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經典散文日記範文合集5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98W

經典散文日記 篇1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經典散文日記範文合集5篇

陰雨綿綿的日子裏讀鄭愁予的詩總有着平緩、清幽的味兒,擱在心頭卻總也揮散不去。北方的三月一如這三月的北方,驕陽萬里的光景卻也總抵擋不住寒風來襲。天氣總是這麼變幻無常,伴有冷風肆掠,攜了寒意倒回這3、4月的帷幕後。早上醒來,窗外急促的腳步聲踏着這暗日裏風一樣的步調,卻也總是裹了明亮光潔的身影出現在我的夢中。下了樓,和着這微微寒風竟發現天空晴朗光亮起來;這日光雖比不上晴日裏的烈,卻也能在這昏沉沉的空氣中找到些許慰藉。早晨七點鐘的太陽依舊是幽靜、柔和的模樣,伴有烏雲一角遮擋了絲絲光亮,不一會兒已儼然全身退入雲霧中。早春的寒來的卻也是恰到好處,柳枝上的綠芽嫩的讓人牙疼,卻愈加讓這春體現的更加深刻。

春雷聲處聽空明,小家池塘碧玉青。晴好亮潔的早晨,無端地帶來雷聲陣陣,驚異之餘也自然多了幾分欣喜。春日裏的雷聲呈現給人着那麼一種嬌羞、朝氣的味道,卻也忍不住聆聽上些許時日。水國春雷早,闐闐若眾車。司空曙眼下的春雷遠在江南,到底是受不了北方的氣候。北國的春雷難免腳步有些遲暮,無形中養成了千呼萬喚的癖性。説起北國很自然地讓人聯想起南國,紅豆也總是一併出現在春日的風景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南國的春在古人的筆下總有一種黏的化不開的情結,讓人也難免沾染了它的習性,顯得含情脈脈、柔情似水。江南的水潤使南方的才子佳人,處處浸透着水一樣的情思,連春雷都顯得情意綿綿。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符瓦碧參差。秦觀筆下的春雷倒是像數的着絲絲線條似的,將春意的密、春意的濃一絲絲演繹出來,讓人陡生愛意。縱使南國春光無限好,但若是少了北方,我是斷然不會接受的。故都的秋尚且悠悠可愛,北國的春也定別具一方特色。北國的綠不像南方那樣烈,卻也是於無聲中滲出汩汩流水來滋潤心田。春在這裏像畫筆一樣一點點、一絲絲將山野勾勒、渲染,有着鮮明強烈的層次感。這明暗交錯的層次感讓路人像在鑑賞一副作品一樣於無形中凸顯這綠的可愛之處。北方多風,這是知道。春日的綠在風的陶冶下,顯現出一層層泛着紅暈的醉意。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表達出的正是這種場景,彷彿事先裝點好似的讓人留念。

經典散文日記 篇2

寂寞已無處躲藏,愛戀已融入了生命,有很多想念,還沒來得及講,有很多回憶,還沒來得及寫上,年輪便這麼發黃,蜷縮在內心深處,匆匆的只剩平淡的憂傷。該如何去想象的變化,殘忍的看着年華一寸寸的凋謝,一寸寸的乾枯,卻無能為力,也無法抵擋。

青翠欲滴的時光彷彿還在昨天,燦爛的笑臉,風鈴般的聲音,彷彿握在手中不曾離去,行走在人海里,只看見華麗的軀殼,不知道心藏在了哪裏,哪裏還有心的熱度,那些美好啊!怎可一眨眼,就縱橫了青春?

雨聲竄入了我的城,悠悠長長的餘韻,在我的光陰裏隱忍流浪,無從捕捉。那些燦爛的光環,字裏都有柔情,只是已經不記得,它也去了哪裏,該讓我如何找尋?

