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詞語意思

詞語運用: 詞語的錘鍊

欄目: 詞語意思 / 發佈於: / 人氣:1.38W

詞語的錘鍊

詞語運用: 詞語的錘鍊

大家都聽説過“推敲”的故事吧!説説看“推”好還是“敲”好,為什麼?

……

有一次,賈島騎着驢子在街上走。當時,曲江邊上的樹林旁,正有許多鳥兒在飛翔着,他想,鳥兒到了晚上一定是宿在這裏的樹上。於是便吟詩一句:“鳥宿池邊樹”;有了上句,可還沒有下句。正在苦苦思索的時候,眼前忽然出現了一座廟宇,一下子引起了他的聯想:鳥宿池邊樹當然是在晚上,晚上和尚一定歸來,歸來必定推門,於是便吟出下句:“僧推月下門”。

但兩句詩作成後,他吟着吟着,突然覺得“推”字不如改成“敲”字好,因為晚上廟門已關,“推”門進去不但不可能,同時也不生動,不如讓和尚來“敲”門更恰當。可是究竟是用“推”好呢,還是用“敲”好,他又一時決定不下來。坐在驢背上,因思考“推敲”入迷,誤闖到韓愈的轎子前,驚了韓愈的駕,韓愈怒問,賈島回答是因為痴迷於“推敲”而誤闖,韓愈敬佩其精神消了怒氣,並幫他分析到:依我看,“敲”字好。想想看,在一個月光皎潔的晚上,四周寂然無聲。這時候,一個僧人得得地敲打着山門,其情景該是多麼幽美啊!賈島聽了,就將“推”改為“敲”了。

其實“推”好還是“敲”好,自從故事產生後,世人就有不同於韓愈的截然相反的理解,即“推”好。那麼究竟哪一種理解好呢?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觀點對我們很有啟發:

一般人不瞭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姑舉一個人人皆知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實例。古今人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字固然顯得魯莽,但表達是冷清孤寂的氛圍(廟裏無其他和尚);“敲”雖然顯得拘禮,但不免剝啄有聲敲,打破了沉寂(也表明廟裏還有其他和尚),如王維的《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反襯了此處的清幽。

所以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裏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説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這“推敲”就修辭上説實際上就是詞語的錘鍊。它是修辭中最普通、最常用也最易掌握的一種修辭方法。並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在高考中考得也最多。例如:

1.詩歌鑑賞(03、04年全國卷,04、06年福建卷等)(年年都有)

如:04年福建高考題——下面這首宋代女詩人朱淑真的《秋夜》詩全詩無“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牀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牀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牀、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

又如:06年福建高考題——下面這首詩(李商隱《端居》)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牀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牀”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牀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淒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悽愴之情。

 2.對聯(福建省04年、05年的對聯題)製作(值得長年考試的)

如:請補寫一句與上聯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下聯。(04年福建高考題)

上聯:愛國誠信是做人根本

下聯:求實謙虛為治學前提

又如:根據下面一副對聯的上聯,對出下聯,並擬出恰當的橫批。(05年高考題)

上聯:華夏兒女文武雙全建偉業

下聯:炎黃子孫德才兼備展宏圖

橫批:振興中華

 3.寫請柬(05年全國卷三)(新題型)

如:王孝椿準備6月16日在陽光飯店為爸爸過70歲生日,想請爸爸的老戰友劉妙山夫婦那天中午12點來一起吃飯。請以王孝椿的名義給劉妙山夫婦寫一份請柬。要求稱呼得體,表述簡明,措詞文雅。(不超過40個字)

劉伯父、伯母:

茲定於6月16日中午12點在陽光飯店設宴慶賀家父70壽辰,(屆時)恭(敬)請光臨。

王孝椿恭請

六月七日

 4.選詞填空(如2006年全國卷一的第18題填關聯詞、05年兩份考試中心卷所命制的寫敬詞謙語、更早期的詩歌選詞填空等)(新題型)

如:日常交際中,注重禮貌用語、講究措辭文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請寫出下列不同場合中使用的兩個字的敬辭謙語。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説"特意來看您",更文雅一點,也可以説"特意登門拜訪"。

