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科普知識

為什麼在戰爭中許多人會被蚊子“咬死”

欄目: 科普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48W

蚊屬於雙翅目、蚊科,又稱“蚊子”,是最重要的醫學昆蟲類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什麼在戰爭中許多人會被蚊子“咬死”,僅供參考,歡迎閲讀。

為什麼在戰爭中許多人會被蚊子“咬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殖民非洲、亞洲等地的歐洲部隊發生了瘧疾大流行,尤其是在東非的英軍,由於被蚊子叮咬感染瘧疾而喪生的人達10萬以上。由此,瘧疾成為全球最普遍、最嚴重的熱帶疾病之一。

科學家研究發現,小小的蚊子能傳播80多種疾病。在中國,能傳播疾病的蚊子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叫按蚊,俗名瘧蚊,主要傳播瘧疾。另一類叫庫蚊,主要傳播絲蟲病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第三類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紋,又叫黑斑蚊,主要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和登革熱。

那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瘧蚊是怎樣把病原傳入人體內的呢?原來,瘧蚊在吸食瘧疾患者的血液的同時,也把其中的瘧原蟲(瘧疾的病源)吸進體內。它們再咬人時,瘧原蟲又從蚊子的`口中進入被咬者的體內。10天以後,瘧原蟲開始在接近皮膚的血管內出現。它們在患者的紅細胞內繁殖,分裂成大量的小瘧原蟲,這些小瘧原蟲破壞紅細胞並釋放一種毒素。每個小瘧原蟲又侵入其他紅細胞而繼續繁殖,使得患者體內瘧原蟲和毒素越來越多。

一旦患了瘧疾,患者首先感覺發冷,全身抖個不停,但體温表測得的體温較高。大約經過一小時,患者才覺得發熱,這時體温繼續上升,三四小時之後開始出汗、體温下降,再過幾小時患者覺得鬆快,病好像過去了,其實這時小瘧原蟲已侵入新的紅細胞,開始了新的繁殖。當瘧原蟲再次破壞紅細胞而出時,患者又發病而形成第二回合。這種一會兒冷一會兒熱的症狀,人們俗稱“打擺子”,患者相當痛苦。這樣幾個回合“打擺子”以後,患者身體衰弱,無法正常工作生活,嚴重時還會喪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