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寓言

《伊索寓言》感悟

欄目: 寓言 / 發佈於: / 人氣:3.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對某些事或人產生一些觸動,這時,就可以把它們都記錄在文章裏。但是,你知道要怎麼寫感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伊索寓言》感悟,歡迎大家分享。

《伊索寓言》感悟

《伊索寓言》感悟1

今天,我再一次翻開了這一本著名寓言故事《伊索寓言》集,讓我先介紹一下它吧!它的作者是名叫伊索。這本書中的每一篇小故事都藴含着一個大道理,教會我如何做好事情,如何做一個人人信賴的好人。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是《燕子安居忘危》這個故事。

這篇寓言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燕媽媽生了幾隻燕寶寶。燕媽媽每天為照顧寶寶而忙的不可開交。燕寶寶不願意獨立,媽媽也拿它們沒有辦法。有一天,媽媽出去了,小燕子全部被蛇吃了……

從文中的:“小燕子們説:‘我們待在家裏,替你看家,防備小偷好不好?’燕媽媽拗不過它的孩子們,又捨不得訓斥他們,只好無奈地點點頭。”這一段的最後一句話:“燕媽媽拗不過它的孩子們,又捨不得訓斥他們,只好無奈的點點頭。”它採用了你人的手法,把燕媽媽當作人來寫。也可以看出燕媽媽對孩子的溺愛。從第一句小燕子説的話可以看出小燕子也比較乖巧懂事,理解媽媽。

從文中的:“蟒蛇貪婪地看着小燕子們。小燕子們戰戰兢兢地説:“這是法院,你太放肆了,竟然到這麼神聖的地方謀害我們。”這一段話可以看出小燕子們的天真可愛。認為住在法院的庭院裏就不會有什麼危險,不會有人謀害它們。當然,這幾隻小燕子最後被吃了,因為它們不聽媽媽的話,早日學會飛翔。如果會飛,那它們或許就能逃過這一難。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小朋友不能過分依賴父母,只有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才成在成長的道路上形成獨立的人格,才能適應未來充滿競爭的挑戰。

《伊索寓言》感悟2

我認為一本好書的所在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講,它是否能夠給我們以智慧和啟迪。所以我最喜歡的書就是《伊索寓言》了,這是古希臘學識淵博的伊索着作的,凝聚了了他的智慧和心血。現在真想説這本書是我的好朋友,因為它幫助了我,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蝙蝠,荊棘鳥和潛水鳥》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它們三個懷着僥倖心理髮一筆大財,然後合夥投資去做了做海上運輸生意,結果在航行的途中遭遇了風浪,發生了翻船的事故。三個人損失慘重。過了許久後來別人再叫他們去做同樣的生意,可它們説什麼也不去了,結果保住了它們生活的平安。

我讀了這個故事感到它們十分聰明,因為它們在這個事上吃了一次大虧,便記住了這個慘痛的教訓,時時掛記着成了它們不再犯同樣錯誤的借鑑。我不禁想到自己也是這樣,不過我是不長記性的。在某個地方摔了一跤之後,接二連三的在同一個地方摔跟頭,吃了不少的啞巴虧。現在我學會了自己應該牢記教訓,好好認識自己如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學會了這個感到自己變得聰明瞭,錯誤絕不犯第二遍,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我都保持了這樣警惕的心。

伊索寓言實在有趣,越往後讀越覺得有勁。有一個叫《病鹿》的故事深深地教育了我。講的是一頭生病的路因為一些酒肉朋友來他家做客,最後把他家的糧食全吃光了,後來這頭鹿因為沒有吃的餓死了。我讀了這個故事感到震驚,因為我有很多朋友,但是許多都是酒囊飯袋,不務正業的。媽媽常常叫我與他們脱離關係,但我不聽。現在這個故事讓我為自己十分擔心,會不會有一天我也會有這個結局。為了自己的明天,我決定不與那些人來往了。我交了一些品德優良的好朋友。結果在學習中我的成績變得更好了,品德也剛正了。這讓我慶幸,也讓我領悟到交朋友就要交一些有本事,對自己無害且品行優良的人,少交一些無用的人做朋友對自己是有好處的。

我讀完《伊索寓言》後,覺得每個故事都是有意義的。其中的《海豚和猴子》的故事特別適用於我們的生活。講訴了一隻猴子因為落水騙了救他的海豚,稱自己是個貴族的朋友。誰知海豚知道他在説謊,結果把這個騙子給淹死了。

