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範文(通用8篇)

欄目: 開學第一課 / 發佈於: / 人氣:2.56W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範文(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範文(通用8篇)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1

隨着清爽的涼風,我們即將進入初中,成為一名初中生,即將開始在初中的第一節課,其實在開始初中第一節課前,我們已經上過了一課,雖然這節課並不是老師上的,但是我們依舊能從中學到許多道理。

而這第一節課就是CCTV1中的《開學第一課》,在這個節目中,節目組請來了許多的名人,第一位嘉賓就是我們熟悉的成龍,成龍在一開始就講過,他剛開始只不過是一個跑龍套的,他之所以會有這麼大名氣,是因為他努力,他刻苦,他堅持,遇到困難沒有一點兒想放棄的念頭。在這麼多年的拍攝當中,他身體的每一個地方几乎都受過傷,他在拍攝時受了傷也一直忍着,直到拍攝結束。還有一位先生,他叫俞敏洪,曾經他參加高考時英語只考了33分,第二次只考了55分,但是經過了他的不懈努力,第三次時英語考了93分,比北京大學的錄取分數線還高這難道不是隻要肯努力,肯吃苦就一定能達到目標的道理嗎?從這兩位名人的發言中,我明白了:只要肯刻苦,肯努力,肯堅持,肯奮鬥,向着自己的目標前進,目標就一定會實現。

另外,我們也看見了非牛頓流體和無殼孵小雞,可我對非牛頓流體更感興趣,它遇強則強,遇弱則弱,這是為什麼呢?後來我又查找了許許多多的資料,可裏面有許多的專業術語,看不懂,所以以後學物理的時候我一定好好地聽。

第一課是這麼有趣,我希望以後初中的課程也會這樣有趣。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2

前幾天,老師在學校為我們佈置了一個任務,那就是觀看《開學第一課》。

晚上,我坐在沙發上觀看這一次的《開學第一課》。這次的主題和以往一樣,都是圍繞紅軍遠征的故事而進行的。

在第一堂課中,99歲的老紅軍胡正先講述了在長征途中“紅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通信兵的故事。在長征過程中,胡正先經歷背靠背的小夥伴被敵軍擊中犧牲、突圍時吞吃密碼本保護部隊機密、雪山上忍飢挨餓激戰48天等驚心動魄的故事。他還告訴大家,當年在沒有汽油、柴油維持電台發電時,曾經用提煉的豬油和牛油維持發電機運轉。

在第二節課中,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講述了自己和父親在長征途中的故事。她被稱為“長征中最小的紅軍”,出生18天后就在馬背上的搖籃中踏上了征途。

第三節課上課後,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講述了自己和夥伴們在長征途中,在“移動的通信學校”裏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學習無線電技術的故事。

在第四堂課裏,老紅軍們和同學們一起高舉紅旗,全場起立高唱國歌。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身上肩負的責任和散發出的朝氣於紅軍們的精神相應。

在漫漫長征路上,不僅有槍林彈雨,還有激流險灘、雪山草地,更有飢餓、寒冷、疾病等等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是,紅軍戰士們靠着英勇犧牲、不屈不撓的意志,戰勝了一切困難。而我們也要學習紅軍們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為祖國建設出一份力。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3

今天是9月1日,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已經直播完畢,其中有幾個人的話,有的讓我認識到了我之前錯誤的想法,有的讓我懂得了生活的道理,也有的讓我永生難忘。

首先我在這次節目中,最難忘的就是成龍給我們分享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他本人的親身經歷。成龍最初是一個“跑龍套”的,是“死屍”演員,他因為演“死屍”演得好,被導演看中了,他才有了後面的成果。那麼他好,好在哪呢?我認為他非常有職業道德,怎麼説呢?第一,他演戲幾乎不用替身;第二,他演戲因為太過逼真,幾乎全身上下都受過傷,但送醫院無數的他,沒有一次喊過痛叫過疼,骨折了也打完石膏接着演。對比一下別人,指頭受了點傷,就坐在邊上喊“哎喲”。他的敬業愛國讓我感動。

接下來全國珠心算冠軍的王桐晶的一番話,讓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有了改變。

很多人想知道為什麼有了計算機,但是還要學珠心算呢,王桐晶卻回答,“學珠心算,運用、使用它,其實是在鍛鍊我們的大腦,雖然計算機不可能統治世界,但我們也不能過於依賴它。”王桐晶不忘初心,還不斷創新努力,取得了優異成績。沒有錯,學習上我們不可以因為學習了新知識而拋棄了舊知識;生活中我們不能有了新朋友,而拋棄了舊朋友。只有新老朋友團結起來,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夢想。

