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家庭教育

高中家庭教育15篇

欄目: 家庭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42W

高中家庭教育1

我認為,高中階段的家庭教育是一個薄弱環節,有必要加強。現在的高中生大都是住校的寄宿生,實行月假制,也就是每月只放一次兩三天的假。由於學習忙,寒暑假也比小學初中的短。家長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也就相對較短,家長對孩子們的影響時間短,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而高中生正處在“心理斷乳期”和性格定型期,家庭教育對他們來説猶為重要。而高中的家長都是三十多歲到四十多歲,正處在事業的高峯期,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時間和精力也相對較少。其實教育孩子們也是這個時期家庭的一個重要任務。正如一個家長所説“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教育好我的兒子,讓他成材。”事實上,孩子們的成材也是家長成功的一個重要體現。那麼,高中階段的家長怎樣實施家庭教育,更好的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呢?我想,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和努力:

高中家庭教育15篇

一、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愛,培養孩子們的感恩意識。

很多孩子們認為家長的付出和愛是理所當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報。沒有對父母的感恩意識,是孩子們不聽話的一個重要原因。我認為,很有必要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愛,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讓孩子們學會理財,養成記錄收支的習慣。前美國首富、美孚石油公司的總裁,洛克菲勒,每個星期給孩子們的零花錢只有三十美分,相當於人民幣2.4元。而且他要求他的孩子們每週把自己的每一筆支出都記錄好,下週領零花錢的時候交父親檢查。後來,他的兒女,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而不要依靠億萬富翁的父親。新時代要求我們在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的同時,也應該學會理財。養成記錄收入和支出的習慣,就可以將自己的財富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生活規劃得井井有條,而不會由於金錢問題而時時捉襟見肘,疲於應付。學會理財,也就是學會規劃人生,會理財將會使你一生受益無窮。一段時間過去後,要讓孩子們算算賬,一個學期,一年要用去父母多少錢。

另一個方面也要讓孩子們參加一些勞動,嘗試去賺錢,瞭解金錢來之不易,而且必須通過勞動獲得。這樣有利於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也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感恩意識。有一顆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證。

二、寬容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

“嚴是愛,鬆是害”是中國的一句古話。千百年來,家長教育孩子們,老師教育學生,説的最多的也是“嚴格要求”。的確,嚴格要求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使孩子們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發展,少走彎路,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範例。但是對“嚴格要求”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它使孩子們習慣接受,不會批判的思考,個性喪失,創新意識淡薄,甚至有的孩子們心靈壓抑,性格孤避,過早地失去了童真。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在今年6月末日報道的,13歲考上大學的天才兒童曾永康的悲劇就説明了這一點。所以我認為對孩子們的教育,應該嚴格,更應該寬容。嚴格不是苛責,苛求,應該嚴而有度,嚴而有序,嚴而有理,寬容不等於放縱,放任,不等於對孩子們的問題視而不見,不等於可以原諒孩子們的所有錯誤,寬容更多的是對孩子們感情、心靈上的寬容,讓孩子們有健康的心態在寬鬆的環境下接受嚴格的教育。

家長要處理好要求的嚴格與環境的寬鬆,過程的嚴格與結果的寬容的關係。寬容是對孩子們的信任,使孩子們有信心,有勇氣,嚴格要求是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有利於培養孩子們做事嚴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終良好習慣。

三、民主平等的交流,培養孩子們的獨立自主意識

進入青春期前後的青少年,顯著的特點是“變”。孩子們開始發育了,生理上在變,心理上也有變。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們不聽話了,你要東,他偏要西。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這個時期,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們,最主要表現是獨立活動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但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不能正確理解自尊,只是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成人。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孩子們來看待,他們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

這個時期的孩子們,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論據不足;喜歡發表見解,卻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歡懷疑別人,卻又缺乏科學依據。

因此,家長光滿足於表面上瞭解孩子們是不夠的,家長必須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必須瞭解“心理斷乳期”的實質。心理斷乳期,實質上是青少年們隨着身心的成長髮育,逐漸從依賴於父母的心理狀態中獨立出來,自己判斷、自己解決所面臨的新的問題的時期,這是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要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要相信孩子們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這是一個人從幼稚到成熟的轉折時期。

因此,家長要尊重孩子們的自尊心,要儘可能支持他們,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和他們平等交流,幫助他們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確處理。另一方面,家長又不能過於遷就孩子們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為,以防孩子們以後總是用反抗的方式來要挾父母,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於比較嚴重的反抗行為,家長可以採取獎賞訓練的方法,強化孩子們的順從行為。

四、幫助孩子們認識自己,打造孩子們的核心競爭力。

新教育理念認為:“人人有材,人無全才,因材施教,個個成材”。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成材,而因材施教,揚長避短,是成材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的目的也是讓自己的孩子們成材,成材的道路千萬條,條條道路通羅馬。我們學校就有獲得了湖南衞視舉辦的20xx年超級男聲第二名的佟楠和20xx年超級女聲第二的黃雅莉,他們能在數萬名選手裏頭脱穎而出,不能不説是人才,也不能不説是一種成功。這都是他們自己揚長避短,學校和家長因材施教的結果。

高中家庭教育2

處罰孩子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裏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知道後,讓他退回了玩具,並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説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現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高中家庭教育3

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兒子小的時候很喜歡玩電腦遊戲,我對他説,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樣,比如,做幻燈片之類,拿給別的孩子看時,多有成就感啊。於是兒子學會了製作幻燈片,時常還叫別的孩子欣賞,並教會他們。兒子現在喜歡上了英語,剛開始的時候,我同學家的女兒去學英語,讓他也去跟着學,如今,他已經越學越有興趣,對媽媽説:“我班上有一個英語説得很好的同學,我也要跟他一樣”。看到孩子這樣愛學英語,我很欣慰。我知道兒子的語文不太好,我有時替他着急,真希望他能把語文提高一下,可兒子説要繼續報名學英語,我還是高興的答應了。

高中家庭教育4

摘要: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除了學校和社會的努力外,家庭的關懷和支持也顯得十分重要。

一、高中生基本心理特徵:

高中生心理已經和初中生有了很大的不同,高中階段上與少年後期相接,下與青年中期相連,因此,在身心發育和社會成熟方面與之互有一些交叉。作為少年期的結束,青年期的開始的高中階段個體心理的發展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不平衡性。作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處在從幼稚的兒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過渡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高中生的生理髮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發展卻相對落後於生理的發展,他們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還未達到成熟的指標,還處在人格化的過程中。也就是説,高中生的生理與心理、心理與社會關係的發展是不同步的,具有異時性和較大的不平衡性。

(2)動盪性。高中生生理、心理髮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髮展同道德或其他社會意識發展之間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創造了個性發展以及道德和社會意識發展的條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過程的種種矛盾和衝突,表現出一種成熟前的動盪性。高中生心理髮展的動盪性表現在知、情、意、行等各個方面。例如,他們思維敏鋭,但片面性較大,容易偏激。他們熱情,但容易衝動,有極大的波動性。他們的意志品質也在發展,但在克服困難中毅力還不夠。往往把堅定與執拗。勇敢與蠻幹、冒險混同起來。在行為舉止上表現出明顯的衝動性。是意外傷亡率最高的年齡階段。在對社會、他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上,常易出現困惑、苦悶和焦慮,對家長、教師表現出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為。另外,生理上的劇烈變化,會帶來所謂青春期騷動,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和劇烈的性困擾,心理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

(3)自主性。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脱離父母的斷乳期。隨着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加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的發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積極嘗試脱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他們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熱衷於顯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論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在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自己的主張。他們已不滿足於父母、老師的講解,或書本上的現成結論,對成年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事實的證明和邏輯的説服力。對許多事物都敢於發表個人意見,併為堅持自己的觀點而爭論不休。如果説生理上的斷乳是個體被動地離開父母,那麼心理上的斷乳則是個體主動地離開父母。

