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語文公開課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28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公開課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公開課説課稿

語文公開課説課稿1

一、教材內容

本單元共有七課,每一課都圍繞一個主題編排,所選擇的語料主要是學習古代漢語的經典篇章,並具有很高的認識和鑑賞價值。《人和》選錄四則短文,從不同方面闡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不僅從天時、地利、人和的比較中得出了人和最為重要的結論,而且還從一般的社會成員與統治者兩個方面具體闡述了達到人和的具體辦法。

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好文言知識,還應深入系統地瞭解孟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鑑。從而提升學生文言文的蒐集的材料能力,與全班同學進行欣賞,讓學生懂得“人和”的實質及重要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個人道德修養。

二、教學目標

1班是文科重點班,文言基礎較好,學習習慣也不錯,加上剛剛學習了《孟子》中的一些篇目,對孟子的思想主張和《孟子》的文章特點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主要學習第2、3則選文;

2、學習和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

3、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重視“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鑑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閲讀並解讀選文,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

2、通過探究幾個關鍵性問題理解“人和”的內涵;

3、討論學習選文的論辯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重視“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鑑意義;

2、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和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

2、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重視“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鑑意義。

三、教法學法

教學本文,我選擇了老師啟發引導下的“自主式學習模式”。這種自主式學習着眼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培養,學生活動體現自主性,教師活動重在激發思維性,課堂在於問題探索、交流、生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閲讀教學過程中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是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的有效途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朗讀式:朗讀之於文言文,猶如活水之於游魚,必不可少。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率,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質疑式:對文章的詞句疏通、內容理解、寫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難提出問題進行探究。

四、教學環節

(一)名句積累

課件展示孟子名言2句,學生朗讀、翻譯、識記。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其進鋭者,其退速。

(二)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家和萬事興》,此處以歌曲導入。

(三)感知課文,梳理文言知識

個別朗讀與全班齊讀結合,教師給予點評。

學生自主梳理文言知識,教師歸納補充。(具體內容以課件展示)

(四)文本解讀

1、結合第1則選文,提問:孟子怎樣提出“人和”?從統治者的角度,孟子認為應當怎樣做到“人和”?

2、提問:孟子認為,一般社會成員應當如何營造“人和”的社會關係?

3、提問:孟子認為,自己持身端正,天下人都會歸向他。那麼,持身端正的關鍵是什麼?

4、再讀課文,提問:幾則選文體現了怎樣的論辯技巧?

(五)合作探究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聯繫學習與生活體驗,談談你對“人和”的理解。

(六)課堂小結

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術,出現不同字體的“和”,這是向全世界展示我們古老中國的千年文明,一個“和”字道出了華夏兒女立身處世的原則,也道出了我們對美好社會的憧憬。

(七)佈置作業

1、背誦重點語句,掌握文言知識。

2、以“人和”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總之,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創設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進而把握孟子“人和”的思想精華,並且讓學生挖掘其現實意義。

語文公開課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腳本。這句話道明瞭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十五課《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課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為第一段,交代了“音樂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為第二段,從世界著名音樂家在這裏的創作生涯、城市的建築與裝飾以及維也納人對音樂的酷愛這三方面敍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第五、六、七自然段為第三段,介紹了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金色大廳”的宏偉壯觀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其中第二、三段為教學重點。

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言簡潔、明快,優美,如第二段中,對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的介紹,語言簡潔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準確、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維也納人酷愛音樂的特點,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樂隨晚風飄逸、迴盪在街頭巷尾,彷彿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音樂之中。

2、層次清晰、明快,有詳有略,如音樂般急緩有致。全文以總分結構一以貫之,每一節也是如此。

3、手法靈活、變化多樣。全文內容不長,然而選材的代表性(內容上、結構上),描寫的點面結合、動靜搭配等均是學生讀寫結合。這也是編者要求學生背誦課文3、4節的意圖吧!

