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通過高中英語校本教研 促進英語教師專業成長

欄目: 高中英語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7W

温州十四中高中英語組 沈永銘

通過高中英語校本教研 促進英語教師專業成長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作為一種新的學校教育研究策略,校本教研是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而提出來的。儘管近年來我們對校本教研進行了理論框架的準備和實踐操作的探索,但是對於大多書學校和教師來説,校本教研仍然是新生事物,如何正確地把握校本教研是廣大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我們根據温州市青年骨幹教師研究班蒼南錢庫二高校本經驗交流會的精神和市高中英語教研員鄭秋秋老師的指示我們達成了如下的共識:更新教育教學的觀念是順利推進課程改革的關鍵舉措。教師要在學習型的學校氛圍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通過自己的反思和同伴互助來解決問題,實現促進專業成長的根本目的;而教研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單位,校本教研只有真實地發生並且紮根在教研組,才能有效地開展。我們力求通過大力推進校本教研使教師在反思與研究中不斷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新課程理念主要要通過課堂實踐和探索中生成, 校本教研的理論框架應該在教學實踐中構建和完善,通過教師能力的提高而不斷得到落實。否則,校本教研就不能稱為“以校為本”。我們感到高興的是,我們“通過高中英語校本教研 促進英語教師專業成長”的課題已經獲得温州市2005年基礎校驗研究課題,整個課題將於2006年6月全部結題,並上交結題報告。

二、研究方法、研究模式和研究過程

1)研究方法:本課題採用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2)校本教研模式:教學-問題-歸因-設計-教學-反思“。 我們力圖通過反思促進英語教師專業的發展。

我們在2004學年第一學期已經制定了校本教研的實施方案,並已經完成部分研究工作, 每位教師都撰寫了教學案例,我們組的教師撰寫的案例、論文和整合課件和優質課已經在市級評比中多次獲獎或發表或上載。

3)課題研究的步驟

1、制定校本科研方案,明確研究的方向。

2、各備課組制定反思教學研究的計劃表,計劃表應包括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個人上課、説課、集體評課、教學反思等程序,第18周前上交組長所有應交的反思教學研究計劃表、個人備課教案、集體備課教案、開課教師説課稿、備課組集體評課稿、教師教學故事和備課組教學反思總結等內容。如下圖:

3、理論學習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針對英語學科來講,我們主要重温英語教學大綱,學習《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英語》及其他專業理論和反思資料以提高全組教師的英語教學的思想認識,使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主要通過外出取經,請專家作專題講座,教研組集體反思。通過專家引導和同伴互助,行為跟進,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4、開展教學反思活動.我們每次校內公開課課前制定備課組教學反思計劃, 確定公開課開課內容;然後備課組集體備課教學教師現場反思與答辯;教研組集體評課;開課教師要撰寫反思性教學公開課的材料的述評;

5、組織英語沙龍。為了加強英語文化的學習和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交流校本教研的體會,為教研組的結題報告積累必要的素材;我們組織英語沙龍活動 。

6、教師教學故事的蒐集和撰寫。採集同伴和自己的教學故事;撰寫好之後上交教研組組長,由教研組長負責組織評比,並在教研組網上交流;由於時間比較倉促,沒有全部完成。

7、整理和彙總。教研組整理本學期的校本反思性教研活動的各種材料,並由教研組長負責撰寫研究報告,上交校教科室和市教研室交流和彙報,爭取上級領導的支持和指導。

分工:本課題由温州市第十四中學高中英語教研組承擔。

分工:本課題由温州市第十四中學高中英語教研組承擔。

課題組組長:沈永銘

副組長:翁曉菁、陳婕、吳丹

成員:丁洪江、金炎、付素清、王清平、謝津津、付素清、張春玲

三、初步校本教研研究成果

本組教師通過校本教研,專業水平在短期內有了較大的提高。我校參加市級案例評比獲得好成績,其中張春玲、陳婕老師獲得市整合案例評比的二等獎,張春玲老師的整合課件獲得市一等獎,沈永銘老師的案例也參加温州市高中英語青年骨幹教師研究班教學案例的二等獎;沈永銘老師的論文《單項填空的解題對策》發表於《中學英語讀寫》高考版2004年第12期;《中學生上網心理矯正策略》參加了温州市“我與網絡”主題徵文比賽,並發表於《温州晚報》2004年8月7日第14版上。《利用Internet優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和思考》發表於温州教育網《 課改在線 》()。陳婕老師獲得温州市直屬高中英語優質課評比二等獎。我們組織了高一學生參加了全國中學生英語競賽,取得很好的成績。陳婕老師參加温州市市直高中英語説課比賽獲得二等獎。我們“通過高中英語校本教研 促進英語教師專業成長”的課題已經獲得温州市2005年基礎校驗研究課題,整個課題將於2006年6月全部結題,並上交接替報告。

