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風景遊記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87W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文體,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風景遊記散文,希望大家喜歡。

風景遊記散文

篇一:風景遊記散文

撐着傘,漫步在小雨中的麗江古城,我以為走在三月江南的雨巷,以為自己就是那個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

看着古老的水車慢慢旋轉,恍如夢中的那幅素描,百年的滄桑,百年的悠閒。石橋、流水、垂柳、樓閣、燈籠,是什麼時候開始在這裏相逢,牽手,從此不願離去。橋上的行人,樓裏的茶客,是否也如我一樣,願就此止步,千里的追尋,只為沉醉在這恬靜的夢鄉,不願醒來。

沿河而建的小街上,遊客如織,撐着傘,披着當地買的披肩。那是手織的羊毛披肩,如古鎮一樣古樸而典雅。在這樣一個下雨天,愛美的女士披在肩上,既可禦寒,又可呈現出一種古典之美。賣披肩的店子很多,各式花紋色彩樣式,我也選了幾條戴着試了試,總覺得有些不合適,是否因為我只是一位步履匆匆的過客?而披肩,只屬於這裏,只能與古鎮的古樸相融。

最讓我喜歡的,還是小街背後的.風景。掛着紅燈籠的茶館酒吧,是一個適合發呆的地方,沿窗而坐的客人,拋開塵世的紛擾回憶發呆、沉入夢鄉,一切迴歸寧靜,迴歸單純;或者是品着各式的茶或酒,聽着優美的樂曲,看着窗外顆顆雨珠從翠綠的柳葉尖晶瑩地滑落小河裏,濺起朵朵漣漪,還有遠處倚橋留影的遊客,該是很美的享受吧。卻不知,窗外的遊客正將掛着紅燈籠的木樓與倚窗品銘的自己也當作一種美的背景,攝入鏡頭,成為永久的紀念。

逛了這條街,走過石橋,又是另一條街,同樣濕漉漉的石板路,同樣古樸的木樓,同樣掛滿圍巾披肩或者擺滿玉鐲銀器的店鋪,同樣川流不息的遊客。在林立的店鋪間,還會有一家家客棧,隨意走進一家,店主不會問你是否住宿,隨你參觀。這是一個四合院,院內種滿花草,青磚牆,木樓梯,迴廊青瓦飛檐,如果不走進房間裏,看到各式電器,你會以為回到了百年之前。如果能,我願在這兒租一間小屋,和這個古鎮一起度過一段悠閒與世無爭的日子。可明天,我就要離開,我只是一位千里尋夢的遊客,夢未曾醒,便要啟程。

在人羣中穿梭的我,想像着如果沒有如織的遊人,沒有人聲的喧鬧,只有細雨淅瀝,只有燈籠搖曳,只有小橋流水,楊柳依依,再加上倚窗而立,披着披肩發呆的女子,那該是一幅最美的畫卷吧。恍惚間,好像這個小街上只有我一人獨行,撐着傘,漫步雨巷,是在尋覓着夢中的那個世外桃源,還是詩中的那個多情少年?

“喂,發什麼呆呀?”猛一抬頭,看到了那張熟悉的臉。呵呵,牽着我的手的他,就是那個多情少年吧。

“我在想,如果我倆能在此終老一生該多好啊。”

“唉,你怎麼還是那個愛做夢的小女孩呀?”他笑了,帶着幸福與甜蜜。

是啊,我真的好愛做夢,看到畫中的麗江,我就夢想着哪一天能來看看,現在,他幫我實現了這個夢,我又在夢着能和他長留在此了。

閉上眼睛,覺得雨中的麗江古城就如一位丁香般的女子,不知陽光下的古城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第二天,雨過天晴,天藍雲白,看着漸漸遠去的麗江,我在想,如果這時走近麗江古城,一定會覺得她就如同一朵清麗的白合吧。

篇二:風景遊記散文

麗江有座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不設防的古城,沒有城牆,卻保存完好。

遠離城市現代的蠅蠅苟苟,一頭闖了進來,因設防而繃緊的心,像皮筋卸了力,一下子鬆懈了,輕鬆無比,僅憑這一點,就由不得你不愛上這座小小古城。難怪四十年代曾旅居麗江十年的俄國人顧彼得,在他那本寫得極精緻的書《被遺忘的王國》的結尾,仍念念不忘地敍述説:“我有一種感覺,即使到現在,這種旅行尚未結束。我一直夢想找到並且生活在那個重重大山使他與外部世界隔絕的美地方。”