(4)前瞻性。青年是連接過去與將來的中介環節,是從過去通向未來的過渡階段。處於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廣闊的未來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離,他們對發展與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嚮往,發展與未來是高中生最嚮往也是最廣闊的領域。這種面對未來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別地富於理想,它引發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實現,這種對未來的佔有優勢,使得人們總是把青年同社會的未來相聯繫,指出誰贏得青年誰將贏得未來。

(5)進取性。由於生理上的迅速發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發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氣方剛,反應敏捷,上進心強,不安於現狀,富於進取,頗具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如果説成老年人容易滿足於已得到的利益,趨於保持現狀,不思進取,青年則事事正在有待解決之中,常常是滿懷希望,樂於開拓。

(6)閉鎖性。高中生不像兒童時期那樣經常向成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他們的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又不輕易表露出來,心理的發展呈現出閉鎖性的特點。他們非常希望有單獨的住宿房間,有個人的抽屜,並喜歡把抽屜鎖起來,像有什麼祕密的東西不願讓別人知道,其實裏面並無什麼要緊的東西。他們不大愛對長輩講話了,在長輩面前顯得寡言。高中生愛寫日記,也是這種閉鎖性的表現。記日記既可傾吐心聲,又可保守祕密。心理髮展的閉鎖住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獨,因此又產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強烈願望。他們熱衷於尋求理解自己的人,找知心朋友,對知心朋友,他們能坦率地説出內心隱祕。

(7)社會性。雖然心理內容的社會性早在兒童時期就已開始出現了,但是更大規模的深刻的社會化,則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小學生進入中學後,就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開朗地步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如果説小學生心理的發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學校的影響.那麼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發展就愈來愈多地接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高中生對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很感興趣,喜歡探聽新鮮事,、很想像大人一樣對周圍的問題做出褒貶的評論,對社會活動的參與日益活躍。如模擬角色活動假如我是校長、假如我是班主任,對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結社、創辦協會、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們思考問題已遠遠超出學校的範圍,做集體、國家主人翁的思想開始萌發並日益強烈。尤其對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成為他們意識中的重要問題。他們在考慮未來的志願及抉擇時,比小學生和初中生更具現實性和嚴肅性。而這種對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對高中生心理髮展的社會性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以上是高中生普遍的心理特徵,由於年齡問題,高中學生在不同年級所面臨的心理問題也是不一樣的。筆者曾經對相關學校高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做過觀察、交流與調查,下面就這些問題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家庭教育對策做一簡單的分析和探討。

二、高中生在不同年級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原因

1、高一年級:新環境的適應問題、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目標不明、人際交往敏感、與家長的代溝問題、學習的自信心不足、對自我的評價不完整等。

2、高二年級:學習負擔與焦慮問題、早戀問題、自我形象設計與校規衝突問題、價值觀的形成與文化多元性難以調和問題、親子關係淡漠問題、心理的可塑性、敏感性與教育要求的理性化之間的矛盾問題等。

3、高三年級:學習負擔過重(主、客觀)與學習適應不良、理想的期望與現實的能力之間的差距造成的心理困惑、各種心身疾病(焦慮症、疑病症、神經衰弱、考試恐懼症等)。

另外一些問題在高中生中也存在,大致有:人際關係緊張、厭學、性抑鬱、暴力傾向、師生關係淡漠、脆弱、敏感、辨析力差、自私、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等。

造成以上心理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年級、問題不同,原因也是不一樣的。大致有以下成因:

1、社會心理因素:目前高中學生中,95%的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共和國曆史上如同其父母是比較特殊的一代。如,生活、教育條件,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值很高,面臨的競爭與壓力較大,社會生活的變化節奏很快,接受到的信息又是空前的。與此同時,他們缺少困難與挫折的磨練,缺乏兄弟姊妹的親情體驗,人際關係單一。這些因素在客觀上就容易造成其心理素質比較脆弱、敏感、自私、自利,缺乏責任感,遇到環境變化就缺少足夠的心理應付能力,造成心理失衡,產生各種心理問題也在所難免,這也可能是近年來社會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2、家庭教育的滯後與缺乏。中國俗語講:子不教,父之過。但是在孩子進入高中以後,有60%左右的家長就已經放鬆了家庭教育,20%的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只是停留在學習成績上,有45%的家長對進入高中階段的孩子如何教育心中沒有底,更多的家長則認為孩子已經長大,他們説的再多也沒有用,只要學校教育就可以了。事實上家長的這些態度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據調查,在80%的問題行為學生中,其形成原因主要和家庭教育不力有關。(如離異、寄養、放任、溺愛等。)另外,就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時間比例來看,在家時間要多於在校時間。若家長不注重創設良的家庭氛圍,沒有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思想,孩子在家沒有養成良的學習、生活習慣,他在校的成長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如調查發現,現在高三學生和父母周平均交流時間不到2小時,有80%的父母孩子現在除了學習還在想什麼、關心什麼他們無從知曉。60%左右的家長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對策和措施,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嚴重匱乏。如果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只是一種教育真空,那麼這期間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就有了極高的概率。

3、媒體傳播的影響。若將21世紀比作是伴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而進入的再恰當不過了。電視、電話、電腦、互聯網等時空網絡的普及和影響,整個地球變成了一個繁小的信息村,人已經被各種眼花繚亂的視聽信息所包圍,要生存在真空已是天方夜譚。信息的挑戰早已來臨,但我們的孩子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和辨析力,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只是出自一種原始的本能和衝動在欣賞、接受着這些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和詮釋的信息,迷戀、好奇、模仿力量是無法抗拒的,他們在與流行結伴而行,價值觀的異化已不在是沒有可能。在筆者的一次偶像崇拜的調查中,有35%的高中學生崇拜各類明星,崇拜父母和科學家列在末位,只佔1%。現在的孩子不願讀書這是目前家長普遍的困惑,答案或許在這裏可以找到一些。

4、同伴的影響。如果説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在經濟、知識和人格上的話,那麼同伴則對個體的生活、學習和心理等各方面產生影響。同學、朋友之間有共同語言、愛好,學習、生活的內容和規律相似,容易達成理解,馬斯洛的尊重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在同伴中間最容易得到滿足。所以同伴間人際關係的優劣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5、學校因素。事實上目前學校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相對滯後對個體心理影響較大。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再次成為教育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教師中存在體罰、變相體罰、心罰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素質教育的艱難探索也正説明了學生對真正教育的渴求。素質教育的成功之一就是要塑造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三、家庭教育的對策。

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除了學校和社會的努力外,家庭的關懷和支持也顯得十分重要。

1、通過家長學校的舉辦端正家長的教育觀念,掌握基本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和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2、家長以身作則,提高素質,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平等、民主、團結、和睦、融洽),爭取創建學習型家庭。

3、親子對話。通過寫信、談心、打電話等形式抽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樹立孩子,讓我們坐下來談談的觀念和模式。

4、全面瞭解孩子,關心孩子。心靈的溝通與關心最能打動人。通過訪校和觀察瞭解孩子的苦惱、困難和想法,體貼入微,才能縮短與孩子的心理距離,解決他們的問題。

5、尊重孩子。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和標準來要求和衡量孩子的成績和決定,只要不違背原則,他們盡力發展了即可。

6、正確的引導。,對孩子的缺點錯誤不是批評指責,而是分析、引導和幫助改正。對問題不是包庇,在於解決和治療。

高中家庭教育5

自我意識的問題自我意識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對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等的認識和評價。隨着年齡的增長,高中生的自我意識進一步增強,他們要求別人瞭解、理解和尊重自己。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一種感覺,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越大越難管?高中生卻抱怨父母不理解他們,這裏就有矛盾存在:一方面,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增強;另一方面,在家長眼裏,他們還是長不大的需要照顧的小孩。針對這些情況,家長們能夠尊重高中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愛護孩子的獨立人格。

