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禮儀常識

中國酒桌上的禮儀

欄目: 禮儀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2.24W

酒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飲料,在我國,酒的歷史源遠流長,史籍記載早在夏朝時期,杜康(一説儀狄)就已開始了酒的釀造,而宴席飲酒的習慣,更是歷經數千年而不絕,始終貫穿於國人的日常飲食和社會交往之中,並在漫長的歷史進程裏,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酒桌文化,那麼就讓小編為你整理,中國酒桌上的禮儀大全。


中國酒桌上的禮儀

中國建立一套比較規範的飲酒禮儀,是從西周時代開始。總體可以概括為4個字:時、序、效、令。就是要求人們飲酒要遵循嚴格的時令,要尊禮、適量,不能隨心所欲。關於酒德的記載,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

儒家思想認為,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驕奢淫逸。古人飲酒,倡導“温克”,即是説雖然多飲,也要能自持,要保證不失言、不失態,教人不做“三爵不識”、狂飲不止的人。所謂三爵,指的是適量,量足為止。

古人在酒宴上,就儀禮而言,約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操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以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嚐嚐酒味,嘖嘖稱美,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卒爵”,也就是“乾杯”,這是古人的`禮,因為古酒淡薄,乾杯不算難事。

而乾杯,今人每説先乾為敬,但古人的敬酒禮儀卻是後幹為敬。禮記曲禮説“侍飲於長者”,“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意思是説陪侍尊長喝酒,尊長舉杯未乾,年少的就不敢喝。而賓主之間,則是客客氣氣,有節有度。

如主人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客人之間相互交錯敬酒叫旅酬,依次向入斟酒敬酒叫行酒。敬酒時總要説句類似祝您長命百壽的話語,所以敬酒又叫“為壽”。普通為壽以三杯為度,敬酒時敬人和被敬的,都要避席起立。

禮記《玉藻》説,君子飲酒,飲了一杯,表情肅穆恭敬;飲了兩杯,顯得温雅有禮;飲了三杯,心情愉快而知進退。這是筵席上禮節的分寸,因為如果酒過三巡猶然不止,量淺的人難免失態。

左傳記載晉靈公賜趙盾飲酒,埋伏甲兵要攻殺趙盾,趙盾的貼身侍衞提彌明察覺陰謀,急忙登階入堂,説:“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於是扶出趙盾逃難。可見三爵是禮,過了三爵,就可以不受禮節約制而縱飲為歡了。

所以曹植詩《箜篌引》説:“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儀禮中的飲酒,最後也有“無算爵”,意思是説,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必計較杯數了。也因此論語説孔子的飲酒觀是“唯酒無量,不及亂。”孔子的意思是隻要不酒後失態惹是非,酒愛怎麼喝都可以。由以上可見,酒簡直成了禮的附庸,雖然也有無算爵的豪縱和孔子唯酒無量的達人之觀,但畢竟多半是儒者的自我設限。

Tags:酒桌上 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