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課文

桂林山水課文主要內容

欄目: 課文 / 發佈於: / 人氣:2.6W

《桂林山水》是四年級下冊語文書中一篇記寫桂林優美風光的經典課文。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便是桂林山水課文主要內容,歡迎閲讀!

桂林山水課文主要內容

桂林山水課文主要內容

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着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峯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課文預習內容

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是個具有2000年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桂林的旅遊風景區範圍較廣,北起興安,南到陽朔,綿延100公里之間,大體以桂林為中心,包括灕江兩岸、興安、陽朔一帶。由於桂林地區的巖溶地形(即石灰巖地形)發育,在長期的風化侵蝕和雨水溶蝕作用下,地面形態發生奇妙變化,慢慢形成了奇山、秀水、美石、異洞等形態,構成了桂林山水的獨特風貌,“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風景甲桂林”,正是典型的巖溶地形獨特景觀的寫照。

桂林的山奇,就是山地大多平地崛起,孤峯矗立,奇峯羅列,氣勢雄偉,形態各異。看上去就如玉筍、翠屏、巨象、奔馬、駝峯等等,形態萬千,景色秀麗。在灕江兩岸,山峯奇特,接連不斷,比如西岸的象鼻山,好像一隻低頭飲水的大象,形態逼真;城西北的老人山,就像一位頭戴風帽的老人,慢慢行走;人稱“南天一柱”的獨秀峯,好像一隻巨大的玉筍,又像一座聳立的燈塔;陽朔東北灕江邊的畫山,在一塊巨大平直的峭壁上,石紋色彩斑讕,濃淡相間,好似一幅巨型壁畫,懸掛山間;市區偏北的疊彩山,因巖層斷裂擠壓,重重相疊,猶如一匹匹堆放整齊的綵緞,疊彩山因此而得名。疊彩山是由越山、四望山、明月峯和仙鶴峯組成,它同南邊的獨秀峯相望,與東西伏波山相鄰,三山鼎足而立於城市中心區,這是世界上城市中少有的奇觀。桂林的奇山隨處可見,如駱駝山、鬥雞山、七星山、書童山、望天山等等,都形肖神似,維妙維肖,活靈活現,自然成趣。如登上一座高峯,遠遠眺望,只見青山連續,重重疊疊,蒼翠秀美,多彩多姿,真有“天外奇峯排玉筍”之勢。這些山峯往往隨睛雨、季節的不同,不斷變換色彩;近看山鬱蒼翠,遠一點青紫、灰褐,再遠些灰白透亮,若有若無,變幻無窮,難怪有人曾説:“桂林山水之奇,當為天下第一。”

桂林的水秀,在大多數的江河中,要數灕江之水最為清秀,真可謂山青水秀。灕江之水清得一眼就能望到深達七八米的江底;桃花江、相思江,也都清澈明淨,鑑映奇山;而且水隨山轉,水過山穿,山水抱洞,洞中有水,柔波碧浪,漫流無際。灕江是桂江中最為美麗的一段河流,乘船慢遊灕江,江水清澈,山峯秀美,沿江兩岸,風光綺麗。只見藍天白雲,樓閣村舍,綠色稻身,搖曳竹林,都倒映在碧綠的江面上;“幾程灕江曲,萬點桂山關”,好似一幅幅美妙的圖畫。船來水動,倒影搖晃,船過水靜,倒影聚會、復原;隨着兩岸景色的變化,江水中的倒影、圖畫層出不窮,就好像向你展示一幅幅連綿不斷的畫面。灕江水美山也美,沿途景點很多,如象山水月、穿山洞、塔山紅葉、仙人推磨、畫山放馬、蓮疊翠等,每到一處必有人攝影留念。到了豬皮灘,江面開闊,只見右岸七座大小不同山峯,聳立岸邊,姿態非常優美,好像7個少女在起舞,其中兩座山峯逼近江邊,峯影倒映在水中,隨水浮動,奇妙無比。真是“一江流水,千幅畫圖”,美不勝收。

桂林的石美,主要是指桂林至陽朔間山石奇景,特別沿江兩岸近百里的石形奇特,變幻多姿。例如,著名的月牙山,山腰處的巖石酷似一彎新月,所以叫月牙山;山北腰處立一石,端直挺拔,形似劍柄,叫劍柄石;另一山石形似蓮蓬為蓮房石。還有七星巖的飛來石、雲呼石、翠屏石;象鼻山的垂釣石;南溪山的懸雲石;疊彩山木龍洞前的龜石、龍石、蛤蟆石等。這裏比較有特色還有普陀山的普陀石林,奇石崢嶸,石骨嶙峋;西山龍頭石林,好像龍頭的龍角、龍叉、龍鬚、龍鱗。這些形狀奇特的巖石,在光線明暗照映、雲遮霧繞襯托反射下,更顯得變幻無窮,形成一座座天然、抽象的雕塑畫像。

