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關於古詩的作文合集8篇

欄目: 古詩絕句 / 發佈於: / 人氣:1.57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古詩的作文合集8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古至今,我國湧現出無數偉大的是大詩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響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詩歌的歷史名碑上。他們的作品,更是被後人千古傳誦。我最喜愛的,是明代詩人于謙的《石灰吟》。

這首詩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謙之作。詩的全文是這樣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徵着志士仁人無論面臨着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極形象地寫出了石灰石燒成石灰的過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而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這首詩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句句都在寫石灰,而實際上卻句句在寫人。前兩句就石灰的特徵説人,“若等閒”三個字,抒發了作者在困難面前的大無畏精神。末句表現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作者用這寥寥數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報國的高貴品質,為人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當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心中熱血澎湃,被這種豪邁氣概所深深吸引。“千錘萬擊”、“烈火焚燒若等閒”、“碎骨粉身”這些詞彙語句映入我眼簾時,我心中感受到的是無所畏懼的精神和豪邁不已的氣概。

作者于謙身為明代大臣,以身作則,精忠報國,清白做人。他以這首大氣的七言絕句比喻自身,其語言明白,內涵深刻,其人與詩,永垂不朽。這首詩表達的正是:做人要像石灰一樣堅貞不屈,即使“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碎骨粉身”都無所畏懼,只為留下清白在人間。這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高估品質:要清白做人。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一首詩——《石灰吟》。

古詩的作文 篇2

(一)

是誰曾在夜間戲耍,掬水捧起皎月,弄花香滿了衣襟。

我幻想在千百年前的一次深夜裏,一道人影蹲在江邊戲水,享受夜的安詳寧靜。他用雙手捧起江水,月影倒映在手心裏。那時的夜空還滿是閃亮的星星,清新的空氣中瀰漫花香。

是誰曾在春景裏巧笑,元是今朝贏了鬥草。

清脆的小聲彷彿從天邊傳至耳旁,眼前的便有幾個妙齡少女浮現開來,她們説着笑着、趕着早春的喜氣相約同去採桑。那時的生活還很閒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天的全部卻充滿着快樂。

又是誰曾在日高人渴漫思茶時,敲門試問野人家。

一個趕路的詩人,在身疲口渴之時,隨便找了一户人家,便有婦人或白髮蒼蒼的老者微笑着請他進去歇息。一碗涼水入肚燥熱頓失去了大半。那時還沒有大鐵門、防盜門的建立,沒有生生將人與人之間隔了千里遠。

不像現在。

不像現在這瞞城市都是工廠排放廢氣的煙囱,汽車尾氣的污染、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硬是將那月亮上也蒙了幾層灰。我愛那掬水捧皎月的美景,卻連一方乾淨的水窪也尋不見。

不像現在人人身上揹負的都是壓力,工作的壓力、學業的壓力,讓人連呼吸都覺得困難。一座樓房,百分之八十的家庭不會在九點熄燈,更是會有百分之四十在十一點還燈火照耀着,窗上映出忙碌的身影。日落而息,成了一種奢望。

不像現在人與人之間彷彿隔了數道江流,那一扇扇的鐵門將世界分割成無數的空間。我所鍾愛的那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的感情還同曾經一樣麼?

我愛這古詩中的風景:愛那曾清新的空氣、皎潔的月、碧綠的水,愛那閒適的生活,愛那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感情。

(二)

《渡荊門送別》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是唐代偉大的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土,他是我國繼居屈原之後又一個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把浪漫主義精神和創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潮,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發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以強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馴的態度抨擊社會,鞭達權貴。

《渡荊門送別》是一首絕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李白乘舟遠渡門以外,想去古時的楚國一帶瀏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起伏的山巒隨着平原曠野的伸展而逐漸消失,翻湧的江水奔入茫茫無際的原野後,依舊滔滔東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水中搖盪的月亮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變幻的雲彩結成奇麗的海市蜃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我仍然愛故鄉深情的江水,萬里迢迢伴送着我的行舟,寫出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描寫了長江的近景,江水送我,抒發離別之意。

這首詩中的畫面極其廣闊,其中羣山的消失,平原的廣闊,江流的貌遠等景象,都很容易使我們聯想到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旋夜書懷》,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漢江臨眺》等雄偉的畫卷,這首詩融情入景,格調激越奔放,健爽明快。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是唐代偉大的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土,他是我國繼居屈原之後又一個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把浪漫主義精神和創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潮,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發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以強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馴的態度抨擊社會,鞭達權貴。