我想這個故事警醒了我們生活中一些不誠實的人。告訴了我們人要誠實,不能故意欺騙別人,否則會惹來禍事。因為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真誠,而不是奸險的欺騙。有了誠實的橋樑,會拉近人們的關係,從而讓我們這個和諧的社會更加和諧。我讀了這個故事就知道自己對於爸爸媽媽和所有的朋友是千萬不可以説謊的。結果他們都認為我是個好孩子,見着我就誇我呢。這讓我深深感悟到要想在別人的心目中留下一個好形象,並不是靠阿諛奉承,而是自己要對別人有一顆閃光的心,充滿着心與心之間的真誠。

《伊索寓言》是十分厚的,我很了好長時間用心的把它讀完了。結果受益匪淺。雖然一條條做人的啟示我是不可能用淺顯的文字寫下來的,但是我把它融進了我的骨子裏,成為我做人的準則。比如《孔雀和白鶴》讓我知道了人要活得樸素,不能張揚;《孔雀和穴鳥》讓我知道了人不可貌相,要用真本事説話的道理。還有《驢和狗》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人不能自私,也要學會想着別人,為他人着想……

寫到這兒,我真的想説這本書不僅僅是我的朋友,還是我的老師。他深刻的教育了我,在社會裏,在生活中該如何的做一個合格的好公民,這使我不曾走上邪魔外道,還讓我改掉了許多不好的陋習。現在我變成了一個正氣昂揚的少年,説實話,還真得虧我讀了這本大有好處的書,所以我會一直學到老,讀到老。並且這本書我會一直研讀下去的,好好品味它的箇中內涵。

《伊索寓言》感悟3

據楊絳女士的介紹,“鍾書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撫養”,而這個伯父為人很是忠厚,言語又是極幽默的(“龍肝鳳髓”)。且請了一個叫“痴姆媽”的“壯健的農婦”作奶媽,他們的善良、忠厚對錢鍾書純樸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甚至對楊絳女士都有間接的影響。(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

而錢先生作品的魅力就在這種人格力量與智慧力量的高度統一。對社會對生活對人性的醜陋的批判,主要表現出他的智慧力量,而對社會對生活對人性所寄予的美好的期望,則主要表現出他的人格力量。

那麼這樣的一個錢鍾書錢先生,他在《讀〈伊索寓言〉》,會教導我們些什麼呢?我想他對於社會對於生活對於人性的感慨是出不了他的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原則的。

在課堂上,我把人民教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的《教師教學用書》中關於本文的主題歸納,一字不改地擺在學生面前:

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通過伊索寓言與現代社會人事的比較,説明現代有些人狡猾得很,惡劣得很,我們的頭腦也要複雜一點,要防止碰壁上當。

然後我向他們提出一個問題:假如柔石看到這段文字,會作何反應?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

……他就前額亮晶晶的,驚疑地圓睜了近視的眼睛,抗議道,“會這樣的麼?——不至於此罷?……(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

那種訝異的表情同感歎的語氣彷彿找到了千年難覓的知音似的。而質疑的目光又彷彿在問,老師,這是錢先生的意思麼?錢先生會是這樣的麼?這樣的錢先生會是全世界眾多讀者所崇拜敬仰的麼?

嗚呼!我説不出。

但我想,這絕不是錢先生的本意。因為如果我錯了的話,那麼讀者就錯了,民眾就錯了,人性就錯了。

縱觀全文,其話題是:小孩子該不該讀《伊索寓言》。

由這個話題推演出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話題:如何教育下一代。

“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一個什麼世界、一個什麼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

再進一步作者向更高的層次探討了一個更具普遍意義、深遠意義的話題:“……造成一個什麼世界、一個什麼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就在於我們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歷史,如何面對大自然?亦即如何面對自己,作真我?

“盧梭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孩子教得複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裏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這就是作者之所以説:“這幾個例子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現代兒童讀物的”原因。因為寓言裏並沒有表現真實的人性,要麼像盧梭説的,會“把純樸的孩子教得複雜了,失去了天真”,要麼像錢先生説的,會“把純樸的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總之沒有給孩子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社會來過活,沒有客觀地教他們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歷史,如何面對大自然?一句話沒有教他們如何面對自己,作真我!

