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成語

不欺暗室的成語解釋

欄目: 成語 / 發佈於: / 人氣:8.27K

蘧(qú)伯玉,名瑗,字伯玉,春秋時蒲國人,生活的時代和孔子大致相同。他是衞靈公時著名的賢大夫,也是一位道德和操行都非常優秀的人。“衞地多君子”,歷來人們都將蘧伯玉作為衞國君子的代表。

蘧伯玉非常賢德,人們十分敬重他。一次,衞靈公與夫人南子在宮中夜坐,先聽到轔轔的車聲,可車聲到宮門時卻消失了,過了一會兒,轔轔的車聲又響起來。衞靈公就問夫人説:“你知道剛才過去的`人是誰嗎?”夫人説:“應該是蘧伯玉。”靈公問:“你怎麼知道是他呢?”南子説:“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細節的,車走到宮門口時沒了聲音,那是車的主人讓車伕下車,用手扶着車轅慢行,為的是怕車聲打擾國君。忠臣和孝子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信誓旦旦,也不會因在黑暗之中沒有人能看到而改變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我們衞國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對國家恪盡職守。他不會因為現在是黑夜,沒人會看見就忘記禮節,所以我覺得是他。”靈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靈公與夫人開玩笑説:“不是蘧伯玉。”夫人聽後馬上給靈公上酒道賀。靈公説:“你為什麼要向我道賀呢?”夫人説:“開始我以為衞國只有蘧伯玉一個人是這樣的賢德之人,現在知道在衞國還有一個和他一樣賢德的人,那麼我們國家就有兩個賢臣了。國家多賢臣,是國家之福,怎麼能不向您道賀呢?”靈公説:“説得好!”然後就把真相告訴了夫人。

蘧伯玉協助衞靈公把衞國治理得兵強馬壯、人民富裕,使其成為春秋時期的強國。晉國大將趙簡子原想討伐衞國,派人到衞國試探。那人返回後,告訴趙簡子:“蘧伯玉在衞國當政,我們如果貿然攻打衞國肯定會吃敗仗的。”趙簡子馬上就取消了攻衞的計劃。

蘧伯玉謙虛謹慎,經常對自己進行反思,“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經常鞭策自己,《莊子·則陽篇》記載:“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説他年已六十還能與日俱新,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的賢人總是對自己的道德與行為有明確的要求,而且一直認真的按照這些要求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