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有關橋的古詩句

欄目: 古詩絕句 / 發佈於: / 人氣:1.6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橋的古詩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橋的古詩句

橋的古詩句 篇1

1、颺青旗、流水橋旁。——秦觀《行香子·樹繞村莊》

2、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杜荀鶴《送人遊吳》

3、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志南《絕句》

4、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陸游《沈園》

5、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杜甫《野望》

6、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牀。——秦觀《納涼》

7、淒涼南浦,斷橋斜月。——房舜卿《憶秦娥·與君別》

8、流水泠泠,斷橋橫路梅枝亞。——朱翌《點絳脣·梅》

9、花開深洞仙門小,路過懸橋羽節輕。——劉滄《贈道者》

10、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徐俯《春遊湖》

11、橋上酸風射眸子。——周邦彥《夜遊宮·葉下斜陽照水》

12、柳下朱門傍小橋。——蔡伸《一剪梅·堆枕烏雲墮翠翹》

13、垂釣板橋東,雪壓蓑衣冷。——釋敬安《題寒江釣雪圖》

14、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趙長卿《臨江仙·暮春》

15、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16、時有官船橋畔過,白鷗飛去落前灘。——姜夔《釣雪亭》

17、水漲魚天拍柳橋。——周邦彥《浣溪沙·水漲魚天拍柳橋》

18、兩岸月橋花半吐。——真德秀《蝶戀花·兩岸月橋花半吐》

19、平岸小橋千嶂抱。——王安石《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20、橋北橋南千百樹,綠煙金穗映清流。——朱栴《官橋柳色》

21、握手河橋柳似金。——薛昭藴《浣溪沙·握手河橋柳似金》

22、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任希古《和長孫祕監七夕》

23、河橋送人處,涼夜何其。——周邦彥《夜飛鵲·河橋送人處》

24、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樑橋外月如霜。——李夢陽《汴京元夕》

25、渠畔龍宮枕大堤,春風夾岸柳梢齊。——許德溥《西橋柳色》

26、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27、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户。——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28、羊腸白道穿雲出,雁齒紅橋亞水低。——許德溥《西橋柳色》

29、二十四橋,頗有杜書記否。——劉辰翁《桂枝香·吹簫人去》

30、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雍陶《天津橋望春》

31、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楊萬里《三江小渡》

32、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紅橋火。——鄭燮《滿江紅·思家》

33、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柳宗元《巽公院五詠·苦竹橋》

34、青溪水,流得到紅橋。——張景祁《小重山·幾點疏雅謄柳條》

35、綠陰青子老溪橋。——吳文英《西江月·賦瑤圃青梅枝上晚花》

36、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張泌《滿宮花·花正芳》

37、畫舸停橈,槿花籬外竹橫橋。——歐陽炯《南鄉子·畫舸停橈》

38、千步虹橋,參差雁齒,直趨水殿。——柳永《破陣樂·露花倒影》

39、河橋柳,佔芳春,映水含煙拂路。——毛文錫《柳含煙·河橋柳》

40、公子南橋應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41、惜別浮橋駐馬時,舉頭試望南山嶺。——李頎《少室雪晴送王寧》

42、回頭流水小橋東,煙掃畫樓出。——雷應春《好事近·梅片作團飛》

43、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44、明朝又是孤舟別,愁見河橋酒幔青。——竇叔向《夏夜宿表兄話舊》

45、輕陰池館水平橋,一番弄雨花梢。——陳子龍《畫堂春·雨中杏花》

46、情共天涯秋黯,朱橋鎖深巷。——吳文英《解蹀躞·醉雲又兼醒雨》

47、旦別河橋楊柳風,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

48、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線拂平橋。——温庭筠《楊柳八首·其三》

49、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50、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劉克莊《玉樓春·戲林推》

51、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姜夔《淡黃柳·空城曉角》

52、畫鼓紅船,滿湖春水斷橋客。——詹玉《齊天樂·送童甕天兵後歸杭》

53、野橋古梅獨卧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明本《九字梅花詠》

54、紅板橋空,濺裙人去,依舊曉風殘月。——納蘭性德《淡黃柳·詠柳》

55、還背垂虹秋去,四橋煙雨,一宵歌酒。——吳文英《瑞龍吟·送梅津》

56、紅橋路,正一派、畫船蕭鼓中流住。——納蘭性德《摸魚兒·午日雨眺》

57、襄陽古道灞陵橋,詩興與秋高。——完顏璹《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橋》

58、謝橋路,十載重約鈿車,驚心舊遊誤。——文廷式《祝英台近·剪鮫綃》

59、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0、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陳繼儒《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61、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史達祖《東風第一枝·詠春雪》

62、記曉葉題霜,秋燈吟雨,曾系長橋過艇。——吳文英《十二郎·垂虹橋》

63、赤闌橋盡香街直,籠街細柳嬌無力。——陳克《菩薩蠻·赤闌橋盡香街直》

64、短長亭子短長橋,橋外垂楊一萬條。——錢枚《憶王孫·短長亭子短長橋》

65、花片片飛風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張先《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

66、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

67、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着無人喚。——黃庭堅《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68、石橋鎖,煙霞五百名仙,第一人是。——吳文英《金盞子·賦秋壑西湖小築》