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1、對高中生要少些命令和限制,多一些對話和理解。不管工作有多忙,至少要有時間和他們坐下來談談心,瞭解他們心裏在想些什麼。出現了問題,要能夠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心情,而不要沒有弄清緣由就橫加指責,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破壞親子關係。

2、家庭要民主化,實行家庭的民主化管理,可以在父母的指導下讓高中生噹噹家,培養他們形成一種主人翁的責任感。

3、高中生的自尊心很強,對他們不要過分指責,更不要總是“舊帳”重提。對高中生的一些過失,只要他願意改正,就不要總是掛在嘴邊不停地去數落。

情緒方面的問題家長們要仔細觀察高中生子女回家後的一些表情、語言、動作。這個階段的學生比較容易激動,情緒還不是很穩定,也會感情用事,對一些事物會比較敏感,他們情感的外部表現有時和內心體驗是不一致的。父母要注意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父母看似平常的行為舉動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當發現高中生情緒不好時,要多引導,瞭解原因,讓他們把苦惱、煩惱傾訴出來,同時還要注意多表揚、多鼓勵、多給成功的機會;還有就是儘量少拿高中生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給他們樹立榜樣本無可厚非,但把他們和其他人做比較時,要注意方法、方式,否則就很容易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意志的問題高中生的意志力雖有一定發展,但在學習中還是有較多的同學沒辦法很好地控制自己。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加以引導了,不能聽知任之,長期這樣下去,學業就會荒廢。對一些意志力比較薄弱的高中生,家長可以鼓勵他們經常參加一些爬山、長跑等體育鍛煉,讓他們在體育鍛煉中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

人際交往的問題高中階段是交友的關鍵時期,人一生中最要好的朋友很多都是在高中時結交的。但有些同學因為性格、環境等方面的原因交不到朋友而感到孤獨。比如説,很多同學有交友的渴望,但由於性格較內向,比較自卑,就很難和同學打成一片。人際交往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異性交往。很多同學沒辦法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係,有的同學不知如何與異性交往,甚至一和異性交談就臉紅:有的同學則把握不住異性同學之間交往的度,超越了正常的同學交往,走得太親密,把握不當就陷進早戀的泥潭。因此,家長要根據高中生的個性特點,鼓勵和支持他們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也要適時地對他們進行科學的青春期教育。如果高中生有早戀的問題,不能視之為洪水猛獸,首先對於這種現象要給與理解,然後再進行開導。

升學和擇業的問題高中生對職業的選擇已出現較為理性的思考,由幻想期進入了預備期,他們已經能結合自己的興趣、能力、社會價值取向以及切身利益的要求,選擇具體的職業和層次。這時,家長要幫助他們樹立明確的生活目的。很多高中生覺得讀書很沒勁,其實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生活目標。當他們有了一定的職業取向,家長就應該根據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揚長避短,進行有目的地培養。如高中生喜歡教師職業,但性格卻比較內向膽小,不敢在眾人面前説話,家長就可以讓他們參加一些家庭聚會,並讓他們出面聯繫、主持、接待等,還可以鼓勵他們去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孩子大膽起來,性格逐漸開朗,以適應將來工作的需要。總之,現在的高中生缺乏的不是家長的噓寒問暖,他們更需要的是家長們的關心、理解、尊重和正確引導。

高中家庭教育6

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是像《虎媽戰歌》似的嚴厲的中國式家庭教育,抑或是學習西方的家庭教育,讓孩子放鬆,不讓學習束縛孩子?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眾説紛紜,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非三言兩語一篇文章可以説清楚的,道明白的,分出孰好孰壞。

當前中國教育,雖然政府一直在提倡也在努力改善中國的教育方式,不給學生太大的學習負擔,但卻遲遲無法減少學生肩上的擔子。曾經看到過一個漫畫作品:一個父親看到報紙説現在學生都在減壓,於是,他對兒子説:“兒子,要是你再加一把勁,不就可以躋身全年級前十名了嗎?”政府減壓,家長加壓,為什麼對着幹?

中國式的嚴格教育真的不好嗎?現在有一些小學生的學習自制力比較差,常常需要家長在背後像趕牛一樣,一鞭子下去,立即認真起來。我的鄰居有一個正在上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從小非常喜歡玩,很淘氣,以致上學了也沒能把心思收回放在學習上,幸好他的媽媽像虎媽一樣,對孩子的學習非常之嚴厲,沒做完作業不準出門玩,上學日不準看電視,在學校要表現非常好,萬一犯錯誤,在學校被老師懲罰,他回家還要接受媽媽的“魔鬼教育但在這嚴厲的家庭教育氛圍之下,小學生的成績一直在中上層,這樣的孩子,要是給他一個寬鬆的環境,能行嗎?

高中家庭教育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家長朋友,上午好!

首先感謝曾子學校的領導和老師,為我們提供了這次相聚的機會。

我,是高二、三班的學生**的家長,也是一個具有雙重身份的人,既是孩子的媽媽,又是一名教師(我在興蒙學校教小學)。昨天下午五點多鐘,孩子的班主任林老師打電話説有事想請我幫忙,我説只要我能做到的就行,當聽説是在今天的家長會上讓我談談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時我就連忙推託,為什麼要推託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我這個人不善於表達,更準確地説是羞於表達,不會表達。雖然是老師,但像在今天這麼大的場合,面對這麼多的人講話我還是很第一次;第二個原因是:我確實也沒什麼好説的,雖然孩子的學習在老師們的幫助教育下進步很快,但是還不能説是很優秀,因為我知道我的孩子並不聰明。我的孩子學文,從高二分科以後,成績穩中有升,上學期第一次考了班內第八名,級內第十一名;第二次考了班內第十一名,級內第十四名,第三次考了班內十四名,級內的名次我忘了;第四次班內第五名,級內第十名。這個學期進行的兩次考試都是班內第五名,級裏分別排在第九名和第六名。這個成績,我認為完全是靠着她的苦學、靠着一股拼勁、靠着對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的執著追求取得的,所以總感覺沒什麼好説的。但是再三推託林老師也不答應,還一直鼓勵我説沒問題,我就只好恭敬不如從命了。所以,在今天的家長會上,我也就沒什麼好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經驗奉獻給各位家長朋友,也就只能藉此機會把我的幾點切身體會,和在座的同仁們互相交流一下,從而使我們能夠對如何更好地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進行更好地切磋,這將會有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會有利於孩子學業成績的提高,也會使我們向合格家長邁進一大步。下面説我今天要説的話題:《加強家校聯繫共育棟樑之才》。

一、我瞭解的曾子學校。

首先我要説我很高興,我們的孩子都能在曾子學校學習。作為家長我們都親眼目睹了學校近兩年來的巨大變化,曾子學校在所有領導、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正在素質教育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學生學習風氣濃厚,老師教學作風踏實。特別是學校領導都是年富力強,更是讓人讚不絕口,青年老師更是幹勁十足,朝氣蓬勃,虛心學習,密切合作,管理班級。我們有理由也應該相信:強強聯合,我們的曾子學校,會更上一層樓。所以我要説:在如此優秀的學校裏學習,有如此優秀的老師教育,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夠表現的優秀。

二、我教育孩子的幾點體會

1、做孩子心中的好家長

“望子成龍”乃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可是,當父母們為子女“成龍”而不惜一切地付出心血與辛勞的時候,兒女是否都感其誠而心領呢?事實上,不盡然。因此,要使主觀願望與客觀效果達到一致,從而促進年輕一代健康成長。其前提是要加深對子女的瞭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最後才能達到找出善解的辦法來。所以,我認為家庭教育這“三解”是連接父母與子女心靈相近、不可缺少的通行證,是保證孩子茁壯成長的重要環節。

説到這個話題,我想問在座的各位朋友幾個問題:

(1)你“瞭解”孩子嗎?