4、文化底藴豐厚,其地理風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學生性情的一個有效載體。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課後練習以及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已有學習基礎,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3、抓住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總分式的構段方式,引導學生髮現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體會作者這樣組織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學生喜愛的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立體構成,且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螺旋上升,學生的可接受性很強。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

教學重點: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敍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

教學難點:

知識難點:維也納成為音樂之都的原因。

能力難點: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實際操作來了解維也納的有關資料,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為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象,因此教學前我可帶領學生上網查找有關維也納的資料,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識積累;另外,課前我還要做好多媒體課件。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投影、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所以教法和學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按照“讀——思——議——品——再讀”的步驟直接和文本對話,將自己的個體感受與羣體、集體進行交流,發現別人的優點,修正自己的思維,提高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以更大的熱情向高一級目標邁進。

四、説教學程序

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簡介城市,揭題入手;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理清層次;質疑課文,嘗試解決。

第二課時:導入課文,激發興趣;自主感悟,討論交流;擴展文本,綜合實踐。

第三課時:小結課文,理清結構;彙報交流,積累內化;歸納方法,讀寫結合。

下面我重點對第二課時的教學進行説課:

(一) 序曲——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第一段及維也納風光圖,語言導入:在多瑙河畔,有一個城市叫維也納,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課題。

3、為什麼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你認為怎樣的城市才能被稱為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維也納走走看看,感受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

(設計意圖: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通過課前的預習和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在頭腦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並不十分清楚,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一個重點。以問題引導、自主探究,讓學生在信息重組、比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情境中自由學習、獨立思考,讓學生帶着思考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主曲——自主感悟,討論交流

學生自學課文2—7自然段。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將你讀懂的內容設計成問題。

2、2—4這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啟發:全文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每個分層次也是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的。)

重點抓住以下的問題:

(1)為什麼説“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2)為什麼説“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3)為什麼説“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4)為什麼把維也納歌劇院稱為“世界歌劇中心”?

3、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仔細閲讀,然後在小組談談你對這部分結構的理解。

(設計意圖:本文的結構層次十分清楚,學生以前也已經學過這樣的構段方式。為了降低難度,我增加了一個環節: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並把它們劃下來。這既是讓學生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於他們從整體上進行感知作者組織安排材料的特點。

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自學,是因為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我們要充分承認、尊重學生個體,把他們的這種個體差異轉變為課堂中的教學資源,為我所用,讓學生在自學成果彙報時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通過這一環節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運用、複習、鞏固常用的總分結構方法,又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語文重點段的的內容,為下一步教學作好鋪墊。)

4、討論疑難。

A、出示第二自然段,緊扣“搖籃”,理解問題1

(1)、出示課件:

奧地利的地形圖以及古典樂派的三位代表人——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圖片。

貝多芬等人的樂譜手稿及相關圖片。

(2)、理解“搖籃”的本義和引申義。

(3)、仿寫句子。(出示課件,教師適當引導)

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少年宮是____的搖籃。

____是____的搖籃。

(4)、伴隨着美妙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補充,讓學生了解維也納給許多作曲家以豐富的靈感,創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海頓的《皇帝四重奏》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等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舒伯特的《小夜曲》、《冬之旅》是在維也納完成的,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更是在維也納完成的,從而理解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B、出示第三自然段,緊扣“裝飾”, 理解問題2

(1)、“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裝飾”是什麼意思?維也納怎麼可以用音樂來裝飾呢?

(一是“到處可以看到大音樂家的銅像或大理石石像”;二是“很多的建築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三是“一個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為裝飾”。)

出示大音樂家的銅像或大理石石像。

出示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的建築。

出示王宮公園的'音樂符號

(2)、從“到處可以看到”我們可以感受到什麼?(生答)你能讀出數量多、影響大的語氣嗎?(生讀)

(3)、在維也納為什麼有很多的建築物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是他們不會命名嗎?

(不是他們不會命名。而是這些維出納是許多大音樂家的搖籃,他們做出了許多的貢獻,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才用他們的名字來命名的。)

導讀:我們許多城市都有中山路,這就是為了紀念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在維也納,“到處——”讀!

