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唐詩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唐詩賞析

欄目: 唐詩 / 發佈於: / 人氣:1.37W

賞析,意思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通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唐詩賞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唐詩賞析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朝代:唐朝

詩人: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詩文解釋】

水邊的宣城明淨秀麗,如在畫中。秋天的傍晚,獨自登上謝北樓。憑高遠眺,晴空山色,一覽無餘。句溪和宛溪兩條河流相互輝映,宛如明鏡。鳳凰橋和濟川橋有如彩虹橫跨溪水。遠處升起一縷縷炊煙,橘柚便掩映在這寒煙裏。秋氣苦寒,深碧的梧桐染上濃重的秋色。有誰知道,在這深秋的北樓上,有人正臨風惆悵,懷念北樓昔日的主人謝朓。

【詞語解釋】

江城:水邊的城,即指宣城。唐時江南地區口語,無論大水小水都稱之為“江”。

兩水:指繞宣城而流的宛溪、句溪二水。

明鏡:指橋洞和它的倒影合成的圓形,猶如圓的鏡子。

雙橋:指宛溪上的上、下兩橋,上橋叫做鳳凰橋,下橋叫做濟川橋,隋文帝開皇年間所建。

彩虹:指水中橋影。

人煙:人户炊煙。

【詩文賞析】

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棄官而去後,一直處於失意之中,過着四處飄搖的生活。秋日重登謝樓,秋色傷懷,難免要發思古之幽情。想到謝朓和自己相似的經歷,雖然事隔古今,卻感到他們的精神遙相接應。反映了李白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只能寄情山水,懷念古人,向大自然傾訴他的心聲。

詩人筆下的秋景蒼茫壯闊,意境深遠。詩中豐富的想像與奔騰的氣勢令人歎為觀止。

創作背景

此詩為李白在安史之亂爆發前不久所作,時間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的作年相近。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被賜金放還,棄官而去之後,政治上一直處於失意之中,過着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與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的秋天,李白兩度來到宣城,此詩當作於公元753年或754年的中秋節後。

賞析

謝朓北樓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又名謝公樓,唐代改名疊嶂樓,是宣城的登覽勝地。宣城處於山環水抱之中,陵陽山岡巒盤屈,三峯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縈迴映帶着整個城郊,“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嵐光山影,景色十分明淨。詩人憑高俯瞰,“江城”猶如在圖畫中一樣。開頭兩句,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嚴羽《滄浪詩話》説:“太白髮句,謂之開門見山。”指的就是這種表現手法。

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描寫。這四句詩裏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從上面的一個“望”字生髮出來的。從結構的關係來説,上兩句寫“江城如畫”,下兩句寫“山晚晴空”;四句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又是有層次的。“兩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嶧山,在宣城的東北與句溪相會,繞城合流,所以説“夾”。因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靜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瑩的光。用“明鏡”來形容,用語十分恰當。“雙橋”指橫跨溪水的上、下兩橋。上橋叫做鳳凰橋,在城的東南泰和門外;下橋叫做濟川橋,在城東陽德門外,都是隋文帝開皇年間(581~600年)的建築。這兩條長長的大橋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詩人從高樓上遠遠望去,縹青的溪水,鮮紅的夕陽,在明滅照射之中,橋影幻映出無限奇異的璀璨色彩。這更像是天上的兩道彩虹,而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鏡”之中去了。這兩句與詩人的另一名作《望廬山瀑布水》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相似。兩者同樣是用比擬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同樣用一個“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聯繫起來;然而同中有異,異曲同工:一個是以銀河比擬瀑布的飛流,一個是用彩虹寫夕陽明滅的波光中雙橋的'倒影;一個着重在描繪其奔騰直下的氣勢,一個着重在顯示其瑰麗變幻的色彩,兩者所給予讀者的美感也不一樣,而詩人想象的豐富奇妙,筆致的活潑空靈,則同樣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靜寂的,山岡一帶的叢林裏冒出人家一縷縷的炊煙,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黃,呈現出一片蒼寒景色,使詩人感到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當時詩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視野裏,他的觀察是深刻的,細緻的;而他的描寫又是毫不粘滯的。他站得高,望得遠,抓住了一剎那間的感受,用極端凝鍊的形象語言,在隨意點染中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深深地透漏出季節和環境的氣氛。他不僅寫出秋景,而且寫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筆絲絲入扣。

結尾兩句,從表面看來很簡單,只不過和開頭二句一呼一應,點明登覽的地點是在“北樓上”;這北樓是謝朓所建的,從登臨到懷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順便説一句懷念古人的話罷了。這裏值得注意是“誰念”兩個字。“懷謝公”的“懷”,是李白自指,“誰念”的“念”,是指別人。兩句的意思,是慨歎詩人“臨風懷謝公”的心情沒有誰能夠理解。這就不是一般的懷古了。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説生於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於安徽當塗縣。其父李客,夫人有許氏、劉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