⑴想託人辦事,可以主產"請您幫幫忙",也可以説"拜託您了"。

⑵請人原諒,可以説"請原諒"、"請諒解",也可以説"請您包涵"。

⑶詢問長者年齡,可以説"您多大歲數",也可説"您老人家高壽"。

⑷邀請朋友到家裏作客,可以説"下午我在家裏等您來",也可以説"下午我在家恭候您光臨"。

⑸把自己的著作送給人,可以在書上寫"請您多提意見",也可以寫"××先生(斧、雅)指正"。

等形式對考生進行檢測。而從這些檢測的形式中,我們還發現對詞語錘鍊的檢測,涉及到兩方面,一是能分析這些詞語對內容與形式的影響,二是能根據題目要求做具體的錘鍊。

所以我們若要搏取高考的高分數,就得同時在這兩方面提高詞語錘鍊的能力。就分析而言,我們要了解

 ㈠ 詞語錘鍊的目標

例一: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將下面句子

從此就看見許多“新”(可以是剛來)的先生,聽到許多“新”(相對“舊”)的講義。(語義相對模糊) 改成:

從此就看見許多陌生(從未見過)的先生,聽到許多新鮮(從未學過)的講義。

二者的差別在哪裏呢?前面兩個“新”相對後者顯然都是比較模糊的概念,即使僅理解成與“舊”相對,就有內容新、紙質新、思想新、教學新等多種意思,讀者不能很快地準確地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有可能誤解,並且一誤再誤,造成最終的誤讀。而後者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例二:魯迅在《無題》詩中原是這樣寫的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邊覓小詩

經過反覆推敲,魯迅定稿時將加點字“邊”改成“叢”,於是有了現在的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大文豪魯迅在這裏追求的也是對題旨情境的適應,因為“邊”雖然也顯示了刀鋒的`寒意,但只有“叢”才足以充分表現白色恐怖之濃重,所以它更符合詩人想要表達的情境。例三:宋朝宋祁《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光好,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王國維《人間詞話》:“紅杏枝頭春意鬧”,着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十分生動地刻畫了春天的蓬勃生機。例四:探望朋友,可以説"特意來看您",更文雅一點,也可以説"特意登門拜訪"。

⑴想託人辦事,可以主產"請您幫幫忙",也可以説"拜託您了"。

⑵請人原諒,可以説"請原諒"、"請諒解",也可以説"請您包涵"。

⑶詢問長者年齡,可以説"您多大歲數",也可説"您老人家高壽"。

⑷邀請朋友到家裏作客,可以説"下午我在家裏等您來",也可以説"下午我在家恭候您光臨"。

⑸把自己的著作送給人,可以在書上寫"請您多提意見",也可以寫"××先生(斧、雅)指正"。

總結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了詞語錘鍊追求的不僅是用詞正確,更是講求用詞最佳(最恰當、最生動、最得體、最簡明、最有表現力)。那麼我們的分析,就可圍繞着這幾方面進行。至於具體地運用,我們宜先了解

 ㈡ 詞語錘鍊的角度

1.詞義上的錘鍊(A.同義選用 B.反義配用)

例五:他不回答,對櫃裏説:“温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拿、摸、掏、甩)出九文大錢。

而同一篇小説中的孔乙己作者還這樣寫道:

他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

(其實,當孔乙己“摸”的時候,他的情況與“排”的時候就大不一樣了,同是拿錢,拿出了各自不同的動作特點,心理活動,性格特徵以及經濟狀況:作者力求用最簡潔的語言達到最豐富的表現效果。)

例六:細羽家禽磚後死,粗毛野獸石先生(講述蒲松齡作對的故事)

杭州西湖岳墳聯(能表現在同一問題上的倡導和訓戒) :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2.色彩上的錘鍊

例七:一篇廣播稿這樣寫:今年第一季度的產品全部(全都)合格。

(語體色彩不諧,“全部”與“全不”諧音,宜改為“全都”)

例八: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於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前幾個褒義詞及後面的“不幸”,特別能表現段政府的鎮壓的瘋狂與惡劣,以及影響的範圍,表達了魯迅出離的憤怒以及對段政府的諷刺。)