(4)、在維也納用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為裝飾,你知道他們是怎樣畫的嗎?(想象這些音樂符號的大小、形狀、顏色)你看到這麼美的音樂符號會説些什麼?

(5)、導讀:我們的故宮看得最多的是龍,這是我們民族的象徵。而在維也納,“就連王宮花園——”讀!

C、出示第四自然段,緊扣“離不開”。

(1)、從哪些地方看出維也納人離不開音樂?

(2)、理解“摻和”。

(3)、出示“露天廣場音樂會”和“家庭室內演奏”的課件。

(4)、讀出維也納人對音樂的依戀。

(5)、讀出維也納人對音樂的熱愛。

5、練習背誦,適時評價。

(1)、課後練習要求我們背誦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試着朗讀、背誦,並思考你是用什麼辦法背誦的?

(2)、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3)、指名背誦:説説你是怎樣記住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置是按課後練習的要求而安排的,不僅要求學生讀通讀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當堂背誦,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一的後半部分。説説你是怎樣記住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背誦的方法。)

6、小結寫法。

(1)、瀏覽2—4自然段,觀察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2)、談談這種寫法的好處,並要求學生學習這種寫法。

7、自學5—7自然段

(1)、默讀5—7自然段,用簡潔的語句在書上記下自己讀某一句或幾句話之後的感受。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出示第五節,讓學生從具體數字及圖片感受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宏偉壯觀。

出示第六節,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及圖片感受“金色大廳”的金碧輝煌並欣賞“音樂女神”像。

4、簡介中國的宋祖英等音樂家曾在此舉辦過音樂會。

5、朗讀。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提煉、歸納學法後,對學法的一次鞏固運用。“教是為了不教”,達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也體現了語文閲讀教學“攙——扶——放”的原則。“介紹”的安排是將學生的感悟在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進行內化,變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和感受,鍛鍊他們的説話能力。)

(三)尾曲——拓展文本,綜合實踐

1、教師總結:剛才我們從四個方面學習了課文,正是因為以上四點原因,所以,維也納成了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2、作業:課後,請大家完成兩個作業:

(1)蒐集有關介紹世界名都的資料,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2)設計一箇中心句,然後練 習圍繞中心句從各個方面展開敍述。

(設計意圖:生活即語文,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把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內。我們應該做到語盡意未窮,讓我們的學生保持課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運用課內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獨立或者合作完成,培養他們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這是課堂教學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課改背景下的大勢所趨。)

五、説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雖然只是兩個標點符號,可是它包含的意義卻是無窮無盡的:此間所留的空白,可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無窮無盡的想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個疑問解決,生成新的問題;學生對未知世界的瞭解,發出了一個個驚歎;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點撥、引導、激勵的作用,“!”就是指明他們學習方向的明燈,就是撥開學習迷霧的大手,就是激勵起豎起的大拇指。

語文公開課説課稿3

一、説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文中寫了一個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聯想自己坐在月亮上去,在藍天中航行,駛過星羣,看望星星,表現孩子喜悦的心情。

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新課標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聽説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説能力。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中“藍藍、閃閃、彎彎”等詞的意思,運用“我看見……”的句式説話。

2、技能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二、説學生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説一句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於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唱的現象。

三、説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

四、説教具準備

板畫一張《晴朗的夜空》,圓月和新月圖各一,繪畫紙(學生每人一張),錄音磁帶。

五、説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

下面就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主要設置四個環節。

1、複習檢查。

通過檢交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而達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眾所周知,教師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就會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較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情境法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學中學生既觀察、感受又思維、表達,使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為充分挖掘大腦潛力創造了條件。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1)圖畫展示,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圖畫並用語言描述)小朋友,看這晴朗的夜晚,閃爍的星星,要是月亮掛在藍天上,那該多美呀!(教師出示圓月),有時候月亮是這樣的(出示新月並粘上)。有時候月亮又是這樣的。教師趁機提問:

a這是什麼樣兒的月亮?詩人把它説成什麼?彎彎的月兒像什麼?

b課文中小朋友看彎彎的月亮為什麼覺得像小船?

c你看着這彎彎的月兒,想不想上去呢?

