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成語

與民同樂的成語解釋

欄目: 成語 / 發佈於: / 人氣:3.13W

【注音】yǔ mín tóng lè

【典故】今王四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孟子·梁惠王下·莊暴見孟子》

【釋義】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慼與共,同享歡樂。後泛指領導與羣眾一起遊樂,共享幸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地位高的人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與民偕樂

【押韻詞】水天一色、三鄰四舍、出謀畫策、遷善去惡、炙手而熱、一龜一鶴、形形色色、詭祕莫測、忽冷忽熱、極奸巨惡、......

【年代】古代

【教學同步】’此無他27,不與民同樂也。  孟子《莊暴見孟子》高中五冊·課文·19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宣王在宮中宴請孟子,問孟子道德高尚的人是否要與民同樂。孟子説:“國君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百姓就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國君與天下百姓同憂同樂,天下一心無人可敵。”齊宣王認為孟子言之有理

【示例】人人都到五鳳樓前,端門之下,插金花,賞御酒,國家與民同樂。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

成語例句】

◎ 當然,"仁政"説的終極目標,是維護統治者的長治久安,而非為民眾謀取幸福,因而與近代民主主義不可混為一談,但它所倡導的輕刑薄税、制民之產、善教得民、與民同樂、聽政於國人等,又在客觀上相當程度地制約了專制君權的惡性膨脹,從而保護了民眾的基本生存權利,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明顯的歷史合理性、進步性,體現了傳統政治中光明的一面。

◎ 曾祥明説,張書記才叫與民同樂呢,這個詞用在我這種小幹部身上,太鋪張浪費了。

◎ 總統"與民同樂後拿錢走人,客人該幹什麼也就幹什麼去了。

詞類符號:名詞; 時間名詞; 方位名詞; 處所名詞;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機構名; 其他專有名詞; 動詞;聯繫動詞;能願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區別詞; 數詞;量詞; 副詞; 代詞;介詞; 連詞; 助詞;歎詞; 擬聲詞;習用語;縮略語;前接成分;後接成分; 語素字; 非語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