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我與經典同行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24W

文化自信首先要文化傳承。文化沒有傳承,何來自信?而如何文化傳承?在演講中,王餘光先生就為何閲讀經典與閲讀哪些經典等問題詳談自己的看法。因此有了我與經典同行這篇散文,一起來閲讀吧!

我與經典同行散文

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這個爭議主要從“五四運動”開始。“五四運動”爆發之時流行着兩句口號,其中一句是“打倒孔家店”。我想當時主要有幾點原因。其中一個是,在“五四運動”之前,中國發生的戰爭多以戰敗告終,有人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國文化腐朽,因此要打倒。個結論是很牽強的。我個人認為中國被打敗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把責任推給中國文化,顯然是錯誤的。因此,這個觀點在當時社會上形成兩派,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贊成的人包括魯迅先生和當時北大的部分師生,同樣也有對中國文化持贊成態度的學者,其中就有梁啟超。

梁啟超先生曾給1925年清華第一批赴美留學的學生開出書單,並撰文解釋為何讀這些書。我下面的觀點取自梁啟超先生。梁啟超先生首先講,不管學什麼專業,你若不讀這些書,就不配叫中國的學子。我把它概括成文化的傳承。現在我們強調文化自信,我個人想,文化自信首先要文化傳承。文化沒有傳承,何來自信?而如何文化傳承?是通過經典閲讀才能做到的。如果不讀這些經典,談何文化自信?梁啟超講的'第二點是:我們每個人在困惑的時候,這些書可以給我們一些指引。我把這個概括成價值的選擇。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困惑,這些困惑主要來自於選擇。梁啟超認為,你讀了這些書,你會形成一種價值觀,你在選擇的時候就不至於困惑。

老師和家長經常對孩子説,長大以後要有出息,那究竟什麼是有出息?我想老師肯定答不上來,因為今天我們已經沒有統一的價值觀念了。梁啟超那個時代能回答這個問題嗎?我認為能回答。因為當時人們都秉持着中國文化的價值觀,或者説是中國儒家的價值核心。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寫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顯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出息就是不朽。不朽有三點:立德、立功、立言。兩千多年以來,“三不朽”一直是中國讀書人的價值核心。在這個價值核心中,立德最重要。中國人首先看重的是道德。第二點講立功,要求你有本事。只有有本事,你才能為國家和民族做貢獻。最後是立言,你要用你的言行,給後人樹立楷模。這三點一直是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

梁啟超講的第三點是:有價值的文學作品與有益身心的格言一定要熟讀成誦。在那個時代,看書和讀書有不同的含義。看書,就是我們今天的默讀;而讀書是發出聲音來朗讀。這樣有什麼好處呢?第一點,對寫作有幫助。一個人如果不讀書,不背一點東西,想把文章寫好,我認為是做不到的。第二點,朗讀這些書對你氣質的培育很有幫助。現在中小學也有一些背誦,但背的都是白話文。梁啟超講的背誦不是白話文,是古典文學作品。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外國人對經典閲讀的看法。

在美國許多大學,如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學校,從上世紀初就開設經典教育課。這些經典教育課都是小班上課,老師必須和學生在一起讀經典。在美國的一些大學、中學和小學都開設這些課程,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都開設了一百多年。

這些學校為什麼要開這門課?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點是要求學生尊重傳統。只有讀這些經典著作,學生才會尊重它。要求學生尊重西方傳統,這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第二點是讓學生遠離消費主義和平庸趣味的污染,讓名著的知識與思想成為每個人教養的一部分。學生經常受到消費主義和平庸趣味的污染,所以西方很多優秀大學都是建在小鎮上,以此讓學生安心讀書。好好讀書,才是辦大學的宗旨。

關於閲讀哪些經典,爭議則更大。我覺得讀經典要看對象。首先,我認為對小學生而言,只要讀一部中國傳統經典就可以,就是《唐詩三百首》。老師們都認為孩子應該好好讀它,按梁啟超的説法就是熟讀成誦。現在有一個口號是“多讀書,讀好書”,我反對這個觀點,尤其反對孩子多讀書。多讀書就是翻一翻,翻一翻等於沒讀。我強調精讀書,尤其是年輕人,精讀才能成為你的知識。

我認為用六年的時間讀《唐詩三百首》,是可以做到精讀的。一週讀一首,對小學生而言不會有很大壓力。如果小學生讀不懂,那麼家長和他一起讀。沒有什麼讀書方法,關鍵在於堅持。我認為到了六年級的時候,這本書就薄了。這對孩子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氣質的培育是有幫助的。

中學六年,我也推薦一本書——《古文觀止》。這本書一共收錄歷代222篇散文,都是最優秀的古文的散文。我個人想,從初一到高二,這五年時間,一個禮拜讀一篇,壓力也不大,而對部分散文則應熟讀成誦。如果中小學生能夠精讀這兩本書,那其他書均可不讀。現在有家長和我説,他們讓孩子讀《論語》,我不反對,但是也不贊成。我們讓年輕人讀經典有兩個目標,一方面我把它稱為工具性。在中小學這個階段,我們應該強調閲讀這些經典的工具化,就是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閲讀能力和審美能力。第二個方面是我們讀這些書不是為工具性,而是為思想性,到中學畢業後再強調思想性。《論語》強調的是思想性,對寫作並沒有太大幫助,因此我並不贊成在中小學時期讀《論語》。

中學畢業,我推薦三本書,第一本是《論語》,《論語》是一本思想性的中國經典。《論語》是要用我們的一生去閲讀。隨着你年齡的增長,你對《論語》的理解會更進一步。第二本書是《史記》,《史記》中主要是傳記,像讀武俠小説一樣,非常好讀,也非常有趣。第三本書是《詩經》,中國人認為讀《詩經》可以讓人温柔敦厚,這四個字對所有人都有意義,尤其對女性更有意義。

我建議讀這五本書,如果有興趣,當然還可以繼續往下讀。我曾經多次呼籲大學圖書館建立經典閲覽室,來支持大學重拾經典教育。我認為在大學開展經典教育,能夠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教養,能夠提升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這是我的願望,也是我呼籲的想法。

Tags:散文 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