69、行人莫便消魂去,漢渚星橋尚有期。——晏幾道《鷓鴣天·梅蕊新粧桂葉眉》

70、吳台直下,緗梅無限,未放野橋香度。——吳文英《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

橋的古詩句 篇2

1、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題情盡橋》

2、北去橫橋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后輓歌》朱子奢

3、步黏苔蘚龍橋滑,日閉煙羅鳥徑迷。——《玄都觀》徐氏

4、春樓不閉葳蕤鎖,綠水回通宛轉橋。——《相和歌辭·江南曲》韓翃

5、雲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疇昔篇》駱賓王

6、何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上洛橋》李益

7、輪勢隨天度,橋形跨海通。——《賦得浦外虹送人》陳潤

8、渭水長橋今欲渡,葱葱漸見新豐樹。——《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9、禹會橋邊潮落處,夕陽幾度系孤篷。——《閒遊》其三》陸游

10、虹橋千步廊,半在水中央。——《雜曲歌辭·天長地久詞》盧綸

11、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遊俠篇》陳子良

12、回首渭橋東,遙憐春色同。——《採桑》劉希夷

13、夜夜愁君遼海外,年年棄妾渭橋西。——《雜曲歌辭·妾薄命》劉元淑

14、宜城酒熟花覆橋,沙晴綠鴨鳴咬咬。——《相和歌辭·常林歡》温庭筠

15、虹橋分水態,鏡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藥

16、星橋他日創,仙榜此時開。——《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宗楚客

17、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靈隱寺》宋之問

18、煙氣籠青閣,流文蕩畫橋。——《春日侍宴幸芙蓉園應制》李嶠

19、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送楊長史赴果州》王維

20、洛陽宮闕照天地,四面山川無毒氣。——《天津橋》劉叉

橋的古詩句 篇3

柳橋晚眺

小浦聞魚躍,橫林待鶴歸。

閒雲不成雨,故傍碧山飛。

翻譯

小溪之濱,能聽到魚兒跳水的聲音,縱橫交錯的樹林,靜候着白鶴飛回。

幾片閒散的浮雲喲,總難匯成小雨,只好貼着那碧綠的山腰,緩緩飄飛。

註釋

浦:詩中指河邊、岸邊。

橫林:茂密橫生的樹林。

閒雲:浮雲,無雨的雲,飄浮在空中,其狀悠閒,故稱閒雲。

故:所以。

傍:依着、靠着。

碧山:山嵐蒼翠貌。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小溪之濱,能聽到魚兒跳水的聲音,縱橫交錯的'樹林,靜候着白鶴飛回。

幾片閒散的浮雲喲,總難匯成小雨,只好貼着那碧綠的山腰,緩緩飄飛。

註釋]

眺:向遠處望。

浦:詩中指河邊、岸邊。

橫林:茂密橫生的樹林。

閒雲:浮雲,無雨的雲,飄浮在空中,其狀悠閒,故稱閒雲。

故:所以。傍:依着、靠着。碧山:山嵐蒼翠貌。

賞析

此詩是詩人晚年在山陰家居時作,寫景物“聞魚躍”、“待鶴歸”、“閒雲”等,抒發了賦閒不用、壯志未酬的淡淡哀思。首聯寫自己賦閒無聊的情景。次聯以閒雲自喻,“故傍碧山飛”,是出於不得已,曲折地抒發了懷才不遇的哀思。

整首詩是黃昏的景象。小浦,橫林,閒雲,三個景象依次漸行漸遠,都是眺的結果。語有寄託,不得滋潤蒼生,只好如閒雲野鶴。

橋的古詩句 篇4

題情盡橋原文

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

翻譯

世間最難了斷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盡橋呢?

就改名為折柳橋吧,該是離恨就像柳葉一條條地擺盪在心頭啊!

註釋

從來:向來。

盡:完。

何:什麼。

折柳:折柳送別,是古代習俗,取“柳”諧音“留”,表示挽留之意。

離恨:離愁別恨。

賞析

這詩即興而作,直抒胸臆,筆酣墨暢,一氣流注。第一句“從來只有情難盡”,即從感情的高峯上瀉落。詩人以一種無可置疑的斷然口氣立論,道出了萬事有盡情難盡的真諦。“從來”二字似不經意寫出,含藴卻極為豐富,古往今來由友情、愛情織成的種種悲歡離合的故事,無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為情盡橋”,順着首句的勢頭推出。難盡之情猶如洪流淹過橋頭,順勢將“情盡橋”三字沖刷而去,詩人的這個疑問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觀點,真切地表達了前一句“情難盡”所藴含的感情,首尾相呼應,結構緊密,更顯嚴謹,情思綿綿,更顯深長。

前兩句是“破”,後兩句是“立”。前兩句過後,詩勢略一頓挫,好像見到站在橋頭的詩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為折柳”的詩句來。折柳贈別,是古代習俗。詩人認為改名為折柳橋,最切合人們在此橋送別時的情景了。接着,詩又從“折柳”二字上盪開,生出全詩中最為痛快淋漓、也最富於藝術光彩的末句——“任他離恨一條條”。“離恨”本不可見,詩人卻化虛為實,以有形之柳條寫無形之情愫,將無形之情愫量化成為一條條,使人想見一個又一個河梁送別的纏綿悱測的場面,心中的.離別情殤油然而發,感情真摯動人。

詩的發脈處在“情難盡”三字。由於“情難盡”,所以要改掉“情盡橋”的名稱,改為深情的“折柳橋”也是由於“情難盡”,所以寧願他別情傷懷、離恨條條,也勝於以“情盡”名橋之使人不快。“情難盡”這一感情線索貫穿全篇,故給全文一氣呵成的和諧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