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打核桃,童年的記憶的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15W

我的家鄉,在一個很偏遠的小山莊,那裏是個漫山遍野,長滿核桃樹的地方。

打核桃,童年的記憶的散文

小時候,每到白露時節,地裏忙完莊稼,村裏的男人們就帶着自家的婆姨跟孩童,扛着核桃杆,拿着荊條框,上到山林,下到地壟,打收核桃。一棵棵的核桃樹粗細不一,大小不勻,但每棵樹都是一樣,吸收了天地間的靈氣,卯足了勁的,把孕育了一年的果實奉獻給這裏的人們。

收核桃的季節,正是展現山裏男人本領的時候。一棵棵拔地而起的核桃樹,大的有好幾丈高,樹幹要我們幾個孩子手拉手都摟不住。女人只管在地上撿,而男人呢,就得爬上高高的樹杈,用一根木杆子把掛滿樹梢的核桃果子打下來。本領高的男人,他家的核桃樹不管有多粗、多大,再高再險的樹杈,他都能靈活的爬上去,把樹梢上的果子打的一顆不落。婆姨們呢,看着乾乾淨淨的核桃樹,嘴裏會埋怨男人們,該留上幾顆看樹的核桃果,説是留下看樹的果子,明年果實才會豐收。嘴裏雖然埋怨,手卻一刻不停,把樹下的核桃同樣撿得仔仔細細,有點風情的年輕婆姨,還會偷偷地給男人一個嘴親嘴的獎勵。而有些膽小笨拙的男人呢,不説多高的樹了,就連小樹梢頭上的果子,怕也是丟三落四的,打不乾淨。婆姨就會罵着男人的不中用,自己爬上樹上去打掃戰場。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帶我們一家人歡歡喜喜打核桃的情景。年輕的父親身體靈活的像一隻猿猴,在樹杈間飛來蕩去。很高很高的核桃樹上,父親將整個身子架在樹杈之間,脊背僅靠着樹的主幹平衡着身體,兩手緊攥着核桃杆,揮舞之中,就聽得噼哩啪啦,核桃果子便下雨一般從空中落下。

我和弟弟妹妹們,在樹下仰着頭,看着高高的樹杈上父親雜技一般的動作,時而緊張屏氣,時而歡呼雀躍。父親平時高大的身影,被樹杈高高的舉在半空,變得很小。在藍天和枝椏之間,我們的眼睛穿過樹葉,只能看到父親一個黑黑的剪影。太陽的光線變得五彩斑斕,閃耀的我們睜不開眼,只能見風兒吹過,樹影晃動。

“爸爸,你能摸到白雲嗎?”“爸爸,你給我們抓只小鳥兒吧!”那時候在我們眼裏,父親無所不能,我們姐妹四個,很仰慕的站在樹下,齊排排的舉着頭,望着高高在上的父親。一陣嘩啦嘩啦的聲音從頭頂傳來,噼裏啪啦的核桃雨便砸在我們的腦袋上。我們瞬間嘰嘰喳喳倉皇四逃,有的'哭,有的笑。其實,那掉下來的核桃傷不了我們,頂多是像爸爸的手綁子敲敲我們頑皮的腦袋。

母親拿着大籃子,像撿着金元寶一樣,以最快的速度往籃子裏扔。一邊吆喝着我們:“快來撿啊,快來撿啊!賣了給你們交學費!”我們才不管她,幾個小腦袋埋頭在地上,尋找那滿地的青皮核桃中,間或有熟透的脱了皮的化皮核桃,誰撿到了,就迫不及待的用石頭砸開來吃,那滿嘴的嫩核桃的油香味,會讓我們饞貓一般忘掉一切,好吃極啦!這時候,我們不分誰是姐姐,誰是弟弟,毫不客氣,看見一個化皮核桃,都會去拼了命的搶。剛剛還看上去挺和諧的畫面,就成了一片狼藉,一片哭喊打鬧。

到了吃飯時間,因為路遠,父親不能回家去吃飯,就在核桃樹下吃乾糧。這時,如果樹上的核桃還沒有打完,父親便不下樹,只把手中打核桃的木杆從高高的樹上伸下來,母親便把饅頭和水綁在木杆子上,父親就用杆子把乾糧鈎到樹上,靠坐在樹杈上,津津有味的吃起來。吃完後,再美滋滋的吧嗒上幾口旱煙,很愜意的樣子。而母親同我們一起,在樹下席地而坐,擺上吃喝的乾糧。有煮熟的玉米棒子,蒸的鬆軟的山藥蛋,還有野果子。可是,我們更喜歡的,還是可以剝皮的新鮮核桃。手裏拿着一塊石頭,把剛才撿來的化皮核桃再砸開一堆堆,過足饞癮,可勁的吃,那灌滿了油的核桃,又香又嫩,只吃得我們每個人嘴角白花花的流油,個個跟前都是一堆的核桃殼。母親説:多吃點,核桃補腦子呢,吃了人聰明!

打完了核桃,家家户户的院子裏,場地上,核桃都堆成了山。人們用早準備好的蒿草捂上,蓋嚴實。過上幾天後,核桃的青皮就會自然酥化,拿木棒之類的東西輕輕一敲,核桃就從那緊裹着的青皮中脱落出來。然後再一籃子一籃子的c到河裏,用篩子淘洗。原先敲出來時,一堆有皮有葉有汁水的核桃,經過清涼涼的河水淘洗,就變得白森森,圓滾滾,像大姑娘的臉蛋兒,一碼色的看着就讓人就舒坦。然後,再將一筐一筐的核桃,倒在瓦房頂上攤開來晾曬。家家户户房頂上都是白花花,黃燦燦的一片,成了秋天裏一道好看的風景

如今,春去秋來,核桃成熟的季節一年又一年,只是,樹杈上的父親卻再不能上樹,只站在地上,像我們小時候那樣,仰着頭,對着樹上一個勁的喊:“兒子,你小心!小心!”。

我離開家鄉已經多年,再沒有機會去體驗核桃收穫季節的那種樂趣了,打核桃的情景成為一種難忘的記憶。今年7月中旬,為宣傳首屆垣曲核桃節活動,垣曲作協組織本縣的作家們到華峯鄉“國家核桃林示範基地”下鄉採風,在那裏,我再次看到了久違的核桃林。那一往無際,青翠碧綠的核桃林,號稱萬畝核桃基地,相比我們小時候山裏的核桃樹,那真是天地之別。全縣農民羣眾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政府搭台、部門配合、農商唱戲,電商推廣,五年的時間,由起初的幾畝核桃園,發展到如今的二十二萬畝,農民人均收入在翻倍增長。看着這一片片綠油油的核桃林,看着枝頭碩果累累,即將收穫的核桃果,使我對縣政府和全縣的果農充滿敬意。

核桃,我小時候記憶中的瑰寶,現在已經成為全縣農民脱貧致富的寶貝。在這裏,我看到了垣曲人民羣眾依靠核桃基地,走向富裕,奔向小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