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楓橋散文隨筆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7.11K

通向寒山寺的路,要從一條南北走向的大道自東向西轉進,寺門朝西,走到寺大門就需要繞過大半個寺院。路邊的院牆上都是感懷詩,從宋至清,這兒都是名家遊歷勝地。詩文綿延,直到寺門,作為感懷詩的迴響,詩牆以《楓橋夜泊》收尾。大運河由西北流過來,楓橋跟寒山寺一樣是東西走向,架在運河上。小船靠岸,人們走上楓橋,跟寒山寺面對面。以一首詩開頭,寺和橋聞名天下,從此,它們成了比翼鳥、連理枝,難捨難離的在一起。

楓橋散文隨筆

寺和橋均不以華麗輝煌聞名,寒山古剎質樸莊嚴,鬧市取靜;古運河日日流淌不停,橋邊現今依然有貨船勞作,關卡、碼頭、碑石,伴隨着古老的石拱橋,沉默安穩地貢獻自己。比較起來,張繼的詩倒像一排排鴻雁,飛過廣闊世界的每一片天空,引起着人們的注意,喚醒古老卻重複的記憶。新制的大鐘重有108噸,聲音宏遠,每歲除夕飄進吳郡,願人間平安,忘卻無常煩惱;人們在石橋上駐足,觀流水靜思生活點滴,棄過往不快,期明朝美滿。物的構成,總是形與神合一,精神不滅,代代凝聚,藴藏於有形之中,傳承在無形之外。

我一直記得一個簽名:人常以為自己等的是機會、是門路、是財富,其實都不對,他們等的,只是時間,只有時間能改變人,時候到了,人才會明白得到和失去。《楓橋夜泊》,上學時我喜歡前一句,覺得這句把孤獨愁苦的氛圍渲染得非常到位,可説萬物共愁,現在,年齡增長,去得地方多了,漸漸發覺後一句才是讓萬千人共鳴的經典。

導遊在楓橋景點會這麼介紹:張繼,唐代江南人,遠赴長安考取功名,連考六次二十年,未中,《楓橋夜泊》寫於他第六次落榜坐船歸家路上,失意寂寞中,他在船上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這讓他心中又燃起希望,歸家發奮,第七次終於榜上有名。

唉,先不管史實,這樣的解釋哪裏符合人性。羈旅愁苦,考了二十年沒有結果的落魄書生,怎麼可能聽到個鐘聲就忽然有了信心?這還是霜滿天的月落時分,寒氣刺骨,張繼不僅心情憂愁無法入睡,就算想得開想睡去,也一定讓冷風給凍醒了。我認為實際情況是這樣:寒冷愁苦中,張繼變得分外敏感,一點點的感官感受,都會引發思緒感慨,此刻,夜半鐘聲流入耳朵裏,精神世界瞬間被打破平靜。張繼欲訴而無言,又一天一月一年過去了,我卻還是個漂泊異客,名流孫山、一事無成,我到底是怎樣的'命運,這樣的日子幾時才到盡頭。

《楓橋夜泊》的後一句,白瞄直敍,看似平淡,卻緊抓住了人內心裏最細膩的一絲觸感。無形的聲音,無關的寺廟,客觀的事實,化作一股衝擊,詮釋着人在命運蹉跎時刻的無力與愁苦。中國人的詩,以平和直白的語言,表達深沉複雜的意思為最高境界,這一句,就處在那境界裏的雲端吧。

楓橋有片市場,我看上一把手工扇子,扇面據説是一位90來歲老先生畫的,一邊是《楓橋夜泊》絹畫,一邊寫着兩首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和“蘭陵美酒鬱金香”,兩首都描述羈旅憂愁,一者以壓抑後的平淡表現無可言狀,另一者用明亮氛圍的急轉直下反襯寂寞。我覺得我能體會老人家把兩首詩放在一起的心思,這就是緣分吧,轉過兩圈,還是回去把扇子買到手。

夕陽出現,要回去了。走前我又一次在寺門凝思,恰巧母親的短信來了,問我下一步安排,幾時回去,望着詩牆上後代旅人的感懷,我心裏一沉,傷感的情緒壓不住的湧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