四、校本教研活動實踐與反思

高中英語校本教研活動方案

----“提升教學反思力;在反思中成長”主題活動方案

一) 活動主題:提升教學反思力,在反思中成長。

二)活動目標:

1、本校是浙江校本教研示範學校,具備較好的進行小本科研的條件和科研基礎,本組本學期決定以“提升教學反思力,在反思中成長”作為校本教研的主題;目在於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不斷提高現代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我們將以《教學設計原理》和《新課程教師教學技能的變化》一書開展讀書學習活動,聆聽專家報告和同伴讀書輔導,提升本組教師對新課堂教師教學技能的理論認識和對於反思性教學的認識。

3、我們以新《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為理念,以課堂教學思想的革新和教學過程中和教學後的反思為手段開展教學展示,培養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研究通過反思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4、我們通過敍事研究的方式,以教學故事撰寫評比為載體,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

5、我們認為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它具有研究的性質,行動研究是立足於教學的研究,是教師通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所進行的研究。其特點為“從問題出發,從教師的需求出發。”

6、申報並取得温州市基礎教育研究課題“通過高中英語校本科研, 促進高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

三) 活動流程

1、確定研究主題,制定校本教研活動方案。

2、專題讀書與輔導:

書目:1)《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 、W.W. 布里格斯。2)《新課程教師教學技能的變化》;傅道春。 3)《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其他材料自選:例如《論教師的反思及其策略》作者:張立昌等

輔 導 書 目 輔導教師 輔 導 內 容 備註

《新課程教師教學技能的變化》 沈永銘 第二章:新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生學習方式;《論教師的反思及其策略》 10月29日下午第1、2節已完成

《新課程教師教學技能的變化》 翁曉菁、謝津津 1)第五章:傳統教學技能的優化;樂清中學陳潔老師反思教案評析 11月23日下午第1、2節已完成

《新課程教師教學技能的變化》 陳婕王清平 第四章:新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和運用 12月7日已完成

《教學設計原理》 吳丹 第八章:學習任務分析 12月24日已完成

《教學設計原理》 傅素清 第十六章:教學評價 1月7日已完成

3、專家引領:

本組計劃邀請温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毛繼光副教授做關於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專題講座,目的在於通過專家引導促進教師的專業水平的提高。

4、各備課組制定反思教學研究的計劃表

反思教學研究的計劃表應包括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個人上課、説課、集體評課、教學反思等程序,第18周前上交組長所有應交的反思教學研究計劃表、個人備課教案、集體備課教案、開課教師説課稿、備課組集體評課稿、教師教學故事和備課組教學反思總結等內容, 通過同伴互助,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共同提升。

5、教研組2004學年第一學期開展反思性教學公開課活動:

開課時間(周) 開課教師 開 課 內 容 課題研究的主題

15 陳 婕(高一) Unit 11Lesson 41

10周(11月4日上午第2節) 謝津津(高二) 高二英語第5單元-the British Isles (Period 1) 第一課時的設計原則--

17 沈永銘(高三) 浙江省高中證書會考作文基本模式 應試能力訓練

13周(12月3日上午第3節) 張春玲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周公開課-高二第8單元-Reading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性

6、召開反饋會議和專題講座:

i. 三位開課教師現場反思與答辯;

ii. 教研組集體評課;

iii. 開課教師撰寫反思性教學公開課的材料的述評;

7、進行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第15周下午2:30-4:30進行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張春玲、陳婕老師參加了競賽,取得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8、積極參加市高中青年骨幹教師研究班的校本科研活動。從中吸取經驗和知識,並結合本組實際,完善我們自身的校本科研體系。

