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父母的庭院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5.78K

【一】

父母的庭院散文

父母的庭院,坐落在村子的最西頭,出了大門便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小院雖然面積不大,四四方方,但媽媽卻把它打理得井井有條的。院裏種了許多果樹:櫻桃樹、葡萄樹、核桃樹、棗樹、柿子樹。不大的小院裏充滿了家的温馨。

寒冷的冬天過去了,美麗的春天悄悄地降臨到小院裏,小院瞬間又恢復了生機與活力。這時的小院陽光明媚、春色滿園。“向陽花木早逢春”最先知道春天來臨的是那棵櫻桃樹,當還是春寒料峭的時候,它便迎風怒放了,一樹潔白的小花在春風中搖曳舞蹈,美不勝收。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綠地剛發芽。”西面牆邊的葡萄樹,扭着彎彎曲曲的樹幹,在嚴寒的冬季真像是一樽木雕刻,又像是一件有趣的可供觀賞的藝術品。其中,有一枝一個勁地爬上了二樓的觀景台上。另一枝,在別處無依附,眼看着搖搖欲墜,媽媽順勢給它搭了個架子,它就乖乖地順着牆頭向西爬。在春風的吹拂下,在春雨的滋潤下,不久,它便發出嫩芽,很快地便枝繁葉茂,煥發出勃勃生機。

南牆邊的核桃樹也不甘示弱,看到別的樹都欣欣向榮,它也開始在春風中舒展自己美麗的身姿。它的身上長了許多一嘟嚕一嘟嚕似的小穗穗,用手一摸,便會掉下來許多綠色的粉末。最後發芽的要算是小棗樹了,它光禿禿的枝丫在空中伸展着,如果不是它如期發芽,還真以為枯萎了呢!它雖然長得不好看,但卻能結出很多又大又紅的棗子,到了秋天能把樹枝壓彎。

春天來臨的時候,勤勞慣了的媽媽是閒不住的。每逢清明節前後,她喜歡在小院裏種些蔬菜,像荊芥、豆角、茄子、西紅柿、韭菜。媽媽有空的時候,總不忘給這些菜地澆水施肥,她總是那樣的耐心、細心,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盼望這些菜娃娃快快長大。“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人勤地不懶,到了初夏時節,你看吧,長長的豆角像小姑娘的長辮子,茄子穿上了紫色的長袍,西紅柿掛起了紅紅的小燈籠,五彩繽紛的,菜園一片好風光。

春天的小院,是屬於小燕子的。瞧,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不知道今年的飛燕是否還是去年的那一對?飛越萬水千山,只為北方有它們的牽掛。只見它們一回來,就勤快地開始在媽媽庭院的屋檐下搭起窩來。它穿一身黑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一雙剪刀似的尾巴,飛行起來,身形靈活。它時而在樹梢,時而落在牆頭上,嘰嘰喳喳地叫着,鳴聲清脆,在院子裏飛上飛下,給不大的小院增添了幾分情趣。燕子用嘴巴一點一點銜泥和樹枝,搭建自己的愛巢,僅僅也就兩三天的功夫,已見雛形。再過一段時間,燕子的家庭已添新丁,偶爾能看到那些小傢伙從窩中探出頭來,好奇地打量着這個陌生而新奇的世界。

媽媽家養的小狗波基,長着一身潔白的毛,小巧玲瓏的,它對家裏人總是忠心耿耿的。每一次我回老家,他總會跑出來好遠歡快地迎接我,還高興得搖頭擺尾的,親熱得不得了。它有時拿小腦袋來蹭我的衣服,圍着我轉圈。有一次,我走的時候,它追出來好遠,我離家越來越遠了,它還戀戀不捨地跟着我,我怕它走丟了,只好又跑回去,把媽媽搬出來,才算把它領了回去。媽媽告訴我,小狗精得很,丟不了,它走一路會撒野一路,隨地小便,原來它是在做記號,好記得自己來時的路。這次回去,波基又當媽媽了,它生了兩隻可愛的小狗,剛滿月,滿院子跑來跑去,像兩隻絨線球,侄子看見了抱着狗娃晃來晃去,樂得愛不釋手。

早起的鳥兒有食吃。當黑暗還未完全退去,小鳥便站在枝頭唱歌,新的一天便開始了。春天的早晨,它們怕錯過了美好的春光,天剛亮,它們已在樹的枝頭上呢喃,“歌聲振林樾”説着它們自己才能聽懂的語言。特別是櫻桃成熟了的時候,院子裏更是熱鬧非凡,小鳥在櫻桃樹上歡快地叫着,呼朋喚友地來分享這人間美味。每年櫻桃成熟,第一個品嚐的總是鳥兒,他們不請自來,把櫻桃啄食了一地。我母親見了一點也不生氣,反而自言自語地説:“鳥兒吃吧,吃吧,你們吃個夠。你們活着也不容易,不能餓着你們!”

