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鷸蚌相爭》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9.58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鷸蚌相爭》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鷸蚌相爭》説課稿

一、説教材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被蚌鉗住了嘴,雙方都不肯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闡明瞭一個深刻道理:雙方爭持不下,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讓別人從中獲利。

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語文教學,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薰陶、去仰慕、去沉醉……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教材特點”,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弱",理解詞語意思.

3.懂得什麼是寓言,明白這則寓言所講的故事。

過程和方法目標: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是要在讀的過程中知道寓言所講的故事。本課的難點是啟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二、説教法、學法

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書讀好了,就能變成自己的語言。讀是培養語感的主要方法,要培養閲讀能力的基礎,要讀字當頭。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時,第一是讀,第二讀,第三還是讀。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得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在讀中感知,大致理解文意;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薰陶;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學語文的境界。

下面我主要講講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及指導思想。

三、説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1.猜謎導入,積累成語:課件分別出示“對牛彈琴、刻舟求劍、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的圖畫,讓學生猜成語,猜對就大聲地讀出來。猜畫謎的導入方式,激活學生已有經驗,調動腦中相關的知識儲備,藉助已知去預測未知,形成自主的學習意識,積極、能動地進入閲讀。積累是創新的`前提,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

2.創設情境,引出所學:都猜對了,電腦博士獎勵一本書,(課件出示)學生髮現上有“寓言”二字,引出今天所學內容,板題書空。

3.提出問題,明確目標:什麼是寓言?學完故事你們就會明白了。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

(二)初讀感知。

1.師講故事,學生聽,要求:這是個什麼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提煉故事名:鷸蚌相爭

識字形:“鷸”是一種鳥,所以它是鳥字旁。出示“鷸、蚌”圖,初步認識。

2.用自己的話説説課題的意思。

3.打開書本,大聲地讀讀課文,把解釋課題的句子的話找出來。第二學段的學習應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4.出示詞語:鷸蚌啄夾毫不示弱筋疲力盡得意洋洋喜笑顏開,讀一讀

三年級學生對於生字、詞語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在學生自由讀詞語、快速瀏覽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選擇幾個詞填空,來説説課文內容。可謂一舉多得:既檢驗了字詞的音、義,又是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把握。

(三)精讀感悟

在此環節中,教者緊扣文本主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反覆研讀,調動學生的認知、想象和情感,細細揣摩、體味,不斷深化對文本主題的認識。同時依據學段目標,結合本文特色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確立閲讀訓練項目,憑藉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聽、説、讀、寫、思的訓練,使學生習得閲讀方法,提升閲讀能力。

教者這樣説道:“平時我們觀察人時常常會用到察言觀色的方法,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來揣測人物的內心。今天我們也來用一用這個的方法,通過文字來讀出人物的心理。比一比,哪位同學是心理專家。”根據文本特色確立話題,引導學生關注細節,從人物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中品味作者傳情達意的精妙之處,領悟出表達的方法合藝術,從而集中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在語言的精妙處駐足鑑賞,潛心揣摩,反覆涵詠,直至領悟箇中滋味。這真是“授人以漁”啊!

1.學習第一自然段

自讀第一自然段,找找看你從哪些詞語當中讀出了怎樣的心理。交流品讀,通過猛地、啄、牢牢地、夾等詞,感悟“鷸”、“蚌”的心理,從而讀好課文。詞語教學的指向不僅是對詞語的理解,還應該透過詞語去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同樣用“察言觀色”的方法學習第二、三自然段,主要抓住幾個重點詞,通過多種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威脅”、“用盡力氣”、“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

(1)理解“威脅”,理解詞意(逼迫,使人屈服)你能來讀一讀,使人害怕嗎?

(2)理解“用盡力氣”:哪個字説明他已使出了全力?(盡)播放視頻,鷸為了拔出嘴來,想盡了所有辦法,採用直觀形象的方法理解。

(3)理解“毫不示弱”:

a、教學弱。瞭解偏旁(弓字旁)觀察字形特點(左右一樣)用兒歌提醒書寫注意點:弟弟排在前,哥哥排在後,兩人要緊湊。

b、 “弱”什麼意思?(弱小)毫不示弱(面對別人的挑戰一點也不屈服)

c、誰來毫不示弱説一説。感情讀。

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何種形式都是以知識的獲取為目的的,語文教學更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所以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環節是不容忽視的。可見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者“在閲讀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引導學生隨文學習了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這有利於學生今後閲讀質量的提高。

3.學習第四自然段,抓住“誰也不讓誰”、“筋疲力盡”等重點詞句品讀,

(1)引讀(誰也不讓誰)。概括成四字詞語(互不相讓)。

(2)再來找找表情。這時的鷸和蚌怎樣了?(筋疲力盡)

a、這裏的“盡”和“用盡力氣”的“盡”意思一樣嗎?出示“盡”的幾種解釋選擇。揣摩語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通過詞語的比較揣摩,讓學生在比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加深體驗。學生就是在不斷朗讀與揣摩中,將語感能力培養起來的。

b、運用無字詞典,説一説自己在生活中筋疲力盡的經歷。

(3)它倆是沒有一點力氣了,漁夫呢?(喜笑顏開)他為什麼這麼高興?如果你就是這位漁夫,你會説些什麼?引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四)總結明理

1.鷸和蚌為它們的爭執不休付出了代價,在漁夫的簍子裏,他倆又開始了對話,在讓學生想象鷸蚌的對話的同時,明白各退一步就會海闊天空。

2.在生活中,有些同學常常為了一句話,一件小事發生摩擦,讀了這則寓言,你有什麼啟發?生活需要語文,生活離不開語文。語文離不開生活,語文使生活更加美好。學語文,就是感受生活;學語文,就是享受生活;學語文,就是裝扮我們自己的生活。

3.總結什麼叫寓言,呼應課始提出的問題。

4.推薦兩本書:《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課文的結束並不是學習的結束,相反,應該是學習的開始。教者非常自然地向學生推薦課外閲讀,起到了課堂向課外的延伸。

四、説板書:

這個板書設計,最大的特點是簡潔明瞭,能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瞭解課文內涵。

附板書設計:

鷸蚌相爭

↓ ↓

啄夾

↘ ↙

互不相讓

↓↓

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