麗江的美不同凡響,充滿着神奇和神祕,就像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嬌寵的幺女,深藏在大山的襁褓裏,異常柔嫩。令人十分驚奇,高原上怎會有江南小鎮呢?麗江有2萬餘平方公里,人口106萬,其中少數民族達61萬,佔一大半,因自古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除漢族外,聚集了納西、彝、僳僳、普米、藏等十餘個少數民族。古城坐落在麗江壩子的中部,住的多是納西族人。

古城始建於宋、元,建成後似乎就從沒有變化過,令人詫異地完完整整的保留下來,是個奇蹟,因而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納西人稱“鞏本知”,“鞏本”指倉廩,“知”即集市,自古為倉廩集散之地,貿易盛於明清,古城曾是府衙所在地,明稱大研府,清為大研裏,民國後改稱大研鎮。所以1981年納西人宣科重建納西古樂隊時,欣然取名為“麗江中國大研納西古樂會”,典出於此。

漢人似乎在潛意識中根深蒂固地有一種“長城”情結,可長城建成後似乎從未發揮過禦敵的預期作用……有城牆的`阿房宮燒掉了,有城牆的明王朝也跨掉了,如今除了埋在地下的一些文物,地面上究竟還留下一點什麼?可沒有城牆的麗江,卻驚人的“活”了下來。沒建城牆,純屬偶然,據説是因為麗江土司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的緣故。

沒有圍牆,也就沒有城門。古城的入口是一座橋,叫玉龍橋。站在橋頭,仰頭北望,可見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玉龍雪山。橋下有河,名玉龍河,河水清洌急湍,源於古城北約二里處的黑龍潭。水至玉龍橋,經分流水渠,一分為三,自北向南,分成東、中、西三河,然後再三分而九……細細分去,穿過古城。古城中便隨處都是小橋流水人家,晝夜水聲潺潺,街頭巷尾,足不出户,如至山林,難怪城中人多壽。古城的西面,緊倚獅子山,古為木氏土司私家林園,山上多古柏,參天數圍,種於明代,樹齡達數百年。山頂有座“萬古樓”,可登臨,可覽古城全貌。

西河順着獅子山山腳流向古城集市的中心——四方街。四方街是塊方場,場邊的河上有橋,一南一北,都是單孔石拱橋,名字怪,一座叫賣雞豌豆橋,另一座叫賣鴨蛋橋。橋下有閘槽,黃昏市散,便用木板閘住西河水,水溢河岸,將街面沖洗乾淨,省事省力。城中有不成文的用水俚約,清晨取水以飲,10時後方可洗菜、洗衣,無人監督,卻家家自覺。

步入城中,順着幾百年來被人走馬踩變得斑痕累累,深淺不勻,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會被自己腳下踩出的樂律和節奏而驚異。路是用當地山中獨有的五花石鋪就,越磨越好看,乾乾淨淨,人走在上面極舒坦,不累人。街道兩旁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均為獨具特色的納西族院落,古樸的家庭氣氛濃厚,户户門前掛着“重點保護民宅”的牌子。

古城建成後,也許是因為實在太完美,又無戰爭的災難,一切對於生活在城裏的人來説,似乎都無需改變,古城因而就這樣原原本本地保存了下來。而古城的主人卻是女人,女人當家,男人賦閉,女人天生的母性和懷舊,也可能是古城完整地保存下來的內因。

“娶個納西婆勝過十頭騾”,作為一個男人,我不知道這世上還能找到什麼比做一個麗江的男人更安逸更幸福的事了。連殺豬這種事都是女人幹,我想象不出納西女人還有什麼事不能幹的。女人出了名的勤勞,從她們的傳統服飾就可看出端倪,長褂百褶圍腰,褂子過膝,寬腰大袖,外加坎肩,披一羊皮披肩,上綴兩大圓布圈,代表太陽和月亮,四周綴七個小圓布圈,是七顆星星。服飾樸素大方,並不花俏,俗稱為“披星戴月”。

女人把能幹都幹了,男人便像被寵壞了的孩子,雖然一個個儀表堂堂,鼻高嘴闊,高大英俊,熱情豪爽,卻整日裏無所事事,養尊處優,溜鳥閒談。很多人閒出了名,玩得高雅,精通音樂和繪畫。畫源於古老的宗教畫,雜夾着東巴象形文字,亦畫亦字,只覺得好,卻又説不出好在哪裏,似是而非,看不懂。音樂卻古,曲子古,樂器古,樂師老。保存了諸如“紫微八卦舞曲”、“浪淘沙”、“山坡羊”等唐宋古曲,及道教洞經安魂曲。用的是蘆管、蘇古篤、十面雲鑼等能擺進博物館裏的古董樂器演奏。樂師多為七八十歲的老藝人,一個個天庭飽滿,長鬚垂胸,仙風道骨,聲音蒼老清麗。一見,你便不自覺地坐下,一聽,恍若仙樂,可清心明神,所思遠矣。

