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禮儀常識

餐桌有哪些須知的禮儀

欄目: 禮儀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2.57W

●餐具

餐桌有哪些須知的禮儀

中餐餐桌多為圓形,且餐桌之上再置一略小、可轉動枱面,以方便就餐者取食。這是中餐特別的地方。

宴會上,主要餐具有筷及筷架、大小湯勺、食盤、飯碗、水杯、酒杯、餐巾、濕毛巾、牙籤等。

餐巾擺放,將其一角壓在餐盤下,使其搭在膝蓋上,用以遮擋不慎掉落的油漬。餐巾可擦手、擦嘴角,但不可擦臉、擦汗、擦餐具。

熱濕毛巾也是中餐餐桌上特有的。就餐之前,用熱毛巾擦擦手、臉上的'汗跡,會覺得很爽快(提示:熱毛巾若擺在兩餐盤之間,往往會有人拿錯,其結果是,有人拿不到濕毛巾。可否把兩濕毛巾並在一起呢?如果這樣,就不會拿錯了)。

宴會上,公筷、公勺至少應有兩套,分放在主人和第二主人(在主人對過)面前。

●不同

中餐與西餐在製作方法、進餐次序以及餐具等方面,都有顯著區別。如中餐以炒為主,西餐不炒,而是蒸、烤、煮、滷等。中餐喝湯,是在熱菜之後,宴會行將結束時;而西餐,則是在冷盤之後、熱菜之前。廣東等地宴會喝湯次序與西餐一樣。

中餐餐巾一般是將其一角壓在餐盤下,蓋住膝蓋部,西餐則是將餐巾對摺,口朝外平鋪在膝蓋上。

●西吃

我們舉辦中餐宴會,常為外國客人準備刀叉,讓他們用刀叉品嚐中餐,因此有中餐西吃的説法。中餐菜餚,如獅子頭、四喜丸子等,使用刀叉,很合適,但宮保雞丁中的花生米,就不好使用刀叉,只好用勺。

過去上菜,常常盛在大盤裏,由就餐者各取所需,或由服務員在桌旁為每位就餐者分菜。參考西餐做法,現在正式宴會多采用分餐制,即在後台,已將菜為每位就餐者分好,再送上。原則上,每道菜後,都會換上新餐盤,使用過的刀叉也會收走,但是筷子則一直用到底。

喝湯,應用湯勺,一勺一勺喝,且應注意不出聲。湯熱,不可用勺攪拌,更不可用嘴吹氣降温,要待其自然降温後再喝。湯勺用畢,不要留在容器裏,應放在墊盤上。

禮儀

坐姿端正,雙腳自然分開,不可雙腿橫跨坐騎,不可將腳搭在椅稱上。上身微前傾,雙手可扶持餐桌邊沿,但不可將雙臂搭在餐桌上。

禮待客人,關照尊長和女士。女士不可在餐桌前打扮、補粧。

進食文雅,小口、少量,細嚼慢嚥。善於同人交談,避免只顧個人埋頭吃喝。不可隔桌向人喊話、祝酒。避免不雅之聲,如清嗓子、大聲咳嗽、打飽嗝。喝過酒、水,把杯子放回原處。吃一道菜後,把筷放在筷架上。嘴中有食,避免主動與人交談;如有人問話,需將食物嚥下再答。飲酒適量,不可在外賓面前划拳勸酒、灌酒。不可吃飽後當眾鬆腰帶。

餐後離席,應與同桌就餐者道別。

●烤鴨

北京烤鴨世界聞名,中外人士趨之若鶩。新烤制的鴨子,紅潤酥脆,外焦內嫩,果木清香,口味美妙、獨特。烤鴨須“片食”,即用刀將鴨皮、肉片下,蘸醬,夾葱段、黃瓜條等,卷在軟餅裏,或夾在芝麻酥餅裏食之。早年,全聚德烤鴨店還供應一種特製的小米粥。吃完烤鴨,再喝一碗小米粥,會覺得很舒暢。

另外,鴨內臟以及鴨掌,甚至鴨骨,都能加工成美味食品。按中餐習慣,最後一道是鴨湯,即用片去皮肉的鴨骨架,熬製成乳白色的湯,加入葱絲、胡椒粉,香濃可口,美味十分。

烤鴨宴席有一特別的講究,就是隨着片好端上餐桌的一盤鴨肉,服務員還會另送上一個小盤兒,內放切成兩半兒的鴨頭以及鴨尾部的兩小片肉,擺成鴨子狀,有頭有尾,而兩條鴨裏脊,則橫放在鴨頭上,表示這是一個完整的鴨子。這兩條鴨裏脊,通常是留給本桌貴賓或年長者享用的。鴨頭可以蘸椒鹽兒吃,而鴨尾肉是不可食的,只用來示意鴨的完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