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高中語文《逍遙遊》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86W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逍遙遊》説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語文《逍遙遊》説課稿範文

高中語文《逍遙遊》説課稿1

一、 説教材

《逍遙遊》是第四冊,第六單元的文章。第六單元由兩篇古代散文和兩篇古代小説組成,單元要求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並領略文言文在敍事和抒情中的藝術魅力。《逍遙遊》是表現莊子思想的重要篇章,莊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絕對自由的理想就集中體現在這一篇中,它突出的藝術特色在於它的奇特的想象力和浪漫主義風格。根據本文的特色,現將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1、教學目標

結合課文註釋即工具書讀通全文,增加文言積累,訓練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初步瞭解莊子的哲學思想和形象化説理的風格。領略莊子散文想象豐富、氣勢磅礴、汪洋恣肆的特點

能一分為二的適當評價莊子的思想,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為了強調“無所待”的觀點,從反面提出問題,緊緊扣住“有所待”論證,最後給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張。

2、教學重點:

瞭解本文的結構特點

賞析本文形象化説理的特點

3、教學難點

理解莊子世間萬物若“有所待”則不自由的思想

理解“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思想

二、説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對古代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問答法。對文中交容易的問題採用問答法,簡明扼要

3、討論法。對有難度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

教學課時:兩課時

三、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將本課題安排為:導入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塊,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

(一)情感激發,導入文本

1、利用《列禦寇》中莊子臨死前的小故事,初步感知莊子的思想,引入課文

2、多媒體展示莊子的簡介、主要哲學思想及寫作的主要特色。《逍遙遊》全文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論中世間萬物都因有所待而不自由,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則是通過一系列的語言故事,論證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境界,通過無為來達到。而本文選自第一部分。解題“逍遙。”

(二)誦讀品析,感知文本

1、在聽讀問記中疏通文意,積累文學常識

2、重讀文章,整體感知,概括每段的大意。

第一段、世間萬物皆有所待

第二段、小大之辨

第三段、提出無可待的觀點

(三)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A 在這部分中,細讀每段,這部分主要採取問答的方式進行。

1、 課文舉例説明世界萬物都有所待的時候,所涉及到的人和事物有哪些?哪些是作者讚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諷合法否定的?

2、 第一段中,莊子説萬物都有所待都不自由,第二段為什麼還要討論“小大之辨”,為了把這個問題説明白,作者舉了哪些例子?

強調小大之辨,一方面強調人在認識上的大小區別,説明以小及大的困年,另一方面,也反映莊子認識世間事物時,並不能完全地“無己”,他是肯定事物有差別的。文字間充滿了對鯤鵬的熱愛和對蜩與學鳩的鄙夷

3、課文第三段寫了那三種不同層次的人的,作者怎樣得出最後的結論?

4、《史記》説莊子“汪洋恣肆以適己”,在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這種特點?

首先是全文的構思。鯤鵬的雄偉與細微者的對比

其次,是作者描繪的鯤鵬形象

B文中出現了幾個“笑”,各笑什麼?為什麼笑?莊子對這種笑是贊成還是反對?

全文可以説,由三個“笑”組成,“蜩與學鳩笑之”“斥yan笑之”“宋榮子猶然笑之”三個之,是笑的對象。

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從反面論證,最後才用幾句話提出正面主張。

(四)拓展延伸 、走出文本

如何看待莊子的“無所待”思想?

莊子對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對的,但這種“絕對自由”的超現實性,恰恰表現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和無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來逃避顯示的主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有待和無待以為着人生的兩個層面,物質形體活動都是有待的,而無形的精神活動可以是無待的。人生世間,難免神為形累,心為物役,應該通過“無用”、“無己”的道德修養,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縛,達到無待的自由。

課文總結: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才,寓説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裏,客觀顯示中的萬物都是對立和相

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脱於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板書設計(略)

高中語文《逍遙遊》説課稿2

教學設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介紹莊子及其影響,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願望很重要。古文以誦讀最為重要,所以第一節課安排學生朗讀課文。莊子思想博大精深,加上其表述方式的特點,解讀具有多樣性,“詩無達詁”,只要言之成理,不必強求一致。