麗江古城不可久留,僅住一夜,就如回到了雅色雅香的古代。

篇三:風景遊記散文

早有耳聞,麗江歷史悠久,古樸自然,是個神奇而美的歷史文化名古城,因種種原因,身為雲南人沒去一睹麗江的芳容,一直是我的一個心結,今年過年後,在堂妹一家的邀約下,我走上麗江的旅途,圓了我的夢。

在前往麗江的之前,我對麗江的瞭解也只限於別人的文字抑或道聽途説,我曾極盡所能發揮想象,麗江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她應該是一位集江南水鄉般飄逸婀娜及高原女子的古樸俊秀的姑娘吧!

從大理出發到麗江,沿途風景美不勝收,阡陌交通,萬物葱蘢;藍天白雲,如影隨形。

車子沿着山邊蜿蜒盤旋的公路繼續前行着,倏然眼前出現了一座拔地而起的巍峨壯觀的雪山,它就是麗江的靈魂——玉龍雪山。遠遠望去整座巍巍納西神山被一層白茫茫的霧氣所籠罩,好像披了一層薄薄的白紗,綿延的雪山銀裝素裹,蒼勁而挺拔。

沒去麗江,就幻想着麗江的美,想像着麗江的雪山,酒吧,陽光……當我真的走上這塊土地時,心裏竟然有些激動和不知所措了,此刻我漫步在500多年曆史的青石板上,心裏陡然安靜了許多。疲憊感頃刻間煙消雲散。這,是我想象中的麗江!這就是在我腦海裏演繹了無數次幻燈的古城麗江,跟我印象中的麗江竟然有驚人的相似,四方街、青石板,木質小橋、潺潺流水、轉動的水車……

在一個麗江做生意的老鄉的熱情導遊下,我開始了麗江古城的遊覽、觀賞。沿街漫步,兩旁店鋪琳琅滿目、風格迥異,有銀器、有玉石、有木雕、也有版畫,還有披肩圍巾等手工藝品。然面對眼前琳琅滿目的商品,我沒有以往逛街的貪婪和留戀,我只是浮光掠影般的一瞥。我想先瀏覽一下這個小城的全貌,我想把麗江之美與小城的風韻盡收眼底,珍藏於心。

走進麗江古城的第一個感覺是驚歎!沒想到擁擠紛雜的國土上,竟然有這樣一片淨土!古城的水清澈見底,古城的石頭路面泛着青光。古城的.建築集江南水鄉與藏族民居風格於一體。如詩畫般的古鎮,讓我邂逅了陶淵明意念裏的莊園。石橋與河水,綠樹與古巷,成就了高原麗江江南般靈秀的意韻。

流連於四方街,舉目雪山,在巍峨之中顯出清秀,在峻峭之中更見超逸,氣勢磅礴,秀麗挺拔,造型玲瓏,皎潔如晶瑩的玉石,在碧藍天幕的映襯下,像一條銀色的矯健玉龍橫卧在山巔,一輛古老的水車在河水中怡然地旋轉着百年前的市井繁華,驟然,利祿功名間的躁動出奇的寧靜。

古城保留了大片明清年代的民居建築,均為土木結構瓦屋面樓房,多數為三坊一照壁,也有不省四合院,兩間融會了納西、白、漢等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民居佈局靈活,注重裝飾,精雕細雨刻,門窗多雕飾花鳥圖案,色調濃烈。庭院內喜種花木,擺設盆景,無房不養花。形成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楊”,“小橋、流水、人家”高原水鄉風貌。

