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歌

談談詩歌教學有效性

欄目: 詩歌 / 發佈於: / 人氣:1.13W

“詩”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神聖的字眼,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有着最真摯的感情、最奇特的想象、最生動的形象、最凝練的語言、最鮮明的節奏,每一次對詩的解讀都是一次畫面的重構和情感的洗禮。9月29日,兩堂風格迥異的《十五從軍徵》,帶給我的是不一樣的心靈激盪。蘭老師的解説彷彿讓我回到了大學時的課堂,坐在教室裏,聽着自己古代文學的老師在控訴連年戰亂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給人們帶來的災難,佩服蘭老師的口才;林老師的運籌帷幄、調控自如,不僅讓我看到了她背後團隊合作的力量,更讓我看到了她老練的教學經驗,為她喝彩。從課前小資料的收集到到入情朗讀,從背景音樂的渲染到主題的昇華,我們都可以看出,兩個老師在課前度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了這堂課,都下了苦功夫。兩堂課結束了,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如何對詩歌進行有效教學的思考。

談談詩歌教學有效性

詩歌的創作年代離我們已相當久遠,任何人都無法完全復原當時的創作背景,作者的創作意圖也不是我們現代人三言兩語就可以説得清的。作為一名執教者,需知道詩歌不是簡單的一首詩,而是一個時代人文社科的縮影。執教前充分查閲資料,反覆誦讀詩歌,在腦海裏進行畫面的重構,甚至在想象中身臨其境般地經歷畫面中的事情,讓自己和詩歌創作者、主人公合二為一,教學時就不再是單方面地解讀詩歌,而是用“我口講我心”的方法來解讀一個時代的文化。

學生方面,要養成一套預習詩歌的方法,教習詩歌前運用已熟習的方法先對詩歌進行自我學習,對詩歌所描繪的人、物、事、景、情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教學才能相對高效地進行。

讀——詩歌篇幅短小,語言凝練是適合誦讀的文本。教師過度地解讀會佔用學生的'閲讀時間,甚至會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強加給學生,這對學生學習詩歌是及其不利的。教師與其煞費苦心地解説,不如把課堂還給學生,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教師提出適當的目標和問題加以引導,這樣一來既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想——想象是我們學習詩歌重要方法。如寫景詩我們可以通過想象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敍事詩我們可以通過想象“親”歷主人公經歷,想象讓師生不侷限於課堂詩歌的教與學,而是穿越時空見景、見事、悟情,整個課堂瞬間如注入生命般地活了起來。在《十五從軍徵》的教學中,兩位老師都充分地讓學生展開想象,這一點非常值得學習,如讓學生想象老兵家中的荒涼、想象“松柏冢累累”的景象、想象老兵心中的的悽苦等。

要而言之,有效的詩歌教學需教師與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教習準備,身臨其境,在“讀”“想”上花大功夫,方能在有效性的台階上往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