《渡荊門送別》是一首絕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李白乘舟遠渡門以外,想去古時的楚國一帶瀏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起伏的山巒隨着平原曠野的伸展而逐漸消失,翻湧的江水奔入茫茫無際的原野後,依舊滔滔東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水中搖盪的月亮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變幻的雲彩結成奇麗的海市蜃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我仍然愛故鄉深情的江水,萬里迢迢伴送着我的行舟,寫出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描寫了長江的近景,江水送我,抒發離別之意。

這首詩中的畫面極其廣闊,其中羣山的消失,平原的廣闊,江流的貌遠等景象,都很容易使我們聯想到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旋夜書懷》,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漢江臨眺》等雄偉的畫卷,這首詩融情入景,格調激越奔放,健爽明快。

(三)

“春色撩人,愛花風如扇,柳煙成陣。”沐浴着春光,順着春天的足跡,我懷着深切的自然與希望又來看春。

春天是充滿綠意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伴着和諧的春風,萬物恢復了以往的生機,“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小草破土而出,卻淡淡的,猶如剛剛出生的嬰兒身上的毛髮,一派朦朧的清麗;“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楊柳發出翠芽,茂密的森林也變的一片綠色。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春天綠的那麼美,那麼自然,那麼和諧。“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那是無渲染的綠,那是天然裝飾純真的綠,感動了人的心靈,浸透了人的思想。

春天是朦朧的。“沾

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天的到來引起了一場綿綿細雨。他半(這個字不準確)着朦朧的天際如一根根晶瑩剔透的銀線,把春天連到了大地,把春天連到了人間。“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春天的雨是朦朧的,沒有暴風雨之前的烏雲那麼低沉,沒有大霧的那麼迷茫,沒有閃電,也無雷聲。只是朦朧的天際迷亂着人的眼睛,只有晶瑩的露珠浸透着人的心,把春天的消息撒向人間。

春天是活潑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明媚的春天裏,魚兒躍出水塘,燕子順着微風,雙翅滑破天際。“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春天是一副萬花筒,是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春天的活力,那麼富有生機,表現在千物萬物。小草努力的將自己的身子穿出泥土,展示着自己翠綠的身姿。“老樹着花無醜枝。”大樹發出新芽長出茁壯的身子,露出了自己茂密的綠葉,小魚兒爭相跳出水面,呼吸着春天的空氣。多麼美好,和諧的一副多彩畫呀!

“一庭春色惱人來,滿地落花紅幾片。”池塘邊的垂絲海棠開出了粉豔豔的花,一束,一撇,一枝,猶如滿樹緋紅的雲,輕巧可人,那麼美,美到令人忍不住屏息來觀看。風過無痕,可是卻吹落了許些花瓣,隨風飄落,打着一陣輕旋巧落進碧波中,散入池塘,像個粉色的小船,飄呀飄,搖啊搖。

春天的空氣是美麗的,雖説好像不太合適,可是我想不出任何詞語能夠形容它,這就是所謂的“只可會意不能言傳”吧。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春天是綠的,春天是朦朧的,春天也是活力四射的,生機勃勃的,她綠的鮮明,朦朧幽美活力中顯出幾分生氣共同展示出春意盎然的多彩畫,多麼美的春!

這就是春,朦朧而又清晰。

這就是春,給人清爽和愉悦。

這就是春,隱約充滿了希冀。

古詩的作文 篇3

中國古詩詞篇什眾多,閃爍着先哲們洞悉世界的智慧光芒,展示了古人多姿多彩的藝術

情懷。尤其是這些詩篇所表現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以及對自然環境的關愛之情更是難 能可貴。在國人日益重視環境保護的今天,以推陳出新、古為今用的眼光來賞析這些詩詞中 的生態意境,有着特別的意義。

