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學習方法

如何讓作文有情感

欄目: 學習方法 / 發佈於: / 人氣:2.48W

有的作文老師發現,很多學生考試或者寫作文作業的時候,文章通常是內容空洞、主題不明、用詞不當,但是,在日記或者隨筆中卻寫得非常好,這是什麼原因呢?又該如何寫出好的作文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如何讓作文有情感,希望有所幫助!

如何讓作文有情感

為文造情東拉西扯

“為文造情”就是為了要完成一篇文章,而搜索枯腸,儘量把自己腦袋裏儲存的已有經驗,或以為是材料的“材料”,為配合功課的要求而苦心堆砌。辛棄疾説︰“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説愁。”便是這種情況。課堂上的寫作練習,便是促使學生“為文造情”的典型。

題目已限定、時間已限定,收到題目那一刻,便要在腦袋中迅速調動千軍萬馬,在限時內完成任務。

可是,一時間哪有那麼多材料及經驗足以資文?為湊字數,只能東拉西扯,虛應故事,哪裏還有佳作?

為情造文文以載道

“為情造文”則不同。先有內容,先有情感,再調動文思,遣詞用字,斟酌用語,以期準確把內容表達出來。這是先有內容,再來表達,那便不會出現內容空泛的問題。

文章貴在內容豐富,只要有內容,文辭的運用再差,也有吸引人的地方。

為什麼隨筆、週記會寫得好些?因為題目的限制少,時間也較充裕,往往容許學生寫他們想寫的東西。學生能自由選擇內容,提取自己最熟悉的東西來寫。先把最重要的內容安頓好了,其他東西也好辦。

中國文學史上常有內容與形式之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形式而輕內容,終使文風萎靡,終需韓退之“文起八代之衰”,提出“但凡物不平則鳴”,重視內容,“文以載道”。

在實際的寫作教學中,也宜採取內容先行的策略,即讓學生先在內容方面有把握,再行寫作。

傳統的寫作教學,往往是在作文課時,把事先擬定的題目抄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課堂的指定時間內依題寫作。

問題就出在學生要在收到題目時才能構思內容,但題目的內容要求未必配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即使有經驗,也需要一段時間的調動,才勉強湊合材料。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水平往往不高。

既然是練習,何不在寫作前,事先一兩天讓學生知道題目或主題,讓學生有時間依題蒐集數據?在數據充足的情況下,學生再在寫作課時完成文章,這樣做,作文的內容定能豐富些。

對於能力較弱的班別,老師可以在寫作課前先和學生討論題目,引導學生思考內容,甚至集思廣益,由全班學生你一言我一語,一起貢獻構想,材料準備好後,才讓學生動筆。

蒐集數據避免空洞

杜甫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是輸入,“下筆”是輸出。在沒有輸入,或少輸入的情況下,又怎能輸出呢?本文集中談寫作,閲讀留待其他文章詳講。但寫作也不能完全忽略“輸入”問題。

在這階段,數據的'搜尋便是“輸入”,在沒有“輸入”或“輸入”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例如一收到題目便要寫作,而沒有蒐集數據的空間),文章內容往往是空洞的,文辭表達等技巧再好,也難以起死回生。

如果學生能在平時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有一好的蒐集數據及組織材料的訓練,一到考試,便能調動平日早已累積的工夫,輕鬆地完成寫作考核。

而且,培養好的寫作準備的習慣,也有利學生熱愛寫作,不再視寫作為畏途。所以説先需“有情”才能“造文”。

由此可見,好的作文還是有心而發,以情感人,所以,同學們平時要多積累、多閲讀、多練筆,這樣才能寫出更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