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張小嫻

張小嫻:你會想念你自己嗎

欄目: 張小嫻 / 發佈於: / 人氣:3.14W

引導語:金庸曾説:“關於愛情,你應該問張小嫻。”可是張小嫻的愛情,卻沒人問出答案。

張小嫻:你會想念你自己嗎

  年少時不愛玫瑰,覺得它俗豔,

  後來卻愛上香檳玫瑰,

  再後來,連紅玫瑰也不抗拒了。

  而今無論買香水或者護膚品,

  看到含玫瑰的,馬上眼睛一亮。

  這就是女人嗎?

  流年似水,終歸被玫瑰征服,從中看出了青春

  買了一瓶大馬士革玫瑰純露,每個晨光熹微的早上,

  喝水時加入幾滴,看花開花落,喝着玫瑰過日子。

  ——《你會想念你自己嗎》

11月北京落下雪花的時候,我裹緊大衣走在寒風中,想起那個愛把星星穿在腳上的女子。她沒有什麼珠寶,飾物也買得很少,喜歡亮晶晶的鞋子,它們是可以踩在腳下的星星。這個時候她在香港,也許穿着她喜愛的舒適毛衣,窩在牀上,思考着下一篇稿子怎麼寫——但她的文字其實是碎的,與其説是一篇篇,不如説是一段段。

張小嫻像一隻慵懶而高貴的波斯貓。她擅長觀察別人,卻又不是一個厲害的女人;她曾以為自己熱情而外向,後來才發現自己冷靜而內向。波斯貓愛粘人,卻可以安靜地等待你來撫弄它的毛髮;張小嫻享受孤獨卻又希望她愛的男人能來擁抱一下她。她還是喜歡一切漂亮的東西:有着大顆閃石的涼鞋,Abyss的柔軟毛巾,綠色的簡約風衣,Sybilla的小花手帕……同時相信男人漂亮的承諾,然後才明白失望其實也是一種美麗的事。這樣柔軟而細緻的女子,她用她的敏感的目光注視着這些在愛海中沉浮的男女。好希望能預言這世界啊,預言太準確的時候自己又會感覺害怕。

她也想不清楚,自己在書裏寫下的句子,怎麼就變成了泰戈爾的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在2000年版的《荷包裏的單人牀》中,她專門作了澄清:“別人都以為我是抄泰戈爾的,只有我和我的出版社知道我沒有抄,這真是最遙遠的距離。”也許有些人愛她,便是因為她從不爭搶,也不控訴。

人一旦擁有了獨立的能力,便不用再刻意渴求別人的認可。她只想美美地泡個雙蒸酒浴,直到臉上都帶上一抹嫣紅,再穿上白色的睡袍,帶着這樣温熱的美好的顏色滑進夢鄉。認同和安全感,她可以自己給自己。

《把天空還給你》和《月亮下的愛情藥》都是張小嫻的作品。1994年她的第一部《麪包樹上的女人》在《明報》上連載,因這本書她聲名鵲起,次年10月,她正式成為專職作家。如今,她已有了“麪包樹系列”“Channel A系列”“魔幻愛情繫列”“浪漫迷情繫列”“散文系列”等超過40部作品,平均保持着一年兩部作品的頻率。出的書多,但質量並不參差;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是關於愛情,她忠實於愛情。

《你會想念你自己嗎》是她今年的新作。

張小嫻老了,她已經48歲了。大概女人老了便開始熱愛回憶了,開始越來越想要留住什麼東西,正如她在《你會想念你自己嗎》中寫下的一段文字:年少時不愛玫瑰,覺得它俗豔,後來卻愛上香檳玫瑰,再後來,連紅玫瑰也不抗拒了。而今無論買香水或者護膚品,看到含玫瑰的,馬上眼睛一亮。這就是女人嗎?流年似水,終歸被玫瑰征服,從中看出了青春。買了一瓶大馬士革玫瑰純露,每個晨光熹微的早上,喝水時加入幾滴,看花開花落,喝着玫瑰過日子。從前她的作品中幾乎找不到一幅插圖,清一色的黑色文字;到了《謝謝你離開我》,開始採用全綵印刷,並加上了法國插畫大師的親繪唯美插圖;這本《你會想念你自己嗎》,文字的佔比變小了,大量地加入了她和陶立夏的攝影作品。她像個小女孩般開心地和讀者分享自己愛穿的衣服、愛用的舊物、愛讀的好書、愛聽的歌曲還有愛看的老電影。就像旅遊的時候一定要拍照,喜歡的書一定要買下,和他一起看過的電影一定要留下票根,女人總是這樣,愛為美好的事物留下證據,她大概也怕老去,她還是想念年輕時的自己。