這樣問,有些家長似乎覺得很奇怪:我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怎會不瞭解呢?但是,這裏我所説的瞭解,並不是停留在一般的對孩子的表面現象的瞭解。而是對孩子處在動態成長過程中的瞭解,是瞭解孩子所處的社會、學校、家庭組成的大環境對他們有哪些影響;瞭解孩子在接受各種教育時,心靈深處會隱藏着種種為大人所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瞭解他們伴隨着年齡的增長、生理的發育、心理上有哪些變化?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師,又是終身教師,對上述問題未必都能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下面,請從我平時蒐集的一些學生作文中,聽聽孩子們摯誠的心聲。“記得從我四歲那時開始,爸爸媽媽就讓我學彈琴,學英語。上了小學,又讓我補習數學和作文,幾乎佔去了我所有的課餘時間,曾有多少回,我是含着眼淚在前往補習的路上走着的。”“我知道,父母對我期望很大,但希望你們不要逼得我太緊,不顧我的感受。”“你們不要樣樣都替我作主,請給我一些自由,允許我不成功,使我從中吸取教訓。”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請對我的過錯給予原諒,不要責罵不休。”“媽媽,您知道嗎?現在我已經不再是一個不懂世事的小孩子了。小時候,您在我幼小的心中曾是多麼偉大,但現在,我卻覺得您是那麼陌生,和我的思想距離是那麼遙遠。”各位,在聽到這些發自孩子內心的呼喚時,您是否都有所共嗚,或者是感到驚訝、內疚?感到如此的不瞭解他們呢?平時,你是否給他們機會傾訴呢?確實,平日裏,我們大人忙工作,忙於自己的事情,孩子忙學習,很少有和孩子懇切談心的時間,甚至一天中連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的的好時光,對有些家庭來説又成了“家庭法庭”的開庭時間。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還沒等孩子坐下就問考試了嗎?考了多少分考了的幾名?是不是我們大多數家長經常這樣問,我有時候就在自覺不自覺犯着這樣的錯誤。

孩子要接受父母對考分的一次次質問,對壞成績的一次次“聲討”,於是“冷戰”“舌戰”“令人煩惱”的場面一次次地出現。難怪有些父母與孩子的話越來越少,有些乾脆“無話可説”,這難道説與我們做家長的沒有關係嗎?這活生生的事實啟示我們,要想讓孩子成才成人,首先就要了解孩子,如果不瞭解孩子,只憑家長主觀意願去做,或者不管不問,只能給家長帶來一大堆困難、煩惱和焦慮,從而降低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只有經常和學校聯繫,經常和孩子的老師溝通,交流孩子在學校和家裏的表現,才能及時把握孩子的思想動態,瞭解孩子各方面的情況,進行有效的幫助。

(2)你“理解”孩子嗎”?

如果説“瞭解”是對孩子的“知其然”,是家庭教育的前提,那麼,理解就是“知其所以然”,是家庭教育的關鍵。理解,在這裏我把它理解為是對子女種種思想和行為的表現進行探究為什麼是這樣?,我認為作為父母必須要經常與孩子進行心理換位。從孩子角度設身處地考慮問題,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是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只有從理解孩子的言行與心態出發,才能減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主觀性,隨意性,更好地因勢利導,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子方法。

當然,理解並不等於無原則的遷就,而是在正當的寬容之下提出嚴格的要求,讓孩子能感其誠,信其道,從而心悦誠服地接受教育與誘導,收到預期的育人效果。因此,我認為對孩子的理解也是家庭教育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家長對孩子都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嗎?請聽聽一羣孩子的“悄悄話”:“大人做事也有出錯的時候,我們也是人,無論做什麼事,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面,希望您不要過多地對我加以限制。”“請給予我表揚和鼓勵,您可以批評我做錯的事情,但不要責罵我。”“全世界的媽媽們,我懇請你們多給我獨立,少一份羅嗦,多給我一分自由,將來少一分羞愧,充滿自信豪情走向社會。”“請不要把我當作取樂的玩具,我也有思想,有看法.我能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爸爸媽媽,為什麼讓我學習,你們打牌、看電視?”這一連串的請求,難道不足以啟動我們家長的心扉?再看看下面兩個典型例子:在座的各位不知道是否有人聽説過,1988年南京工學院學生王林在高考落選後,進了自費理工大專班,後來讀書因沒達到父親下達成績的指標“立約”,在絕望中將父母殺害的倫理悲劇!人們不禁痛切地問:為什麼這人間悲劇竟會發生在疼愛子女的父母身上?這不能不使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進行深刻地反思!王林高考落選後,曾經提出學開車,他喜歡學文科,但是都遭到父母的反對,家長把子女升學當作唯一出路,把分數高低作為衡量孩於好壞的唯一標準,甚至以“立約”的形式給兒子施加精神壓力,這種不顧兒子感受,一味期望過高只能給兒子的心理增添了沉重的負擔,為悲劇的產生種下禍根。這不能不説是血的教訓。

我的孩子在上高一分班時成績可以説在班裏倒數,因為那是實驗班,但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我和她爸爸的不斷鼓勵,成績也是不斷提高。我是這樣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的:我的孩子總成績雖然不高,但我作為家長對孩子這個成績是感到滿意的,因為孩子已經夠努力了,她從小學習慣一直不錯,作業按時完成,每天回家都對當天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梳理,有時間還多做一些課外資料,我也給她定了不少刊物,讓她有選擇地閲讀。現在通過努力,各科成績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是個了不起的進步,是她勤奮的結果,我們是感到滿意的。孩子也覺得這確實是對她的成績的公正評價,這比什麼都重要,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猶如一束強勁的光柱,直透射孩子的心靈,激活了孩子的上進心,強化了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健康地成長。這件事也深刻啟發我們:其一,家長對子女的理解,是打開孩於心靈的一把鑰匙,理解可容人所短,容人改錯,他可以引發孩子對父母愛的感化,並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其二,作為家長,只有理解子女,才能達到心靈相通,取得良好的教子效果。其三,父母經常性的理解,最終會在孩子身上開花結果。比如,在考試考不好的時候,我就看到她自己不高興,我和她爸爸就鼓勵她説沒關係,一次考不好並不説明問題。有一次我無意發現她寫在日記本上的一段話:“這次考試我又沒考好,可是媽媽你為什麼不批評我還老是鼓勵我,説沒關係,下次一定會考好,這都是連續兩次沒考好了,下次能嗎?後邊加了好幾個問號。説實在的,當時我看了以後鼻子酸酸的,我也很納悶,到底是怎麼回事?孩子這麼用功怎麼就老是停留在這個水平上?後來,我就找機會幫她分析原因,是不是學習方法的問題?是不是學習效率的問題?是不是心理問題?通過交流,我們娘倆達成了共識:學習時一定要聽老師的話,勤學加會學,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三,老師的話最有用了(咱們的孩子馬上就要進入高三了),按老師的要求做題就行了。老師要求做的題一定要做,按老師佈置的一點一點地做,上課的時候認真聽,不在於熬夜,在於要把握住效率。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要放鬆,心情不好的時候要出去走走,出去看看。考試的時候應該對自己有信心,不要自己給自己壓力,應該經常調整心態,累的時候聽聽歌,散散步。有這麼多優秀負責的老師教還怕學不好?孩子經常告訴我,説她的xxx同學太用功了,但是他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有自己的另一套做法,上課不注意聽老師講,而是做其它科的作業,結果最後證明效果不好。當然,有極個別的同學確實學習實力強,確實有天賦,確實心態好,他們對老師講的東西已經是滾瓜爛熟了,這樣的同學在不影響其他同學學習的情況下是可以做點其它東西的。或者乾脆與老師商量好,某些課就不去課堂聽課了,在圖書館或自習室鑽研自己需要鑽的東西就可以了。但這畢竟是少數,對大多數同學來講,聽老師的話,按照老師的佈置去做題。我認為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了這樣的認識,於是她及時調整心態,調整學習方法,該學的時候集中精力學,該玩的時候盡情地玩,原來我限制她看電視,現在也不一個勁得限制了,有的節目只要她願意看就讓她看,我相信她自己會合理安排時間。記得還是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她爸爸告訴我説,子敏説你了,我説説我什麼,他説她寫了一首小詩,我説什麼小詩,他就拿出來給我看。她是這樣寫的:“在我心裏總是有一首詩:有個人,別人睡了,她還沒睡;這個人,別人沒醒,她卻早早醒來了,這個人在做什麼?她正為女兒準備早餐,這個人,就是我的媽媽,我要以最好的學習成績,報答她我對我的養育之恩。”我真為孩子的懂事而高興。我想這是我理解她關心她的結果。説到這裏大家也許應該知道,在瞭解了女的前提下去理解子女是教好子女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3)你“善解”孩子嗎?

