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通用7篇)

欄目: 開學第一課 / 發佈於: / 人氣:2.75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通用7篇)

《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1

昨天,是九月一日,新生開學的第一天。我們陪同孩子一起觀看了央視一套播出的《開學第一課》大型公益演講。很受感觸!

誰都知道愛這個字,可關於愛的意義包含着什麼?或者説對其真正含義和份量理解多少,知悉多少呢?通過這台演講,我和班裏的孩子都有所感悟!

愛是承擔,愛是責任,愛是理解,愛是榮耀,愛是付出,愛是分享,愛是傳遞……諸多明星也參與了這場關愛活動中來,國家航天英雄楊利偉一番感人至深的真切話語道出了愛是榮耀意義所在。他還指出中國的飛船飛多高,就意味着我們國人在外國人面前頭抬得有多高。這是一份愛的榮耀和力量!再有新東方教育創始人俞敏洪先生的精彩演講,相信也讓很多孩子和家長深受啟發。特別是觀看了那位99歲藏族老人45年來每天如一日的升降旗儀式,雖然沒有國歌的旋律,沒有正式的旗杆。可在升旗的全過程中她一直都是仰視注目着天空。更體現了她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值得敬佩和愛戴!

還有年僅十四歲名叫馬鵬飛的瀋陽市某中學初一學生感人事蹟,更為感動!那麼幼小的心靈就承受如此多生活的重擔和壓力,讓人難以置信。父母過早離世,從小由奶奶含辛茹苦在艱苦生活中將其帶大。特別是因條件困難而致奶奶糖尿病沒得到及時醫治導致雙目失眠,更加讓人心疼。雖説對於小鵬飛來説,這是種生活的磨礪,可似乎也太過早(6歲開始做飯及承擔一切家務活)承擔了常人所無法承擔的經歷。孩子對奶奶的細心照顧和關心惹人心憐心疼。看着祖孫相依為命的那一幕幕感人畫面,惹得我與孩子們都不禁流淚了。也因此彼此深情地擁抱了一下。沒有言語的擁抱卻勝過千言萬語。孩子受到的感觸和他們的眼淚也是給我最大的欣慰!

一盞燈,一席話,一段路……有待我們去感悟,去體會。去實施。學會關愛,學會愛。這是開學的第一課,也是孩子們人生的又一轉折點。願我們的孩子在祖國的藍天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2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講了中國的文化,以“中華驕傲”做主題。共分為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載道、棋以明智、絲綢新路,多角度反映中國的傳統文化。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就是漢字。中國漢字發展到現在,有了四千多年的歷史。在慢慢漢字的演變過程中,至今發現最早的是陶器文字,然後是甲骨文,再到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和行書等九種字體。我們現在常用的是楷書,楷書寫出來的字方方正正,橫平豎直,讓人一目瞭然。這也是中國漢字與世界文字不同的優點,也預示我們中國人,做人做事,堂堂正正!

節目中,主持人撒老師指着一個奇特的字問同學們甲骨文中是什麼字?有同學説是“出”字,有同學説是“流”字,但都不對,我在想會不會是“川”字?最後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的王寧先生告訴我們這是“天”字。王教授還現場給同學們講解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漢字造字的意圖告訴我們:看清道路,奔向目標。一筆一劃中涵蓋豐厚的歷史底藴,漢字帶領我們感受過去,思考未來。它不僅是智慧的結晶,更是傳統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漢字記錄着中國人獨特的思考方式,中華精神價值的源頭。

到了後面,大家看到了吳京。暑假有看電影《戰狼2》的相信都非常非常崇拜他吧!包括我自己也是。吳京説:真正的英雄不是想如何戰勝別人,而是用這強大的力量來保護自己保護身邊的人。吳京的千錘百煉、自強不息無不彰顯着我國中華武術之精髓。

穿越五千年時光,走進中華文明的古老源頭,領略民族自強的風采,品味字裏行間的國家理想,開啟黑白二子間藴含的智慧。追根朔源,鑑古知今,這一課讓我受益匪淺!讓我自豪感倍增!

