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課文

自然之道課文原文

欄目: 課文 / 發佈於: / 人氣:3.25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自然之道課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課文原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然之道課文原文

《自然之道》原文

我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在這個海島上,有許多太平洋綠龜在築巢孵化小龜。我們的目的,就是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太平洋綠龜長大後體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份離巢而出,爭先恐後爬向大海。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幼龜便可能成為食肉鳥的美食。

那天我們上島時,已近黃昏,很快就發現一隻大龜巢。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嚮導説:“你得想想辦法啊!”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然而,接着發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嚮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隻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羣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隻幼龜被嚮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出。

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天啊!”我聽見同伴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這時,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我們的嚮導趕緊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隻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着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我和同伴們低着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危害。”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的: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根據文章“四要素”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通過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領悟文本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4.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學習根據文章“四要素”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從中受到啟示。

三、教學難點:理解關鍵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

第1課時

一、設疑激趣

1.出示加拉巴奇島的風景圖片: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簡介加拉巴奇島名稱的來歷,海龜產卵的相關知識。

2.設疑激趣:加拉巴奇島上除了雨水沒有淡水來源,因此,很長一段時間裏,這座島未被人類打擾,動物們過着平靜的生活,可有一天,這種平靜被一羣旅遊者打破了。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自然之道》,板書課題。

3.學習單元導讀:看到課題,你們猜猜第三組課文將圍繞哪個主題展開?(大自然)這組課文的學習要求是什麼呢?請自讀單元導讀,劃出要求。

4.明確學習目的:學生回答單元導讀提出的要求後,教師歸納,出示小黑板:

學習要求:

①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②瞭解大自然的啟示;

③開展綜合性的活動。

二、檢測生字

1.默讀課文,大致瞭解一下文章講了哪些內容?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

2.檢查字詞

(1)出示詞語

幼龜 海灘 偵察 嘲笑 啄食 企圖 愚不可及

蠢事 反悔 阻攔 海鷗 帽子 氣喘吁吁 響徹雲霄

(2)個別讀,開火車讀,男女分組讀,齊讀。總之,要落實生字的讀音,要求人人會讀生字新詞。

(3)理解詞義:明白這些詞語的意思嗎?説説你已經讀懂了的詞語意思。

三、把握大意

1.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瞭解程度。

讀了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回答的內容不作限定,知道什麼説什麼)

2.教給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這是篇寫事的文章,寫事的文章就離不開“四要素”,請找出這篇文章的“四要素”。

學生回答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教師板書。教師再讓學生把黑板上的內容串起來説一説,文章大意就歸納出來了。

第2課時

一、複習舊知

1.聽寫部分生字詞,集體批改

2.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質疑學文

1.初讀課文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2.學貴有疑,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有價值,但哪一個才是總領全文的主要問題呢?

生:為什麼説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三、研讀文本

1.抓住主要問題“為什麼説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展開討論

(1)“愚不可及”是什麼意思?“蠢事”呢?為什麼作者要用兩個同義詞呢?是否沒有必要?

(2)“蠢事”是指哪件事?為什麼幼龜不能救?

2.從哪裏可以看出這是一隻“偵察”龜?學生畫出相關句子。

①理解“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

②可以刪去“似乎”,將“揮”改不“伸”嗎?

③學生表演幼龜的樣子,體會作者用詞準確。

④朗讀相關句子。

⑤還從哪可以看出這是一隻“偵察龜”?

師小結:幼龜一沒有返回巢穴,二沒有被嘲鶇叼走,因此,龜羣得到了一個信息,那就是外面很安全,可以離巢奔向大海。

3.龜羣是怎樣離開巢穴奔向大海的?畫出相關句子。

①理解“爭先恐後”“魚貫而出”的意思。

②朗讀第6自然段後回答:“黃昏陽光仍很明媚”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4.從哪些句子中看出此時離巢將會給海龜帶來滅頂之災?

①理解“響徹雲宵”的意思,為什麼要寫鳥兒們歡樂地叫呢?(對此,襯托出海龜命運不幸,我們心情的沉重)

②朗讀句子

過度:分析完了動物,我們來看看人物的表現吧!

5.幼龜被嘲鶇威脅時,遊客是什麼表現?

①分角色朗讀第4段

②遊客為什麼會這樣做?(不瞭解大自然的規律,無知)

③嚮導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若無其事到極不情願到悲歎)

為什麼嚮導會有這樣的表現?(沒有抵住輿論壓力,沒有堅持到底,沒有膽量與錯誤的觀點相對抗,板書“無膽”)

④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四、總結拓展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總結敍事文章抓住主要內容的方法(把握四要素)

2.“道”是什麼意思?給了我們什麼啟示?(按自然規律辦事才行,不然就會事與願違,適得其反)

3.寫感想

格式如下:

學習了《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我的收穫很多:......