例九:曲曲折折的荷塘上,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

例十:靈車隊,萬眾心相隨。哭別總理心欲碎,八億神州淚紛飛。

例十一:下列四句話,用的詞語相同,但強調的重點卻不同。其中分別強調“受話人”和“打電話”這件事的一組是 C

① 他上午在家裏是給我打了一次電話。

② 他上午是在家裏給我打了一次電話。

③ 他是上午在家裏給我打了一次電話。

④ 他上午在家裏給我是打了一次電話。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僅僅更動了一個“是”的位置,強調的重點就發生了變化。

再如做對聯,對聯擬得好不好,結構非常重要。

例十二:請補寫一句與上聯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下聯。(04年福建高考題)

上聯:愛國誠信是做人根本(大結構為“是”字主謂句,主語為並列短語,賓語為偏正短語)

下聯:求實謙虛為治學前提

詞語錘鍊可以從詞義、色彩、語音、結構四個角度進行。 當然,光有角度沒有方法,我們還是不會錘鍊詞語。所以我們還得研究一下那方法。㈣詞語錘鍊的方法

例十三:魯迅先生在小説《藥》中寫華大媽拿錢,是這樣寫的:

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錢

(同是拿錢,拿出了各自不同的動作特點,心理活動,性格特徵以及經濟狀況:作者力求用最簡潔的語言達到最豐富的表現效果。)

例十四:鄧小平在與撒切爾夫人談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時,這樣説道:

如果中英兩國抱着合作的態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就能避免大的波動。

(這裏不説“必須”,只説如果,用得好,它不但已經包含着“必須”了,表達得體而且還透着柔裏有剛、綿裏藏針的特點。) 例十五:後來,我從姐姐一個最要好的同學嘴裏,費了很多周折,才摳出幾句話來。

(“摳”比之“套、哄、誘、逼”都具體形象,使人有所感)

這個例子表明,錘鍊詞語可以採用2.寓抽象於具體的方法。

當然除上述兩法之外,錘鍊詞語還可以採用3.移用詞語的方法,把本是用來形容甲事物的詞語移來修飾乙事物,達到一種突兀、耐人尋味的效果。

例十六:

唯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 人窮志不窮。

4.雙關語(即“一石雙鳥”,而非修辭格的雙關),如:

例十七:04年福建高考題——下面這首宋代女詩人朱淑真的《秋夜》詩全詩無“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牀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牀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牀、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

5、活用詞性

例十八:毛澤東的《沁園春》中的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

可見錘鍊的方法至少有:寓繁於簡、力求形象、移用、雙關語、活用詞性

課堂練習題

1. 下面是一首對仗工整的古代詩歌,它寫的是閒適恬靜、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別選出最能表現該詩意境的詞。

溪漲清風 面, A吹 B 掠 C 襲 D 拂

月 繁星滿天。 A 落 B 圓 C 明 D 上

數只船 浦口, A 傍 B 依 C 橫 D 到

聲笛起山前。 A 聲 B 有 C幾 D一

2. 簡要分析説明加點詞的用法及其作用。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生怕驚動了康橋的每一樣東西,表達了對康橋的小心呵護,表達了對康橋深沉的愛)

3.下面對話摘自《雷雨》,魯侍萍台詞中的“老爺”可有可無嗎?為什麼?

周樸園:你是誰?/魯侍萍:我是這兒四鳳的媽,老爺。

(有無“老爺”,大有區別。一個詞便使整句台詞有了弦外之音,無窮韻味)

4.請分析下面這句話中加點詞語的錘鍊方法與作用。

北方也許正是攪天風雪,水瘦山寒;

(水淺了,山小了,寫出了水結冰、山因草木凋零而變禿,不僅寫形,而且寫心神之感受)

5. 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02年全國高考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説,“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有哪些含義?

“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它能喚起一連串具體的回憶,使人們藴藏在心底的鄉情重新激盪起來。這首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6.將下面的對聯補寫完整。

上聯. , ; 下聯:登虎丘塔,論天下園林

答案:攀天遊峯,觀東南勝景

7.簡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作用。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糞土當年萬户侯;

(表達非常簡潔,既賦於詞新的生命力,也顯得生動多了。)

家庭作業六道:

1. 下面這首詩(李商隱《端居》)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牀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牀”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牀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淒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悽愴之情。