留戀春光,鍾情綠色。中國古詩詞中對春光綠色的留戀、讚美可謂比比皆是。唐人賀知 章的《詠柳》便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一篇:"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 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萬物復甦、綠葉滿眼的春天景色。詩篇着 墨不多,卻清麗淡雅,曲盡其妙。韓愈在《晚春》中寫道:"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 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首詩描寫的是晚春的景象,詩人沒有將更多 的筆墨放到描摹自然景物上,只是攫取了具有典型意義的草樹、楊花、榆莢,通過對比來昭 示春天即將離去。在詩中,花草樹木彷彿也有了靈性,知道明媚的春光即將離去,便以奼紫 嫣紅的繁花來留住春天。而相貌普通的楊花、榆莢沒有絢麗的色彩,只能如白雪般漫天飛舞。 作者渴望留住春天以及留戀春光的心情躍然紙上。中國古詩詞中吟誦春天綠色的詩句還不勝 枚舉。如辛棄疾在《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中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蘇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白居易在《江南好》 中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等,均以鮮麗細膩的筆觸描摹了一幅幅原生態的 綠色春景。春天孕育着希望,綠色象徵着生命。對"春"和"綠"的嚮往不正是我們如今環 境保護所倡導、所追求的生態家園嗎?

親近自然,吟詠山水。孔子説: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凡中國古代詩詞的內容多半是 與自然山水有着密切關聯的。 唐代詩人王維在《桃源行》中寫道:"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 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讓人彷彿看到了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畫 卷。蘇軾在讚美西湖景色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中寫道:"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 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詩句就像一幅朦朧的山水畫,讀來讓人有一種美 不勝收的感覺。南宋大文豪朱熹在《活水亭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 影共徘懷。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尤其是這後兩句,可謂意藴深刻,其暗喻 我們姑且不論,單從字面上理解,其內容與我們如今強調的水源地保護幾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讚美生命,呵護生靈。古人開明的生態意識不僅僅表現在對青山綠水的讚譽與親近上, 還包含着對自然界各種動物的親暱與關愛之情。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道: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寥寥幾句,即把枝頭 的鵲兒、鳴唱的知了以及稻田裏的青蛙描述得鮮活而又靈動,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萬 物共生的和諧與活力。可以想見,作者如果沒有對自然界的細微觀察,筆下是難以流淌出如 此栩栩如生的文字的。而文字的形象描繪終究還是作者內心熱愛大自然情感的真實寫照。白 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亦十分活潑新鮮。這 兩句詩上句寫鶯,下句寫燕,正可謂鶯歌燕舞。一個"爭"字將初春時節鳥兒唧唧喳喳、爭 搶向陽高枝的情景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讀之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同時也更增強了我們 人類與自然界生靈萬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其實古人對待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豈止是讚美。更 可貴的是提倡保護野生動物的態度和觀念。王建在《寄舊山僧》中"獵人箭底求傷雁,釣户 竿頭乞活魚"的詩句就鮮明地褒揚了憐愛動物、救助生命的行為。他的另一詩作《題金家竹 溪》中所説的"山頭鹿下長驚犬,池面魚行不怕人",提及的也是如何調整人與野生動物關 系的問題。

古詩的作文 篇4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學習古詩詞。而這期間,我深深愛上了這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學體裁,這世界的瑰寶。

我愛古詩詞,在我看來,它不是刻板僵硬的,而是趣意盎然的,充滿了能夠引人入勝的靈性。之所以那麼説,是因為“改詩為詞”這件事。一天我正如醉如痴地讀一本雜誌,目光忽然被一個標題深深吸引:改《清明》為詞。我感到十分新奇,便翻到有答案的那一頁,只見一首《清明》已被斷成了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的嘴巴驚訝地一張一合,心就像兔子般怦怦直跳起來。“太有趣了!”我興奮地合上雜誌,不禁嘖嘖稱讚起來。我找來古詩書,當翻到《小池》這首詩時,我突然來了靈感,奮筆疾書: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我滿意地端詳着自己的傑作,一種難以言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這時我看到了懸掛在牀邊的紙船隨風搖曳,忽然想起了李白《望天門山》中的“孤帆”,經過一番冥思苦想,我終於在心中斷好了句,筆下溜出一行字: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就在我深深陶醉在詩的美妙的境界時,爸爸推門而入。我迫不及待地向他朗誦了我的傑作,表揚聲如雨點落在我身上。我感受着這清爽,內心洋溢着幸福,不經意間看到了窗外的世界因春的歸來奼紫嫣紅。這時我想起了朱熹的詩句,脱口而出: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古詩的作文 篇5

古詩文,是我國的文化寶藏;古詩文,是我國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沉澱;古詩文,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世界。讓我們走進古詩文,感受詩人詞句中的另一個世界。

