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歌

詩歌流派的介紹

欄目: 詩歌 / 發佈於: / 人氣:3.38W

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歌流派的介紹,歡迎參考閲讀。

詩歌流派的介紹

新國風

新國風即國風精神在新時代的體現。新國風的基本定義是:秉承“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傳統精神,站在民眾的立場,用凝練的語言、流轉的韻律、表達抒發自己對於當代生活的切實感悟,併力求達到曉暢明白卻又內藴深厚的藝術效果。

“五四”派

現代詩歌是“五四”運動以來的詩歌,其主體是用白話寫作,以打破舊詩詞格律為主要標誌的新詩。最早試驗並倡導新詩的雜誌是《新青年》,1917年2月2卷6號上刊出胡適的白話詩8首,1920年胡適《嘗試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話新詩集。代表初期新詩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義詩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寫於1920年前後,傳達着五四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開一代詩風。

1926年圍繞北京《晨報》的《詩鐫》,集合了一批立志要為新詩創格律的詩人,其中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他們隨後還創辦了《新月》和《詩刊》,“新月派”由此得名。新月派詩人中聞一多的理論最為完整明確,他主張詩應當有音樂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韻),繪畫的美(主要指詞藻,色彩與意境等),建築的美(主要指詩節句式的勻稱整飭),總之要“理性節制情感”,帶着“鐐銬”來“跳舞”,這是對詩人更高的審美要求。

新月派

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建築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築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畫出的畫面。

現代派

“現代派”詩歌流派,是指1932年之後圍繞《現代》雜誌的一批詩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廢名,林庚,等等。何其芳的《預言》等詩華麗,精緻。卞之琳的《數行集》,《魚目集》裏的'作品善於將日常生活的觀察轉為哲理性的感悟,其圓熟、冷靜的表達常常出奇制勝。

30年代還有另一詩潮是“左聯”倡導的革命詩歌運動,以1932年成立的中國詩歌會為中堅,特點是密切反映時代變化,抒發革命激情,追求形式的大眾化,通俗化,追求剛健壯闊的力之美。30年代成名的艾青和臧克家也是貼近現實,有強烈的革命使命感的詩人,他們的創作更能代表這一時期現實主義詩歌的成就。

更能代表抗戰時期以及40年代新詩發展水平的,是“七月派”和“九葉派”。“七月派”是在艾青影響下,以理論家胡風為中心的作家詩人羣,代表人物有綠原、阿壠、曾卓、牛漢等等。

九葉派

“九葉派”則是40年代以《中國新詩》等刊物為中心的另一風格趨向的詩人羣(又稱“中國新詩派”),代表詩人是辛笛,穆旦,鄭敏,杜運燮,陳敬容,杭約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80年代出版有他們9人的詩歌合集《九葉集》,“九葉派”由此得名。文學史通常認為“九葉詩派”的藝術探求很有價值,擁有一批藝術水準較高的詩人詩作,對新詩的表達方式以及詩學觀念都有大的突破。

六十年代的詩歌帶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色,政治抒情詩是這一時期最受歡迎的文體之一。1976年天安門詩歌運動,是羣眾自發的詩歌集體創作運動。

新時期首先出現的是現實主義詩歌潮流,稍後出現了有關"朦朧詩"的討論,説明一種新生代的詩歌正在文壇崛起。

朦朧詩

“朦朧詩”不僅僅是某個詩人羣,或者某類詩作,而是一種帶有叛逆性,先鋒性的創作潮流。因其作品在藝術上多用總體象徵,具有表達的多義性和不確定性,而被稱為“朦朧詩”。如北島,舒婷,海子,顧城,江河,楊煉等等,是"朦朧詩"的代表人物。

中間代

1960年代出生的詩人中,有一部分人並沒有機會成為“第三代詩羣”的成員,他們以相對獨立的方式寫作,被稱為中間代詩人。他們的詩歌,已成為1990年代至今中國詩歌的精神高地。中間代並不代表一個具體的詩歌運動,而是指一代詩人的寫作立場和詩風,代表詩人有安琪、山水情人、臧棣、伊沙、葉匡政、陳先發、趙麗華、潘維、西渡、桑克獨孤瓊昪等。中間代詩人有鮮明的寫作個性,自覺維護詩歌的獨立寫作與本真寫作,反對詩歌派別之間的對立,對觀念寫作持否定的態度。他們對寫作可能性的嘗試與實踐、對個人話語的敏鋭和維護,都呈現出一代詩人獨有的精神氣質.有了生動的語句。

新生代

幾乎和"朦朧詩"羣體同出於80年代初期,而在90年代終於成為主潮的"新生代",是比較龐雜的詩人羣。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海子,王家新等為代表的所謂“後朦朧”詩人,此外,還有韓東、于堅,邊瓊等為代表的“第三代”詩人。他們的特點表現為注重日常生活的審美,價值觀念上的反所謂的崇高,反所謂的英雄,藝術上則反優雅,反意象,有意用原生態的口語入詩。是新時代的美化用語。

湖畔派

因該流派詩人多聚集在西子湖畔而得名,是中國新詩最早的一個流派。愛情,是湖畔派吟唱的主要內容。

代表詩人是馮雪峯、汪靜之、應修人、潘漠華等。代表作品:馮雪峯《伊在》《賣花少女》,汪靜之《惠的風》《我是死寂的海水》,應修人《含苞》,潘漠華《離家》等。

韻腳派

韻腳詩的特點之一句尾韻腳,出道於2000年之後,屬於最新詩體,典型代表為方文山作品《關於方文山的素顏韻腳詩》和王茂作品《歌美人》。作為一種新型詩體出道較晚,代表詩人較少,其中以方文山、王茂、金濤最為典型代表。

韻腳詩隸屬於駕馭在現代詩歌之上的新詩體,在尊重現代詩歌提倡的“一、形式是自由的,二、內涵是開放的,三、意象經營重於修辭”的前提下,又新添了一項步驟,那就是每一行詩的結尾均須押韻,使中國現代詩歌在追求自由和豪放的同時,又繼承古體詩歌韻律流傳千年的寶貴血脈,倡導詩人要表達經過加工的具有鮮明節奏的非自然語言,更加強調追求真情實感和韻腳的規範形式,為詩歌的創作和發揮制定一項行之有效的標準界面,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其倒向現代詩歌自由散漫和無章法可循的口語化寫作,讓詩歌創作有章可依,有律可循,從而使現代詩歌的創作更加規範地發展和成長,並以更加良性更加持久的姿態堅忍不拔地在文學道路上永久生存下去。

現代韻腳詩最初受方道文山流素顏韻腳詩的深刻影響,甚至可以説集現代普通詩體與素顏韻腳詩之大成,通過吸收兼併而構建起來的新詩體,它不僅包容了人們對於古典詩歌的音樂韻律之美的追求,同時兼併現代詩歌的創作手法,使古典詩韻與現代詩歌完美融合而並駕齊驅。現代韻腳詩後世或將淘汰其它流派而成為中國詩歌命脈的唯一向導和主力。

Tags:流派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