《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3

《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每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都不同,今年的主題為創造向未來,由此也引發了我的深思。

每當我遙望繁星點點的夜空,那茫茫夜空總使我產生一種神祕感,它那深邃、遙遠和無窮無盡讓我產生無限的遐思……

在我國古代科技還不發達的時候,就有天上人間的傳説,幻想着天上有皇宮、有玉帝、有王母娘娘、有天兵天將……《西遊記》中描述的孫悟空一個跟頭騰空而起十萬八千里,翻山越嶺不在話下,這就是人們在幻想着人能夠上天,而且能在極短的時間裏飛出很遠的距離,在當時科技還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只能憑空夢想,隨着科技的發展,夢想變成了現時——有了飛機、人造衞星、宇宙飛船,上天的目的實現了,這就是科技帶來的今天。科技在進步、人類文明在發展,這就是科技創造的未來。

《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4

每學期都進行應急避險教育;這一特殊的公益課由“潛能”、“團隊”、“堅持”“生命”四節課完美組成。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潛能需要激發,潛能會贏得生命的機會。堅持可以創造生命奇蹟,面對人生就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團隊精神的形成並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了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是一種真正的內心動力。面對災難,團隊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快樂是健康的金鑰匙,追求快樂,懂得快樂、善於快樂實在是一種智慧。正如在這次災難中的倖存者更要笑對新的人生。

通過《開學第一課》,我明白了,我們應該樹立生命意識。樹立“生命高於一切”的觀念,尊重生命,同時,培養生存能力。訓練應急避險技能。在汶川大地震中,安縣桑棗中學年輕的生命,他們這種捨生忘死,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大無畏英雄氣概,時刻激勵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長大了立志報效祖國。

《開學第一課》是我們小學生的良師益友,在它博大的胸懷裏,我不僅知道了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袁隆平爺爺等愛國、愛黨的科學家,更結識了白欣鑫、張敬知、練靖雯、李典怡等一大批新時代紅旗下的好少年,他們的故事,時刻都在感染着我,教育着我。要熱愛黨,熱愛自己的祖國。

中國共產黨就是一面最光輝、偉大的旗幟,它經歷了血雨腥風的考驗,還有什麼能讓這面光輝的`旗幟倒下?它經歷了曲折道路的考驗,還有什麼能讓這面光輝的旗幟偏向?我堅信擁有3億人民的支持,我們偉大的黨會高舉着這面光輝的旗幟,引領着我們中華炎黃子孫去創造更加輝煌的勝利。

《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5

我今天和爸爸、奶奶一起看了《開學第一課》。

第一課講的是“孝”。一開始放了一段視頻,是講有一個人,他把他的舊摩托車改成了一輛適合老人乘坐的摩托車,並且他還在摩托車上安裝了舒適的靠背,讓老人坐的更舒服一點。他記得他爸爸以前對他説想去旅遊,然後他就利用假期,叫上他爸爸一起去旅遊。他的爸爸現在72歲高齡了。他現在腿腳還利索,所以他帶他的爸爸去了很多地方,其中有一個算是很遠的地方就是北京,開着摩托去北京,已經是個不切實際的事了,但為了爸爸,他做到了。他在去的每個地方都照了很多照片。他回到家後把這些照片都貼到牆上,所以他們貼照片的牆上都是照片。這段視頻看完後它讓我明白了在父母年紀大以後一定要照顧他,要為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要幫助他們實現他們的想法。

第二課講的是“愛”。講的是一位叫秦勇的黑豹搖滾樂隊主唱,他兒子得了重度感統失調病,這種病需要人給予他長期的鍛鍊、無限的關愛,才能健康成長,於是這位主唱在2005年放棄了他的歌唱事業,專心的陪伴在兒子身邊。一陪就是11年,這11年裏他的兒子花了三年學會了説 “謝謝!”,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學會了騎自行車,在這幾年他們共同學會了愛自己、愛對方,也愛生活。