想起文學家林語堂對人生的感慨: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裏蠕動,覺得很快樂。無可厚非,他徹悟的人生感觸,把心和靈魂也安逸的那麼幹脆徹底,如果我的心也可自選隨意,那我的靈魂也會沿之行走,徹悟乾淨。

願我今生,得已靈魂的灑脱,一生便不再悵惘,圓滿的人生,滿世界都是菩薩的微笑。

門外的迎春花開了,轉眼又要落,冷絕的影子不識得,轉眼凡塵都隨風去,時光清靈,我也安好。

筆尖裏的故事還曾回首,剩下的回憶都是枯萎的線索,四月雨念,獨品清歡,把深藏的心事藏好,一紙點綴,輕輕的,輾轉在年華里,把歲月走過,無風無雨,靈魂也安逸的灑脱。

經典散文日記 篇3

遠處春燕低飛,飄雨的日子是筆尖下的所有回憶,收集那麼多的温柔,在春花秋月裏落霞餘温。

賞細雨初歇的清新,在清寂中聽雲水禪音,擁一片花香憶在心底,書寫深刻的本真,一花一草生成無限葱蘢,平淡的皆成寫意。生命的年華已喧囂在黃昏,一種可以沉靜,可以沉思的顏色,那是憂傷的底色,一場可以在煙火裏萌生的恬靜,時光的温和還是那些千千結,終會在煙火的浩蕩裏,平淡寂寞着離別。

擁一片陽光在心底,人生便沒有陰雨天。共度山河與明月,我想忘卻了太多,關於愛,關於情,關於恨。

穿行在晨與暮之間,去聽雀鳥齊鳴,黃昏有云,是絢爛的色,逆影裏都是那麼孤寂的寧靜。

看往事濺起飛塵,落霞與孤鶩齊飛,花開花落,雁來雁回,雨迢的風聲只是想最好的記起,回憶已經入骨,朝陽中沐浴,晚霞裏沉醉,如果説生命是一首歌,那麼,輕盈奔波的腳步賦與陽光同行,唯有初遇的馨香。

歡笑漸涼的寒意,低語淺淺的傷感,愛情是怎樣的逝去,又怎樣步上羣山。神色柔和,穿行日出與日落,將韶華傾覆散作人生與生活,愛那即將逝去嬌嫩的笑臉,愛那些回憶沉澱在生命的每一天,指縫裏寫昨日的故事。

淺顯易懂的心事,於淺笑裏花開花落,那麼多的碎碎念念,也便穿於歲月深處,撿拾大大小小似曾相識的過往,把哭與笑滲入骨髓,終究傾盡了一生去揹負。

經典散文日記 篇4

我從來不曉得父親是記日記的,只知道他每天忙於工作和莊稼地裏,勤勞寡言,由年輕時健步如飛到今天的步履踀蹣跚。而就在前幾日,幫父親收拾舊物時,發現了好多小本子,打開一看,原來那是父親的日記,這着實讓我吃了一驚。沒有告訴父親,我翻了翻,就把這些小本本繼續放在書桌的櫃子裏,那是值得珍藏的物品。

父親的日記都是最近幾年的,過去的不知是已散失了,還是根本沒有寫。日記裏沒有人生的哲理體會,也沒有名言警句,只有樸實的話語,家庭生活的瑣事。當我一頁頁翻看,眼淚卻是止不住了,父親為這個家付出了多少啊!而我們作為兒女又能體會到多少呢?

父親是位勤儉持家的人,所以對於家庭的日常開支記錄成了日記裏最多的內容,小到一針一線幾塊幾毛,大到家用電器幾千上萬,都記錄有序。一個月一彙總,一年一大計,最後記上枉花的,可省的,為下一年的開支計劃做準備。想來也正是因為父親的細心和預算的精準,在物質條件極其貧乏的年代,靠土裏刨食的農村家庭,我們兄妹三人才都能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得以成家立業,這個中的艱辛是隻有父親才能體會的苦澀滋味!這也讓我想起我上學時,父親為了我高昂的學費夜不能眠,那個數字是我們家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他和母親盤算着能向哪家的親戚朋友去借錢,借下的錢又能在什麼時候還人家。第二天,父親便會一早出去,回來的時候已借來了我的學費錢。那時候我很恨自己為啥不能多考些分,不能早早去掙錢,讓父親為了我那麼辛苦。父親送我去學校時,把借來的厚厚一沓錢交給了收費的人,我的心就一個勁地痛,眼淚就流下來,卻不敢讓作父親看見,到底父親還是看見了,以為我是頭一次離開家,捨不得他走,就安慰我要好好上學,不要想家。父親走的時候我沒有哭,卻心底裏暗暗發誓永遠做個孝順的女兒,我不能對不起父親!這本日記裏當然沒有這一筆,但在我的心底永遠都記着這一頁。