如果以上面我説的問題是“知其道”的話,則下面要説的“善解”就是指“得其法”。即善於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偉大的父愛和母愛。“瞭解”和“理解”的落腳點應是善於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來。

家長要善教孩子,首先要善於更新舊的觀念。一些家長常常自相矛盾,有時會把孩子當大人看,對他們的教育成人化;有時在父母眼中,子女永遠是個孩子,可我們必須知道,兒女永遠比父母小,但卻不會永遠是小孩。所以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應隨着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發展,否則是事倍功半,甚至弄巧成拙。紅燒肉再好吃,明智的母親也不會餵給嬰兒吃,成熟的家長會根據子女成長各個時期生理和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成功的家長對於女的教育要求和具體內容會考慮其接受能力,對教育的方法會考慮其行為能力。家庭教育雖然沒有固定的方法,但不可沒有方法。成功的關鍵在於父母,要善於掌握靈活的教育方法和恰當的教育契機,遵循教育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才能彈奏出人間和諧協調、悠揚悦耳的教育樂章。

每一位家長都想找到孩子心目中的一位理想家長的答案,我們可以從孩子們對家長的期望信息反饋中去尋找和思考。我這裏為大家提供了一分資料:

廣東省家教研究會曾對六個縣22所中學初一至高二的872名學生進行對家長的角色期望的調查,統計結果表明:“你最喜歡怎樣的母親”的心理品質序列是:①心地善良,性格温柔;②勤勞樸素,會做家務;③關心子女思想學習;④教育子女講究方法;⑤言行一致,説到做到;⑤知識豐富,好學上進。相反,“你最不喜歡怎樣的母親”的心理品質序列為:①不關心子女的思想學習;②説話羅嗦,不相信子女;③脾氣暴躁,打罵子女;④對子女溺愛遷就;③知識淺薄,不求上進;⑤只知柴米油鹽,不關心國家大事。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在最喜歡的母親的品質中,中學生的要求是全面的,反映了對母親為人處事教育孩子的整體素質期待。而在最不喜歡的母親的品質中,把“不關心子女思想學習”列為首位,反映了當前母親在子女教育中常見的突出缺陷。

這份調查資料還表明,“你最喜歡怎樣的父親”的品質序

列為:①關心子女思想學習;②熱愛工作,辦事公正;③待人熱情,容易接近;④教育子女講究方法;⑤知識豐富,好學上進;⑤言行一致,説到做到;①不隨便發脾氣。相反對“你最不喜歡的父親”的品質序列為:①脾氣暴躁,打罵子女;②抽煙酗酒,愛打麻將;③不關心子女思想工作;④不做家務,指手劃腳;⑤知識淺薄,不求上進;⑤唯我獨尊,家長制十足;①過分於涉子女行為。可以看出,“關心子女思想學習。是青少年對父親最熱烈的期望,要求父親有高尚的品德,完美的人格,對社會有所貢獻,對子女講民主,這充分反映了孩子隨年齡的增長對家長期望的中肯和成熟。

各位家長,我們應從孩子對家長的期望中悟出其中的道理,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校正自己的角色行為,當一名孩子心目中的好家長,適應時代的合格父母。

2、正確面對平凡的孩子

這是您肯定感興趣的一個俄羅斯男孩的自述:

我12歲,是六年級的學生,一個最普通的男孩,但這隻有我自己清楚,我的父母、祖父、祖母則是另一種看法,他們説:“季瑪是非常有天賦的孩子,他有遠大前程……”我爸爸是科學家。他酷愛數學,所以我在一所不尋常的學校數學專業中學上學。我的媽媽在青年時代就想成為音樂家,

但是沒有實現。“嗅,沒關係,我有兒子。”媽媽常這麼説。“我也有兒子!”這時候爸爸也不甘示弱地説。現在你明白了吧,為什麼我在專業數學學校求學,而課後還要去音樂學校學習,但是,這還不是全部。

我的祖父夢想成為著名畫家,他已夢想成真。現在你能明白了,為什麼我還要去上圖畫課。如果我沒有非常認真地學習音樂,媽媽就會對爸爸説:“這是你的兒子,你的遺傳基因。”而如果我數學得了2分,爸爸就會對媽媽説:“這是你的遺傳基因。”祖母贊成爸爸和媽媽的説法,但一定會説:“他在體育方面有前途,應該努力參加體育運動。”祖父什麼也不説,保持沉默。他認為在我身上也有他的基因。

我長輩們的愛好,當然我也喜歡,但是我不能同時成為著名的數學家、著名的音樂家、運動健將和畫家。我是一個平凡的孩子……家長朋友,聽了這異國男孩的故事,您不覺得似曾相識嗎?

何止似曾相識,在我們這裏有過之而無不及。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那麼多為人父母者都在熱切地盼望着。在我們的國度裏,家教中的盲目、高期望值的熱潮,正在一浪高過一浪,熱潮匯聚的狂濤巨浪,正殘酷地吞噬着孩子們弱小的心靈乃至生命:可愛的孩子,有的慘死在家長高期望值的瘋狂心態支配的手下,有的禁不住家長高期望值的威壓而小小年紀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孩子在高期望值的重壓下出現嚴重的心理創傷……

“我是一個平凡的孩子。”如果您的孩子有幸還能這樣對您説,您是不是很失望傷心?很對不起您,為了孩子,我要再給各位潑點冷水:大海之中有百魚,不能都成龍,大林之中有百鳥,不能都成鳳。絕大多數孩子的確都是平凡的孩子。您不信?就請聽聽心理科學的聲音。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成才的過程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並以非智力因素起主導作用的過程。就智力因素方面説,中外研究一致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在總人口中是服從常態分佈概率規律的,就是説,人的智力很高或很低的都是少數,絕大多數都是中常水平。這是為什麼?科學告訴我們,凡是影響因素很多的現象都服從常態分佈,因為這些因素一齊出現和一齊不出現的機會都很少,有些出現有些不出現的機會較多。這是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概率規律決定的。再就非智力因素方面説,其發展狀況也是由眾多因素制約的,也是服從常態分佈概率規律的。就是説,人的非智力因素很好或很差的也是少數,絕大多數都是一般水平。這樣,智力與非智力兩個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終結果也是服從常態分佈的,必然是很好或很差的是少數,絕大多數是一般情況。因此,所謂成才,最終是成“高才”或“低才”者總是少數,絕大多數是“中才”。

還是那句話:絕大多數的人都只能是平凡的人。有人説,只要各種條件具備,每個人都可以成長為天才,那只是理論假設;有人説,按照某種方案可以成批地製造神童,那不過是現代神話。理論假設很誘人,現代神話很迷人,可都當不得真,能當真的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平凡的孩子。

“這是讓人多麼泄氣!”您也許這樣想。那您就大錯特錯了。天下凡事“第一”只有一個,這是蓋不住的,也是你我都不得不承認的最基本的事實。就拿我們為人父母的人來説,不錯,我們都有自己奮鬥的足跡,可我們不大多還是芸芸眾生之一嗎?我們過去奮鬥大半生,還要毫不泄氣地奮鬥下去,怎麼能面對孩子的平凡就泄氣呢?

