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詞

【推薦】古詩詞的作文集合八篇

欄目: 詩詞 / 發佈於: / 人氣: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詞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古詩詞的作文集合八篇

古詩詞的作文 篇1

古詩詞,是我們中國的傳統。它含蓄韻集,詞藻優美。每一首詩都有它獨特的意境,短短的幾句,就能將人們帶進詩人的世界中。細細品味字句,就像品嚐一杯龍井茶,在脣齒間留下淡淡清香。

怎樣品讀一首古詩呢?這是一門學問。

學問就自然有專家。今天,我們很有幸聽到了專家的指導。她就是來自杭州市少兒圖書館鶴礬老師,知識淵博的她引導我們一步一步品讀古詩詞。

講堂裏,散發着一陣墨香。她清了清嗓子,娓娓道來。“首先,我們從《遊園不值》開始。誰知道,為什麼主人會‘小扣柴扉久不開’?”

經過一番討論,我們得出了答案——主人是因為愛惜自己那美麗的花園而不開門,或是他閉門謝客了。這一首詩,雖然沒有直接寫花園裏的繁華,而是用“一枝紅杏”來顯出“春色滿園”,以點示面,讓人陶醉其中。想象一下,那花園是多麼奼紫嫣紅,那枝從牆上探出來的紅杏是多麼可愛。

接着,老師出示了幾首詩。他們都是同一個主題,但表達的觀點截然不同。為什麼同樣是寫項羽自刎,烏江卻有不同的想法——能或不能捲土重來?對此有更合理的解釋嗎?

在聽了老師闡述項羽的生平之後,我們一一賞析了這幾首詩。“在雄心、膽量上,項羽是可以反敗為勝的,他還是有統治軍隊的能力的,在他以前當西楚霸王的時候,就是一個強國的領袖。但在安邦、重才、善待士兵上,項羽是失敗的。他曾以酷刑對待忠於自己的大將、謀士及其他良臣,到了最後,就沒有人來投奔他了。沒有將士,又怎能成軍,怎能捲土重來?”“在這兒,每一首詩,是因為詩人的性格、當時的社會風氣等而不同。但無論是滿懷壯志,還是冷眼旁觀,他們的觀點都是有理有據的。”

品詩,就應該走進詩人的內心,感受那微妙或強烈的感情,再斟酌思索,便能抓住詩裏字句的祕密。走進一首詩,就像在一條河上行船。時而疾風驟雨中堅強,毅然挺立;時而駕着清風漂浮在鏡子般的湖面,一邊欣賞風景,一邊悠然吟唱……最終,划向詩的祕密,划向詩的天堂。

古詩詞的作文 篇2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古詩詞·離別情》。讓我深深感受到:自古以來,離別是文人墨客的瑰寶,關於離別的古詩更是多不勝數,離鄉之情,別友之情,更是溢滿了文化史。

身處異地,唐代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色淒涼,作者孤身一人,身處異鄉,在窗邊望着皎潔的月亮,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到自己故鄉的一切,不禁感到有一絲酸楚,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對月空吟,留下了千古傳頌的名句。離鄉背井,李白也曾吟誦過:“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他把對家鄉的瀏留戀當做是故鄉水萬里來送他,這份離鄉之愁,試問有誰能有李白表現得淋漓盡致呢?

與多年好友相別,詩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寫道:“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詩人與好友分別,不知何時相見,但他用寫詩來安慰自己不要傷心,因此“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成了千古名句。

面對離別,王維在《送元二使西安》中寫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青青河畔,折柳相送,一句話,一杯酒,一生的友情,王維就此寫下了這千古名句。

面對離別,岑參在《白雪歌頌武判官歸京》中寫道:“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他對於彭玉的離別,有些失落,對朋友的祝福卻不曾消減。

閲讀古詩,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奇妙之旅,讓人回味無窮,陶醉其中……

古詩詞的作文 篇3

詩,被譽為心靈的窗口,它撫摸了無數人悲寂的心靈!塞·約翰遜曾經説過:“詩歌的靈魂在於創新,即創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讚歎不已和賞心悦目的東西。

”2月19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這樣一場精彩的講座。 下午2點,100名小記者來到了蕪湖日報二樓會議室,歡聚一堂。來聽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張雙柱老師為我們介紹中國文化傳統的瑰寶之一一一詩詞。老師先是為我們介紹了《中國詩詞大會》裏選手的情況,他們個個學識廣博,多才多藝讓我們羨慕極了。但其中最讓我佩服的只有兩位,第一位就是武亦姝姐姐,她憑藉着強大的實力和淡定的氣魄,攻擂成功,成為擂主。第二位則是李尚容,她小小年紀便精通古詩文,出口成章。 緊接着老師又説,我們現在的小孩子都喜歡看一些娛樂節目,看文化類節目的孩子可以説少之又少。此刻的屏幕上出現了一句話:“看娛樂節目是觀賞別人的夢想,看文化節目更好利於自己的心智。”看到了這些,我不禁覺得很羞愧。這些話所指的就是我啊,我平時總是喜歡看娛樂節目,卻不曾看看真正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文化類節目。 聽着老師的侃侃而談,不知不覺這場精彩的講座很快結束了。

這次的活動使我獲益良多,我明白了想要學好詩詞,絕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必須要多看書,才能理解到詩詞獨特的魅力!