9、組織英語咖啡沙龍,加強英語文化的學習和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交流校本教研的體會,為教研組的結題報告積累必要的素材。2004年12月24日, 我們勸阻教師邀請尤珍珍校長參加了本組的聖誕英語咖啡沙龍,以英語的文化氛圍, 品嚐聖誕美食,感受聖誕文化, 提高英語水平。

10、教師教學故事的蒐集和撰寫:採集同伴和自己的教學故事。每學期每位教師要撰寫好之後上交教研組組長,由教研組長負責組織評比,並在教研組網上交流。

11、教研組整理本學期的校本反思性教研活動的各種材料,並由教研組長負責撰寫研究報告, 並上交校教科室。

五、校本教研活動實踐舉例

高二英語備課組反思性教學公開課計劃表

落實時間 負責人

集體備課 2004年9月1日 翁曉菁、張春玲、謝津津、沈永銘

集體教案 2004年10月30日 翁曉菁

公開課 2004年11月2日上午 沈永銘

説 課 2004年11月2日下午 沈永銘

集體評課 2004年11月2日下午 高中英語教研組全組同事

反思總結 2004年11月2日下午, 並上交教科室備案 沈永銘

強化互動,引領文化

----Senior II; British Isles教學案例

沈永銘

一)引言

國家教育部《關於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促進中小學教學根本性變革的主要途徑。"這就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高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事實上,教學實踐表明:時代在不斷向前發展,在現代文明下產生了現時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他們時尚、前衞、鋭意革新、容易接受並喜歡新鮮的事物……。本課擬採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方式,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有更新的思維方式和接收信息的手段。在學習本課時,我們要求學生不僅僅停留在課文本身,更多的要求他們利用多方面的資源,對英國文化產生新的濃厚的興趣點;其次培養學生的大膽思維能力,讓他們自由發表看法,利用網絡快捷方式及時進行交流討論,以達到一種新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理念。學生所接受的教學信息並不完全取決於教師所教授的信息輸出量,特別是多媒體和互聯網融入教學中,教學信息的傳播方式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從單向往雙向(或多向)交互式的方式轉變,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可以主動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信息的內容。換句話説,信息不再是從教師那裏"拿"回來,而是由學生在更廣泛的時空裏"找"回來的。正是由於信息技術為英語學科教學提供了即時、多向獲取信息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思維發展空間,增加了學生與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因此,二者的融合將有利於高中英語的教與學的優化。

此外,《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的"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程總目標"中也提出讓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可見,課程改革強調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倡導探究式學習。

二)研究背景

The British Isles是人教版高中英語第二冊第五單元(Unit5)的一篇課文,是高二上冊的中間單元,在全冊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一個對學生理解和感悟講英語國家的文化能夠產生深遠影響的重點單元。本單元的中心話題 The British Isles圍繞英國人文地理狀況展開。我首先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大腦熱起來教材;以"看地圖,説地圖"為切入點展開聽力、對話、閲讀、協作和綜合運用,通過"英國的地理、氣候、歷史、資源、及風土人情、社交禮儀、生活習慣等"內容使學生感受語言知識,在互動的學習氛圍中感悟英國文化,感受跨文化知識的學習,接受語言的聽説讀寫的全面訓練,發展全面的能力,培養國際視野。英國是英語國家中最重要的一個國家,我們可以就相關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整理,拓寬文化視野,增強學生對不同地域和文化差異的理解和語言敏感性。

三、問題的設置

由於我第一次執教高中英語新教材,且長期受老教材和老教法的干擾和影響,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在於改變教學觀念和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上。開課前,我主要通過學習新《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英語》和教學案例的撰寫方面的理論和實踐介紹,從理論上提高認識;我還積極參加了温州市青年骨幹教師研究班有關校本科研和案例撰寫的學習和培訓,我撰寫的教學案例獲得了市二等獎,這也多少增強了我的信心。通過對於教材的研究, 我初步定下了本課的教學主題和教學方式。我的開課前確定的問題就是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強化教與學的互動,引領語言文化教。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1、教學模式:信息技術作為網絡資源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和任務型學習模式。

2、教學構思:以為教學對象,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營造人文化的課堂情境,讓學生陶醉其間,設身體驗,接受人類文化的濡染和薰陶,在互動、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人文教化。另外利用網絡達到探究學習,獲取更多知識,提高語用能力的根本目的。

