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老舍

老舍《養花》的教學反思

欄目: 老舍 / 發佈於: / 人氣:6.64K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舍《養花》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舍《養花》的教學反思

老舍《養花》的教學反思篇1

《養花》是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綜合複習”中的第一篇課文,老舍先生用樸實的語言寫了養花過程中的真實感受,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情感。

參考“綜合複習”的使用説明及練習提示,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藉助字典或聯繫上下文認字、理解詞語的方法。

2、檢查綜合運用各種方法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的能力。

3、自讀自悟,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4、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並能表達其中的樂趣。

在這節課中,我以飛花令引入課題,孩子們在誦讀描寫花的詩句中開始了學習,接着交流了作者的相關資料,尤其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語言樸實、幽默,生活氣息濃厚,藴含的哲理耐人尋味。課文是個很好例子,引着孩子們去發現和感悟生活中的許多細小的美。

課件使用,音樂的播放,增強了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孩子們在讀書中感受到作者對花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這節課中我還使用了結構圖來幫助孩子們梳理文章脈絡,導圖的方式可以延伸到其他章節的學習中,這樣,孩子們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知識的系統,進行歸類和分析。

老舍《養花》的教學反思篇2

《養花》這篇課文是老舍比較有名的一篇散文,無論是文章的思想、結構,還是語言的表達都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範文。結合本班同學作業中常出現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在欣賞作者的譴此造句中感悟作者的語言魅力,體會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底,以此受到薰陶,紮實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

一、區別“須”與“需”。

在學生的作業中,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使用的情況屢見不鮮,有的甚至十遍八遍地更正仍然不見效。例如《養花》一課中出現的'“既須勞動,又長見識”中的“須”,很多學生就與“需要”的“需”混為一談。教學中,我問學生,作者為什麼不用“需”,而用“須”。通過分析比較,學生們不但明確了兩字的異同,而且進一步體會到了老舍用詞的準確。更可喜的是,在後來的作業和考試中,同學們都能準確地使用這兩個字。

二、適時背誦,積累好詞句。

語文的學習,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其中積累好詞好句很重要。這種語文的實踐活動應適時在課堂上落實。在教學《養花》時,當同學們找到概括老舍養花樂趣的那句話時,我決定把這一重要的句子板書出來。利用板書的間隙,我鼓勵學生把它背下來,看誰背得又快又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我邊板書,他們邊背。待我板書結束,他們中的大部分同學已背下句子。這樣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可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處理預設與生成,會使我們的教學更有實效性。

老舍《養花》的教學反思篇3

《養花》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講述了“我”養花的情形,從中感受到養花既須勞動,又長知識,能給人們帶來樂趣,抒發了“我”愛花、愛養花,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養花》是小學課本的傳統篇目之一,作為名家名篇,研究這課的老師自然不少。大多數教學設計總是以“感受養花之樂”作為中心話題,以“找樂趣——談樂趣——讀樂趣”為教學思路,這種教學的不足是:

首先,忽視了對老舍先生的愛花之情的感悟。正是因為老舍先生愛花情深,才有了養花之事和養花之樂,脱離了愛花之情來談養花之樂,恰似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次,就樂趣談樂趣,學生的思考呈開放性,但流於瑣碎、零散,缺乏整體感和層次性。

第三,如何理解“憂和淚也是一種樂趣”成為難點。

在反覆閲讀中,我漸漸感受到作者傳遞給讀者的不僅僅是養花之樂,文中處處洋溢着作者的愛花之情,兩種情感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相應成趣!另外,老舍先生用自己豐富的情感去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這些豐富的情感——“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這也是一種樂趣呀!同時,在字裏行間,還藴含着許多發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等等。

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們明確了學習思路:體會愛花之情——理解養花之趣——體驗育花之理。“愛花之情”是“養花之趣”的前提和基礎;“育花之理”是“愛花之情”和“養花之趣”的提高與發展。

老舍《養花》的教學反思篇4

《養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出自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樂趣》。這篇文章充分發揮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寫作特點。其“形散”表現在,從“我愛花,也愛養花”入手,大致寫了老先生選花、養花、賞花的事兒,其中又穿插了養花的目的、養花的傷心事,最後落腳在“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繼續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上。隨心而發,隨性而為,沒有一個特別明朗的脈絡結構,而且第一段的“我愛花,也愛養花”和最後一段的“養花的樂趣”兩句是學生尋找中心句時容易混淆的兩個句子。總之,中心不明確、脈絡不清晰。其“神不散”又表現在圍繞一個“愛”字,寫老先生愛花、愛養花的一系列有關的事,字句平實,卻處處見老先生高雅的養花之樂。

在教學《養花》時,我的第一課時目標設定了4個:

1、檢查生字、課文的預習;

2、理清課文脈絡結構;

3、瞭解文章中心思想;

4、品讀選花的段落。

都順利地完成。這節課被陳主任聽課,課後她提出問題:六年級的學生學語文,除了基本的語文知識與能力,還應當有精神與文化的滋養,不然語文學習就太流於表面。也同時提出了修改建議:在第二課時,抓住最末段的“憂”與“淚”深入理解為什麼“憂”與“淚”也會成為樂趣,從而促進學生對生活的深入思考與理解。

在第二課時,在“從哪些語句可見老舍先生愛花、愛養花”這個大問題下,刻意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搬花搬得筋疲力盡也“有意思”,為什麼菊秧被砸死也能讓我們感受到老舍養花的樂趣。在這兩處的鋪墊下,最後一段出現“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時,學生很自然就理解了:因為愛,所以喜悦憂愁、歡笑淚水都是難得的快樂。

當學生的感情體悟深入到這一層,他們在生活中享受自己的樂趣時,成功了自然歡喜,遭受挫折了,也能有一定的承受和應對的能力了。學語文,容易在知識的層面簡單,不要忽略在精神與情感的海底去深刻,切記切記。

老舍《養花》的教學反思篇5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我努力追尋着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併力求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別具特色。在《養花》公開教學時,我採用了別開生面的教學形式,即聘請三位同學做老舍的代理人,而後請下面的同學就課文內容及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向“老舍”發問。但是獨領風騷的外在形式並沒有使內在的內容得到充分的體現和展露。相反,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顯得有點零亂無章,而我聲情並茂的解析和總結也沒起到力挽狂瀾的成效。

新課改滋潤着我的課堂教學,並使之充滿生機和活力。但由於我過於注重其外在的表現形式,而使《養花》這篇膾炙人口、耐人尋味的文章並沒有得到合理的、預期的教學效果。思來想去,這篇文章樸實無華、於平淡中藴涵着深刻的意味和道理。教學中更應側重於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教師應相機抓住文中一些重點句子適時引導、點撥,反覆朗讀,使生情感得到昇華,讓淺顯的道理銘刻於學生心中。

繁文縟節,新穎的外殼並不是新課改的精髓所趨,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還在於通過一些精心設計的、別出心裁的教學手段來為教學內容服務。畢竟,內容主宰着一切外在形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