文章第一段討論的就是如何面對他人,第二段則討論如何面對歷史,第三段是一個小結:引出中心話題——《伊索寓言》雖是古代西方人智慧的結晶,但由於時代的變遷,出現了許多古人未曾料到的情形,或者被聰明發達的今人的智慧開拓出了新的意義。古人未曾料到只説明瞭人類初級階段的純樸或者“愚鈍”,而聰明發達的今人的智慧開拓則表現了人性的狹隘與卑劣。總之,是沒有客觀地面對現實的一種表現,即沒有尊重自然規律的一種表現,“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而聰明發達的今人的“智慧開拓”,則表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同時,野蠻也在肆意滋長。所以説“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一個什麼世界、一個什麼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

盧梭主張皈依人的本性,表現了對現實醜惡的不滿,和對人性中原始的純樸真摯的呼喚(“盧梭是原始主義者,主張復古”)。這種願望固然美好,但很不現實。因為人類是發展的,不可能迴歸過去(“我是相信進步的人”),所以我們只能給孩子們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社會、真實的人性來體驗。

關於文章末尾的一句,有人説“這是順便諷刺那種以救世主自居的狂人,這種人像那隻蒼蠅一樣可笑,實際上對歷史的進步絲毫沒有推動作用,卻把一切功勞歸於自己。”(人教社《教師教學用書》)孤立地看,這話蠻有道理,但它和“讀《伊索寓言》”這個話題有什麼關係,和教育下一代有什麼關係,和給孩子們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來過活有什麼關係,和“我是相信進步的人”又有什麼關係!

我想,錢先生是説:雖然我知道自己一個人並不能對現實有多大的改變,但我還是要呼籲吶喊,還孩子們一個真實的世界!而且我還希望我的呼籲吶喊並不是不被理睬甚至會討人厭煩的蒼蠅的叫聲。

《伊索寓言》感悟4

漆黑的天空,有幾點閃耀的星光,那是精靈提着智慧之燈。而我們人間也有這樣一盞智慧之燈,它便是——《伊索寓言》。

《龜兔賽跑》,《農夫與蛇》,《烏鴉喝水》,《狐狸和葡萄》……這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寓言,已被我細細品味過十幾遍了。在字裏行間,我總能感悟到許多人生的哲理。

我曾讀到這樣一篇寓言,《騾子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一隻騾子不慎掉進一口枯井裏,農夫救不了它,只得將騾子埋葬在井裏。騾子感到絕望時,本能地將身上的土抖掉,再踩踏幾下。沒想到,它竟因此逃離了枯井,獲得了新生。

農夫的那一剷剷土,本是用來埋葬它的,然而,騾子卻利用它一步步走出了枯井。面對困境,我們本能的反應是恐慌,是痛苦,是怨天尤人,甚至是逃避,是放棄。如果我們能拒絕這一切,以平和的心情和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那麼,那些看起來將要埋葬我們的不幸,往往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力量和財富,會給事情帶來轉機,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做事總慢悠悠的我,從二年級開始學習畫畫,憶及四年級時,因學畫遇到了瓶頸,便不得不每天晚上練習畫畫,那簡直是一種折磨。每天下午放學後,我總是與時間賽跑:先是寫作業,然後吃飯,最後去學畫畫。每天都忙得團團轉,第二天起來就變成了國寶大熊貓。回憶起一天的經過,卻發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我經歷的除了忙碌,剩下的也只是忙碌。就在我堅持不住,想要放棄學畫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我做作業的速度竟然越來越快了,更讓我欣喜的是,我的畫作被評上了全國一等獎!

面對人生的困難,我們不要輕易言敗,也不要輕易放棄那些看起來不可戰勝的困難,有可能就是我們人生新的起點,新的開始!

《伊索寓言》中,藴含的豈止是這一個人生哲理。當你坐在小屋裏,打開書,就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與千里之遠,萬里之外的人和生物,以及宇宙中的一切生命進行對話,你的精神世界將會被書中的偉大思想與高尚情操所浸潤,心田總會被它的睿智之氣所充斥。

《伊索寓言》具有無窮的思想價值與藝術魅力是每個人一生中都不應錯過的靈魂驛站。它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時光的沉澱,它是沙裏淘金留下的精華,它是璀璨迷人的珍珠,它散發出聖潔的光,將我們帶入文學的殿堂。

請敲開真理的大門,在真理的海洋中遨遊吧!

