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歌

《堤上行》詩歌鑑賞

欄目: 詩歌 / 發佈於: / 人氣:6.01K

堤上行

《堤上行》詩歌鑑賞

其一

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

其二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

①堤上行:一作“大堤行”,樂府相和歌辭。

②酒旗:即酒帘子。懸掛於酒店門首,招引顧客。

③檣:船桅。“連檣”,形容船隻很多。

④幽軋:象聲詞,這裏是形容槳的聲音。

⑤艑(biàn):大船。

作品鑑賞

《堤上行》兩首大約寫於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時,即公元822年(長慶二年)到公元824年(長慶四年)。

第一首活像一幅江邊碼頭的素描畫:堤頭酒旗相望,堤下船隻密集,檣櫓相連。可以想見這個江邊碼頭是個人煙稠密、估客雲集的熱鬧所在。前兩句詩為讀者展示了江南水鄉風俗畫的完整背景。

三、四兩句,描摹近景,增強了畫面感,畫出了一幅生動逼真的江邊晚渡圖。“日暮行人爭渡急”中的“爭”字和“急”字,不僅點出了晚渡的特點,而且把江邊居民忙於渡江的神情和急切的心理以簡練的語言傳達出來。詩人寫黃昏渡口場面時,還兼用了音響效果,他不寫人聲的嘈雜,只用象聲詞“幽軋”兩字,來突出槳聲,寫出了船隻往來穿梭和船工的緊張勞作,使人如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首詩將詩情與畫意揉在一起,把詩當作有聲畫來描繪。詩人很善於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樓台、檣櫓、爭渡的人羣、幽軋的槳聲,動靜相映,畫面靈動,通過優美的藝術語言把生活詩化了。

第二首重在描寫長江兩岸的風俗人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詩寫入夜時堤上見聞。夜色中隔江相望,煙波渺茫。“煙波”二字,把迷濛的夜色和入夜時的江景寫得非常美。在靜態的景色描繪之後,繼而寫出江邊堤上歌聲四起,相和相應,打破了靜夜的沉寂。他們唱的是什麼歌,詩人用一句詩作了概括:“《桃葉》傳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愛唱的'民歌。句中的“情”和“怨”,很值得品味,可以想見,這歌聲對遭貶謫、受打擊的詩人來説,自然會惹動自身的“情”與“怨”的,這也是“含思宛轉”之處。詩的結句高妙,極有意境。“水流無限月明多”是寫眼前所見之景,契合江邊和夜色。同時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無限來比喻歌中“情”與“怨”的無限。這句詩是以視覺來寫聽覺的,流水與月光,既含流動之勢,又具明麗之色,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視覺的感受;但是優美、動人的歌曲也能給人靈動、流麗的藝術感受,兩者(指視覺與聽覺)能引起“通感”。這種描寫創造了優美的藝術境界,產生了良好的美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