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描寫春季花朵的詩句

欄目: 古詩絕句 / 發佈於: / 人氣:3.31W

四季之一。在中國,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春季的結束在立夏。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描寫春季花朵的詩句,我們來看看下文。

描寫春季花朵的詩句

1、《絕句》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4、《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5、《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6、《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7、《玉樓春·春景》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8、《春日》

宋·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

9、《春寒》

宋·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

10、《贈范曄詩》

南北朝·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11、《浣溪沙·門隔花深舊夢遊》

宋·吳文英

門隔花深舊夢遊,夕陽無語燕歸愁。

玉纖香動小簾鈎。落絮無聲春墮淚。

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

12、《春思二首·其一》

唐·賈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描寫春季花朵的詩句二

1、春院無人花自香。——無名氏《浣溪沙》

2、淚眼花前只見春。——賀鑄《減字木蘭花》

3、黃四孃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

4、春花春月年年客。——納蘭性德《菩薩蠻》

5、春入花梢紅欲半。——王之道《蝶戀花》

6、三春景色花蕩揚。——宋太宗《緣識》

7、花乘流水傳春信。——黃裳《蝶戀花》

8、花動兩山春。——曹勛《好事近》

9、千蓋籠花鬥勝春。——吳文英《浣溪沙》

10、花下春藏五馬。——毛滂《西江月》

11、花上春禽冰上雹。——蘇軾《減字木蘭花》

12、花間春鳥語喈喈。——宋太宗《緣識》

13、每見花開即苦春。——王建《宮詞》

1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15、多少惜花春意緒。——曾覿《蝶戀花》

16、寂寞春殘花謝後。——楊澤民《蝶戀花》

17、花漏怯春宵。——賀鑄《菩薩蠻》

18、春在溪頭野薺花。——辛棄疾《鷓鴣天》

19、來春空好花。——舒亶《菩薩蠻》

20、花落春殘。——馮延巳《採桑子》

21、春到臨春花正嫵。——王國維《蝶戀花》

22、花柳逢春誰不惜。——宋太宗《緣識》

23、閬苑花開不夜春。——無名氏《鷓鴣天》

2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25、二月春花厭落梅。——晏幾道《浣溪沙》

26、試看春殘花漸落。——曹雪芹《葬花吟》

27、酒美春濃花世界。——歐陽修《玉樓春》

28、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29、鶯蝶一春花裏活。——辛棄疾《滿江紅》

30、一花六葉殿春歸。——楊澤民《浣溪沙》

31、花靨鬥春嬌。——無名氏《水調歌頭》

32、花前失卻遊春侶。——馮延巳《採桑子》

33、逢春總有看花情。——宋太宗《緣識》

34、燈下揉花春去早。——呂渭老《浣溪沙》

35、富春巷陌花重重。——陸游《憶秦娥》

36、只為春花競發。——張掄《西江月》

37、林花謝了春紅。——李煜《相見歡》

38、酥花空點春妍。——陸游《朝中措》

39、野草閒花不當春。——辛棄疾《定風波》

40、薄衫春院閒花落。——蘇軾《菩薩蠻》

4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42、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43、恰如春入浣花村。——辛棄疾《浣溪沙》

44、逢春但笑樂花秋。——宋太宗《緣識》

45、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已亥雜詩》

46、試問花留春幾日。——辛棄疾《浣溪沙》

47、過盡春花秋葉。——向子諲《好事近》

48、花謝絮飛春又盡。——蘇軾《定風波》

49、春花秋月暗消磨。——張掄《西江月》

50、柳陰花底春將半。——無名氏《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