《伊索寓言》感悟5

在這個暑假,我再一次拾起了充滿童年的記憶--《伊索寓言》。雖然《烏鴉與狐狸》、《狐狸吃葡萄》等伴隨我一起長大的著名寓言都出自那裏,但是到現在我都還沒有捧起這本書,從頭到尾好好地讀一遍。

翻開這本書,熟悉的面孔還真不少,其中《農夫和凍僵的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牧童和狼》、《農夫和他的孩子們》等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户曉的故事。例如,《農夫和蛇》的故事勸告人們不要對敵人仁慈;《狗和公雞與狐狸》告訴人們要善於運用智慧,戰勝敵人;在《獅子與鹿》、《捕鳥人與冠雀》、《兩個鍋》等故事裏,作者揭露出當政權掌握在貪婪殘暴的統治者手中時,貧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伊索寓言》通過簡短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為我們察覺的真理。這些小故事言簡意賅,平易近人。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傳説雅德蒙給他自由以後,他經常出入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的宮廷。另外還傳説,庇士特拉妥統治期間,他曾到雅典訪問,對雅典人講了《請求派王的青蛙》這個寓言,勸阻他們不要用別人替換庇士特拉妥。《伊索寓言》,來自民間,所以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比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韃;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鬥爭的讚美。

還有許多寓言,教我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人生活和鬥爭的概況、提煉和總結,是古希臘人留給我們的一筆精神遺產。《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個小故事,與抒情詩主要反映貴族奴隸主的思想感情不同,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層平民和奴隸的鬥爭經驗與生活教訓的總結。寓言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係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係,從而進一步披露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係。寓言作者譴責當時社會上人壓迫人的現象,號召受欺凌的人團結起來與惡人進行鬥爭。

《伊索寓言》這本書中淺顯的小故事中常常閃耀着智慧的光芒,爆發出機智的火花,藴涵着深刻的寓意。它不僅是向少年兒童灌輸善惡美醜觀念的啟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書,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就是這樣一本書我在這個暑假接觸了它,它一定會給我以後的生活帶來啟示,引領我走得更好!

《伊索寓言》感悟6

記得上一個星期天 ,我去好朋友王冬豔家玩!明天,如果我變成一朵白雲,我要去觀賞黃山的奇鬆、怪石、雲海、温泉。原來是一片片落葉。他“恩”了一句,繼續黑錢去了;“我們異口同聲地説.我只好發動全家去找爺爺,可幾乎找遍了大街小巷,也毫無收穫.正當我們急的像要爆炸的氣球時,“咚咚“,有敲門聲,一看是爺爺.原來爺爺為了和別人下棋,跑進了別人家裏.。

這則寓言的內容是:狐狸譏笑母獅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獅子回答説:“然而是獅子!”。這個故事雖然不長,但它帶給我的啟示卻不小。它讓我懂得了,事物不在多,而在於精。也就是説,美好的事物在質而不在量。

記得上小學時,有一次,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要求把語文書第一單元的生字一個抄兩遍。回到家,我就翻開作業,以最快的速度三下五除二地抄完了。抄完後,覺的第一單元的生字還比較少,便自作主張又把第二單元的生字抄完了。合上作業本,我就喜滋滋地等着第二天交上去後老師給我的表揚。可當作業本再次發下來,我的本子被老師用紅筆寫道:“寫得不認真!”,看着這幾個紅字,我心裏很不服氣:哼,多寫了一點還要受批評,什麼意思嘛! 現在,我明白了。就像那一則寓言裏的狐狸與母獅子一樣,就算狐狸一胎生五六個,可見着一頭獅子,還不照樣得都點頭哈腰、畢恭畢敬的。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只是盲目地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心不在焉地學習,學那麼多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

我認為,學習不在於學的科目的多少,比如學繪畫、學舞蹈、學手提琴,若你什麼都學,而什麼都浮在表面,不深入下去,這有什麼用呢?而如果精於一門,在一門上下功夫,在完全掌握了一門後再學另一門,也未嘗不可。或者,就專於一門。比如只研究數學,當一名數學家;只研究音樂,當一名音樂家;或只研究科學,當一名科學家。做任何一件事都深入下去,功到自然成。

以後,無論學哪一門課程,我都要深入地去學,而不僅僅是學一些膚淺的東西。這樣,才算真正掌握了這門課程的知識。

當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會好好地珍藏,它將使我終生受益。

《伊索寓言》感悟7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在我的心中它是一本集於人生智慧與感悟於一體的哲理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精神上的利益,更多的是對生活的憧憬。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一則寓言要數《月亮和她媽媽》這則故事。有一次,月亮找到她媽媽對她説:“媽媽,您幫我做一件斗篷吧!”媽媽回答説:“我該怎麼幫你做呢?你現在是新月,然後是滿月;接着既不是滿月也不是新月了!”就在這短短的對話中,我卻陷入思考的漩渦:事物總是在變化,時間的變化永遠趕不上事態的變化。我們曾一度想停留在原地,獲取更多的利益。卻不明白利益早已在悄然變化。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會一勞永逸,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在新的一天裏我們要學會新的開始。

在《伊索寓言》中,有的故事教會了我們壞人的本性是不會變化的——《農夫與蛇》;有的告訴我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龜兔賽跑》;有的啟迪我們偷懶會使自己站在死亡的邊緣——《馱鹽的驢……

人生如同寓言,短小而精悍,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數千年來,《伊索寓言》——它以其獨特的魅力令人愛不釋手,它是世界文學界上一塊熠熠生輝的瑰寶,歷傳不衰!

