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報告

##開發區失地農民現狀調研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5W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開發區失地農民現狀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開發區失地農民現狀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摸清失地農民的有關情況,切實做好失地農民的安置及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根據上級有關精神,近期,開發區組織土地管理辦公室、安置辦公室及相關分管領導等人員,對開發區範圍內失地農民的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土地徵收和失地農民基本情況

(一)經濟技術開發區自20xx年啟動建設以來,在城市規劃區內,經依法批准,已統一徵收了土地13279.157畝,涉及失地農民1661户2426人。開發區失地農民失地後就業的或有其他固定收入的約佔總人數的30%,大部分沒有正式工作,但因徵地、地上附着物、拆遷款補償到位及時,人均都在10萬元以上,暫時沒有生活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

二、失地農民安置情況

一是規劃建設移民小區8處,總佔地面積2459.2畝,已完成建築面積21.4萬平方米,現已安置767户。二是為新區15個社共辦理社保1008人,其中整體加入社保且以年度交納社保金的493人,一次性交款後到達法定年齡且已領社保工資的256人,一次性交款後現未到達法定年齡未領社保工資的259人。三是為新區內150多名失地農民辦理了園林環衞工人臨時聘用申請登記手續,已分批安排20餘名失地農民從事園林環衞工作。四是低保暫沒人申請。五是商業用地安置已規劃選址,正在積極進行設計工作,爭取明年年初開工建設。

三、存在的問題

開發區成立以來,在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區直各部門的支持配合下,開發建設工作得到了快速發展,通過三年多的努力,一座交通便利、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備的現代化新區已基本建成。但隨着建設速度的加快和建成項目的增多,失地農民人數也越來越多,由於安置相對落後,且建成移民小區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通過本次輿情調研,主要表現為以下問題:

(一)各方面認識不足。一是農民認為土地是生活的保障,對社會保障不不甚瞭解。部分農民失去土地後心裏較虛,擔心以後沒有退路。有些農民儘管目前住上了小二樓,生活比較好,但由於沒有正式工作,收入不穩定,擔心以後的生活問題,希望有比較穩定的工作維持生活。二是有的失地農民沒有認識到養老保險的重要意義,生怕出資有去無回。

(二)失地農民就業非常困難。農民整體素質較低,很多沒有長遠打算,且近年得到政府補償較多,近期生活無憂,又愛好喝酒不願意吃苦,所以很多都是整天坐吃山空,令人擔憂。有的想找工作的失地農民,由於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術難度較大,就業困難重重。目前大多數失地農民主要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行業,如裝卸工、建築業等。

(三)醫療、教育沒有保障。醫療、教育支出大,部分農民不堪重負。調查農户中大多數家庭上有老,下有小,醫療佔有很大的'開支;有的兩個小孩同時在上學,讀中專、大專、大學的開支更大,農民靠本身的收入很難維持,更沒有資金為自己參加技術培訓

四、有關建議

隨着城市化建設力度的加大,土地徵用仍然不可避免,失地農民隊伍將越來越大,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關注失地農民問題。解決失地農民問題必須綜合考慮,統籌兼顧,既要有利於開發建設,又要從保障農民的生活需要出發,還要從保障農民長遠利益出發,探索制定深化體制改革的政策,從根本上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和出路問題,以維護社會穩定。

(一)儘快建立完善醫療、養老社會保障機制。在目前農村社會保障尚未立法,而且制度建設基本空白的情況下,應當儘快把失地農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實現與城鎮社會保障的對接。建立失地農民養老和醫療保障制度,其資金籌措應按國家、集體、個人及市場徵地主體“四個一點”的思路解決,明確各類徵地主體無論作何種用途的土地徵用,均應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塊作為農民失地後的社會保障金,並專户儲存、專門機構管理。引導農民從土地補償資金中拿出一點,有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補貼一點,政府從經營土地收益中拿出一點,購買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險。除此之外,還應在補償和分配上予以保障,一是退休年齡段農民因其已基本喪失勞動力,安置補償標準應適當提高。二是應考慮土地增值部分農民也有權享受,要探索新路子,逐步實現讓失地農民以多種方式比較持久地參與被徵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二)建立教育培訓保障機制。重視失地農民的教育培訓,一是加大以職業技術、崗位技能為重點的就業培訓,提高失地青壯年農民轉崗就業能力,建立健全以職業技術教育為主的、多層面的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網絡體系。二是對失地農民進行現代市場經濟知識和轉崗再就業技能培訓;四是把失地農民的培訓工作納入城鎮下崗人員再就業培訓體系。

(三)建立再就業創新機制。農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農民就業社會化、非農化和充分化。順利實現就業是解決失地農民生活來源,加快其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的重要保證。應按照市場化原則,制定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就業政策,建立城鄉統一的、平等的勞動力就業市場,實現城鄉統籌就業。引導和教育失地農民轉變觀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謀職業、競爭就業的自覺性和能力,積極主動地參加市場化就業。對吸納失地農民達到一定數量的二、三產業應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對失地農民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前提下,對消化失地農民、促進失地農民就業為主而興辦的二、三產業,政府應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同時,認真貫徹執行商業用地安置有關事宜,力爭實現失地不失業、農業轉商業、農民當老闆的既定目標,徹底解決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

經濟技術開發區

  二○○六年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