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就戀家鄉這片土短文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67W

曾經寫過一首叫做《家鄉》的小詩,其中有這樣幾句:忘不了田間那條路/忘不了鄉下那間房/忘不了村前炊煙裊/忘不了遠方有爹孃/有白髮的地方/才有我生長的土炕/有父母的地方/才是我落腳的家鄉/飲一瓢村頭井中水/嘗一口囤裏米糧香/老少爺們家常話/倒一口土酒暖心房/兒行千里鄉情在/兒踏萬水故土腔/高樓大廈千萬座/最温暖的是家鄉。

就戀家鄉這片土短文散文

説起家鄉,心頭總有一種温暖。兒時家鄉的水井總是盛滿了甜蜜,兒時咿呀的石磨總是流淌着快樂的歌聲,田野裏那滿眼的綠盪漾着希望,街巷裏嬉戲的牛羊洋溢着脈脈温情。回到家鄉,撫摸着村頭斜躺在牆壁上的半截石槽,彷彿又聽到了鞋匠爺那歡快的笛音,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

這半截石槽的舊址,曾經是生產隊的牲口棚。在這兩排土壘的簡陋房屋裏,飼養者十幾頭牛和驢。鞋匠爺總會説,“這十幾頭寶貝,是咱們的壯勞力,沒有它們,咱就種不上地,吃不上糧食。”所以,他看見這些“寶貝”,就像看見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充滿了疼愛。

鞋匠爺的“主業”是飼養員,因為他會修鞋、釘掌,大家都叫他“鞋匠爺”。喂牲口是個操心的活,他是整天的鍘草呀,撈麥糠呀,軋豆餅呀,為牲口飲水呀,也沒有個閒下來的時候。有時候看他累的坐下來揉那麻木的腿,可從來都見他呈現出來的是滿臉的笑容。到了掌燈時分,他會把每一個槽頭都倒上草料,看着牲口們咯吱咯吱的享受着美餐,他便提着馬燈,掛到牀邊的木柱子上,順便在枕頭旁抽出那根烏黃油亮的竹笛,吹上了那曲《小放牛》。那時候生活的艱苦和工作的勞累似乎成了他們生活的旋律,這旋律跳動着陽光的音符和快樂的節拍。他們把對家鄉土地的熱愛,播種在這旋律裏,生長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對待土地的感情,每個人的表現方式是不一樣的。象九成大爺,作為一個“莊稼把式”,對年輕人總有很多的“看不慣”。其實他也不是看不慣,而是怕他們不認真學習莊稼活,而丟掉了手中的飯碗。記得有一次,他在打穀場上揚麥子。木杴一抖,揚出去一條線,撒開來一大片,麥糠隨風飄了出去,籽粒乾淨的落了下來,不一會兒,金黃的麥粒就鼓起一大堆。畢竟是上了歲數,沒有半個小時,老人頭上就冒出了汗水。這時一位年輕人説,大爺,我替替你。他接過大爺的木杴,隨風揚起,可是,揚出去一個蛋,落下來還是一個蛋,弄得剛剛揚淨的麥子,又落了一層麥糠。九成大爺一邊喝着水,一邊嘟囔着説,唉,我們死了以後,你們怎麼吃飯呀?

在我童年的記憶裏,“莊稼把式”也是挺神聖的,凡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莊稼活,一般人是絕對不能染指的。象犁地、耙地、播種等等這些細活,必須是由“莊稼把式”來幹。記得每一年收秋種麥的時候,那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要由“把式”們來經營,所以時間跨度特別大,本來秋分種麥,到了霜降還有不少土地在播種。那個時候,九成大爺作為我們隊裏“把式”之列的魁首,臉上經常掛滿的都是“自豪”。他對年輕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他對土地深厚的感情,是年輕人難以理解的。不過,接下來的變化,顛覆了他慣有的生活方向,着實讓他迷茫了很久。

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一個秋天,那些收割完的白地到了開犁的時候了,九成大爺摩拳擦掌準備好了犁具。可是,沒過幾天,生產隊買的小四輪拖拉機開來了,還説今年要用拖拉機來犁地。九成大爺滿臉的狐疑,這玩意兒犁地行嗎?第二天,拖拉機突突突地進了地,兩片犁鏵翻開了黃色的土地,就像風吹浪卷一樣,一會兒就犁開了一大片。九成大爺站在地頭,看着眨眼之間翻開的土地,瞪着尚未回味過來的眼睛,一臉的茫然。隨後,大隊的28馬力的“東方紅”也開來了,公社的“鏈軌車”也開來了,真是眼花繚亂,那大片大片的土地,一天之內就都變成了波浪翻滾的土地的海洋。看着這眼前的場景,“莊稼把式”們確實有不小的失落,然而,在他們的心底深處,湧動的是欣喜和鼓舞。他們目睹着鄉村的鉅變,播種機代替了木耬,脱粒機代替了石磙,收割機代替了鐮刀,這回九成大爺可算是真的服氣了,他抓起一把地頭的.泥土,自言自語地説,我們死了,他們會活的更好!

站在村頭的土坎上,我的思緒久久在過去的歲月裏迴盪,忽然,一陣鑼鼓把我驚醒,我順着聲音尋去,在村西的一片空宅子上,一羣孩子圍着鑼鼓隊在歡叫。敲鼓的叫永太,和我同歲,是我兒時最要好的玩伴。他那佈滿滄桑的臉黑黝黝的,握着鼓槌的手粗拉拉的有一層的老繭。他看見我過來了,臉上洋溢着笑,“稀客呀,你咋來了,我們練練鑼鼓,晚上在廣場上扭秧歌呢,過來過來打兩下”。我也不客氣,拿過鼓槌,敲擊着大鼓。我一邊打着鼓一邊和他説着話:

“還去窯廠拉磚嗎?”

“不去了,歲數大了,那活太吃力。”

“現在幹什麼呢?”

“忙那十幾畝地,閒下來就去建築隊乾點零活。”

“生活還好吧?”

“日子好着呢,雖然趕不上你們城裏人,可我們不愁房子住,也不愁吃和穿,什麼時候都能喝二兩,要想吃餃子咱回家馬上就能包,哈哈……”

我被他的樂觀情緒感染着,看着他有點花白了的頭髮,看着他那洋溢着笑容的憨厚的臉,我不由得把老百姓的豪邁擂進這隆隆的鼓聲中……

腳下的這片泥土,養育了世世代代的莊稼人。這片泥土也把質樸和純真賦予了這些老百姓。我們的祖輩父輩,傳承着珍愛土地的依依情懷,也同樣把這深深的愛,融進了承載了他們希望和夢想的黃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