教學目標

1.瞭解《逍遙遊》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藉助豐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設喻來説明道理的方法。

3.整體感知文言文,並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重難點

1.對莊子“逍遙遊”主旨的理解。

2.鑑賞本文想象豐富、意境開闊的藝術特色。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莊子的思想是東方神祕國度中國最有價值的思想。──海德格爾(德國)

“讀莊子像是讀一本偉大的神祕主義的書。”──林語堂《信仰之旅》

一説到莊子,我們就會想起“莊生化蝶”的故事,“莊生曉夢迷蝴蝶”,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富有情趣。在初中階段,我們已經學過《莊子故事兩則》:《惠子相樑》和《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並且在高一學習過他的《秋水》,對他的情況和思想有了初步瞭解,誰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莊子?

2.莊子簡介:約前369-前286著名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

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家貧,曾借粟於監河候(官名),但拒絕了楚周王的厚幣禮聘。著作有《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豐富。《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魯迅先生曾説他的作品“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

3.解題:逍遙自在、逍遙馬、逍遙宮、逍遙冠,這些詞語應該都與《逍遙遊》有關,莊子所謂逍遙遊,用課文原話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莊子·天下》講到莊子的思想時,説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這兩句話非常典型地總結了莊子的思想。“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就是《逍遙遊》説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這也是莊子所認為的真正的逍遙,即擺脱了一切束縛的絕對自由。

二、正音、熟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檢查字音、句讀、節奏和重音的掌握情況。

2.明確字音:

鯤(kūn)鵬 摶(tuán) 齊諧(xié) 坳(ào)堂

遷徙(xǐ) 北冥(mínɡ) 夭閼(è) 沮(jǔ)喪

知(zhì)效一官 榆枋(fānɡ) 斥鴳(yàn) 晦朔(shuò)

決(xuè)起而飛 蓬蒿(hāo) 翱(áo)翔 惡(wū)乎待哉

窮髮(fà)之北 泠(línɡ)然 舂(chōnɡ)米 蜩(tiáo)

數數(shuò)然 飡(cān) 蟪(huì)

3.教師範讀。

4.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對照註釋,理解內容

1.藉助於課文註釋和字詞典,理解課文內容。

2.不理解的內容,同桌或前後位可小聲討論。

3.集中處理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提出,學生解答,教師注意引導。

第2課時

四、整體感知,掌握主旨

1.莊子逍遙遊的主旨是什麼?用課文原話回答。

明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

2.作者認為真正的逍遙遊是一種什麼境界?

明確:現在一般認為,所謂的“逍遙”,就是從一切社會現實的束縛中解脱出來,達到一種精神上的、也是主觀的“絕對自由”。莊子提出他所認為的真正的逍遙是一種“無待”的境界,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這是一種擺脱了一切主、客觀束縛的絕對的自由。顯然,莊子所追求的這種逍遙或自由在社會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莊子認為,人只能通過精神的修養,即無知無慾,保持恬淡寧靜的心境,體認人與“道”、人與宇宙萬物的一體,這樣才可以獲得精神上的絕對自由。

3.你對這樣的境界有什麼看法?

提倡百家爭鳴。

4.試分析本文的結構和論證方法。

明確結構:第一段寫不論是鯤鵬還是蜩與學鳩,雖有大小的區別,但都受到客觀環境的限制,不是真正的逍遙。

第二段承接上文,説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與大的區別。中心意思還是説明,小與大等一切關係都是相對的。

第三段,指出不論是德才兼備的一般賢人還是更高境界的宋榮子和列子,都還是有所待的,都不是真正的逍遙,並最終指出什麼才是真正的逍遙。

明確論證方法:

1.一一列舉鯤鵬、蜩與學鳩、朝菌、蟪蛄、冥靈和大椿、斥鷃、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宋榮子、列子雖然有小大之辯,但都有所待,都不是真正的逍遙,最後提出自己的觀點:真正的逍遙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因為“彼且惡乎待哉”。這近似於駁論。

2.魯迅《拿來主義》的論證方法,先批駁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最後提出自己的觀點:拿來主義,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3.賞析最後一段。

①作者分別列舉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宋榮子、列子目的是要説明什麼道理?