由淺入深的提問,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激發學生飛上月球的願望,體會詩的意境。

(2)綜合運用圖畫、語言、音樂再創情境。

(教師描述)如果現在是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抬頭看天空,藍天上有星星,有月亮。這彎彎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放音樂)現在人聽着音樂輕輕擺,慢慢地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飛上藍天了?(此時學生會情不自禁説自己已經飛上藍天,已經坐在月亮上了。)

當學生睜開眼睛,教師隨即出示句式:我看見_____。引導學生説出:宇宙飛船上天,航天飛機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藍藍的天”進行説話訓練。例如藍藍的天上有什麼?我在藍藍的天上幹什麼?不難看出,在理解重點句子時,根據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學生往往為此而興奮不已,學生情緒為之高漲,進入一個高潮。此舉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容,學生的學就樂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讀訓練

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範讀。

接着進行引讀激情。在這裏引讀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採用邏輯引讀。

(1)彎彎的月兒像什麼?

(2)小小的船兒怎麼樣?

(3)我在小小的船裏坐,只看見什麼?

針對小朋友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了“賽讀奪星”這一小環節,使教學再進入一個小高潮。

比賽的規則是:感情朗讀要把閉着眼睛的小朋友彷彿帶上藍天。再通過個別、小組、大組賽讀,激發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慾望。

此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即興演讀。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課文情境,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並感受感染。演讀使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的文字符號,藉助教材的直觀在大腦中建立鮮明的表象聯繫,而且實現表象的外化,那就是把頭腦中的表象運用外顯的形體動作和語調音色表達出來。

在這叫複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圍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也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

具體做法是:

a、自由演讀

b、個別演讀

c、全體演讀

自由演讀,按學生的個體差異,內化的程度不一而進行。在自由演讀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聯想,運用外顯的,自身喜歡、掌握的形體動作,來更好地表現並體會到詩的意境。

在自由演讀的基礎上,再請個別學生上台演讀,通過評比,感情是否投入,動作是否和諧,從而讓其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較深的印象。最後全班學生一起模仿演讀較優秀的學生,邊讀邊演,這時學生會置身於那詩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體演讀時,教師也可以成為其中一份子。

4、創作想象畫。

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着眼,從發展學生擴散性思維出發,採用此環節。

作畫內容是二十年後,我在太空旅遊。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畫描繪出來。

作畫時,教師可用上音樂渲染氣氛,此時學生會進入未來世界,幻想着遨遊藍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二十一世紀的太空美景。

我想在上課時,如果能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那麼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必定會水到渠成。

語文公開課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文中洋溢着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閲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三、設計理念

遠程教育將課堂教學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方向轉變,關注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遠程教育的魅力。

四、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五、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和潮來時的壯麗景象。

難點:

1、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2、理解重點詞句。

六、教學準備:

為了上好這一堂課,我在遠程上查找了和課文有關的圖片和錄象資料,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同時希望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七、教學方法:

1、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我將遠程教育資源:圖片、影像等有機地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動態、形象的影視文件,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為學生自瀆、自悟文章內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2、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設計學法如下:

(1)讀、思、議結合。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讀中理解。

(2)想象品味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培養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的想象力。

(3)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課文重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八、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導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二)觀看畫面,啟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圖片。啟發學生結合實際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點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三)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運用情境教學法,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同時我利用遠教資源,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及文字等信息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生學習的知識背景,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裏採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點撥,利用板書巧妙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説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然後我用課件出示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圖,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能得到解決。

3、為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4、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點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的祖國還有象錢塘江這樣美麗的地方,於是我利用網絡所提供的圖片資料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並啟發學生:我們的祖國美麗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感,為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九、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板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用簡筆畫的形式,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能根據板書理解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點。

十、説課小結

總之,遠程教育資源深入課堂,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讓語文教學由封閉到開放,由以“書”為本到以“人”為本,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適時將遠程教育資源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中,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重點,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