當然,夢想建立在為國、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上。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4

星期四的那天下午,我觀看了一年才播出一次的“開學第一課”。

這一次的“開學第一課”主要講的是“幸福”,並請來了許多的幸福的例子,比如説這個讓在場人們潸然淚下的小男孩“劉浩”。

劉浩從小眼睛就失明瞭,但他並不氣餒,不沮喪,常常幫家裏人洗菜和洗衣服,常常幹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劉浩而言,鋼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劉浩從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電子琴,六歲的時候轉了鋼琴。小時候,劉浩的媽媽帶着劉浩到北京給劉浩找鋼琴老師,他和媽媽走了幾十間的鋼琴訓練班,可是那些鋼琴老師都不願意收他,這是為什麼呢,那些鋼琴老師怕他摸不到琴鍵,怕他看不到樂譜,後來,劉浩的媽媽帶他到鋼琴店去彈鋼琴,每當要回家的時候,劉浩就會哭着喊着不願離開鋼琴店,這時,他的媽媽就會拉着他的,告訴他:“你還要學習呢。”

劉浩的母親為了讓劉浩能用譜子來彈鋼琴,她用針和線一針一線地在牛皮盲譜上繡着音符,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家庭呀!

有人説幸福是什麼?現在我就為你解答。

幸福就是感恩,幸福就是幫助一些貧窮的人們,讓他們也得到應有的關愛,所以幸福無處不在!

有人説幸福到底在哪裏,幸福不在綠蔭下,也不在温室裏,它其實在辛勤的耕耘中,在那智慧的寶庫裏,還在你閃光的智慧裏,我們與幸福同行!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5

昨天,我觀看了中央一台的《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每年的開學之際都會陪伴我們,而且每期的主題都不同,這季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

首先是由成龍大哥給我們講了講他的夢想,他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他以前只是一個跑龍套的演員,他還説,他最擅長的是演“死屍”。後來,他慢慢的發展,最終成為了一個電影的主角。他拍打戲時,他全身都受過傷。

前面講了許多人的事蹟,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解海龍老師的拍照經歷,他用照片記錄了許多生活中的美好瞬間,後來他就想自己拍照到底是為了什麼?後來,他去拍的是山區裏的孩子的上學場景,那些山區裏的孩子的上學的地方比我們這裏的條件差得多,可他們依舊渴望知識,因為知識改變命運。當年的網上流傳着一張照片——“大眼睛女孩”蘇明娟,這個女孩渴望着知識改變命運,還有兩個男孩——“小光頭”胡善輝,“大鼻涕”張天義和整個山區的孩子都在渴望着。那些山區的孩子通過解叔叔的照片成功幫助了許多的孩子走上了上學路。

這裏還講了許多人努力,有人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了大學,有人收到通知書時還在家裏種菜,我們現在有更多的機會考大學,更好的條件考大學,我們一定要加倍努力。

另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非牛頓流體”,這個流體,在用力且快速拍打它時,它會堅硬如泥,但是,當你慢慢的將某一個物體插進去時,它就會慢慢的把這個物體陷進去,但是這個物體是很難拿出來的。接着,主持人撒貝寧讓小朋友們起來參加一個遊戲,在非牛頓流體上玩遊戲,所以在非牛頓流體上是不能停留的。在益智電台裏也有這樣一期節目。

這個節目讓我知道了我要如何去奮鬥,如何去創造,如何去努力,我在八年級中,我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能改變命運。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6

《開學第一課》在九月一日與我們正式見面了,作為一名中學生,《開學第一課》是我每年都必看的一檔節目。今年是我們敬愛的黨一百歲生日,我們在慶祝黨百年華誕的時候,《開學第一課》節目也給我們帶來很多有關祖國發展歷程中,很多值得我們學習與致敬的愛國事蹟與精神。

《開學第一課》作為全國中小學生新學期第一門課堂,一直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令人深思並感悟的事蹟故事,我們通過觀看領悟,不僅能清楚的知道祖國發展歷程中,都經歷過什麼艱難險阻,也能在品味節目的同時,開拓我們的眼界,讓我們的未來成長與學習,更具方向與目標,只有如此,才能在小小年紀的時候,擁有一顆踏實上進的學習之心。

一個國家的未來,除了看各個領域的建設發展,也要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頂上、替代;只有不斷的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我們的祖國才能建設的越來越美好,我們能擁有如今這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離不開一代代優秀共產黨員與先進人才的付出與貢獻。因此作為祖國新一代的繼承人,我們一定要像《開學第一課》節目的各位前輩學習,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學習他們那為了祖國發展,而不顧自身,不求回報的犧牲精神。

