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歌

寫端午節的詩歌精選

欄目: 詩歌 / 發佈於: / 人氣:6.5K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這在詩人描寫的端午詩歌也有體現。

寫端午節的詩歌精選

寫端午節的詩歌

《節令門 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端午》(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歌》(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五絲》(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浣溪沙·端午》(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南歌子·遊賞》 (宋·蘇軾)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

遊人都上十三樓。

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

誰家水調唱歌頭。

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端午感興·其二》(宋·文天祥)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

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賀新郎》 (宋·許及之)

舊俗傳荊楚。

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門艾釵符關何事,付與痴兒呆女。

耳不聽、湖邊鼉鼓。

獨炷爐香薰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

時展卷,誦騷語。

新愁不障西山雨。

問樓頭、登臨倦客,有誰懷古。

回首獨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與。

漾不到、瀟湘江渚。

我又相將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漁父。

君有語,但分付。

《端午日賜衣》(唐代·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詩》(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入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日》(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同州端午》(唐·殷堯藩)

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説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