第三課講的是“禮”。老師請來了很多位空姐和兩位空少,他們上台時都拿着行李箱,穿得都很整齊,也很整潔。説話特別文靜,也特別有禮貌。後來老師們説要做個小遊戲,老師請了一些小朋友上台,他對一些小朋友説,我現在當一名飛機上的乘客,我會做出現很多不對的做法,每個人都要指出兩個以上的錯誤做法,然後老師就開始表演起來,他上面做的幾乎都不對,後來那兩個老師開始爭吵了起來,但是空姐每次都能很有耐心的對他們説不要吵了,你們做的都有不對的地方,在空姐的勸説下,他們停止了爭吵,成為了文明乘客。

第四課講的是“強”。裏面講的是有一位武術老師,他帶了很多的學生,這些學生其實都是來學舞蹈的,但大家也都很喜歡老師教的武術。練武很辛苦,但他們一起參加了很多武術比賽,取得了不少成績。這個故事告訴了我,要有一個堅強的體魄,要自強不息。

我會和爸爸、媽 媽一起來完成關於“孝、愛、禮”的學習,以他們為榜樣,做一個“三好學生”。

《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6

今天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成龍為大家講述了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實現個人和家國夢想的經歷,用親身經歷告訴廣大青少年迎接未來要永不言棄,堅持奮鬥,勇於探索,只有這樣才能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理想。對於一個國家來説,夢想是前進的動力,有夢想、有追求的國家是偉大的。記得中央電視台有一個著名的廣告詞:“中國夢”、“夢之藍”,那藍色的中國夢,藍得深沉而不蒼茫。

生命,對於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而青春,卻是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中最容易消逝的一段時光。我相信:夜空中的流星雖然短暫,但是它劃破夜空的一剎那,已經點燃了最美的青春。年輕的新中國、中國的青春是這麼美好,青春年華的夢想更是泛着燦爛的光芒!

放眼未來。我希望,十里荷塘、十里果香,到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悦,到處飄着瓜果的芳香。美妙年輕的歌曲,已經恬靜了人們的心房,已經告別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現在及未來的社會安詳和諧,人們安康樂業!

青春飛揚,承載着夢想的航舫。青春是活力的象徵,是奮鬥的代名詞。青少年懷着祖國強大的夢想,活力四射、朝氣蓬勃!所以説,青少年作為祖國下一代的主力軍,對於“中國夢”的實現有着不可懈怠的責任。青少年若能把握時間,擁有振興中國的夢想,一定能為今後中華民族騰飛做出巨大的貢獻!

實現民族振興、祖國強大,是世代中華兒女的夢想,已經經歷了幾百年的滄桑。我希望,這個夢想能在我們這一代青少年身上繼續發出耀眼的光芒!

我的夢中國青少年的夢!中國夢!

《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7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中,有一個環節讓我難忘,那便是“京劇小達人”王泓翔和虛擬歌手“犀”共同演唱的《墨梅》,這是傳統文化將與現代科技的碰撞,以次來表達中國人堅持夢想、不忘初心、努力奮鬥的風骨。

一位小説作家曾説:“我還是會相信,星星會説話,石頭會開花,穿越夏日的柵欄和冬季的雪花後,你終會到達”。我總是在想,人必於世間,當以何種姿態面對這個世界,叩經問史,朝山竭水,回答的聲音説,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初心給了我們一種積極進取的狀態。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説,創造的祕密就在於初學者的心態。初心正如一個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慾和讚歎。因為如此,喬布斯始終把自己當作初學者,時刻保持一種探索的熱情,他總是説:“現在的我仍然在新兵營訓練。”

初心也給了我們成長的內在力量。84歲時,星雲大師説:“我出家做和尚,是自願的。人生經歷這麼多挫折,始終不忘記,最初為什麼要出家。生活很辛苦,只要你不忘記最初為什麼開始,就心甘情願。不忘初心,就是力量。”

星星不畏太陽的不屑,在亙古的夜空中依舊閃耀着那一點微光,指引方向;水滴不畏磐石的阻攔,在時間的長河中執着那一份信念,終於穿石;我們不忘初心,恆定着那一份美麗的夢想,終將夢想花開,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