天上只有一個太陽,地上只有一座珠穆朗瑪峯。羣星雖沒有太陽耀眼,同樣熠熠生輝;羣山雖沒有珠峯高大,同樣勃勃向上。我們需要的是以一顆平常心來設定對孩子的期望值,從而滿懷期望地去教孩子成人。只要孩子成長為大寫的“人”,他就擁有了成功的人生。

3、學生考試前的要和不要

學生就要上高三了,離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近,許多家長開始心急上火了,孩子着急,家長比孩子還着急。於是,考試不再是考學生,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家長。據説一些家長在孩子考試的時候,心理焦慮表現得相當嚴重。其實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如果家長處理方法不當,會影響學生的成績。我認為學生考試時家長一定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1)要疏導不要壓制。學生考試很正常,尤其是到了高二、高三考試幾乎就是家常便飯了,我們做家長的往往一聽説考試就對孩子交代這個交代那個,弄的孩子緊張兮兮的。我覺得做家長的要認識到壓力和能力的發揮之間的關係:一點兒壓力沒有就可能不重視學習成績;過分關注,能力又可能發揮不出來。家長要認識到每個孩子的心理素質都有差異,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有的孩子需要施壓,有的需要減壓。家長們對孩子的心理壓力要疏導而不要壓制。例如,有一個學生因過於緊張對自己做的每一道題的結果都抱懷疑的態度,一次他問母親:“1加1為什麼等於2?”結果遭到母親的斥責:“你都這麼大了,怎麼還問這麼幼稚的問題?”結果,這個學生在自責中陷入了更深度的偏執狀態。

(2)要言傳身教不要言而無信。有的家長一聽説考試,就過分干涉。認為這段時間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門心思複習、做功課,不能做其他的事,對孩子的自由進行限制,常常聽有些家長家長對孩子説,又要考試了,不能看電視了,不準做這了,不準做那了,整天把考試掛在嘴邊,時時對孩子説,要抓緊時間複習,左一個複習,右一個複習,其實孩子的心理本來就非常緊張,再加上你這樣無休止地嘮叨,我行我素,自己該看電視地還是看電視,該打牌地還是打牌,該喝酒地還是喝酒,結果是越説孩子越緊張,越説孩子越煩躁,越説孩子越反感,更加影響影響孩子的正常複習和正常發揮。

(3)要正確面考試對不要盲目許願或者威脅。一些家長總想用一些獎賞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考得好,我給你買個電腦”,“考上北大,我帶你到國外去玩”,這些並不能起到什麼實際的效果。還有一些家長為了給孩子施加壓力,就威脅孩子,“考砸了,我們就不管你了”,“考不好就會家種地去”“考不上大學,你怎麼有臉見人”諸如此類的話語,會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不利於孩子複習,不利於孩子正常發揮。

(4)要尊重孩子不要瞎幫忙。對學校複習的程序和內容並不瞭解,認為多複習輔導材料會有效果的,結果是沖淡了老師的複習計劃,只能給孩子增加壓力。還有的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的成績不理想,就想給孩子開小灶,盲目報輔導班,請家教,這些做法雖然有時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盲目報輔導班請家教的話,就會分散孩子的精力,沒有把老師叮囑的內容複習全面。結果是撿起了芝麻而丟了西瓜。我覺得孩子要是真有必要輔導,也要和老師商量,和孩子商量,要聽取老師建議,尊重孩子的意願,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孩子的成績。

總之,教育和培養孩子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是嚴愛相濟的過程。家長對子女的關心、愛護、教育、鼓勵應該持之以恆。隨着孩子的成長,勤學上進理想的確立,家長的重要責任是多鼓勵,使其感到自己逐漸成熟了。這樣,孩子才能在紛繁複雜的社會裏,經受磨鍊,成為一個有用之人。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作為家長的我們就要扣心自問:孩子的家庭教育理想嗎?

教育孩子的事是大事。教育孩子的事不光是老師的事,更是我們家長的事,是社會的事。家庭教育要和學校教育同步,要協調,做到學校、社會、家庭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育棟樑之才。曾子學校不定期地召開家長會就是為了和我們家長取得聯繫,就是為了共同研究解決孩子教育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正因為有了一次次這樣的交流機會,有了各種各樣的這樣的溝通形式,才有了孩子的進步。我想,只要我們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一顆渴望上進的心,一種持之以恆的毅力,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家長,成長的家長,成功的家長。

最後讓我代表家長再次對曾子學校的領導和所有辛勤工作的全體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正是因為你們的辛勤耕耘,不懈追求,曾子學校才有了今天的巨大發展;因為你們的辛勤耕耘,祖國的春天才更加美麗!我堅信:在社會各界的鼎立支持下,讓學校和家庭聯起手來,一定能實現我們共同的美好的願望,讓我們拭目以待,共同創造明年的輝煌!同時也謹祝在座的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美滿!萬事如意!謝謝!

高中家庭教育8

父母對孩子的寵愛和管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就像父母常常對我們説的:"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我不愛你誰愛你啊!"但是,別讓這種愛成為孩子的負擔,和束縛他們自由的"牢籠"

最近在網上流傳的成長日記很受關注,甚至上了熱搜榜。日記是南京一位人稱"迪爸"的家長為上小學的兒子寫的成長日記。兩年多的時間已經寫了幾百篇,這些日記有的是與兒子對話的實錄;有些是帶兒子參加課外活動的記錄;有些是針對兒子的行為對生活的反思和隨筆。顯而易見,這位"迪爸"對兒子可謂是關心至極,生怕錯過兒子成長的一點一滴,硬要把兒子每天的言行舉止都記錄下來。

可是,家長對孩子太過密切的關注反而會束縛孩子的自由成長。家長的過度關注,會是孩子過分的依賴於自己的父母,沒有自主獨立的能力,對於事情的應變能力差。只要發生一些稍為棘手的問題,就會馬上束手無策,等着父母來解決;然而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總歸是有限的,不可能無時無刻地在她的身邊,一旦離開了家長,他們就會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不知該如何是好。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全部都是因為父母太關注孩子了,何不給他一定的空間,讓他們處理自己的事情,這就是成長。如果什麼事情家長都伸手去幫助孩子,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力,孩子沒有得到成長,將來遇到問題不知所措,説不定就會犯下更大的錯誤。

蒲公英長大了也會離開媽媽,隨着風四處落家;小鳥長大了也會離開鳥巢,搭建屬於自己的家;小樹也終有一天會離開大樹的懷抱,獨自迎接暴風雨的來臨。

關心,疼愛自己的孩子是好事但是,千萬不眼讓這種關心與疼愛成為孩子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不要讓孩子做一個永遠也斷不了奶的人,適時侯也該讓他"斷奶".

高中家庭教育9

摘 要: 教育是一門科學,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地鑽研、積累和完善,每一個學有所成的孩子都是被教育成功的偉大作品。孩子在成長的各個階段,家庭教育是一個最直接的教育環境,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之源。在每個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成敗決定了整個教育過程的成敗。

關鍵詞: 家庭教育 現狀 問題 對策

莎士比亞曾説:“教育隨生命開始,在我們覺察個性已建立之前,後來的教育已很難將它轉移及改變。”這句話足以證明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是多麼重要。近年來,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計劃生育國策的順利實施,我國的教育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好兆頭。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憂慮的問題,恰逢文革時期,他們的文化涵養相對來講都比較低,這就直接影響到教育質量。因此,必須認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一)“填鴨式”教育

現在社會,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由父母親自撫養,這些父母在商品經濟的競爭中意識到了生活的沉重壓力,他們認為只有讓自己的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孩子才能在將來生活得更好。他們慷慨解囊,今天為自己的孩子報了電子琴班,明天報了美術班,後天報了舞蹈班等,從來不考慮孩子幼小的心靈根本就承受不了這麼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孩子對這些東西產生了牴觸情緒,產生了逆反心理,於是家長很難與孩子再有溝通的機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二)“溺愛姑息型”教育