【二】

父親是小院的男主人。春天,母親在庭院裏幹活的時候,父親就會在一旁搭把手,共同享受着勞動給他們帶來的無窮樂趣。父母親一起打理着這個不大的.小庭院,春天的小院顯得更加生機盎然了。

説起父親,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我曾經從父親的退伍證上,見到過父親年輕時的照片,很威武的樣子,讓人一看便生敬畏之心。父親從小失去了父母是個孤兒,由於家境貧寒,跟着哥嫂過日子的父親不想再連累他們,十七歲那年就跑到部隊當兵去了。從1958年起,北大荒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數萬名解放軍復員官兵、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懷揣着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來到北大荒。父親也成為了這些拓荒者其中的一員。他們揮汗如雨開墾着荒原,把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建設成為了美麗富饒的“北大倉”,譜寫了北大荒開發史上燦爛輝煌的一頁。

我母親十七歲那年,經人介紹認識了我父親,姥爺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把我母親送到了父親的身邊,他們就算成婚了。後來,由於生活在中原的父親經不起東北嚴寒的天氣,染上了咳嗽病,從此也落下了病根,就輾轉回到了河南老家,成了村裏的一名支書。在艱苦卓絕的年代裏,他堅持領導村民進行大生產,這一干就是幾十年。

父母的庭院雖不大,但卻形成了一個“磁場”,成了父親和鄉親們議事的重要場所。我們村世世代代都是土路,特別是下大雨時,地上成了泥潭,腳陷下去,很難拔上來。記得幾年前的一個春天,我回老家看望父母,一進門,就看到父母的庭院裏櫻桃樹下,坐了許多男女老少,大家把紅櫻桃從樹上摘下來,一邊大口大口地吃着,一邊商量着村子裏的大事。有的説:“為村子裏修路是好事,我一百個贊成。”有的説:“咱們早就應該修一條公路了,下雨天,車子陷到裏面,拉都拉不出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氣氛很熱烈。父親第一個帶頭站出來,把畢生積攢的不多的積蓄拿出來,貢獻給村裏,並號召村裏走出來的年輕人,為子孫後代造福。在父親的帶動下,村子裏的年輕人紛紛捐錢,為村子裏鋪路。如今一條寬寬的柏油馬路,從我家門口一直延伸到東邊的鄉村公路上。這裏面也凝聚了父親的一份心血啊!

父母的庭院雖不大,但卻成了父親心靈停泊的港灣、最好的棲息地。父親每天堅持在院子裏活動筋骨、鍛鍊身體,雷打不動,從不懈怠。每當凌晨,當我們還在沉睡的時候,院子裏就響起“嘟嘟。”的聲音,這不用問,那準是父親在晨練呢。平日,在庭院裏,父親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練練書法,養各種各樣的花兒。這小小的庭院,就是他的樂園,這裏裝載了他無盡的快樂和夢想。父親還是個鐵桿的“豫劇迷”。二哥為了孝敬他老人家,專門為父親買了一台新式的播放機,父親高興得不得了。他閒來無事的時候,最喜歡一邊擺弄着青青的菜園子,一邊津津有味地聽着豫劇,高興時還會跟着哼唱幾句,自得其樂,常常逗得母親笑得前仰後合的。

雖然父親已經年過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鑠、耳聰目明、思維清晰。他每天堅持在院子裏收聽新聞、看花賞月,“憶往昔,多少崢嶸歲月稠。”父親關心國家大事,人在家中坐,心知天下事。如今二老已走過金婚,兩人感情日篤情深,依然恩愛如初。在父親的眼裏,母親永遠是他的新娘。在母親在院子裏幹活的時候,父親就在旁邊深情地注視着母親。那種眼神,讓我讀出了什麼是真正的“相濡以沫”,讓我無比感動和敬佩。

父母的庭院雖不大,但很靜謐很幽美,這裏有講不完的故事;因為父母有真愛,這裏始終盈滿着温馨、洋溢着歡樂、充滿着活力。庭院裏的父母不倦的身影,時常浮現我的眼前;庭院裏那一個個美麗的場景、那一個個動人的畫面,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