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郭沫若

郭沫若傾心的藝術王國

欄目: 郭沫若 / 發佈於: / 人氣:2.02W

1978年的初夏,郭沫若先生躺在病牀上,他已經不能寫詩,不能編劇了,也即將告別他鐘愛的考古事業,但他還在關心着一個藝術之國——中山國。十年前,他曾經親自到滿城漢墓,仔細和中山靖王劉勝對話,撫摸傳奇的金縷玉衣。他聽説了平山縣又發現戰國中山國王陵,並出土了大量銘文,囑咐身邊的人給他拿銘文拓片來看,他要用生命的最後餘光去撫慰他傾心的中山藝術。

郭沫若傾心的藝術王國

中山的神祕,中山青銅器的精美,中山的悲歌慷慨,這些都使郭沫若終生惦念不忘。他曾説過這樣一段話,表達他仰慕中山的情感:

中山是個藝術的民族,但隨着時間的流逝,它那深沉悲壯的歌聲,它那婉約清麗的琴聲,它那婀娜多姿的舞步,我們無緣傾聽和欣賞了,只有屬於兩千年前那些精美絕倫的遺物還留在我們的視線中,不時提醒我們:腳下這塊土地上,曾經有一個叫白狄的民族,建立了一個盛極一時的國家,如今……一切的繁華都如那春日的小雨,隨時光的流逝隱遁於地下,我們努力地去想象那曾經的亭台樓閣,那曾經的金戈鐵馬,那曾經的絲絃笙歌……

讀到這樣充滿濃濃深情的文字,我輩為之慨歎,我們生於斯長於斯,似乎沒有人表達過如此美好熾烈的心懷。我們要感激郭沫若先生的關注,也為中山藝術感到驕傲,自然也要為我們研究的不夠深入,甚至為我們情感的“稀薄”而感到慚愧。

中山的確是個富有藝術氣息的地方。《史記?貨殖列傳》中曾記載了中山一帶的風俗:中山地薄人眾,有大量商紂王朝沙丘的“殷地餘民”,丈夫“好氣任俠,相聚遊戲,悲歌慷慨”,並且善於製作一些精巧的物品,手藝高超,大概因為心靈手巧,所以“多美物,為倡優”;女子則鼓瑟鳴琴,邁着類似於今天的芭蕾舞步,“遊媚富貴,入後宮,遍諸侯”。

並且史記中還記載了中山國人對音樂的酷愛程度,不但富貴人重視,就連“家無斗筲”的窮人也是“鳴琴在室”(見《鹽鐵論?通有》),琴瑟之類的樂器普及率之高,是其他地區所望塵莫及的。或許正是因為有着廣泛的基礎,才使得中山國音樂、舞蹈藝術聞名遐邇。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我們今天無緣聽到那些美妙的樂歌,但戰國中山王墓出土了精美的編鐘、石磬以及鈴、鐃、鐸等大量樂器,都為我們研究其音樂藝術提供了幫助。經專家測定,中山王墓出土的一組14個編鐘,音域恰為三個八度,其音列結構與周王室用鍾一致。並且通過中山樂器的發展變化更加充分證明,那個時代七聲新音階已經確立,這對我國幾千年的音樂藝術都有重要影響!或許從側面看出,藝術的中山王國對我國音樂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中山文物中,從銀首人俑銅燈和十五連盞銅燈上,還可清楚地見到中山國耍蛇逗猴的倡優形象,讓我們領略到中山歌舞雜耍的些許餘韻。考古專家説,如此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的誕生,一則鑄造者有高超的工藝,另外要有“生活”——他們一定非常熟悉人物原型和現實環境,所以才能“化成於心”,從而表現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