2. 下列句子的排列在結構上不合情理,請加以調整。

A、楊柳青青着地垂 B.借問行人歸不歸

C.楊花漫漫攪天飛 D.柳條折盡花飛盡

3. 將下面的對聯補寫完整。

上聯:知榮明恥,一身養正氣 下聯: , 。

答案:除惡揚善,九州共和諧

4. 閲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峯。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注: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觀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説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中寫山中危石聳立,流泉受到阻擋,只能緩慢地、時斷時續地流淌。它們在嶙峋的危石間艱難地穿行水流聲音變得細小了,低沉了,暗啞了,彷彿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極準確、生動、傳神。深山青松樹密蔭濃,日光照射在松林間,因為受到陰暗的環境影響,而現出寒冷的色調。詩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絕妙。這十個字,把泉聲、危石、日色、青松四個意象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淒冷與泉聲的幽咽相互襯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趙殿成評論説:“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昔人所謂詩眼是也。”(《詩境淺説》)“咽”“冷”兩字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景象的幽靜和詩人內心的孤寂,而這又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其制欲、修行、學佛所需要的清高幽僻的意境。“日色冷青松”一句,還巧妙地運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視覺意象,詩人卻用觸覺感受的“冷”來形容它,使視覺向觸覺轉移,從而相互交通,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現出幽僻的感受。

5. 這樣幾個句子組合在一起,按此順序表達語意既不通,語音也不暢,請加以調整。

a加水可養魚蝦,b加人不是你我,c加馬跑遍天下,d加土可種桑麻。

答案:調整這首詩,要注意的東西很多,首先內容上如何圍攻一箇中心,其次詩句前後是否連貫,最後還得考慮押韻押得怎麼樣。當然,若能抓住D這個中心句,便知當為ACDB

6.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幾易其稿改定為“綠”(原先是“到”,後來改為“過”,又換為“入”字,再變為“滿”字)。請分析為什麼。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形象,能直觀感受到。)

例三十三: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02年全國高考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説,“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説?為什麼?

5.活用詞性(類),例三十四:

國將不國;糞土當年萬户侯;血沃中原肥勁草;

有牆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層次多了,景緻就見得深了。

(表達非常簡潔,既賦於詞新的生命力,也顯得生動多了。)

6.大詞小用,例三十五:

登高也響應老婆的號召,站起來伸懶腰。講求幽默。

訓練作業:

一、將下面的對聯補寫完整。

1. , ;

登虎丘塔,論天下園林

2. 知榮明恥,一身養正氣

, 。

一、 2. 除惡揚善,九州共和諧

二、下面是一首對仗工整的古代詩歌,它寫的是閒適恬靜、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別選出最能表現該詩意境的詞。

溪漲清風 面, A吹 B 掠 C 襲 D 拂

月 繁星滿天。 A 落 B 圓 C 明 D 上

數只船 浦口, A 傍 B 依 C 橫 D 到

(野渡無人舟自橫)

聲笛起山前。 A 聲 B 有 C幾 D一

三、下列句子的排列在結構上不合情理,請加以調整。

A、楊柳青青着地垂 B.借問行人歸不歸 C.楊花漫漫攪天飛 D.柳條折盡花飛盡

答案:調整這首詩,要注意的東西很多,首先內容上如何圍攻一箇中心,其次詩句前後是否連貫,最後還得考慮押韻押得怎麼樣。當然,若能抓住D這個中心句,便知當為ACDB

四、閲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峯。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注: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觀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説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中寫山中危石聳立,流泉受到阻擋,只能緩慢地、時斷時續地流淌。它們在嶙峋的危石間艱難地穿行水流聲音變得細小了,低沉了,暗啞了,彷彿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極準確、生動、傳神。深山青松樹密蔭濃,日光照射在松林間,因為受到陰暗的環境影響,而現出寒冷的色調。詩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絕妙。這十個字,把泉聲、危石、日色、青松四個意象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淒冷與泉聲的幽咽相互襯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趙殿成評論説:“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昔人所謂詩眼是也。”(《詩境淺説》)“咽”“冷”兩字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景象的幽靜和詩人內心的孤寂,而這又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其制欲、修行、學佛所需要的清高幽僻的意境。“日色冷青松”一句,還巧妙地運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視覺意象,詩人卻用觸覺感受的“冷”來形容它,使視覺向觸覺轉移,從而相互交通,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現出幽僻的感受。

Tags:錘鍊 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