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木葉山莊遊記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91W

木葉山莊遊記散文

盼望已久的朗讀羣友聚友,定在北鎮的龍崗子村。

大家做足了功課,通過互聯網和微信羣裏分享的資料,我對龍崗子山有了更多的瞭解。

醫巫閭山的龍崗山以其獨特的靈性俊美,吸引了古代幾十位皇帝數十次到此遊覽,正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説的那樣,就連叱吒風雲的蕭太后也選擇在這裏長眠,可見此山的魅力。

此次聚會既能滿足我這個喜歡旅遊之人的興致,又能借此機會結交更多的朋友,以至於我不到四點半就起牀,興奮地用微波爐熱完包子、才發現冰箱冷凍室的門還敞開着,原定6:30分在雙興賓館門前集合,6:05我就已經趕到了,可見我心之急切之熱烈。

在車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交流,我很快與周邊的朋友相識,在欣喜之餘聽説遼墓已經作為省級文物全部被保護起來,不能參觀了。到了龍崗子卻看不到遼墓,看不到契丹族的墓葬規制,多少感到有些遺憾。

下車後,原定上午參觀龍崗墓羣,也只能改為自由活動了。

一位姐姐為了不讓大家掃興,主動的給我們介紹起劉春烺。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造福一方,當時被譽為遼東三才子之一的名字。

通過她的介紹,使我對劉春烺有了一些瞭解。

劉春烺生於清道光年間,自幼刻苦讀書,博學多才。

公元1898年,百日維新失敗後,劉春烺感到國事日非,無意作官,遷居廣寧,棲隱在城西龍崗村,建別墅為木葉山莊。

可以説,劉春烺的一生都是在讀書學習中度過的。他不但學習儒家學説,還注重學習科學知識,諸如《天工開物》、《農政全科》、《本草綱目》,他更主張“重經世致用”的原則。

光緒20—22年間,新民柳河、遼河先後氾濫,鄉野變成一片澤國。他儘管隱居鄉野,但仍心繫救國救民的大事,拯救百姓於水火不懈餘力。他親臨現場勘察後,提出以挑河治水的倡議,得到了奉天督撫和朝廷的批准。他仿元郭太史之法,以勾股測地繪圖,河心取土,拋岸成堤,使枱安、遼中、海城、盤山、鎮安(黑山)等縣潢潦之區變為沃壤,解除了遼河水患,變害為利,百姓逐步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又應聘赴瀋陽繪製沿河圖,晝夜勞瘁,疾發而逝,臨終他又提出將其安葬與自己深深熱愛的醫巫閭山龍崗山,守候祖先發祥之地。

今天,遼河一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我們盤錦大米名揚海外,“一目惚”大米在日本買到“天價”,更是與劉春烺當年付出的心血不可分割的。

聽姐姐介紹在木葉山莊對面的半山腰上,有一個天然石洞,劉春烺將石洞改建為讀書堂,藏書百卷,並取名為“看雲聽濤”。我們更加急迫的尋覓仙人的遺蹟,翻山越嶺我們如願以償。

在“看雲聽濤”學堂裏,在這深山幽谷中,望着天上的雲霞、彷彿聽到林間的松濤在訴説昔日的蛟龍是如何被劉春烺馴服併為民造福的業績、講述他用其人格和全家性命作保招安綠林豪客馮麟閣、張作霖、散盡家財消除匪患的、訴説在讀書堂裏如何宣講“重經世致用”的;彷彿在敍述劉春烺學以致用,大膽的提出用同樣原料釀造卻可以多出二成酒的釀酒方法,氣走師傅,最後大獲成功的;又在為人們講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教育家的一個又一個故事。從被風化的石壁上、從石牀上我們依稀捕捉昔日的影子,我彷彿看到孩子們讀書的畫面。對這個契丹後裔、這位遼東才子、這位書法家更多一份敬仰。

不知是誰,提議我們應該走訪他的後人,進行一次“考古”。他的提議很快的`得到了大家的響應。

一路打聽,我們來到一座普通的農家院落。一位中年男子正在院內勞作,得知我們的來意,熱情的接待了我們。

在這裏,我們不僅欣賞到了劉春烺的書法、還看到了他作文官朝服的補子的照片等遺物,通過“探祕”彷彿我們對劉春烺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看到他的後人,過着清苦的生活,要是劉春烺在天之靈,將會是何等的心痛和不捨。大家都想辦法,幫助他的家人。儘可能的帶走,他家的農產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釋懷,這也是我們表達對先人敬仰的方式。時令小菜、雞蛋、小雞很快就被大家“搶劫一空”。

不知什麼時候,天下起雨來。我想這或許是木葉山莊、看雲聽濤的主人劉春烺,被我們喚醒、他驅使着昔日被他降服的蛟龍為久旱的大地送來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