六、作業:

明白道理的風娃娃又會做哪些好事呢?

説板書設計:

吹風車

吹船帆 做 好事 笑臉(圖)

風娃娃(圖)

吹風箏

吹衣服 好心辦壞事 哭臉(圖)

吹小樹

二年級《風》説課稿4

説課材料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是小學美術人教版第三冊、第十六課《風來了》。

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是一課時的內容,

以自然現象——風為內容題材,要求學生表現風來時人物和景物的不同變化。因為風的形狀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所以對於風的表現只有從相關聯的其它事物上得到體現,這就要求學生觀察風來時周圍景物、人物的變化和特點,用畫筆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來。為此,課前我讓學生從電腦、書報、雜誌上搜集關於風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風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課堂上讓學生觀看台風的視頻和各種圖片,使學生更形象更準確的描繪風,為學生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空間。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能力目標:在繪畫表現活動中,提高學生觀察、記憶大自然的能力,同時使學生的想象力和繪畫表現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情感目標: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材重難點:

引導學生觀察回憶颳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是本課的重點。運用線條大膽的表現出對風的感受與認識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方法:

本課體現的是師生間的互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開放式的教學法,課前,為了使學生對風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我讓他們從電腦、書報、雜誌上搜集關於風的資料。在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感受風、描繪風,我採用了談話法,如小組交流、師生間交流。課堂上還準備了大量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給學生一個強烈的視覺衝擊。通過CAI多媒體課件,營造了一個愉快、直觀的教學環境,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法指導:

課堂以學生為主,收集資料、彙報材料、欣賞、感受、想象、表演等活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自由的交流、體驗、感受、觀察、討論中去了解風、表現風,體驗創作的樂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的主宰者。

教具準備:

為了能讓學生對風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我製作了CAI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練習紙、作業紙、鉛筆、彩筆、油畫棒

教學流程:

為了使學生多方位多感官的感悟風,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聽風、説風、畫風、憶風、看風、賞風、繪風、評風、拓風。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 聽風

課堂伊始,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同時課件播放風的聲音,學生回答。引出我們每天都跟這位朋友碰面,那麼本節課我們就來畫一畫和它在一起的情景。學習十六課《風來了》,出示課題。利用課件播放風的聲音,在學生頭腦中迅速浮現出風的相關內容,激發學生對風的回憶。

二、 説風

為了讓學生對風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課前我讓學生在電腦、書報、雜誌上搜集關於風的圖片資料,課堂上再請學生彙報自己收集的資料成果。並達到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

三、 畫風

首先提出問題:你平時遇見過什麼樣的風呢?那麼誰能嘗試着畫一畫風呢?找學生上台畫風,其他學生在下面畫。學生畫的風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這裏不做具體的評價,只強調風有大小、方向的不同。畫風時線條要自然、流暢。此環節只是讓學生初步嘗試表現風,然後在以後的師生交流——發現問題——總結方法的活動中再逐步的掌握髮現用線畫風的方法。

四、 憶風

風能讓很多東西動氣來,飄起來。課件出示草、花、樹的圖片,讓學生回答風來時它們的變化。再出示幾幅颳風時的草、花、樹的圖片,能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它們的變化。接下來,小組回憶、交流在風中行走的經歷。同時課件出示人在風中艱難行進的圖片,給學生一種直觀的感受。然後找幾名學生表演在風中行走的樣子。能使學生清晰的看到人在風中行走時上身和四肢的變化,為後面的繪畫創作積累素材,喚起學生對風的記憶和感受。

五、 看風

風就像我們人一樣有時温柔有時暴躁。現在讓我們看一段關於風的錄像,課件播放颱風。看完後問學生: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呀?影像資料能帶給學生更加真實的感覺,學生看後對於強大的颱風帶來的危害會留有深刻的印象,能用各種線條畫出兇猛的颱風,為後面的繪畫表現注入了感情色彩的成份。

六、 賞風

我利用課件出示畫家柯羅的作品《陣風》和小朋友的作品。引導他們欣賞欣賞畫中人物的動態和周圍事物的變化。通過欣賞畫家和小朋友的作品,刺激學生的繪畫表現慾望,增強孩子們的創作熱情。

七、 繪風

作品欣賞完後,進入本堂課的重要環節繪畫表現階段,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和這位朋友碰面,你可曾記得上學路上它吹走你的帽子,教室裏亂翻我們的書本、作業時的淘氣樣嗎?或是你們上完體育課大汗淋漓時帶給你清涼的的可愛樣嗎?現在讓我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和這位朋友相處的情景。在作業紙上大膽地畫一幅風來時的畫面。學生開始作畫,對學生畫面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並給予糾正。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營造良好的繪畫環境,我讓學生邊聽音樂邊作畫。在音樂的感染下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極大的發揮。