她一步步走近了50歲的門檻,卻過得越來越像15歲。日子是過一天少一天的,所以只有好好地過,不能對不起自己;文字越來越美好,也沒有枉費讀者這些年的鐘愛和等待。大約每一個讀者,都從她那裏找到了繼續相信愛的勇氣。

愛情不過是含笑飲毒酒,雖然深知如此,他遞過來的那一杯還是一飲而盡。“我們遇到的人,都並非偶然。無論他們給予的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來度我的。深深愛着我,把我捧在掌心裏的,是用愛來度我。傷害我,浪擲我的深情的,是用苦來度我,使我學會自愛,覺悟無常。”愛情是生活的調劑,我們遇到過的每一個人,他們有的是苦酒,有的是酸醋,有的是蜜糖。張小嫻從來沒有在我們身邊陪伴我們,但是她用文字告訴我們,原來愛情背後有這麼多玄機。

我想,如果他想讓你做他的女朋友的時候,你是不會拒絕的。

所以你需要張小嫻。

10月份她在西單圖書大廈辦《你會想念你自己嗎》的籤售會的時候,我去了現場。她坐在椅子上,三四個負責人分列在兩邊站着,她們一本接着一本地把書遞給她,她一本接着一本地簽着。她穿着一貫喜歡的深色裙子,臉上不知道是疲憊還是失神的微笑,一米六三的她不算高大,坐在人羣中便顯得更小了。

讀者中有男有女,有牽着小孩來的,有替老婆來的,有揹着書包來的。有個男孩子簽了字以後還不肯走,站在離她比較近而又不妨礙她的地方,她沒看到的時候,他已經拍了好幾張合照。

她還沒有伴侶,她還在戀愛中。

人們總喜歡稱呼她為愛情專家,稱呼她為“全球華人的愛情知己”。從1994年聲名大噪至今,她的粉絲很多都已擁有了自己的家庭,甚至他們還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張小嫻仍在戀愛着。我們不知道誰是他的那位男士,但我們猜測,他不是一個帥哥,更不是一個浪子。歸根到底愛情還是看機遇,大部分人所期待的容貌、金錢,在她看來不過是附帶的條件。只要那個人是她愛的,她不會介意她帥不帥、有沒有錢;那個人如果被她愛着的同時還能擁有容貌和金錢,那自然更好了。那位男士肯定也不會是她的前男友。她不愛和前男友聯繫。

最初的時候我以為麥當勞已是珍饈,在街上看見了就走不動路,後來竟然也厭倦了,我不再愛香氣撲鼻的炸雞,反而愛上清淡的煮白菜。大概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時間也使人忘記愛情。我們曾經都渴望愛情是一場盛宴,最後想要的是一家子的尋常晚飯。曾經想和他牽手走遍世界的那個人,最後我想與他老在自家的餐桌邊。西紅柿炒雞蛋、涼拌苦瓜、豆漿油條……最後的一天,我們會選擇吃什麼?世間男女,瑣碎如斯,飲食亦是一種情事。

金庸曾説:“關於愛情,你應該問張小嫻。”可是張小嫻的愛情,卻沒人問出答案。不知道張小嫻最後會和誰共度餘生,又或是一輩子戀愛。生活中可以沒有愛情,愛情卻必須要去過生活的;張小嫻可以沒有愛情,可愛情沒有了張小嫻,就失去了解讀者。如果張小嫻不想念自己,愛情也會想念她。

  “人不是因為遇到一個人而改變自己,

  而是你內在很想改變,

  你會注意到那個可以改變你的人,

  只有在那一刻,

  你的耳朵才能夠聽到遠方的呼喚。

  無法從焚心般的慾望解脱出來,

  便無法得到內心的喜悦和平靜。”

  ——張小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