4.佈置綜合活動:

①舉辦《人類之友》手抄報比賽

②以《遵循自然規律,保護地球生物》為題寫一封倡議書

五、板書設計

自然之道

時間:四、五月間的一個黃昏

地點:加拉巴島

人物:八名遊客      無知

一名嚮導      無膽

起因:實地觀察      好心

事件經過:救幼龜       蠢事

結果:害龜羣       悲歎 辦壞事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以“大自然的啟示”為專題,而《自然之道》是本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島旅遊,看到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嚮導勸阻,讓其把幼龜抱向大海。之後,成羣的幼龜得到外面安全的錯誤信息魚貫而出,結果成了食肉鳥的美餐,令作者十分後悔。文章透過以上事例告訴我們瞭解和尊重自然規律的重要性,明白如果違背自然規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反而容易幹壞事。也告訴我們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與自然和諧相處。

學習本課,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讀中感悟,在探究、體驗中受到啟迪。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會寫課文中的詞語,指導不易寫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資料,得到啟迪。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方法,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運用質疑探究、前後聯繫和情感體驗等多種方法理解資料。

3、學習本課,能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瞭解大自然的神奇,產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材料。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

談話導入:剛才我們一齊遊覽了青島的海底世界,這天我們一齊到南太平洋的一個龜島去看看,讓我們一齊走進《自然之道》。學生齊讀課題。

1、瞭解題目意思,初識“自然之道”。

那裏的“道”是什麼意思?“自然之道”呢?學生理解,教師點撥。

2、檢查課前預習狀況,依據學情重點指導。

(1)學生聽寫詞語,教師依據學情糾正出現的錯誤,着力指導難寫的字。

(2)學生能發現各組詞語的特點並分類;教師評價。

【設計意圖:初識“自然之道”,從題目字面上瞭解什麼是“自然之道”,此處對“道”的理解僅僅是對題目的淺層次理解。檢查預習,瞭解學情,針對學情進行重點指導,以學定教;其次,掃清字詞障礙,為理解資料做準備;發現詞語特點並分類,進行詞語積累的歸類訓練,同時也為概括主要資料做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1、整體感知課文資料。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教師巡視指導。

2、概括文章主要資料。學生自主概括――教師進行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概括(學會一種概括文章主要資料的方法)

3、自主質疑。學生結合預習和課文資料質疑,教師篩選出重點問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對文章資料進行歸納。透過對概括方法的引導與提煉,學生學會用簡短的幾句話説清主要資料,掌握概括資料的一種方法。之後,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衝突,引發質疑,找出質疑點,以點突破。這樣設計旨在找準教學的起點,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探究體驗,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體驗感悟。

本部分緊緊圍繞有價值的問題,結合四年級學生實際,一步步進行深入探究。

1、學習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體會我們救幼龜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資料。

(1)抓住有關詞句,理解我們和嚮導救幼龜的原因。

學生能抓住重點詞句,讀懂我們救幼龜的原因。

(2)抓住重點詞“探”和“若無其事”等理解詞義;結合詞語,讀懂嚮導口中“自然之道”的含義,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和體驗。

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師小結:總結資料,歸納方法。

【設計意圖:充分預設學生質疑點,藉助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會透過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詞語並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學段的特點;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情感。】

2、學習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慘烈,突出對幼龜的“傷害”,體會愚不可及等。

(1)教師創設情境,默讀課文5-8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幼龜受到的傷害及人們的愚不可及。

(2)結合有關重點句子理解體會、想象表達。教師指導配樂朗讀,讀中感悟。

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寫話練習,透過“語言表達”豐富原文畫面,以寫促悟。

(3)感情朗讀,觸動學生情弦。

【設計意圖:本環節着重突出以讀促悟,讀中悟情,以寫促悟,寫中生情。學生在個性化閲讀中理解資料,受到震憾,觸動心靈,提高朗讀潛力。利用寫話練習,實現寫中動情、感受“害”的慘烈場面,提高運用詞語的表達潛力,也為深入探究原因、領悟道理做好鋪墊。】

3、探究“救”了一隻,卻“害”了更多隻的多重原因,反覆揣摩,觸動學生“心靈”。

為什麼這樣一片好心救了一隻幼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呢?

(1)探究原因:引導學生關注全文,學生在文章關鍵處反覆揣摩,由淺入深地悟出“救一隻,害更多”的多重原因,體會出人們的愚不可及,領悟道理。

(2)引導學生抓住“悲歎”等,主角體驗朗讀。到底是為何而悲、為何而歎?體會愚蠢,得到啟迪。

4、教師小結:正如大家所言,人類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瞭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違背自然規律,否則,不瞭解、不尊重自然,堅持已見,違背自然規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深層探究自然之道,引發思考。在表達交流中,解決疑問,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啟示,在入境體驗與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義,觸動心靈,受到啟示。】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1、推薦閲讀:剛才我們解決了大家的疑問,你還有哪些感興趣的資料?推薦閲讀資料。

2、探究寫作: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等,看有什麼新發現?把新發現寫下來。

【設計意圖:課前準備,由家鄉青島引出海底世界的神祕迷人,激發了探究興趣;課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龜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們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啟迪;課後拓展,再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進行新的發現和探究。整個設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思考進行了全面規劃和構思,注重了與生活的聯繫,體現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3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課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台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xxx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xx地説:“......。”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請看這是一隻被圈養的老虎,管理者讓它和一隻牛關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處,可見這隻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專家吳琦老先生在會上直言抨擊了逐年興盛的商業類“虎牛相爭”、“虎雞相鬥”行為,建議政府部門儘快放虎歸山。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