3、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瞭解作者對於英國文化的理解及感悟。

[能力目標]通過探究實踐培養學生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收集、加工、處理信息、自主探索與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網絡環境下探究式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增強學生對於英國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 總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用簡要的語言從不同方面加以概括。

2) 體驗英國文化的特色和我國之間的地域差異,學會通過網絡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討來解決。

[難點]

1)由於生活閲歷尚淺,學生對英國的文化了解不夠,深刻感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

2)利用網絡環境,進行交互學習,搜尋網絡中有用信息為己所用,發表自己的觀點。

Teaching Procedures

Task 1 Warming- up

T: Hello, everybody, so long we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more than four years. But do you know the country the language came from? Ok, at first, let's make our brain and body warm by expressing our own opinions ( Ask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British's Isles and let students discuss freely on line to make them concentrate on as much information as they can)

British Isles equal the United Kingdom?

2. How many countries make up the British Isles?

3.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nited Kingdom?

4.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Ireland?

Task 2. Scanning

T: Very good, you have done a very good job. From your words, I know some of you are puzzled with the geography of the United Kingdom. Yes, it is a little hard to make it clear. But don't worry;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introduction of British Isles. Ok, first, please scan the map of the British Isles and the text on line quickly, and then do the following exercise.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not.

⒈ The British Isles is made of 3 parts.

⒉ The British Isles lies off the west of Europe.

⒊ The English Channel is only 20 miles wide.

⒋ The British Isles is surrounded by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east

⒌ There's much rain in the British Isles.

⒍ Ireland is part of the United Kingdom.

⒎ There are 6 languages that are considered to be native to the British Isles.

(Students show their answers on the BBS . Keys: F T T F T F T)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讓學生通過地圖直觀上感受英國的基本情況,作為課文教學的鋪墊和基礎;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大腦熱起來;間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頭腦的反應能力。實際教學效果良好。

Task 2. Skimming

T: Just now, we quickly read the text and did some exercises, then let's read it more carefully and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British Isles. Please read the text or you can choose to listen to the tape on the net, and take these questions in mind. First of all, you should do your best to catch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for each paragraph.

Paragraph Main Idea

Para 1. General idea about England.

Para 2. Position of the British Isles.

Para 3. The climate of the British Isles.

Para 4. The culture of the people in the British Isles.

Para 5. The language spoken in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Para 6.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Kingdom.

Para 7. The languages spoken throughout the British Isles.

Seco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 for this time, in order to give the students enough time to read the text or surf the Internet to deal with these questions)

1. How much do people know about the British Isles?

2. What kind of country is the UK?

3. What is the BI made of?

4.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in geography?( map filling)

5. What's the main type of climate?

6. What're the climates in different parts?

7. How did the European mainland influence the culture of BI?

8. How did the French influence the language of BI?

9. What was the UK made up of in 1536 and 1707?

10. Is Ireland one part of the UK? What about the Isle of Man and Channel Island?

11. What are the languages for the British people in the different parts?

12. What is a serious matter happening to people?

評析:Skimming這一步驟主要通過先理順篇章的段落大意,再歸納篇章的中心思想,最後理解篇章主要細節,讓學生從粗的線索理解篇章的整體結構,建立課文的整體概念。教學實際操作效果很好,學生的課前預習做得很好,保證了教學的流暢進行。

Task 3. Consolidation (map-filling& retelling)

T: Since we knew the text well, then please fill the map of the British Isles on the line. And then prepare for retelling the text with the help of the information supplied on line.

評析:Consolidation這一步驟主要通過地圖幫助學生理順區域位置,教會學生學會正確運用方位的表達方式,並在實踐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能力。不足之處是方位介詞的運用效果不是很好,應該先介紹方位表達的方式,再實際運用的效果會更好。

Task - Reading ( Plan-making)

T: Imagine that you are going to have a four-week a summer camp in the UK. Make a travel plan in which you describe where you will go and what clothes and things you will take.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on line and search more information by surfing the Internet. And then make a plan according to your own situation.

評析:Post - Reading ( Plan-making)這一步驟主要通過制定計劃的方式,讓學生靈活運用本單元的重點句型、詞彙和語言知識,學以致用。實際教學效果一般,學生的語言水平差異較大。讓兩人一組合作進行的效果可能會起到相互彌補、共同促進的效果。

Task 5. Extra-reading

T: Since we have learned the text on the book, maybe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BI, then please do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do the exercise related. The material is on the " test on line". Please test yourself and then write down your reading speed and the result on BBS.