從古詩文的窗口眺望,我看到了我喜歡的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意境華美,展現出的卻是一副哀傷的情景,作者因性格耿直而遭貶官,開頭一句直白無比,點明瞭作者現狀:豪放派的大詩人李白無法適應當時拘束的官場,縱有千萬豪情,卻無從報效國家,這讓我看到詩人所處社會的一層淡淡的黑暗,也讓我想起了當代文學青年韓寒等的境遇,好在我們現在的社會更加文明而開放,韓寒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打出了一片天地。

從古詩文的窗口眺望,我看到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著名的以榮景寫哀情的.詩句:表面上是歡歡樂樂,並無所憂,實際上則是內心愁苦,世俗的壓迫讓作者無拘無束的性格與當時的為官之道發生了劇烈的碰撞,詩人約束不了自己,更改變不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失意官場,這讓詩人內心深處更加孤獨。古人的社會,除了為官,文人選擇的餘地不多。我們現在的社會,比起古代,已經開明瞭太多。但就拿現在上海與浙江的高考改革來説,存在很大的黑洞,3+3考試,許多考生沒有選物理,因為物理是初中四大名校的天下,可是沒有選物理的同學許多好專業都不能報考。我慶幸自己喜歡物理,成績也還不錯,不然會不會和李白一樣鬱郁不得志?每個社會都有瑕疵,關鍵是社會的主流能夠及時地發現並改進。

從古詩文的窗口眺望,我看到了“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這句詩。詩中“無情”是中心詞,看似詩句情調上揚,實則下落到谷底,作者在詩中巧妙地運用了含蓄的手法進行敍述,令人在讀後理解了他的愁苦——無家人陪伴,孤身一人,不受朝廷重用。這段話,也許很多同學都感慨至深:剛完成小升初,考入四大名校,大家都是小學的精英,可是初中的重新洗牌與管理方式,讓大部分同學不能適應,學校教得多,但不考;老師除了灌輸知識,基本不教育孩子,給大家的感覺就是“邈雲漢”啊。我也經歷過這個階段,幸運的是,我一兩個月就調整了過來,完成了蜕變。看到那些還沒有調整過來的同學,我禁不住感歎:“嗚呼,學校是不是應該適當地調整一下教育策略?”

由古詩文的窗口回望,李白一首《月下獨酌》既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又揭示了他所處社會的黑暗。這首詩跌宕起伏,率性天然,朗朗上口,成為千古名詩。我很喜歡這首詩,它讓我通過古詩文的窗口眺望,在字裏行間,在作者營造的意境之中,我看見的不僅是詩人的情感,還有他的生活,他所處的社會環境;在古詩文文本的基礎上,我也觀察着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並將其與之前的歷史時期作對比。這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吸取古人的教訓與得失,提升自我,改善社會,讓我們與偉大的祖國一起,更上一層樓。

從古詩文的窗口眺望,受益匪淺!

古詩的作文 篇6

小時候,我最喜愛的就是春天,然而當我走進詩的世界時,才發現冬天也是那麼美。詩人嘔心瀝血,為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如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多麼地美啊,就像真的有這麼一幅畫面在我眼前閃動:雪在空中飛舞着,飛了一夜,它們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了樹枝上,一簇簇地,待到明早來看時,雪已經停了,它落在樹枝上,從遠處看,就像是梨花開了一樣。

我喜愛詩的世界,因為我從小就被爸爸感染了。每當我睡不着的時候,爸爸就會在我耳邊吟誦詩歌,如:“六出飛花入户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還記得爸爸講給我的第一首詩就是李白的《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當時我並不知道這首詩到底是什麼意思,只知道詩中有個霜字,所以應該是寫深秋的。由於爸爸從小的培養,我便更愛詩,特別是描寫冬天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直接讚美了梅花,雖然這首詩沒有提到冬,但梅花也是象徵冬天的意思。這句詩一直被我牢記在心,並做為我的座右銘,時時鼓勵我,鞭策我。它讓我明白只要堅持就是勝利。人或許要經百磨、經百難才能成功,才能成才,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唐朝詩人柳宗元有一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韓愈曾寫過一首詩“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還有……太多太多了,説也説不完。現在,我是越來越喜愛詩了,特別是描寫冬天的詩,所以我想説:“詩的世界等我,我來了!”