②是將作者列舉的形象做一個分類比較。

在莊子眼裏,“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與蜩與學鳩、朝菌、蟪蛄、斥鷃一類。他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它們的視野受客觀條件限制,“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才導致了它們嘲笑鯤鵬,宋榮子、列子和鯤鵬、冥靈和大椿是一類,通過比較,得出的觀點具有説服力,令人聞所未聞,又不容置疑。

③作者怎樣連接這幾部分內容?

明確:“而宋榮子猶然笑之”;“雖然,猶有未樹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通過這些否定性的句子,最後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觀點。

五、積累文言知識

1.通假現象

(1)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冥通“溟”)

(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4)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

(5)而徵一國者(而通“能”)

(6)而御六氣之辯(辯通“變”)

(7)旬有五日而後反(有通“又”,反通“返”)

2.虛詞、實詞

怒而飛(怒:奮發)志怪者也(志:記載)

以六月息者也(去:離開;以:憑藉)

則風斯在下矣(斯:則,就)莫之夭閼者(夭閼:阻塞)

之九萬里(之:到……去)之二蟲(之:這)

眾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適(奚:哪裏)

是鳥也(是:這)摶扶搖(摶:環旋着往上飛)

置杯焉則膠(置:安放;膠:黏着地)而後乃今陪風(陪:憑)

而後乃今將圖南(圖:計劃,打算)適百里(適:往)

以久特聞(特:獨)窮髮之北(發:毛,指草木)

惡乎待哉(惡:何;待:憑藉)

3.詞類活用

(1)水擊三千里(水:名詞作狀語,在水面上)

(2)而後乃今將圖南(南:名詞作動詞,南飛)

(3)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非)

4.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 (2)《齊諧》者,志怪者也。(判斷句)

(3)莫之夭閼者。(賓語前置) (4)之二蟲又何知!(賓語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賓語前置) (6)彼且奚適也?(賓語前置)

(7)彼且惡乎待哉?(賓語前置)

5.古今異義詞

果然:古義:充實之狀,文中為食飽之狀;今義:表事實與所説或所料相符。

雖然: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折連詞

6.固定句式

(1)奚以……為?(表示反問,譯為“哪裏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選擇,譯為“是……呢?還是……呢?”)

7.文化常識(關於紀日法)

晦: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望:農曆每月的十五;十六為既望。

朔:農曆每月的第一天。

六、賞析語言:探討鯤鵬的形象

1.課文用極其誇張的手法來描寫鯤、鵬,找出有關語句。

明確: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2.鯤鵬是否達到了作者所推崇的“逍遙遊”的境界?

3.鯤鵬的形象在後世詩文中經常出現,試找出一些詩句。

明確: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上李邕》

宿雲鵬翼落,殘月蚌中開。宋之問《早發始興江至虛氏村作》

安得瑤池飲殘酒,半醉騎下垂天鵬。皮日休《奉和魯望秋賦有期次韻》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漁家傲》

蘇軾: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趨十萬夫。

毛主席: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念奴嬌·鳥兒問答》)

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

七、試比較莊子和孟子、韓非子作品中寓言

明確:1.孟子、韓非子作品中也多用寓言,如五十步笑百步、守株待兔等。這類寓言多為擴大化的比喻,運用的目的,在於將寓言作為抽象理論的形象例證。莊子寓言則注重以寓言本身來説明觀點寄寓思想。

2.諸子寓言多取材於人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熟知的歷史傳聞。莊子寓言則善於發揮驚人的想象力,虛構出神奇莫測令人歎為觀止的故事,創造出多姿多彩令人瞠目結舌的形象。

