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寓言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讀後感500字(精選5篇)

欄目: 寓言 / 發佈於: / 人氣:2.74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讀後感500字(精選5篇)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讀後感500字 篇1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幾本寓言書。今天我在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

我最喜歡的寓言是《斷箭》這個寓言,寓言裏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英勇的將軍,他能征善戰,總打勝仗。因為時間的流逝,他漸漸老了,覺得用不了幾年,就上不了戰場了。他很看重自己的兒子,但此時他的兒子只是一個普通的士兵。於是,將軍就把家傳的金藏神箭給了兒子,説:“這把箭只能在最危急的時候使用!”兒子只看箭囊就覺得很精美別緻,心想:“這真是一把神奇的箭”。有了這把箭以後兒子每天都把它背在身上,打仗時,彷彿充滿了力量。不久,配戴箭囊的他,在戰場上,果然變得十分英勇,殺得敵人人仰馬翻。不料,敵人突然增加了兵力,他被逼到了山崖上,他想:“這不就是最危急得關頭嗎?”於是他抽出箭來,他萬萬沒想到那是一把斷箭,此時敵人已經來了,他再換武器就來不及了,他就拿着那把斷箭殺敵,最終衝出了包圍圈。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信念和意志的重要性,一個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都能適應。同樣,一個人只要擁有堅定不移的意志,什麼艱險和難關都無法將他嚇退。

我們學習也一樣,心中有堅強的意志,認真努力,也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讀後感500字 篇2

我最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中寫了許多小故事,每個小故事看似很短,很簡單,但都包含了一個個深刻的道理。

記憶最深刻的有兩則故事:

一:“刻舟求劍”講了一個楚國人坐船渡河,突然,楚國人的寶劍掉到水裏了,別人大叫道:“哎!你的寶劍掉了,還不快撈上來!”楚國人不慌不忙在船邊刻了個記號,説:“不着急,我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等船靠岸了,水淺了,我再下去撈寶劍。”別人説:“船是能在水裏飄動的,劍則沉到了水底是不動的,那樣就找不到劍了……”這則故事諷刺那些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問題的人,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態度去處理問題。

二:“三人成虎”講的是,在魏國,龐恭和太子要去邯鄲,在臨走前龐恭問了魏王一個問題,説:“如果有一個人説集市上出現了一隻老虎,您信嗎?”魏王説:“當然不信!”

龐恭問:“那如果兩個人説那?”魏王答:“我有一些懷疑。”龐恭又問:“如果三個人説集市上有老虎那?”魏王肯定到:“我一定信!”。在這個故事中我學到了,不要輕信別人的謊言,有時候説的人多了,謊言就變成真的了。我們要經過自己開動腦筋,實際查看後才可以判斷正確與否!不能輕信謠言,也不能人云亦云。

通過讀這些故事,我學到了很多道理,學會了如何去思考和判斷。以後我也要多讀書,多思考,多學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讀後感500字 篇3

寓言講求比喻,是常常採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説明某種道理的文學樣式,文體特徵上結構簡短、形象鮮明、藝術手法誇張。在古今中外的寓言作品中,用比喻説話,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生物或無生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動作和語言,藉以闡明某種道理,或諷刺某種社會現象,是共同的特點。

我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形象非常鮮明生動、主題的寓意非常深刻,在文學性中寄寓着豐富的生活哲理,這是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之後的直接感受。如《庖丁解牛》、《南轅北轍》等等膾炙人口的寓言,裏面包含着很深的人生體驗和生活哲理。在《買櫝還珠》這則寓言中,本來主要買的是“櫝”中的“珠”,卻買“櫝”還“珠”。捨棄了最重要的東西,選擇了無足輕重的東西,這種在生活中經常存在的現象,通過這個寓言很生動很形象地表現出來了。再如在《井底之蛙》中,通過青蛙與東海大鼈的對話和行為,説明人生的天地是十分廣闊的,人不要為周圍的有限的環境所拘囿,應該目光更遠大一點。

在《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中,驢子是蠢笨的形象,老鼠是貪婪的形象,猴子是機靈的形象,狐狸是狡猾的形象,老虎是橫暴的形象,螞蟻是狂妄之徒,蝙蝠是騎牆派,如此寓意,既符合動物的體貌行動特徵,又包含着耐人尋味的生活道理,真是獨具匠心,別出心裁。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讀後感500字 篇4

寒風呼嘯的寒假裏,我又懷着激動的心情再一次暢遊在書的海洋中,而現在我卻被一本書深深地迷住了,那就是《中國古今寓言》。

我拿起這本書時,心中不由燃起激動之情。我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於是就認真的閲讀起來,我的.眼睛簡直就無法從書中的世界轉移!突然我的眼睛一亮,翻到了《買櫝還珠》這一個小故事,而這也讓我受益匪淺,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人,家裏有一個顆珍珠和一個精美的盒子,後來他就拿去賣,只是有一個人來看,可是他卻不看那顆價值連城的珍珠,而小心翼翼地捧起那精美的盒子,愛不釋手。之後,顧客就花了大價錢買了這個盒子。這個寓言告誡我們:無論説話還是做事都要恰當,不能沒有眼光。聽到這裏,我的心不由的一顫。原來,這一則小小的寓言故事竟讓我懂得了如此的道理。我得出道理後,又像身負使命的使者一樣,繼續往下看。我接着又看到了《掩耳盜鈴》、《高山流水》、《亡羊補牢》等等。這些寓言故事都讓我記憶猶新,難以忘懷。其中《高山流水》是我們學過的課文《伯牙絕弦》中的詞:形容樂曲高妙或知音難覓。而我們所要做的則需要用心看這本書。

《中國古今寓言》它就像一位教書育人的老師一般,帶領我學到世界的真諦,而它又像一個與我形影不離的小夥伴一樣,那樣貼切。它也是我在書的天空下翱翔……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讀後感500字 篇5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書裏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很多故事,但今天我只想告訴你們的是《塞翁失馬》和《掩耳盜鈴》這兩個故事。

《塞翁失馬》主要講的是一個老人,住在和胡人相近的邊塞那邊,一次他的馬不知道跑哪裏去了,大家都來安慰他,他卻覺得這是好事,果然過了不久,塞翁的那匹馬帶着胡人訓成的馬一起回來了,大家都來恭喜塞翁,他卻覺得這是一件壞事,當然這次又被塞翁猜中了。他的兒子很喜歡這匹馬,經常騎馬出去,有一次因為馬受了驚嚇,塞翁的兒子從馬上跌落下來,摔斷了一條腿,塞翁卻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果然那年發生了戰爭,十有八九的青年都在戰場上送了命。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可以不用去參加戰鬥而得以倖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的好事和壞事並不是絕對的,有時候壞事能變成好事,有時候以為是好事,反而結果是不好的。這個故事教給我們一個道理,看待事物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是壞事,但學會了不輕易放棄就又變成了好事;受到表揚也不能驕傲自滿,否則表揚也會變成壞事。

書中還有《掩耳盜鈴》這個故事,故事是有一個人想偷一口鐘,這人想把鍾背上就逃跑,可是鐘太重了,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鍾砸碎,剛一砸就有很大的聲音,他就想了一個辦法,把自己的耳朵捂住,這樣只會騙了自己,而騙不了別人。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能自欺欺人,對於客觀存在的事實就應該去正視它,去面對它,而不是想辦法逃避。

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受益多多,會對我以後的成長幫助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