古詩詞的作文 篇4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聽,這是我在讀古詩詞的聲音。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我的最愛。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幅畫,它帶我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有廬山瀑布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有壯麗母親河的“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有險峻三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也有秀美江南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還有鸛雀樓上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幕景,它讓我領略四季的動人風光。春天,“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夏天,“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葉二月花”;冬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首歌,它唱出了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你聽,放牛的孩子“笛弄晚風三四聲”“不脱蓑衣卧月明”;水鄉的孩子“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鄉村的孩子“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懂事的孩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份情,它讓我懂得了朋友與家人的珍貴。做朋友就應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親人就會“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有媽媽陪伴才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短短古詩詞,濃濃古文化。它就這樣讓我着迷,伴我成長。

古詩詞的作文 篇5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不計其數的詩。詩的特點就是精煉,它篇幅不長,但是隻要你細細品讀,體會其中的意境。你就能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詩在你眼中就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生動、富有活力的了。

我最喜歡的就詩詞是蘇軾版的《水調歌頭》了,其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句令我回味無窮。詩的.大意是:人有相聚也有分離,月也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成全。只願家人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雖然相距千里,但也能共賞一輪圓月。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在月圓之時對故鄉,家人們的思念。詩中有很多對環境的描寫,使我彷彿看到了:硃紅色的樓閣、雕花的窗户、美玉砌成的樓、銀色的月光輕輕地灑向大地、蘇軾正舉着酒杯、獨自一人遙望圓月……

杜甫的《春夜喜雨》我也很喜歡。它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雨描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整首詩讓人感覺意境清幽,充分的體現出了詩人對這場及時雨的喜愛,和對這場春雨來臨時的喜悦之情。

詩詞文化,博大精深,還需要我們去慢慢地飽覽它,讀懂它。我愛古詩詞,愛它的高深莫測,愛它的意藴淡雅,愛它的豐富多彩!

古詩詞的作文 篇6

每每沉浸在空靈的詩行裏,就開始了尋山問水的旅行。在泛舟賞月的剎那,細聽最古樸最真切的聲音。

清澈的夜色裏,風中低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些或深或淺的心跡交織成曉風殘月,勾勒出地老天荒;有聲音沾着霧氣,吟着“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清絕蕩盡時光塵埃。輕輕柔柔的聲音念着這些文字,或歡愉或哀傷或懷念或悲苦,不忍唐突了它的風雅美麗。

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便道盡時代的幾多盛奢,一個自由在詩中的風流才子,在歷史中走過。李白,你對月獨酌,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光如華,清亮不似人間物,悠悠流轉人世俗塵,獨獨應了你的景;夜半飲酒愁更愁,卻又吟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塵世煙雲,你瀟灑走過。

你説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你吟“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你的幾許閒愁,江水難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你留下愁思縷縷,情傷切切,暮雨入畫,將離愁繪入這紙深秋。“無言獨上高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女兒家心事也曾讓兩眉羞,女兒家的嬌羞與靈動也曾淋漓盡致的展現“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世事坎坷,物是人非後,“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易安,你也曾道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壯語,怎一女子,享盡這穿越百年的孤獨?

在柳堤河畔,或佇倚危樓,且吟一首小詩,且聽一曲清詞,“人間有味是清歡”,低吟淺唱,沉醉在唐風宋雨中……

古詩詞的作文 篇7

童年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在這首詩中,有太多的事物讓我們感到快樂,而讓我最難忘的卻是古詩詞。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在明月夜光下,年幼的我便常坐在牀沿,一邊抬頭望着月亮,一邊聚精會神地聽母親讀古詩詞。母親讀了一首又一首,可我仍然不知疲倦,仍纏着她繼續讀。於是母親從李白的讀到王之渙的,又從王之渙的讀到杜甫的……古詩詞,已經成了我幼年月光下最好的夥伴。