八、小結

莊子的影響:莊子在諸子百家中是獨樹一幟的。為什麼這麼説呢?孔子仁愛,孟子仁政,墨子兼愛,法家強國,兵家攻戰,都是不離現實生活的,可以稱為現實主義。但莊子講逍遙,講齊物,卻是遠離人間煙火,並且行文灑脱,意象新奇,如天馬行空,屬於百家中的浪漫主義。所謂“莊狂屈狷”,正道出了他們獨具的浪漫主義精神。他教會了我們用另一種眼光,用非功利的眼光觀照這個世界,直接影響着後人的思維和創作。特別是那些浪漫主義大師,如李白,李賀,毛主席……郭沫若説:“秦漢以來的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響之下發展。”(《莊子與魯迅》)從上面這些詩句,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脱胎於莊子《逍遙遊》的描寫。

九、作業

課外閲讀莊子的作品,寫一篇讀書心得。

高中語文《逍遙遊》説課稿3

一、説教材

《逍遙遊》是人教育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要求學生加強自學,掌握和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詞和句式,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欣賞作品的情節、形象和語言。欣賞中要展開想象,進入作品創造的藝術天地。

《逍遙遊》作為《莊子 內篇》的第一篇,具有開宗明義的價值。更關鍵的是,莊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絕對自由的理想就集中體現在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現實的理論依據和深層動力。

二、説學生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存在着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學生被動接受。對文言文學習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學,不願意學。文言文學習停留在一種教師單邊進行的層面上。高三階段的學生本在認知上已經差不多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識點和學習要求,能對本文的'字詞進行自學。在情感上高中階段的學生可以欣賞莊子的思想,但是不宜採用莊子思想中避世逍遙的價值觀。本課將採用自主式學習法,讓學生在學習古文時“動”起來,引導他們自主發現,自主整合,自主積累和自主提高。在對本文一些常用文言字詞句式的梳理時,學生在掌握本文知識的同時,聯想到過去學過的相關知識,並加以歸納,有利於形成知識網,聯合鞏固新舊知識。 學法根據教法而定:

1、自學法:根據課文註釋和自學提綱中所設問題,自由朗讀,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內容。

2、知人論世法:聯繫對莊子的舊有認識,初步瞭解莊子的思想;

3、合作探討法(以小組為單位):以“笑”為線索,概括文中“逍遙”的四種層次境界。並聯系現實,對這樣的理想境界作出探討評價。

3、説任務

三、確定的三維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掌握相關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和詞類活用現象,能口頭疏通全文,並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的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瞭解莊子其人,並通過反覆誦讀課文,感受莊子文章善用寓言説理、想象奇特、採用多種修辭手法的寫作特色和浪漫主義色彩。

3、情感態度價值觀:合作探討,加深對莊子“逍遙至境”的認識。

教學重點:分析文章的藝術特色,體會莊子文章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對“逍遙至境”的深入認識和評判。

我將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

2.點撥法

3.發現法

4.聯想法

四、説過程

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步:第一步,激趣導入整把握;第二步,合作探究解問題;第三步,拓展討論評逍遙。

課前準備 :課前安排學生利用工具書及課文註解進行預習,力求初步熟悉課文,掃除生字障礙,對照課文註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並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

第一步,激趣導入整把握。

1.故事導入。由一則小故事(《列禦寇》中莊子臨死前的小故事)引出追求逍遙遊的莊子,並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介紹作者,教師再並結合一些文學常識補充完善。 多媒體展示莊子的簡介、主要哲學思想及寫作的主要特色。

2.解題:“逍遙”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教師再指導朗讀,體味其中的感情變化以及作者獨特的文筆。

誦讀指導:《逍遙遊》“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文筆汪洋恣肆。誦讀時,針對不同的描述對象,應讀出不同的描述情感。誦讀大鵬怒飛一層,要讀出氣勢和力量;讀“蜩與學鳩”一層,要讀出其渺小;讀“小年與大年”一層,要讀出鮮明的對比;讀“湯之問棘”一段,要讀出對鯤鵬的讚美,讀出對斥鴳渺小、短視的蔑視。第三段舉例論證,對“知效一官……而徵一國者”,讀時要帶不屑一顧的態度;對宋榮子、列子,既要有讚美之情,又要強調他們“猶有未樹”、“猶有所待”。結尾“故曰”一句是結論,要讀得十分肯定。

