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季羨林

季羨林的名言摘選

欄目: 季羨林 / 發佈於: / 人氣:9.47K

季羨林是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小編整理的季羨林的名言摘選,供參考!

季羨林的名言摘選

1、 樓門外的人行道,不光是掃,而且是用肥皂水洗。人坐在地上,決不會沾上半點塵土。德國人愛清潔,聞名全球。德文裏面有一個詞兒 Putzteufel, 指打掃房間的潔癖,或有這樣潔癖的女人。 Teufel 的意思是“魔鬼”, Putz 的意思是“打掃”。別的語言中好像沒有完全相當的字。我看,我的女房東,同許多德國婦女一樣,就是一個不折不扣“清掃魔鬼”。 ——季羨林 《留德十年》

2、 《世説新語·任誕等二十三》第一條就講到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常集於竹林之中,肆意酣暢”。這是一羣酒徒。其中最著名的劉伶命人荷鍬跟着他,説:“死便埋我!”對死看得十分豁達。實際上,情況正相反,他們怕死怕得發抖,聊作姿態以自欺欺人耳。 ——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

3、 四十年代中葉的香港同今天的香港,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地少人多,但是不相同的地方卻一目瞭然:那時的香港頗有點土氣,沒有一點文化的氣息,找一個書店都異常困難。走在那幾條大街上,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頭頂上那些鴿子窩似的房子中鬧聲極大,打麻將洗牌之聲,有如懸河瀉水,雷鳴般地傾瀉下來;又像是暴風驟雨,掃過遼闊的大原。讓我感覺到,自身確確實實是在人間,不容有任何幻想。在當時的香港這個人間裏,自然景觀,除了海景和夜景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可看的。因為是山城,同重慶一樣,一到夜裏,萬燈齊明,高高低低,上上下下,或大或小,或圓或方,有如天上的星星,並輝爭光,使大家覺得,這樣一個人間還是蠻可愛的。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4、 雖然在清華大學時都是同學,但因行當不同,接觸並不多。此時卻被迫聚在一起,幾乎都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我們閒坐無聊,便上天下地,胡侃一通。我們都是二十三四歲的大孩子,閲世未深,每個人眼前都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堆滿了玫瑰花,閃耀着彩虹。我們的眼睛是亮的,心是透明的,説起話來,一無顧忌,二無隔閡,從來沒有談不來的時候,小小的車廂裏,其樂融融。也有一時無話可談的時候,我們就下象棋。物理學家王竹溪是此道高手。我們五個人,單個兒跟他下,一盤輸,二盤輸,三盤四盤,甚至更多的盤,反正總是輸。後來我們聯合起來跟他下,依然是輸,輸,輸。哲學家喬冠華的哲學也幫不了他。在車上的八九天中,我們就沒有勝過一局。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5、 我主張,一個人一生是什麼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在某一階段上,自身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決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這樣的文章決不應任意刪削或者乾脆抽掉,而應該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6、 我能逃,然而,寂寞又跟上我了呀! ——季羨林 《寂寞》

7、 此外,我還旁聽了或偷聽了很多外系的課。比如朱自清、俞平伯、謝婉瑩(冰心)、鄭振鐸等先生的課,我都聽過,時間長短不等。在這種旁聽活動中,我有成功,也有失敗。最失敗的一次,是同許多男同學,被冰心先生婉言趕出了課堂。最成功的是旁聽西諦先生的課。西諦先生豁達大度,待人以誠,沒有教授架子,沒有行幫意識。我們幾個年輕大學生——吳組緗、林庚、李長之,還有我自身——由聽課而同他有了個人來往。他同巴金、靳以主編大型的《文學季刊》是當時轟動文壇的大事。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8、 "“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身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佔‘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為此,我在這裏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學大師”的桂冠摘下來。 ——季羨林"

9、 “吐火羅文殘卷只有中國新疆才有。原來世界上沒有人懂這種語言,是西克和西克靈在比較語言學家W.舒爾策(W.Schulze)幫助下,讀通了的。他們三人合著的《吐火羅語語法》,蜚聲全球士林,是這門新學問的經典著作。但是,這一部長達五百一十八頁的煌煌鉅著,卻決非一般的入門之書,而是異常難讀的。它就像是一片原始森林,艱險複雜,歧路極多,沒有人引導,自身想鑽進去,是極為困難的。讀通這一種語言的大師,當然就是最理想的引路人。 ——季羨林 《留德十年》

10、 談到口試,我想在這裏補充兩個小例子,以見德國口試的情況,以及教授的權威。 19 世紀末,德國醫學泰斗微耳和( Virchow) 有一次口試學生,他把一盤子豬肝擺在桌子上,問學生道:“這是什麼?”學生瞠目結舌,半天説不出話來。他哪裏會想到教授會拿豬肝來呢。結果是口試落第。微耳和對他説:“一個醫學工作者一定要實事求是,眼前看到什麼,就説是什麼。連這點本領和勇氣都沒有,怎能當醫生呢?”又一次,也是這位微耳和在口試,他指了指自身的衣服,問:“這是什麼顏色?”學生端詳了一會,鄭重答道:“樞密顧問(德國成就卓著的教授的一種榮譽稱號)先生!您的衣服曾經是褐色的。”微耳和大笑,立刻説:“你及格了!”因為他不大注意穿着,一身衣服穿了十幾年,原來的褐色變成黑色了 ——季羨林 《留德十年》

11、 “在沒有出國以前,我雖然也知道留學生的泄氣,然而終究對他們存着敬畏的.觀念,覺得他們終究有神聖的地方,尤其是德國留學生。然而現在自身也成了留學生了。在柏林看到不知道有多少中國學生,每人手裏提着照相機,一臉滿不在乎的神氣。談話,不是怎樣去跳舞,就是國內某某人做了科長了,某某做了司長了。不客氣地説,我簡直還沒有看到一個像樣的.人.。 ——季羨林 《留德十年》