古詩的作文 篇7

讀詩、悟詩、品詩、賽詩,詩的魅力無法言喻,在書海中遨遊,真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

放寒假的時候,老師佈置任務讓我們積累古詩。學校為了檢驗一下我們的學習成果並督促我們再次温習古詩,決定在週二下午舉行一次古詩吟誦比賽。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我們一到三年級的學生都坐在四樓大廳。唐莉老師宣佈規則,首先由耿老師用電腦抽籤隨機決定誰來背詩,抽到的同學到台前等待耿老師帶給他們抽取兩個詩題。評委老師將會根據選手背誦的熟練程度、表情、感情等方面的表現進行現場打分。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清脆的聲音傳入耳中,這是一年級的小選手在吟誦古詩。別看他人小,但他上台一點兒都不緊張,看他的神態,沉着又鎮定,不慌不忙地背完了兩首古詩,輕鬆過關。

接下來幾個選手也都用洪亮的聲音,飽滿的感情,出色地完成了吟誦任務。終於輪到我們班級了,前兩名選手也很順利。抽到張某某上台的時候,我着實為他捏了一把汗。因為他抽到的古詩可能背誦的不熟練,又或是緊張了,他背了兩句後卡住,背不下去了。想了一會兒,他又從頭背了起來,我在心裏暗暗為他加油。還好這次背下來了,大家都長舒了一口氣,拼命為他鼓掌。

通過努力,我們班榮獲了集體第三名的好成績,我們興奮極了,這又為我們班級爭得了一個榮譽啊!

這次比賽讓我懂得了,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更讓我們全班同學懂得了團結拼搏的魅力。

古詩的作文 篇8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篇佳作卷帙浩繁。而在這燦爛的詩文化中,明月成為名家筆下的寵兒,成為一刻璀璨的明珠。

月,在中國人心中已經被神化了。人們賦予了月亮靈魂和精神。月,在中國歷史上走過了千年,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藴。“嫦娥奔月”的故事婦孺皆知。賞月成為中秋的重大節目。

遷客騷人,情有獨鍾於月。

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成為千古絕唱。似乎每個人從孩提時就開始背誦李白的【靜夜思】。但只有遠離故土時,方能體會到詩中的真諦。想到相思,人們會很自然得抬頭望望明月;看到明月,不禁勾起了相思之情。在中國,“明月”於“相思”似乎已經潛規則般結合在了一起。從古至今,無數像李白一樣的異鄉人,看到明月便會很自然地惦念起家中親人同窗故友。明月呀明月,你牽動着多少遊子的肝腸。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曲【水調歌頭】道出了千百遊子的心聲。詩中作者借月抒懷,表達了對親人深切思念,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身雖離,心相依。即使相隔千里,我們不也能共賞明月嗎?就讓思念與祝福趁着月色,乘着清風飛到想念的人身邊吧。明月呀明月,你成為多少遊子感情的寄託。

王維的“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白居易的“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明月,為中華文明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為月消得人憔悴。

Tags:古詩
熱門搜索
發現的作文四年級 伊利諾斯 母親你變了作文800字 快樂的事情小學生五年級作文 四年級讚美梅花的作文 懷念村莊與婚宴的日子現代詩歌 我自己的心願優秀作文350字 書香校園手抄報素材 八月十五中秋節教案 四季的梧桐樹小學作文 過年真好作文300字 相知相惜 通信工程研究生畢業自我鑑定 我眼中的冬天優秀作文 員工職場禮儀培訓心得體會與感想最新 防震減災安全主題班會教案 守護需要藝術的初中作文 櫻花作文700字 我想對未來的我説四年級作文 野菊花的功效與作用 中秋節晚上賞月作文 御河生態園的春夏秋冬作文 永久的友誼五年級作文 比賽策劃活動方案 沈約 學會控制情緒講座心得體會 宇宙萬物的共相——“蝴蝶效應”閲讀答案 「優秀」國慶節徵文:慶祝中國成立67週年 大學生畢業提前離校的申請書 母親節初一優秀作文 黔靈山公園的導遊詞 未來的神奇教室350字作文 土地承包簡單版的協議書 勞動節遊記作文 羅卜 小學生原創倡議作文:善待地球媽媽 但丁的經典愛情詩:《懂得愛情的女人們》 思念奶奶寫人作文600字 平度市 我是一隻鳥作文 難忘的校運會小學作文450字 元旦的英語句子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冷冷的冰》及教學反思 託班感恩節活動策劃方案 絕活老師作文 小學生讀書活動實施方案 我家買車作文500字 我作為老鼠生活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