《伊索寓言》感悟8

比我們年輕的人,大概可以分作兩類。第一種是和我們年齡相差得極多的.小輩;我們能夠容忍這種人,並且會喜歡而給予保護;我們可以對他們賣老,我們的年長只增添了我們的尊嚴。還有一種是比我們年輕得不多的後生,這種人只會惹我們的厭恨以至於嫉忌,他們已失掉尊敬長者的觀念,而我們的年齡又不夠引起他們對老弱者的憐憫;我們非但不能賣老,還要趕着他們學少,我們的年長反使我們吃虧。這兩種態度是到處看得見的。譬如一個近三十的女人,對於十八九歲女孩子的相貌,還肯説好,對於二十三四歲的少女們,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總能討大人的喜歡,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間就免不了時常衝突。一切人事上的關係,只要涉到年輩資格先後的,全證明了這個分析的正確。

把整個歷史來看,古代相當於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先前是幼稚的,經過幾千百年的長進,慢慢地到了現代。時代愈古,愈在前,它的歷史愈短;時代愈在後,他積的閲歷愈深,年齡愈多。所以我們反是我們祖父的老輩,上古三代反不如現代的悠久古老。這樣,我們的信而好古的態度,便發生了新意義。我們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許只是喜歡小孩子,並非為敬老,也許是賣老。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進步。

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給予我們三種安慰。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狸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後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但是窮朋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裏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裏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在上流社會裏他是又窮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是屈尊下顧的文化份子:這當然不是蝙蝠,這只是──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一到冬天,螞蟻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曬;促織餓得半死,向螞蟻借糧,螞蟻説:“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捱餓,活該!”這故事應該還有下文。據柏拉圖《對話篇·菲德洛斯》(Phaedrus)説,促織進化,變成詩人。照此推論,坐看着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前身無疑是螞蟻了。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後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銜肉過橋,看見水裏的影子,以為是另一隻狗也銜着肉;因而放棄了嘴裏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搶影子銜的肉,結果把嘴裏的肉都丟了。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貪得,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應用到旁的方面。據説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譬如這隻銜肉的狗,照鏡以後,反害他大叫大鬧,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對象。可見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裏,大叫“救命”;他的鄰居聽見了,歎氣説:“誰叫他只望着高處,不管地下呢!”只向高處看,不顧腳下的結果,有時是下井,有時是下野或下台。不過,下去以後,決不説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説有意去做下屬的調查和工作。譬如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觀天。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後,眼睛還是向上看的。

烏鴉的故事:上帝要撿最美麗的鳥作禽類的王,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果然為上帝挑中,其它鳥類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來,依然現出烏鴉的本相。這就是説:披着長頭髮的,未必就真是藝術家;反過來説,禿頂無發的人,當然未必是學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頭腦,你想還會產生什麼旁的東西?這個寓言也不就此結束,這隻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乾淨,到那時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麼?”小蛙答説:“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説是經濟,愚蠢説是誠實,卑鄙説是靈活,無才便説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兩個蛋,加倍喂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貪。伊索錯了!他該説,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棄,安慰自己説:“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就是吃到了,他還要説:“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隻不易滿足的狐狸,這句話他對自己説,因為現實終“不夠理想”。假如他是一隻很感滿意的狐狸,這句話他對旁人説,因為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説:“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子踢傷逃去,因此歎氣説:“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這幾個例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盧梭在《愛彌兒》(Emile)卷二里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舉狐狸騙烏鴉嘴裏的肉一則為例,説小孩子看了,不會跟被騙的烏鴉同情,反會羨慕善騙的狐狸。要是真這樣,不就證明小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嗎?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麼一個世界、什麼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複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裏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象在禽獸中間一樣的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緣故是,盧梭是原始主義者(Primitivist),主張復古,而我呢,是相信進步的人──雖然並不象寓言裏所説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到:“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