現在也許我們還非常的稚嫩,細小的手臂無法抬動哪怕粗壯一點的枝幹,渺小的身軀看起來是那麼的不起眼;但我們終究會長大,不斷的變高,不斷的變壯,直到我們的手臂可以撐起蒼穹,我們的身軀可以護於人前,利用自己那僅有的力量,也要不斷的為祖國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我們作為新中國未來的花朵,時代賦予在我們身上的歷史責任,都需要我們擁有過人的學識,充沛的體能才能實現。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斷汲取新知識,養成一個好身體,在《開學第一課》先輩們的目光中,一起不斷往更好更強的方向躍進。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7

不久前,我在綜合頻道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乘着歌聲的翅膀”為主題,有“有夢就有動力”,“有夢就要堅持”和“有夢就能出彩”三個課題。

節目用嘉賓演講,人物故事,互動體驗,文藝表演等寓教於樂的方式為我們呈現一堂別開生面的“夢想課堂”,在這個特別的課堂上,一個個因為擁有夢想而使生命變得更璀璨,使世界變得更美麗的普通人閃亮登場。而在這裏面讓我最感動的人是鋼琴大師朗朗和使用假肢的舞蹈老師廖智。著名的鋼琴大師朗朗曾經是個替補年,17歲的朗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亞明星演奏會上,戲劇性的緊急代替身體不適的安德魯瓦茲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他説:“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的。”朗朗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替補也能出彩,為夢想努力,有夢的人生就能出彩。廖智是綿竹漢旺鎮的美女舞蹈老師汶川大地震的倖存者,卻也在那次地震中失去了雙腿,想通過義演籌款給家鄉的人籌款捐衣年4月雅安地震發生後,她奔赴搶險救災一線當志願者。在節目裏,廖智表演了一曲《輪椅舞》,因為我自己也學舞蹈,我深深瞭解這個《輪椅舞》難在哪裏,她能和輪椅,舞伴配合得這麼好,真的很厲害!

我是一個比較懶的人,學舞蹈經常曠課,下課也不練習,因為老師教的舞步學過了,上課也不怎麼認真。但是看到了廖智老師就算雙腿殘疾還是堅持跳舞被她深深感動了,我應該向廖智老師學習,哪怕殘疾,也要堅持自己的夢想!

我喜歡跳舞,希望成為舞蹈家,雖然夢想的實現並非一朝一夕,但是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也並不晚,不要等我們老了才去後悔自己沒有為夢想去努力,無論你的夢想多難實現,只要努力了,就不會有遺憾了,我相信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加油!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8

馬上要開學了,我也即將踏入新學校的大門,開始一段新的生活。生活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可我,有些迷茫,不知要在這一頁上寫些什麼,又應該怎麼寫?於是,我觀看了每年都會給我不一樣收穫的《開學第一課》。

2018年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成龍先生就這個主題,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向我們展示了他是怎樣從別人唾罵的名不經傳的小明星到如今的中國名片的。

從被別人唾罵的名不經傳的小明星,到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喜愛的中國名片。我們簡直無法想象這是一段多麼艱辛的路程。單從拍電影受過的傷説渾身上下,從頭頂到腳尖,幾乎沒有一處是好的!他今年已經六十四歲了,時至今日,他拍武打戲還堅持親歷親為,不用替身。可是,他這樣做,是為了什麼?

沒錯,就是為了追夢。為了追夢,他將渾身的傷看作風清雲淡,為了追夢,他忍辱負重,在別人的唾罵下強忍淚水,堅持不懈。看到這裏,我恍然大悟,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就是因為我們有“創造向未來”的精神和我們想實現的夢。“創造向未來”其實正是我們逐夢的過程。但是,逐夢的過程是艱辛的,而且放棄了,也許就再也無法成功了。就像我三年級時心血來潮,去學習羽毛球。剛開始我還興致十足,因為動作很簡單,我覺得挺好的,可是練的動作越來越難,很多時候是不停地重複一個動作,又累又枯燥。於是,我泄氣了,後來再也沒有上過課。現在對比成龍先生和我,我吃的苦簡直像個笑話。為什麼成龍先生能堅持,而我卻不行?如果我堅持打毛球,説不定我早就成為班裏的運動健將了。

初中生活的新篇章已經開啟,過去的無法追回。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會做個有恆心、有毅力的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會超越自己,追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