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經

探究《詩經》中的戰爭詩

欄目: 詩經 / 發佈於: / 人氣:1.81W

《詩經》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詩經》按《風》、《雅》、《頌》三類編輯。《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探究《詩經》中的戰爭詩

縱觀世界歷史,任何民族的歷史裏都包含有戰爭的成分。戰爭,是一個永久性地歷史話題,因為從本質上來講,它自古以來就是維護生存的最高而又最有效的手段。中國歷史上,從傳説中的三皇五帝時期便發生了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戰爭,而《詩經》作為我國古代一部具有史詩性的著作,必然記載了大量有關戰爭方面的詩篇,它是我國先秦時期戰爭的歷史見證者之一。

《詩經》作為我國先秦時期的詩歌總集,記載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上下約五百年的歷史。其中,戰爭詩在其中佔有不小的比重,約有三分之一約40篇是直接描寫戰爭的。

因此,我們可以從《詩經》中挖掘出許多精髓,深入瞭解先秦時期人們對戰爭的認識與看法。

《詩經》中不乏有描寫戰爭場面的詩句,其中對軍隊面貌的描寫不佔少數,如《秦風·無衣》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這是一首士兵的參軍歌。戰士們整裝待發,衣甲齊備,個個爭先奮勇。首句的一問一答,慷慨激昂,氣勢非凡,表現了士兵們願意同甘共苦、共同浴血奮戰的精神以及團結一致的戰鬥意志。《無衣》全詩四字一句,彷彿擂響的鼓點,鏗鏘有力,催人奮進,充分表現了秦地戰士們樂於戰爭、善於戰爭、崇尚武力的民族特點。

《詩經》中也展現了民族戰爭中的英雄形象。“采薇”所描寫的是一位飽嘗服役思歸之苦的戰士在歸途中的感慨。“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表現出了戰士內心極其複雜且悲傷的情感。或許這樣一個戰士算不上什麼大人物,但他所代表的千千萬萬個愛國勇士,為抵禦獫狁的入侵,背井離鄉,將國家的復興擺在最前端,用自己的身軀作為國家振興的奠基石。英雄,難道不是用來形容這樣的.人嗎?

《詩經》中還有許多征夫、徵婦詩也能看出先秦尚武的特點,如《衞風·伯兮》,它的首章雲“伯兮桀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這位女子讚美了丈夫威武雄壯,是國家的英傑:他手執長殳,為君王打仗,衝鋒陷陣。言語中充滿了自豪感以及對勇武丈夫的愛慕。《秦風·小戎》又通過描寫婦女對戰車、戰馬、戰甲等裝備的喜愛,以及她們希望丈夫建功立業、博得好名聲、凱旋而歸,從側面反映出了秦地婦女對戰爭的支持,對武力的崇尚。“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由衷地讚美了徵婦的高尚品德;“在其板屋,亂我心曲。”又表現了婦女對征夫的思念。

從眾多詩經篇目中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先秦是個尚武的民族,其之所以尚武,我想與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有極大的聯繫。《詩經》中較多作品為西周、春秋時期的作品,而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社會動盪不安,在混亂的時代,武力便成為了最有説服力的工具,尚武精神便得到推崇。

從詩經中的戰爭詩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先秦時期的戰爭精神:善戰、“樂戰”、更厭戰。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作!”短短的幾句話,卻是一份言辭慷慨,情緒激昂的請戰書。戰鬥的激情,難以控制的愛國情感躍然紙上。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戰士面對着與親人的別離,感到憂心。無居無所的飄零,失去戰馬的淒涼!

“死生契闊,與子成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和愛人的一別竟會成為永恆,那曾經的誓言要如果兑現?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士兵在還鄉途中悲喜交集,喜勝於悲,那是他對戰爭的厭倦,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啊!

先秦人們之所以善戰,是因為那是他們當下可以生存的唯一工具,之所以“樂戰”,是因為他們在戰爭中掠取到了不計其數的戰利品。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中,在一場又一場的殺戮中,在一聲又一聲的哀歎中,人們厭倦了。與其説是厭倦了,更為已經荒寥、已經成為廢墟的土地而感到惋惜,為無止境的炮火轟鳴聲感到憤怒。就算再“樂戰”,“樂”得也只是打仗一時的快感,奪得戰利品的貪婪吧。心之所向,始終是和平寧靜的聖土啊。

在21世紀,在經歷過歷史的洗滌的今天,為了對資源的掠奪,對土地的佔領,依舊存在着區域性戰爭,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索馬里武裝衝突、中東地區衝突……在陽光明媚的今天,那些地方的天仍是黑煙滾滾,土地仍是灰塵飛揚,人們還活在逃竄與不安中,彷彿映照了《詩經》中的一幕幕,歷史的陰影仍沒有揮之而去。

不要讓黑暗的歷史重演,不要讓戰爭的硝煙吹垮民眾。戰爭的開始就是和平的結束,和平的開始就是幸福的開始!讓我們同戰爭分手,同和平結緣,同幸福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