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每見荊山憶故鄉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73W

荊山在市東南8000米的地方,有大、小荊山,隔荊山河(歐陽湖)南北對峙。兩山曾各有奇石一塊,大荊山之稱“鶴跡”,相傳為古仙所遺;小荊山稱“龜文”,石下有洞穴,是神龜棲息之處。明盧宗哲《荊山文筆峯記》説:“擅荊山之勝者,曰石壁,峭削竦特,如半壁倚空……”。原大荊山石壁上刻有兩個大字“寒壁”,是明御史駱駸所書。老蕪湖八景中“荊山寒壁”即指此。元歐陽玄蕪湖縣尹在任時,曾有題詠:

每見荊山憶故鄉散文

青翠鬆杉一帶長,雪峯倒影浸湖光。

一蓑晴絮收菰米,滿徑天花采玉肪。

涇水東流冰滓白,淮山西借夕春黃。

三年楚客江東寓,每見荊山憶故鄉。

荊山腳下曾有荊山湖,又稱蕪湖水。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載:“蕪湖水,在縣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陽湖,西北流入於大江。漢末湖側,亦嘗置蕪湖縣。吳將陸遜、晉謝尚、王敦皆嘗鎮此。”明嘉靖《太平府志》載:“蕪湖水,在府城西南,源出丹陽湖,西北流入大江。漢末嘗於湖側置縣。”所説大同小異。

往事足堪回味。明萬曆年間,舉人朱萬爵以親老不仕,歸隱田園,在荊山山水之間築別墅,木樓草閣,繞以粉垣,花木成蔭,清幽靜雅,名為朱園。朱萬爵偕弟萬壽、萬選皆閉門讀書,事親,布衣蔬食,二十餘年,足不至户,唯與畫家蕭尺木等名士有往來。朱氏仙遊之後,蕭尺木往遊憑弔,其《過荊山朱西雍舊亭有感》雲:

花園不耐老相親,別後空過三十春。

亂石閉門無處入,秋聲盈樹不堪聞。

平無一望連天水,峭壁千尋宿暮雲。

萬分淒涼難忍去,空山淚斷舊時人。

人亡園圮,舊址猶存,空有餘情,後為荊山勝蹟之一,至今令人悠然神往。荊山寺、荊山湖、寒壁佛刻、朱園等,在歷史上聚合而為“荊山寒壁”,昔日有蕪湖第一勝景之譽。據李盤《遊荊山》詩序載:“鳩茲第一勝景,離城十五里,峭壁丹巖,下臨湖水”,登荊山,豈能不泛歐湖?歐陽湖一般簡稱歐湖,亦稱區湖。區湖在明代中後期至清中葉大放異彩,既是蕪湖鄉賢耆舊在古鳩茲大地登山臨水,也是慕名而來文人雅士領略蕪湖“湖山之勝”的首選地,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蕪湖又一重要的別稱,一如白門之於南京。

19世紀末,英國在華商人立德之妻阿綺波德·立德(ArchibaldLittle,1845-1926)隨經商的丈夫在中國生活了20年,足跡遍佈南方的各通商口岸。在她的《穿藍色長袍的國度》第七章《九月在蕪湖》一文中生動描繪了初秋荊山的景色與佛像羣。茲摘錄如下:

“我們乘船去荊山時,河道里到處都是放魚鷹的小船。這種醜陋古怪的鳥在水裏追逐着魚兒,像我們在英格蘭趕野雞一樣,抓到魚後就把魚交給放魚鷹的人。中午,我們在一個小碼頭吃午飯,碼頭四周有各種各樣的正在開花的植物。去往荊山的路旁有許多野生的艾菊和紫藤,在它們盛開的時候,蕪湖一定更加可愛。腳下不時有野雞呼呼振翅飛走,一個同伴抓到的沙雉足夠我們六個人大吃一頓。左側是一大塊平整的農田,飄着裊裊炊煙,面前又凸起一座山,站在山上看四周可以盡收眼底。右側的`凹地裏有座廟。上得山來,廟卻在那邊,一個同伴嘟噥着。我們猶豫不決,不知該不該下山去廟裏看看。我們已經爬到山上了,再下山繞過去?冒險精神促使我們抄近道去廟裏。

……

廟門口有座神像,彷彿是福斯泰夫(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一個人物,愛吹牛),混身是肉,笑呵呵的。後面供壇上是代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座佛像,兩側是他們的十二門徒。所有這些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在廟後面大概40英尺高的巖壁上刻着數不清的佛像,都有真人一般大小,這是我在中國見過的最令人驚歎的藝術品。巖壁兩側的像有些模糊,我記得一側是匹馬,另一側是頭牛,上方刻着鴿子。一箇中國人説,看見那隻鴿子嗎?原先有兩隻,有一隻飛走了。為了保護佛像,巖壁上方搭了個簡陋的棚子。在歐洲,像這樣的地方一定會有大段關於作者創作意圖的説明,在中國,我們對此一無所知。與我們這些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一樣,當地中國居民對這些佛像也知道得不多。這些鍍金的佛像佔了廟後院子的一半,另外院子還有間很矮的房子,裏面住着兩個年青的和尚,看來兩個和尚很窮,清秀的面龐上不帶一絲邪惡。

離開廟時,落日將餘輝散在廣袤的大地上,映紅了遠處的長江。四周望去,一隻貓頭鷹正飛過那座廟,停在山頂的矮樹上,又振翅穿過巖石,消失在無垠的沖積平原上。山上的草都被燒掉了,黑乎乎的焦痕使巖石和污泥更加醒目。我不禁想起了英格蘭的傍晚落日映出我們的輪廓,大簇的黃百合溶在夕陽中,此景只應天上有。”

近年,蕪湖縣在縣城灣沚之東湖有重建之紀念物,只是時過境遷,難以尋覓往日情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