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林清玄

林清玄最美的散文三篇

欄目: 林清玄 / 發佈於: / 人氣:7.69K

林清玄最美的散文一:跌倒

林清玄最美的散文三篇

在百貨公司的玩具部,見到一個孩子因急着看玩具,急速奔跑而跌倒了,發出巨大的響聲。

旁邊看着的大人都驚呼着:“這一下一定跌得不輕!”

沒想到,那看來只有五六歲的孩子立刻跳起來,看着旁邊一臉驚慌的大人,粲然地微笑,馬上跑過去看他的無敵鐵金剛了。

我對一起逛百貨公司的太太説:“這如果是一個大人,可能立刻就要送醫院急診了。”

確實,如果我們像一兩歲的孩子學步一樣,整天跌倒,我們可能要一直住在醫院裏。如果我們像五六歲的孩子整天衝撞倒地,可能要常常在醫院掛急診。

小孩子為什麼一直跌倒而無礙呢?

我想是因為他們不恐懼跌倒,也不抗拒跌倒,跌倒是必然的,站起來也就成為必然,大人又恐懼、又抗拒跌倒,一跌倒自然就受傷了。

另一個原因是,小孩子活在眼前,在站起來的那一刻,馬上就把跌倒的痛楚忘記。

第三個原因是孩子的身心柔軟,像是一隻小貓一樣,能在跌倒時減少傷害。

最後的原因,是要感謝天思,上天有好生之德,給孩子一個面對跌倒的本事。

我從孩子跌倒而不受傷的那一幕,似乎找到一些哲學,在真實的生活裏,我們也會跌倒,如果我們能不恐懼、不抗拒,活在眼前,身心柔軟,常懷感恩之心,跌倒就不會受傷了。

林清玄最美的散文二:鴕鳥的智慧

讀到一本講鴕鳥的書,説到鴕鳥不但是行動快速、深具力量,而且是非常有智慧的動物

“鴕鳥是有智慧的動物”,這個觀點對常以謬誤的眼光看鴕鳥的人,確實是全新的見解,固為平常我們罵那些不能面對事物、沒有勇氣的人,叫作“鴕鳥心態”,而對於愚笨的人,我們就直接叫“鴕鳥”了。

那是因為從前的動物學家研究,鴕鳥遇見危險時,會把頭埋在沙堆裏。

但是,鴕鳥豈是這麼笨的動物?

新的動物學家已經證明從前的錯誤,鴕鳥在遇見危險時,如果是平時,它會奮力的逃開,如果是孵卵的時候,它會把長脖子沿着地面伸長,把頭隱藏在沙堆後面,以保護自己的孩子,免於受到傷害。

鴕鳥的這種行為是深有智慧的,因為高大的身軀再加上伸長的脖子,即使數裏外的敵人也看得見,如果把自己扮成沙丘的樣子,就不容易被發現了。

鴕鳥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而發展出來的智慧,使我深受感動,原來鴕鳥並不是愚笨無知的,由於人用無知的眼睛看它,才使我們有了愚笨的知見。

不只鴕鳥如此,像我們隨處可見的變色龍、枯葉蝶、竹節蟲、人面蜘蛛等等微小的眾生,為了保護生命,繁衍後代,都發展出多麼細膩的智慧呀!

因此,對於眾生,我們不可輕輕估量,眾生的心靈實在隱藏了深奧的寶藏,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就以鴕鳥來説吧!鴕鳥在求偶的時候喜歡跳舞,它們跳起舞來的那種熱勁,就像是非洲戰士的戰舞,我在影片上看過鴕鳥跳舞,配上搖滾音樂,使鴕鳥的舞步充滿激情的熱力和抒情的`浪漫,彷彿是舞台上經過長期演練的搖滾歌手。

對於這麼有智慧,有感情的眾生,誰忍心傷害它呢?

但是,鴕鳥在世界上的數量也日漸稀少了。

林清玄最美的散文三:無心才能心安

最近廣欽老和尚一百零五歲誕辰,朋友找我去演講,談談老和尚的生平與修行。

閨欽老和尚是當代的高僧,有甚深的禪定,終生倡導唸佛法門,可以説是禪淨雙修的典範。他的神異事蹟很多,例如在深山坐禪、降伏猛虎、大蛇皈依,在泉州就是有名的伏虎和尚。例如他曾進人禪定長達四個月的時間,呼吸與脈搏完全停、止,經弘一法師三彈指,才從定境中出來,使弘一法師讚歎説:“這麼深的禪定,古今少有。”

又例如,他在三十六歲時,因睡晚了延誤打板時間,深自懺悔,從此立志不倒單,長坐不卧,終生不睡牀長達六十年,臨終也是坐化圓寂。

再例如,他七歲開始素食,由於在山中修行之故,從五十歲後只吃水果,不再火自,在台灣被尊稱為“水果師”。

又例如,除雨天之外,夜間喜歡在草地林間靜坐,凡是他靜坐之處丈內方圓,露水不濕,也無蚊蟲,被目為神異。

這些修行事蹟,廣欽老和尚的弟子和一般佛子都口耳相傳,知之甚詳。但是廣欽老和尚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常教人“老實唸佛”,一天無事,可以老老實實唸佛,那是最幸福的事了。這是經歷過千難萬磨的苦行之後,真正的慈悲,因為要像他那樣悟道太艱難了,唸佛是最簡單可靠的。

在廣欽老和尚的教化中,我覺得最受用的是他常講無心、隨緣、破我執。

他説:“怎樣才能心安?就是要無心。”“西方在哪裏?在自己的心中,心中無事、無煩惱,就是西方。”“善知識在哪裏?在心。”“修行不能執著,執著即生煩惱。”

“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是功夫。”

“平常即對任何事無掛礙,免得臨命終時,念頭一到,就要繼續輪迴了。”

“一切都不計較,日常生活中不起分別心,就是修苦行。”

“無色相之心,才是學佛。”

廣欽老和尚不識字,所以他的教言全是自己生命的體驗,他的世壽有九十五歲,但一生平淡、自然、隨緣、無掛礙,應該得力於他的無心吧!

甚至在他圓寂的時候,遺言也是“無來無去無大志”(沒有來也沒有去,沒有事情),每想到廣老的這句話,就彷彿看見了鳥飛於空中、雲無心出岫、風自由自在。

老和尚很少提到經典,但他説:“經典就是路徑,所以看經才知道修行的路是怎麼走。”又説:“《心經》裏,‘自在’兩個字最重要。”

廣欽老和尚生前,很少講經、很少做法會,也很少趕經仟,他總是坐在一張舊藤椅上,像一座山,讓景仰的人朝聖。因為他,土城的荒山成為聖地、六龜的僻野成為寶殿;因為他,使盛唐禪師的氣象,在台灣靈光一閃。

如今,青山依舊在,廣欽老和尚不在了,不,他是化成許多虛空的山,存在無數人的心裏,只要一想到他那莊嚴的坐姿、慈悲的臉容,心裏就安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