待我又大了些,我便格外喜歡在第一縷陽光灑進屋裏的時候,捧幾卷唐詩在窗下讀着、揹着。令我開心的是,一首首唐詩彷彿是我闊別多年的好友,而我在誦讀時與他們一個個握手言歡。每到此時,我的臉上便盪漾起了笑的漣漪。那段時間的每日早晨,母親望着我因讀唐詩而又忘了吃早飯,總笑着嗔怪道:“這丫頭真是走火入魔了。”唐詩真是有魔力,讓我格外向往唐朝,嚮往唐朝的詩、唐朝的人、唐朝的物。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我已經12歲了。我特別喜歡看原版《紅樓夢》,格外羨慕林黛玉的才情,羨慕她能寫出“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那般的句子。於是,我也準備寫一首詩。我閉上雙目,不一會兒便擬了一個題目《夢迴瀟湘館》。接着,我彷彿走進瀟湘館,看到了那青青翠竹,看到黛玉悲悽撫琴的模樣,便提筆寫下“翠竹瑟瑟靜悠悠,似聞顰顰撫琴絃”。然後我彷彿聽到琴聲的悲悽婉轉,看到黛玉一滴一滴清清的淚水,難怪她一笑值千兩黃金呀!便又寫下“悲悽婉轉清清淚,瀟湘一笑貴千金”。終於寫完了,我心裏有説不出的高興。

古詩詞是優美的,她給我的童年帶來了歡樂。她的韻味將永遠留在我心中,我的童年因為古詩詞而美好!

古詩詞的作文 篇8

中國古詩詞篇什眾多,閃爍着先哲們洞悉世界的智慧光芒,展示了古人多姿多彩的藝術

情懷。尤其是這些詩篇所表現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以及對自然環境的關愛之情更是難 能可貴。在國人日益重視環境保護的今天,以推陳出新、古為今用的眼光來賞析這些詩詞中 的生態意境,有着特別的意義。

留戀春光,鍾情綠色。中國古詩詞中對春光綠色的留戀、讚美可謂比比皆是。唐人賀知 章的《詠柳》便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一篇:"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 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萬物復甦、綠葉滿眼的春天景色。詩篇着 墨不多,卻清麗淡雅,曲盡其妙。韓愈在《晚春》中寫道:"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 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首詩描寫的是晚春的景象,詩人沒有將更多 的筆墨放到描摹自然景物上,只是攫取了具有典型意義的草樹、楊花、榆莢,通過對比來昭 示春天即將離去。在詩中,花草樹木彷彿也有了靈性,知道明媚的春光即將離去,便以奼紫 嫣紅的繁花來留住春天。而相貌普通的楊花、榆莢沒有絢麗的色彩,只能如白雪般漫天飛舞。 作者渴望留住春天以及留戀春光的心情躍然紙上。中國古詩詞中吟誦春天綠色的詩句還不勝 枚舉。如辛棄疾在《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中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蘇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白居易在《江南好》 中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等,均以鮮麗細膩的筆觸描摹了一幅幅原生態的 綠色春景。春天孕育着希望,綠色象徵着生命。對"春"和"綠"的嚮往不正是我們如今環 境保護所倡導、所追求的生態家園嗎?

親近自然,吟詠山水。孔子説: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凡中國古代詩詞的內容多半是 與自然山水有着密切關聯的。 唐代詩人王維在《桃源行》中寫道:"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 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讓人彷彿看到了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畫 卷。蘇軾在讚美西湖景色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中寫道:"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 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詩句就像一幅朦朧的山水畫,讀來讓人有一種美 不勝收的感覺。南宋大文豪朱熹在《活水亭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 影共徘懷。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尤其是這後兩句,可謂意藴深刻,其暗喻 我們姑且不論,單從字面上理解,其內容與我們如今強調的水源地保護幾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讚美生命,呵護生靈。古人開明的生態意識不僅僅表現在對青山綠水的讚譽與親近上, 還包含着對自然界各種動物的親暱與關愛之情。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道: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寥寥幾句,即把枝頭 的鵲兒、鳴唱的知了以及稻田裏的青蛙描述得鮮活而又靈動,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萬 物共生的和諧與活力。可以想見,作者如果沒有對自然界的細微觀察,筆下是難以流淌出如 此栩栩如生的文字的。而文字的形象描繪終究還是作者內心熱愛大自然情感的真實寫照。白 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亦十分活潑新鮮。這 兩句詩上句寫鶯,下句寫燕,正可謂鶯歌燕舞。一個"爭"字將初春時節鳥兒唧唧喳喳、爭 搶向陽高枝的情景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讀之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同時也更增強了我們 人類與自然界生靈萬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其實古人對待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豈止是讚美。更 可貴的是提倡保護野生動物的態度和觀念。王建在《寄舊山僧》中"獵人箭底求傷雁,釣户 竿頭乞活魚"的詩句就鮮明地褒揚了憐愛動物、救助生命的行為。他的另一詩作《題金家竹 溪》中所説的"山頭鹿下長驚犬,池面魚行不怕人",提及的也是如何調整人與野生動物關 系的問題。

Tags:八篇 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