後來我和哥哥都畢業了,生活條件也好了。接下來現在我們回家的時候,父親看我們買這買那總會説:“沒有用的不要買,暫時用不到的不要買,能省些就省些,手頭寬裕點總是好的。”當時説這話時我們幾個都不理解,哥哥説:“現在有錢就得花,不花還貶值。”父親總不苟同。看到這日記我才真正體會到父親説話時的心,他總是希望孩子的手裏寬敞些,不至於像他當初那樣辛苦!

父親的日記裏另外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對莊稼活的安排,一天當中,從早到晚。從早上寫起,幾點去下地拔草,幾點去做下一項活計……父親是種莊稼的好手,直到已六十多歲的今天也依然是。一年之中不論什麼時候,他總會安排好該做的活,除去午收和秋收,其他季節裏父親也總是不閒着。大田地裏莊稼收種有序;家中院子內外也已開闢成菜地,根據季節種有各種蔬菜;河堤樹林也都被翻了一回又一回,種上時令的莊稼。每次回家,父親很少在家,不用問,不知在哪塊地裏幹活呢。用母親的話説:‘’你爸是沒活找活幹。”我知道父親是閒不住的人,是離開了莊稼地就活不開心的人,只有看見土地,親近土地,他彷彿才會覺得心靈是安寧的,幸福的。眼看父親年紀大了,家裏的十來畝地也不是輕活,我和哥哥總勸他不要那樣幹了,像打藥之類的少,花錢找人幹算了,而他卻説:“我閒着又幹啥去?城裏我是住不慣,還是咱這地邊舒服,慢慢幹唄,累不着。”我深深知道父親對於土地的感情,這是從我的祖輩就遺傳下來的精神。他們身上有的就是力氣,不張揚,只埋頭苦幹;他們相信土地,相信自己的付出會得到土地的賜予;他們不叫苦,不叫累,揮灑汗水卻內心充實;他們一刻也離不開這土地,只有雙腳踏在土地上心裏才踏實!

我無從知道父親曾記過多少本這樣的日記,但不論是多少,裏面所傳達的都是同樣的情意:那是對家庭的責任,對兒女的摯愛,對莊稼的尊重,對生活的執着。那平凡的文字,簡單的數字背後,有着父親幾十年的辛勤汗水的付出,有着父親對兒女、家庭、未來的期望。我不曾告訴父親我看過他的日記,我只會在心底裏銘記;我也不曾對父親説過愛你,我只會堅守自己的誓言。此刻,我期待,父親的日記可以永遠的記下去,不停息……

經典散文日記 篇5

9月3日,天氣晴朗,藍天白雲,暖風微微。早晨5點,我們到前門乘坐公交車去頤和園。

頤和園是清朝皇家園林,慈禧太后當時挪用海軍軍費修建的。

我們走在頤和園的長廊上,現在頤和園的長廊比以前更美麗!長廊上畫面的色彩很鮮豔,重新修復了。

1967年冬天,我來過這裏。現在重遊,非常高興!走在長廊上賞景,湖光山色,麗日藍天,倒影水中;樓台殿閣,色彩絢麗;一座座宏偉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昆明湖波平如鏡,遊船盪漾;荷花盛開,千姿百態,讓我想起“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來。遊人如織,但不擁擠,都很有禮貌,相視而笑。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朋友,舉起相機拍照,他們用各種語言交談,表達對中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我們登上頤和園最高建築---佛香閣。佛香閣是清朝慈禧太后上香的地方。台階很高,越往上走越陡,累得氣喘吁吁,登到最高處,俯視山川秀色,心曠神怡!

頤和園的17孔橋更引人矚目,橋上行人絡繹不絕,笑容可掬,手扶欄杆或背依石欄,在千姿百態的石獅子跟前拍照。美麗的遊船在橋下通過。湖的岸邊有一銅牛,大人小孩兒在這爭相拍照。

頤和園是遊覽勝地,也是國人思索的地方,遊園,也讓人們想起清朝這段歷史。

下午5點左右,我們乘公交車回到賓館。

Tags:範文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