12、 這裏鬥爭的對象也是外交代表。我們去見外交特派員郭德華,商談到上海去的問題。同在西貢一樣,船期難定。這就需要特派員大力支持。我們走進他那寬敞明亮的大辦公室。他坐在巨大的辦公桌後面,威儀儼然,戴着玳瑁框的眼鏡,留着小鬍子,面團團如富家翁,在那裏擺起架子,召見我們。我們一看,心裏全明白了。俗話説“不打不成相識”,看樣子須要給他一點顏色看。他不站起來,我們也沒有在指定的椅子上就坐,而是一屁股坐到他的辦公桌上。立竿見影,他立刻站起身來,臉上也有了笑容。這樣一來,乘船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季羨林 《留德十年》

13、 第三派可以陶淵明為代表。他的意見具見他的詩《神釋》中。詩中有這樣的話:“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此舉?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他反對酣酒麻醉自身,也反對常想到死。我認為,這是最正確的態度。 ——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

14、 一個人要想精通本國語和外國語,必須付出極大的勞動;窮一生之精力,也未必真通。可是要想達到一般交際的目的,又似乎非常簡單。洋涇浜姑無論矣。有時只會一兩個外國詞兒,也能行動自如。 ——季羨林 《留德十年》

15、 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

16、 我也算是一個研究佛教的人。我既研究佛教的歷史,也搞點佛教的義理。但是最使我感興趣的卻不是這些堂而皇之的佛教理論,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些迷信玩意兒,特別是對地獄的描繪。這在正經的佛典中可以找到,在老百姓的口頭傳説中更是説得活靈活現。這是中印兩國老百姓集中了他們從官兒們那裏受到的折磨與酷刑,經過提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然後形成的,是人類幻想不可多得的傑作。誰聽了地獄的故事不感到毛骨悚然、毛髮直豎呢? ——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

17、 我一輩子考試的次數成百成千,從小學一直考到獲得最高學位,但我考試的運氣好,從來沒有失敗過。這一次又撞上了喜神,北大和清華我都被錄取,一時成了大家羨慕的對象。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18、 夢裏遇到母親,我哭着醒來。醒來再想捉住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季羨林

19、 在舊中國,清華西洋文學系名震神州。主要原因是教授幾乎全是外國人,講課當然用外國話,中國教授也多用外語(實際上就是英語)授課。這一點就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夷考其實,外國教授幾乎全部不學無術,在他們本國恐怕連中學都教不上。因此,在本系所有的必修課中,沒有哪一門課我感到滿意。反而是我旁聽和選修的兩門課,令我終生難忘,終生受益。旁聽的是陳寅恪先生的“佛經翻譯文學”,選修的是朱光潛先生的“文藝心理學”,就是美學。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20、 "時光流逝,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身的預算。有人説,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 歎息時多。 ——季羨林"

21、 但是,我從來也沒有想到,把這些輕夢或者噩夢從追憶中移到紙上來。我從來沒有感到,有這樣的需要。我只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伏在枕上,讓逝去的生命一幕一幕地斷斷續續地在我眼前重演一遍,自身彷彿成了一個旁觀者,顧而樂之。逝去的生命不能復歸,也用不着復歸。但是,追憶這樣的生命,意識到自身是這樣活過來的,陽關大道、獨木小橋,都走過來了,風風雨雨都經過了,一直到今天,自身還能活在世上,還能追憶往事,這難道還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嗎? ——季羨林 《一生的遠行》

22、 這幾年,我們家庭的經濟情況頗為不妙。每年寒暑假回家,返校時籌集學費和膳費,就煞費苦心。清華是國立大學,花費不多。每學期收學費40元;但這只是一種形式,畢業時學校把收的學費如數還給學生,供畢業旅行之用。不收宿費,膳費每月6塊大洋,頓頓有肉。即使是這樣,我也開支不起。我的家鄉清平縣,國立大學生恐怕只有我一個,視若“縣寶”,每年津貼我50元。另外,我還能寫點文章,得點稿費,家裏的負擔就能夠大大減輕。我就這樣在頗為拮据的情況中度過了4年,畢了業,戴上租來的學士帽照過一張相,結束了我的大學生活。 ——季羨林 《此情可待成追憶》

季羨林的人生智慧

談人生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説,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考慮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裏攥滿了鈔票,白天兩頓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鑽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身為什麼活過一生。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吁短歎。即使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温飽,然而也終日忙忙碌碌,被縛於利索。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知道為什麼活過一生。

談讀書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我讀的書可謂多而雜,經、史、子、集都涉獵過一點,但極膚淺,小學中學階段,最愛讀的是“閒書”(沒有用的書),比如《彭公案》、《施公案》、《洪公傳》、《三俠五義》、《小五義》、《東周列國志》、《説岳》、《説唐》等等,讀得如醉似痴。《紅樓夢》等古典小説是以後才讀的。讀這樣的書是好是壞呢?從我叔父眼中來看,是壞。但是,我卻認為是好,至少在寫作方面是有幫助的。

至於哪幾部書對我影響最大,幾十年來我一貫認為是兩位大師的著作:在德國是亨利希·呂德斯,我老師的老師;在中國是陳寅恪先生。兩個人都是考據大師,方法縝密到神奇的程度。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個人興趣之所在。我稟性板滯,不喜歡玄之又玄的哲學。我喜歡能摸得着看得見的東西,而考據正合吾意。

談朋友

人類是社會動物。一個人在社會中不可能沒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搏鬥。在這一場搏鬥中,如果沒有朋友,則形單影隻,鮮有不失敗者。如果有了朋友,則眾志成城,鮮有不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