評析:Extra-reading這一步驟主要通過網上閲讀,BBS網上討論,擴展學生的閲讀範圍,提高學生的泛讀能力,加深對於英國文化的感悟。教學效果不錯。

Task ussion

is possible to swim from the European mainland to England. How far is it and where would be the best place to do so? is it of great value to record and teach local languages to the young generation?

評析:Discussion這一步驟主要通過BBS課堂討論,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語用能力。BBS課堂討論的水平差異較大,個別學生在胡説八道,缺乏監控。在課前要加強指導,在討論期間要加強巡查,還應發揮各學習小組組長的督管作用。

Task 7. Homework

1. Write a summery of the British Isles and send it to your friends or my e-mail on line

2.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about any part of United Kingdom in a group of four and then present it to us in the next period.

評析:homework這一步驟主要為了達到複習和鞏固已學知識的目的。

Task 8.教學評價(ASSESSING)

In this lesson, you have learned about the British Isles. How comfortable do you feel doing each of the skills below?

1=Not comfortable 2=Need more practice 3=Comfortable 4=Very Comfortabl

Comfortable levelTalk about UK and Ireland 1 2 3 4Practice expressing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1 2 3 4Use new word and expressions 1 2 3 4Write a description of landscape 1 2 3 4

ReflectionI lear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m still not sure ab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析:教學評價這一步驟主要為了瞭解學生的課堂掌握情況,作為調整和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的反饋信息,是對於教師自身教學行為反思的重要依據。

五、教學反思

(一) 如何實現文化教學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經常會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是否"應試味"太濃,但反思到最後,倒昏了自己的頭腦。文學即人學,英語教學應該提倡人文教學,怎樣才能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呢?我這堂課基本上圍繞着文化(culture)這一主題作為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環節的。希望通過情境的設置,讓課堂具有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把僵化的教材還原成活生生的生活,在比較枯燥的課堂上注入濃濃的人文氣息。讓學生設身於這種氛圍中,反反覆覆地體驗,獲得文化的營養,喚起為人為文的思考,一步一步感化。我利用了高中英語新教材中關於British Isles的話題,引導學生感悟文化,拓寬國際視野.

(二)課堂教學的一點反思

1、一定要給學生一個學習的過程,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這種課程包含的學習目標豐富,不能簡單地以學術標準來衡量。

2、各步驟設計要遵循語言學習本身的特性,要符合語言思維的特點。網絡服務於語言學習最關鍵的仍是教師對文化背景、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我的備課中仍體現出文化底藴的不足,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

3、信息技術作為網絡資源為英語的學習確實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大面積地接觸到課文以外的各種信息資料,英語語言學習的材料和範例也因此更加多樣並富有動態性,英語的外延不僅包括現實的生活領域,還包括網上虛擬生活中的語言活動,這使我們的英語課程真正成為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

4、網絡教學軟件的即時回饋提高了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傳統課堂上的集體閲讀或討論難以確保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參與,而網上的論壇回帖則有效督促和了解了每個學生的參與程度,網絡的記錄功能和教師設置的評價機制也反饋了學生在一節課上的具體表現,使他們及時發現不足,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5、網上討論打破了空間限制,提高了學生思考的深度。學生可在BBS這一動態論壇上用跟帖的方式尋找自己的夥伴,根據需要一人可參加幾個小組,不需交換座位即組成了多種多樣的學習小組。網上發帖討論雖然進度不快,但也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思考空間,鍛鍊了學生的英語書面組織表達能力和電腦操作能力,使他們的思考更為深入。事實上,網上討論也能有效彌補了口頭討論的不足。

6、要在課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要更新學生的思想觀念,使他們意識到網絡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方式,對培養科學的思維習慣有積極的影響。這種學習的主動權是掌握自己手裏,要靠主動參與認真探究才能獲得學習成果,從而更快地進入課堂的情境,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自由討論期間要加強巡查,還應發揮各學習小組組長的督管作用。這方面,我做得很不夠。

總之,通過蒐集網上資源,進行交互討論,可以形成自己新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促進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語用能力,同時也是教會學生另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達到我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最終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