這裏街道獨特別緻,民居順水而建,風景秀麗怡人。那五花石鋪就的石板路,明清時代的石橋、石牌坊以及土木結構、古色古香的民居瓦房,無不記載着歲月的痕跡與時代的變遷。小橋流水通萬家,石巷瓦舍美如畫,麗江的水清清的,細細的,長長的,如同一條心靈的溪流,潺潺地流進心田。是那麼清澈,是那麼聖潔,是那麼的柔軟。行走在麗江街頭,能看到流水穿室,人居水上的飄逸與浪漫;能看到柔波里水草飄動;能看到金髮碧眼的老外來往穿梭,店鋪招牌中文外語並存,不甘寂寞的傳統手工製品林林總總與無孔不入的現代工業品琳琅滿目的和諧統一;能看到街傍水築,水依街流,楊柳依依,流水潺潺;能看到夜幕降臨時,小橋流水邊,茶坊、酒吧、餐館燈火通明,遊客們在此品茶、飲酒、用餐、聊天,腳步佇留在“那家”咖啡屋前,喜歡“那家”這幾個字,看到它如同感受到如陽光般温暖的氣息。最初“那家”只是個傳説。據説玉龍雪山終年積雪不化難見陽光,只在每年秋分時分才有一米長的陽光斜照下來,傳説被這那家照到的人就能擁有美的愛情。是啊,真正燦爛終生難忘的愛情會一閃即逝,正如這“那家”彌足珍貴!

走在這與悠悠河水纏繞的小街上,感覺久遠、古典、自然而清新,像是來到了江南。於是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於是想起了一道道悠長而又寂寥的街巷,於是有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清爽,於是有了一縷幽遠古老的韻味。長滿苔蘚的屋瓦和台階,濕潤的青石街,小橋流水,桃紅柳綠,構成了一幅水墨畫,恬淡、寧靜、悠遠。麗江,多麼具有詩情畫意。

走至一個寫有東巴文字和的街頭,我看到了千姿百態,裊娜起舞的納西象形文字,將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雲流水融入納西的東巴文化中,如,“展翅高飛”的納西文字就畫了一隻展翅高飛的小鳥,“永相伴”的納西文字就畫了牽手的兩個人在烈日下、在風雨中相伴不分離,每一個字,都能隨想像派生出許多更形象的“字態”,甚至扯一片綠葉就能表達愛情;剪一縷清風就能風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能洗盪靈魂……。

我的思緒收斂了翅膀,停落眼前的這條處處彌散着淡淡温馨氣息的街上,在這裏信步,恍若又回到了在喧囂中一度已經疏遠了的、恬靜的心靈家園。曾經有哲人説,人這一生,便是不停地出走,卻又不停地渴望迴歸,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寧的心靈的家。於是,便有無數人在不同的地方失落,他們從各種地方來,帶着各不相同的塵土,卻在這裏的石板窄巷中進行了精神上的迴歸。

在老鄉的引領下,我走進了一間名叫“和志剛書齋”的小屋,在這之前,老鄉就跟我簡單的介紹了書屋的主人,何志剛的事蹟,和志剛,男,納西族,中國著名口書書法家。11歲時不幸被高壓電擊失去雙臂。他失臂不失志,在逆境中靠頑強拼搏的精神創造着一個生命強者的精彩人生。學生時代失去雙臂後的和志剛沒有向命運屈服,始終保持了自信與堅強的心態,以超乎常人的頑強毅力以口代手寫字,苦練書法,成為國內外著名的口書書法家。

帶着崇敬的心情,我見到了何志剛,從逆境中走出的失臂不失志的真正的強者,我欣賞了他剛勁灑脱的書法作品,並給孩子買了他著的《假如上帝還我一雙手》,請他在書的扉頁上簽名,在震撼之餘,真希望女兒看了這本書,能以此為激勵,做一個頑強拼搏的人。

走出書屋,澎湃的心情久久難以平息,和志剛的精神書寫了麗江納西族人民堅強和博大的奮鬥精神,也代表了中國人矢志不移的精神,為麗江的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靚麗的色彩,作為一個身體健全的人,有什麼理由沉淪呢?面對着寧靜幽美的麗江,我雖然是過客,但我帶走了麗江的美景以及納西人不屈的奮鬥精神,我也懂得了珍惜,將一切美好的東西珍藏心間,無論行至何處,即使年華老去,也要唱吟過往。

麗江的美,是古樸中透着華麗,淡雅中露着莊嚴,讓你不能不驚歎納西民族的勤勞智慧,不能不欽佩身背籮筐的納西族婦女為弘揚民族文化付出的辛勤汗水,我留戀麗江的雪山,麗江的水,麗江的獨特,麗江的燦爛文化,思緒總在古樸自然、幽雅寧靜的古城中流連忘返,似乎我的夢還在麗江,我依然不願醒來,清秀嫵媚的麗江為什麼讓我如此纏綿?那幽長潔淨的青石板路,那綿長清澈的河水,屬於麗江,納西古樂、東巴文字、酒吧文化,屬於麗江,這其中無不折射着淳樸與寬容的內涵,正如深植於此的正統儒學文化,在這邊遠之地得到完整的傳承,這或許才是真正的麗江韻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