隨着計劃生育國策的順利實施,中國的家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把子女當成了寶貝疙瘩,孩子在家中便是“小皇帝”或“小公主”,是大人們的中心軸。這些孩子長期以來養成的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等壞習慣很難改變,勢必會妨礙孩子與人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家長則不注重孩子的自立意識、自理能力、自我判斷能力的培養,父母對孩子是毫無原則的大包大攬。這讓這些孩子自然而然地養成了依賴心理,極易走向極端,對自己的失誤和別人的過失難以寬容,愛鑽牛角尖,面對挫折和困難不知所措,缺乏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奉行棍棒式”教育

部分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缺乏合理性,對待自己的子女簡單粗暴,信服“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説法,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就進行責罵、毆打。打罵過後又不知道給孩子進行開導教育。有些孩子甚至和一些社會上坐在一起喝酒、抽煙,最終走上歧途。

(四)“保護型”教育

現在有些家長將對孩子的教育看得十分重要。他們寧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讓自己的孩子給自己哪怕一點點的幫助,從來不讓孩子幹任何家務,只是一味地讓孩子在家讀書、寫字。即使在假期,這些孩子也只是在家閒得無聊看電視、玩遊戲,沒有機會去感受大自然的氣息,這種被保護起來的孩子,就極易形成好吃懶做,害怕吃苦受累的惡習。到頭來,家長後悔莫及。

基於以上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實施以下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尊重孩子的意願

從教育的方法來講,“填鴨式”的教育、父母的大包大攬,遠不如將智慧科學地轉移到孩子的身上。應該注重孩子的意願,根據孩子的需要給予不同的滿足。家長過快或過早將壓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往往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父母的這種做法是欠考慮的,是缺乏科學合理性的。現在的父母都迫切希望孩子表現突出,最好是讓父母感覺自豪,其實父母應當學會耐心地等待孩子開口要求,並允許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二)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寵子必害子,這話一點都不假,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父母不會調教自己的孩子,直接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路。再者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還缺乏是非觀念和人生經驗,必須有親人給與正確的引導,才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發揮探索精神和創造精神,讓孩子在取得進步時得到及時的表揚和肯定,改變他們被溺愛姑息留下的壞習慣。使他們樹立自信,消除長期以來造成的孤僻、自卑的陰影,在正確的引導下判斷是非,自己選擇正確的學習生活方式。

(三)轉變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

良好的家庭教育會造就無數個卓越的天才和眾多的偉人。家庭教育的質量,從大的方面來説決定着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從小的方面來講,則會影響每個人的一生。家庭教育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扮演家長的角色,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傳統的、守舊的那種教育方式在現在已無用處。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反對過分的方法,特別是家長覺得我説的就是正確的,不允許孩子反對。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教育孩子不能用恐嚇,用恐嚇約束孩子是一種嚴重的錯誤,所以不要對孩子採取高壓政策,實行棍棒教育。當然,在適當的時候對孩子也要有一定的訓斥。但要注意:①痛斥孩子的必須是孩子敬重或愛慕的人,他們才能細細體味訓斥的話,才有可能收到警鐘長鳴的效果;②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很有靈氣,都是有血性、有志氣的對於要強的孩子,訓斥有時產生激發上進的作用,但如果孩子不是特別要強的那一類,則不要訓斥,免得再加深他們的孤獨感。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合理正確。

(四)將課堂帶進自然

山光水色的自然美,對人的氣質神韻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大自然的博大、神奇、變幻和美麗是增長知識、開闊胸懷、陶冶情操即進行環保教育的好場所。而農村孩子則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父母可以帶孩子到大自然中,讓他們在大自然中感受博大、神奇、變幻和美麗。適當地指點孩子觀賞大自然,讓他們在欣賞大自然的美的同時參加田間勞作,提高孩子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正所謂,“不經一番徹骨寒,哪得梅花撲鼻香”。讓他們在勞苦的同時,磨練堅強的生存意志。讓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才能讓他們知道節儉,知道讀書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啟蒙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國家的命運是掌握在父母手中,不是政治家手裏。推動搖籃的手,也在推動這人類的文明和進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必然會影響孩子的命運,家庭教育對每個人來説能讓孩子長大,更是終身教育,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讓每一位父母都成為教育家,為祖國明天的新一代的健康成長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為祖國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中家庭教育10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長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可有些家長一點活也不讓孩子幹,説是隻要讓孩子管好怎樣學習就行了,讀書才是最重要的。這一觀點我很不贊同。

孩子讀書到底為的是啥?還不是為了將來投身於社會能夠立足罷了。那你沒有能力咋混呢?我們也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社會能力需求。首先,應從社會實踐和勞動中汲取經驗。但也得讀好書,才能更好的掌握。讀書不能讀“傻”書,要將從書本中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所以這些都是互相循環的,相輔相成。從勞動中,體會快樂和樂趣。現在在我們的中國家長就是太過於重視學習和溺愛自己的孩子,而輕視於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溺愛不等於愛。

在現代社會裏,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小孩。這樣父母的愛就都獻給了這個孩子。對這個孩子過分地疼愛。

一次在大街上走,我看到一個小孩在路上摔了一跤,他只是被一塊小石頭拌拉一下,這件事本是一件再也普通不過的事啦,就是小事一樁,小孩子摔一跤有什麼大不了的。可就是這麼一件小事,卻讓我想到了如今的中國家長。當這個小孩子摔跤了以後,他的父母必會百般呵護地説:“我的小寶貝兒,沒事吧,疼吧?”有些家長甚至會帶孩子全面調查一下。這是不是離譜了些,本是一件極普通的事在中國家長的眼裏是都麼重要的一件事呀!

這不是愛,是溺愛!

這反而會使孩子失去自主能力和缺乏自立心理,最終全面的依賴父母。“挫折孕育着成功”要想孩子成為一顆小苗,那不經風雨怎能在這多面的社會圈子中,茁壯成長。

我感覺還是讓孩子多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但也要抓住學習。這樣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再會很輕鬆。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還可以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勞。只有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長大了才能讓父母少操點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如果家長不讓孩子勞動,把所有事情都包下來,那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一些缺陷。像這樣慣養他們,長大了只會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物。

我同樣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可我的父母從來就嚴格地要求我,多做一下家務活。我的能力也慢慢地得到了培養。暑假的中午,父母不在家。我也只好自己為自己做飯,時間長了我也便學會了。甚至還能為大家露一手瞧瞧。勞動並不難,不知你願否?

在激勵鬥爭的社會中,有許多有能力的人,但你是否有本事與勇氣和他們競爭。能力在於培養。在一次次失敗和成功之間積累經驗,這樣你才會越走越遠。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只要你願意不斷磨練自己,就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高中家庭教育11

凌志軍在暢銷書《微軟小子》裏講了個故事,朱麗葉的兒子沃倫秉性聰慧,才14歲,就已完成高中學業,可以上大學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中國父母都會很自豪地敍述孩子的成功,朱麗葉卻並不想讓兒子現在就上大學,原因是想讓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時光,讓他做他喜歡的事情。她與作者有如下的問答:

“作為老師,你覺得“成績、興趣、快樂童年、道德”中什麼對學生最重要?”

“興趣永遠是第一。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有了興趣,偉大的成績便隨之而來。”

“那麼,作為母親,你覺得什麼對孩子最重要?”