八、 評風

適時的評價鼓勵能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利用黑板進行作品展示,同學們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作品,再讓學生從這些作品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最有特色的、最有情趣的作品師生進行評議。這種展示評價能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與審美能力,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

九、 拓風

是課後延伸部分,為了繼續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的能力,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探究與表現,我設計了這個環節,請學生課後嘗試着表現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不同的風。教學過程到此結束了

十、 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黑板中間是題目《風來了》,下面是學生的繪畫作品。

小結:

本堂課我重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中心,將學生的交流感受表演活動貫穿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的豐富多彩.同時CAI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為課堂注入了活力,使美術教學變的格外生動有趣.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講解,由於本人的能力水平有限,在講解過程中出現的不足,懇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二年級《風》説課稿5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風娃娃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通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讓學生懂得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3、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並懂得“做好事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4、教具準備

1、識字小魔方 2、多媒體課件 3、圖片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3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二至八自然段並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學生閲讀課外讀物的興趣。第3課時,識記生字的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後練習。

二、説教法、學法:

這是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學習。

三、説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年紀小,愛猜謎語,因而我用猜謎為切入點,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導入新課。

(二)初讀感知,檢測生字、新詞

1、提出自讀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不認識的字求助於帶拼音的小樹葉。明確了讀的要求,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説十分必要,使他們有事可做。這樣可認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認讀課文中12個生字,先通過指名認讀、全班齊讀等方式加以檢查、正音,接着讓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識記這些生字的,在此基礎上,我適時採用了玩“識字小魔方”的遊戲,讓學生主動參與,以小組比賽的形式認讀,讀得全對的小組能得到老師的獎勵。然後老師也參與其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1、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瞭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我首先就提出了2個主要問題:①風娃娃為人們做了哪幾件事情?②這幾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壞事呢?這裏我是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圖片,這樣很快就把文章的脈絡梳理好了。

2、對於課文內容我是從兩大板塊來教的:

第一板塊:研讀“做好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採用“導學”的方法,風娃娃為什麼要幫人們做好事?它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選擇重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在邊教的同時,邊放出有趣的課件動畫,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這樣通過媒體的輔助,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悟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風娃娃做了兩件好事後,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一句話。從他心裏想的,你體會到了什麼?感受怎麼樣?(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身感受。)

第二板塊:研讀“做壞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採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先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創設情境:讓某個學生説説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現象,並問:當你碰到了風娃娃,你會怎樣責怪風娃娃呢?你會對它説些什麼?由另一個同學扮演風娃娃,這樣學生很容易進入到情境中來,與作者產生共鳴。

風娃娃聽了人們的責怪,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句話。由該句話引導學生去幫風娃娃找尋答案,學生很自然地就總結出了課文想要説明的道理:幫別人做好事,光有好的願望還不行,還得看你做的事情是否對別人有用。因勢利導,從風娃娃的故事中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指着高興、傷心的兩個風娃娃問:你喜歡哪個風娃娃,説説理由,有的説:喜歡高興的風娃娃是因為它很可愛,樂於助人。而有的説:喜歡傷心的風娃娃是因為它有錯就改,是個好孩子。

(2)讓學生説説風對我們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五)寫字指導,加強訓練

1、重點指導“吸”和“極”。

2、練習書寫。

3、同桌欣賞、評價。

4、學生再練寫。

(六)板書設計

熱門搜索
快樂的海邊遊作文600字 夢君別 初一再見了母校作文 聽泉現代文閲讀及答案 寶頂山導遊講解詞 初二幸福的作文700字初二作文 我是《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守護神小學作文 小學作文開心的拜年 温暖的瞬間600字寫人作文 秋天的田野六年級寫景作文 語文名著閲讀讀後感800字 元宵節祝福句子 西遊記的勵志演講稿 助人為樂的小鳥作文250字 瓶子的變化作文 初中的作文《三國演義》讀後感 平遙古城導遊詞【精選】 描寫榕樹的優秀話題作文 冬日的一縷陽光的記敍文 殘夢幽魂幾度殤抒情散文 託班社會教案《自己吃飯真能幹》 我是一條小河的作文 寫未來的家作文 假如我是一隻小小鳥 小學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 不是彼此傷害 寫第一次包餃子作文750字以內 網絡管理員應聘個人簡歷 2015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演講稿 大學中秋節放假通知 為什麼孩子老咳嗽 以感受太陽的温暖為題的作文 小學防溺水專項工作總結 美麗的松山湖寫景作文 挪一 《統計討論》教案 精編鳥奴讀後感 公司政策及獎金制度演講稿 幼兒園大班歌曲説課稿小鳥小鳥你真好含反思 執着的夢想優秀作文 禮貌的排比句 教你唱咯咯咯閲讀理解及參考答案 我愛四季作文800字五年級作文 十二生肖幼兒園教案 悄悄提醒作文600字 小學生描寫同學的作文400字 快速背誦記憶古詩文的方法 打遊戲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