桂林的洞異,可以説是“無山不洞,無洞不奇”,隨處可見。目前,桂林地區發現的.溶洞約有2000多處,千百個溶洞,相互套疊,形狀各異,色彩不同。有人説,“桂林山水之奇,多半是洞奇”,許多巖洞確實各有千秋,別有天地;洞內有倒垂的石屏和石幔、石牀、石鼓,有寬敞的溶洞地下大廳”,有迂迴曲折的“長廊”,有波狀起伏的“石橋”,有石筍眾生的“竹林”等等。在眾多的巖洞中,最為著名的要數蘆笛巖,巖洞雄奇瑰麗,迂迴曲折,遊程長達500多米。蘆笛巖位於桂林西北部光明山下,因深洞附近生長許多蘆荻草,據説這種草可以做小笛子,因此把這裏叫做蘆笛巖。巖洞內有大量的、色彩繽紛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幔、石牀、石花等,構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天然雕塑畫屏。這裏景物多樣,有宏偉寬闊的地下“宮殿”,有高峻的座座“山峯”,有擎天的高大石柱,有無邊的“林海”……在這裏還可以觀賞到由石鐘乳組成的景物:“獅嶺朝霞”“石乳羅幔”“雲台攬勝”“高峽飛瀑”“盤龍寶塔”“雪山倒影”“豐收小景”“獅子送客”等等。被稱為“大自然藝術之宮”的蘆笛巖,真是“天生蘆笛千般巧,欲寫奇景筆下難”,為中外馳名的、令人神往的旅遊勝地。七星巖也是比較著名的、別具特色的巖洞,它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奇數裏,多彩多姿。比如,洞中有寬達43米、高達27米的地下大廳,可容納萬人;主要景物有石索懸鯉魚、大象卷鼻子、獅子戲繡球、銀河喜鵲橋、花果堆滿山等,它們都是大自然千萬年來的傑作,它是我國開發最早的、最為古老的巖洞。因而洞中傳説也很多,比如,劉三姐與白馬郎在此相會,日華、月華二仙出遊,石仲運道士頌經等,這些都給這裏增添了不少的奇妙色彩。

灕江

灕江是世界上風光最秀麗的河流之一。發源於“華南第一峯”桂北越城嶺貓兒山,那是個林豐木秀,空氣清新,生態環境極佳的地方。

灕江兩岸的山峯偉岸挺拔,形態萬千,石峯上多長有茸茸的灌木和小花,遠遠看去,若美女身上的衣衫。江岸的堤壩上,終年碧綠的鳳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隨風搖曳,婀娜多姿。最可愛是山峯倒影,幾分朦朧,幾分清晰。江面漁舟幾點,紅帆數頁,從山峯倒影的畫面上流過,有“船在青山頂上行”的意境。百里灕江的每一處景緻,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國水墨畫。

灕江自桂林至陽朔83公里水程,是廣西東北部喀斯特地形發育最典型的地段。桂林市附近,河谷開闊、平緩,伏波山、疊彩山、象山、穿山、塔山等皆平地拔起,四壁如削,奇峯羅列,氣勢萬千。巖溶槽谷平原中,秀山麗水相輝,景色清幽。桂林至陽朔之間,是巖溶峯林峯叢地貌,河流依山而轉,形成峽谷,景緻也最迷人,尤以草坪、楊堤、興坪為勝,有浪石奇景、九馬畫山、黃布灘等美景。倒影是灕江一大奇觀。江水賦予凝重的山以動態、靈性、生命,同時把人帶進神話的世界。

灕江沿岸有古老而著名的大圩、興坪古鎮,還有民居頗具中國特色的漁村。而灕江邊的冠巖裏,人們可乘車和乘船遊覽地下河;灕江邊,還有田疇櫛比及山色空濛的草坪田園風光。

走進灕江,一醉方休!

象山

象山又叫象鼻山。它位於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山形酷似一頭臨江吸水的巨象。

從濱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覽象山全景,“象汲長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園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萬年左右,地殼抬升,灕江水面由2千米寬度不斷縮小,江水在山體東麓沖刷溶蝕出一個長17米,寬9.5米,高12米,位於象鼻與象之間通透圓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陽洞。江水穿洞而過,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詩讚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與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樹葱葱,竹籬茅舍掩映其間。若是雨季,雲蒸霧騰,村舍與綠樹皆似披上一襲輕紗,古人稱之為“訾洲煙雨”。將其列為桂林八大勝景之一。此時的巨象彷彿被賦予了生命,在煙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視為桂林的象徵,是中外遊客最為神往的風景點。

水月洞內沿石級登山,山腰有個20多米長,左右對穿的巖洞,好似大象的眼睛,故名象眼巖,象山南北兩洞景色各不相同,是眺望桂林風景的絕妙窗口。出象眼巖曲折而上,至象山之巔。山勢孤拔陡峭,山巖嶙峋,山頂樹木成蔭,小道迂迴;綠樹叢中,一座喇嘛式實心磚塔聳立於巖石之上,即為普賢塔,遠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劍柄,又象一隻古雅的寶瓶,因此稱“劍柄塔”,或“寶瓶塔”。該塔建於明代,塔高13.6米,塔基為雙層八角須彌座,在第二層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淺刻的南天普賢菩薩像。普賢塔位於象山之巔,不僅與桂林山水的傳説相吻合,又印證了普賢菩薩乘大象之雨,而大象馱寶瓶,在亞洲各國的許多傳説,也象徵着和平、美好和幸福。

雲峯寺坐落在象山西南麓,相傳此處原為唐代温靈廟舊址。如今的寺宇為1979年改建的鋼筋水泥結構的仿古建築,兩層、三進、五開間,弧形山牆,硃紅色柱樑和窗櫺,碧綠色琉璃瓦。

“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汲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景,白日相看不厭多”。

桂林山水課文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1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文按先課文按照“總-----分------總”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2.教學目標

(l)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敍的構思方法。

(4)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5)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段分析: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讚美桂林的山或水,並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並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後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後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着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着木船,盪舟灕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文章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4.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完成課堂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李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本第3、4、5題。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段,總結全文。按課後練習題3的提綱背誦課文。完成第7、6題,聽寫詞語。

5.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桂林山水》。

二、説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三、説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迷濛雲霧,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看多媒體課件《桂林山水》,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 清 綠

(3)檢查思考題②,課件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

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

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課件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教師設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課件出示句子:

a.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 。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方法學習的?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閲讀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課後題2)

3.學生歸納、講評。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後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