“興趣,還是興趣。我希望他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不過,興趣還是第一位。有興趣才有快樂。”

這位母親的信念與一位前蘇聯的教育家異曲同工。一次,這位教育家給學前班的孩子們上課。他準備了一個“發言球”,一邊從講台扔出去,一邊説“2+3=”,哪個孩子接到球,哪個孩子就説出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高興。聽課老師有的就不理解,説你這不是多此一舉嗎?直接提問不就可以了嗎?要什麼“發言球”?他回答説,沒有“發言球”,當然也可以提問,但是孩子們卻沒有了發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成老生常談,卻仍被很多父母熟視無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高中家庭教育12

在家庭教育中,多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掌握選擇、判斷和取捨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我們能多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孩子會感受到他們被尊重、被信任,從而帶給他們自信和成就感,使他們感受到自己能把握生活。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多提供給他們選擇的機會很多,如今日穿哪件衣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由他們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動等等。在沒有原則性衝突的情況下,可以儘量按照孩子的安排來處理他自己的生活。而且,選擇性的問題常常可以使家長避開處於反抗期的孩子以“不”來回答所有問題帶來的難堪:在這一階段,對於開放性的問題(“……好不好?”“咱們……吧?”等問題)家長很難得到滿意的回答,孩子往往以“不”來作為標準答案。而“選擇題”對於孩子來講,一般會進行認真地思考和答覆。

在讓孩子自己作出選擇的時候,做家長的要有耐心,因為孩子的反應能力是和成人不同的。不能自己一發問,孩子就能回答,一定要給孩子反應和思考的時間。而耐心的等待,更會表示出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有時候,我們還需要適當地重複我們提供的選項,因為孩子開始學習思考的時候可能在過程中忘記自己在幹什麼了:孩子的注意力持續還是短暫的。另外,明確地説明和處理一件事的同時,仍然包含選擇是完全能做到的。比如某件必須要做而孩子並不想做的事情,如果我們在它的處理過程中設置一些方式方法上的選擇機會,孩子往往會較愉快地進行選擇從而完成了這項工作。

總之,從小給孩子機會選擇做什麼事情並承擔由此而來的後果,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和自我負責的品質。

高中家庭教育13

學習、活動總有勝敗、輸贏,怎麼給予孩子評定是一門藝術。因為孩子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大多數是靠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來進行自我認識。

當孩子為“失敗”而難過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度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聲歎氣,更甚至劈頭蓋臉地責罵孩子,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明白,失敗、錯誤沒什麼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聰明的人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努力。

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

最後,讓我們思考對孩子“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斷標準: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於終身繼續學習的動力和基礎”。如果是,這種教育可以説是成功的;否則就是失敗的。

高中家庭教育14

教育,是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成長的必備經歷。每個人從出生起就要經歷家庭教育,在母親和父親的影響下學習和成長。而家庭教育又與整個社會的教育觀息息相關。

在漫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同學因為考的分數的不同而獲得不同的待遇。在第一次考試中,甲同學獲得滿分,因而獲得母親表揚,乙同學因為沒有及格,而被甩了巴掌。第二次考試中,甲同學考了98分,而被父母批評被甩了巴掌。乙同學考了61分,進步了,及格了,因而獲得了家長的表揚。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家庭的教育理念。

這種教育理念有其可取之處,也有其弊端。首先,就甲同學來説,100分與98分相差兩分,分數差距很小,並不能由此推斷出甲同學退步了,甲同學仍舊處於優秀同學的行列。但在其父母眼中,甲同學退步了,因而給予了他巴掌和批評。這種高標準,嚴要求的教育方式很可能造成甲同學的受挫,一蹶不振。或者心理扭曲,為得一百分不擇手段。這是這種教育觀的不合理之處。其次,就乙同學而言,他的成績進步了,雖然只進步了六分,但足以跨越檔次,讓他從不及格變成及格。父母對其採取的鼓勵表揚的方式,鼓舞了乙同學的信心,對其以後的學習有着長久的影響,乙同學很可能經過自己的努力不斷進步。這是這種教育方式的可取之處,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高中家庭教育15

月考結束,班級整體考得很好,但有兩位學生殘卷,且書寫極差,成績自然不理想。於是和家長進行溝通聯繫。第一位家長表示一定配合學校,力爭把孩子的成績提上去。

“老師,您辛苦了!”第二位家長聽完我的描述後不緊不慢地説,“我和孩子爸爸都主張孩子要快樂學習,只要孩子身心健康,這比什麼都重要!……”我越聽越不是滋味,因為家長把快樂理解成放縱。

時代日新月異,再提倡頭懸樑錐刺骨固然不宜,但也不能片面理解新的教育理念。“快樂學習”是在快樂中學習,然後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其目的是學習,絕不是因為追求快樂而放棄學習,因為追求輕鬆而自由散漫地學習,隨意地應付學習。

“快樂學習”要求我們為人師者為人父母者多開動腦筋,儘量讓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快樂。幼兒期的女兒非常膽小,穿套頭衫時眼睛要處於一段黑暗,有時會掛到耳朵,有些不舒服,孩子害怕,常常哭鬧。妻子便設計了一個“躲貓”遊戲。媽媽也找來一件套頭衫,先把頭用衣服遮起來,大喊“貓兒”。孩子看不到媽媽,急忙上前去拉遮住媽媽的衣服,媽媽適時地把腦袋從衣衫露出來。女兒一看見媽媽的臉,高興得哈哈大笑。玩了幾次後,媽媽把女兒的套頭衫拿來,套在孩子的頭上,重複上面的遊戲,大喊一聲“貓兒”之後,女兒的腦袋順利穿過衣服。

當孩子把穿衣服當作“躲貓貓”遊戲的時候,對黑暗的恐懼就變成消失了。穿衣服是目的,設計一個快樂遊戲是過程,最終讓孩子樂意穿上衣服,而不是孩子不喜歡穿套頭衫就不穿,換一種鈕釦衫。

學習本身必定是辛苦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放清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些流行千年的古語,正是學習的真實寫照,激勵過無數寒門學子不懈奮鬥。我們對先進的教育理念一知半解,結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稍遇一點困難和挫折,便以新理念為由進行搪塞,常此以往,孩子的惰性必然養成。

同事的兒子即將升入小學,要説沒有壓力那是假的。於是同事開始讓孩子提前識字。同事沒有把識字變成一場霸王硬上弓式的災難,而是設計了一個“警察抓小偷”的遊戲。比如今天學習“火”字,孩子就是警察,“火”就是小偷,孩子耳熟能詳的讀物便是茫茫人海。兒子坐在爸爸的雙膝上,拿出自己已經聽爸爸媽媽讀過千百遍的故事,把裏面所有的“火”字都一一捉拿歸案(即用鉛筆圈出來)。這不僅僅是識字遊戲,更是一種親子活動。這才是真正的快樂學習。

有很多親戚朋友詢問我到底要不要提前讓孩子識字,學英語。我認為,如果是這種快樂學習,那當然是十二分必要了;如果是痛苦不堪生硬僵化的死記硬背,不學為好,因為它會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

“快樂教育”是在快樂中讓孩子的趣味得到提升,意志得到磨礪,身體得到鍛鍊,從而得到更高的快樂體驗,而不是為了膚淺的快樂放棄教育。周華健《真心英雄》之所以火遍全球華文國度,因為歌裏“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唱出世間普適的真理。

學習就是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讀書肯定沒有看電視輕鬆,但一旦領略讀書的境界,其愉悦則是難以忘懷的。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描述的就是這種沉浸在閲讀中的審美體驗,非電視電影所無法比擬的。學習就得完成功課,完成功課肯定沒有打遊戲上癮。但以我的經驗看,打遊戲帶來的是空虛,而學習獲得的是充實。一旦孩子體驗過這種充實感,他的快樂是無法言表的。

耐心聽完家長對教育觀點的闡述,我思忖良久,然後緩緩説道:“你的孩子身心健康嗎?”家長自豪地回答:“那當然了!”我字斟句酌地建議:“既然孩子身心健康,我們還是引導孩子努力搞好學業,畢竟學習是一個學生的本分!”家長同意。我找到學生,先讓他閲讀我的前文《“差生”的三大標誌》。學生讀完後,表示一定堅持練字,改善書寫。

堅持一段時間,他的書寫有所長進,考試成績也漸漸提升。據我觀察,孩子在學習語文上明顯有了自信,練字的勁頭越來越大。我時常看見他在課外時間端坐於桌,要麼練字,要麼閲讀。他獲得了學習的愉悦,感受到自我提升的快樂,這才是真正的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