之後再讀文章(學生自由讀),積累並梳理文言知識,歸納總結重點字詞句式:

由於預習充分,在課堂上可給學生少許時間,整理一下思路,提出難以理解的詞句,學生之間分組討論、交流、補充、訂正,相互答疑,老師從旁予以糾正。

明確:

重點實詞:志適窮絕待

重點虛詞:其之斯惡

重點句式:

(1)判斷句(南冥者,天池也。)

(2)倒裝句(彼且奚適也?)

(3)固定句式(天之蒼蒼,其……?其……?)

通假字:冥—溟反—返知—智辯—辨而—能辯—辦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合作探究,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歸納整理文言知識,從而實現知識目標,達到掌握一定文言現象的目的。)

第二步:合作探究解問題。

1.學生聽範讀課文,找出文中三“笑”。 小組合作,以“笑”為線索,找出“笑”與“被笑”的對象,原因。並推測作者對每個對象的態度。

明確:

笑 被笑原因 作者態度

1、蜩與學鳩 笑 之(指代鯤鵬) 高飛要藉助風力 反駁,均有所待

2、 斥鴳笑 之(指代鯤鵬) 鯤鵬追求高度, 反駁,均有所待,自己無所求,較自由 小大之辯也

3、宋榮子猶然 笑 之(指代知效一官, 其自視也, 反駁,雖然,行比一鄉,亦若此矣猶有未樹也(自我滿足)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

2.學生齊讀最後一段。經過推斷,莊子認為,如何才能達到“逍遙”境界?

要達到這樣的“逍遙至境”,作者在最後一個自然段列舉了前面幾種人所達到的哪幾個層次?

明確:

1、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無己:忘掉自我,失掉自我意識。

無功:去除功名利祿之心,不熱衷於身外之物,不求建功立業。

無名:忘掉榮辱得失,褒貶由人。

2、生命境界的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有功,有名,有己。

第二個層次:宋榮子。無功無名,有己(對第一層次的人猶然笑之)

第三個層次:列子。無功無名無己,但仍有待於風。

第四個層次:至人,神人,聖人。超脱一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2.作者在本段中闡明瞭什麼觀點?作者是如何闡述此觀點的?

明確 本段中闡明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即“無所待”的觀點。

作者從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進而説明“小大之辯”,但本質相同,即萬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遙。接着,作者從自然界轉而寫現實社會,現實中的人有高出眾人之上者,但仍是有所待,還不是真正的“逍遙”。作者在徹底否定了“有所待”的萬物和現實中的高人之後,才提出自己的觀點——“無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遙。

第三步,拓展討論評逍遙

即拓展討論評價莊子論述的“理想的逍遙至境”。

我將提前佈置任務,讓同學在課外找資料。在課堂的這一環節將全班分為兩個部分,直接針對“莊子的逍遙是不是我們應該認同的逍遙?”這一問題進行自由發言辯論。辯論過程中我不給出評價性意見,讓學生來掌握話頭,引發頭腦風暴。

之後小結,莊子對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對的,但這種絕對自由的超現實性,恰恰表現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和無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來逃避現實的主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有待和無待意味着人生的兩個層面,物質形體活動都是有待的,而無形的精神活動可以是無待的。人生世間,難免神為形累,心為物役,應該通過“無用”“無己”的道德修養,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縛,達到無待的自由。

小結: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説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裏,客觀現實中的萬物都是對立和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脱於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八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作業:將你對莊子“逍遙觀”的評判形諸文字,寫成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五、説自我評價

我的設計亮點是經過這節課,學生了解了相關的文學常識,在掌握了本文的一些文言字詞句的同時,歸納梳理了以前學過的知識點,將新的知識點與舊的知識點聯結起來形成知識網絡。並掌握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其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是課堂活動期間要注意把握好課堂的紀律以及時間節奏,適當在每個小組之間走動,給出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