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夜路隨想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3.13W

晚飯過後,總是要出去散步的。兒子上學早晨起來得很早,需要我早早起來給做早點。如今的學生總有寫不完的作業,每個老師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盡心”的照顧孩子,而不顧整體孩子的承受量,大量的作業就壓得孩子幾乎沒有喘氣的機會。每天六點半睜開眼睛,直到深夜的一兩點休息,原則上比一個大人都要辛苦。我們的社會現在不知怎麼回事了,明知是有問題就是改不過來,整體就像一個有問題的青年一樣,都看着有毛病,都在試圖解決問題,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只好看着他不可救藥,祈盼着能出現奇蹟,浪子回頭。

夜路隨想散文

浪子回頭的畢竟是少數,多數情況下還得努力挽救。教育制度的無奈,我們是改變不了了,那就只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把我們自己的孩子管好,照顧好,期冀着他們將來能改變這一切。於是,我們就從做飯開始,營養一定要跟得上,注意孩子的體質,省的到了大學,連個一千來米的所謂長跑都不能完成,再別説碰着什麼馬拉松的國際比賽,讓人家舉辦單位硬報名充了數,結果跑出個好歹來,那就麻煩了。一方面,我們實在是承受不起;另一方面,不也是給國家添堵嗎。

吃得好了,問題也就跟着來了。兒子學習辛苦,消耗量大,再加上年輕,一陣蹦跳,那些能量早就消耗殆盡,興許還不夠呢,可我們這些大人就有點吃不消了。趕上好多又是坐機關的,整天坐在那兒不活動,遊戲玩的已經沒意思,短信發的手累,下班了還有些“豬呀羊啊”的需要“檢驗”,於是,就發胖。沒看見公園裏現在鍛鍊的.人越來越多了嗎,晚飯後散步的人也日趨增多,條件好了,不善引導也是個問題。

我沒有吃多,鍛鍊只是為了保持一種積極的精神。孩子早點吃完後,我就開機上網看新聞,然後再寫點東西,乾點別的什麼,一天的“工作”大致如此,這就到了天黑,因此,晚飯後,我是必要出去散步的,一天出門就在晚上,並笑曰:我的早晨從傍晚開始。

上得街來,通常已是黑夜,華燈初上。但燈光並不是太明亮的,所以基本上就是算走夜路。走夜路的人也許就有同感,因為黑,噪音相對較小,人的思維就活躍起來,想法就特別多,屬於哪種跳躍式的,一會是這,一會在那,基本上是胡思亂想,所以就顯得亂,比較雜。不過有時也有靈光一現,“出口成章”的時候,就某一問題還就表現出了連續的熱情,因而就有了一些連貫的想法好像還值得一書,繼而就趕緊記下來,因為是夜路隨想嘛,明天天一亮完全有忘的可能,還是記下來的好。

就有一日,我散着步向回走,突然間不知怎地就颳起了風,冷颼颼的,打着旋,旋起地上的塑料袋爛紙片在空中歡快地飛舞,時而高起,忽而落下,高起的飛過頭頂,穿過街道不知要去向何方?累了的就掛在樹枝上,呼呼的“喘氣”;落下的,在地面上飛轉,好像還排着隊,擦着地面有節奏的在那舞。風中夾帶着沙粒,呼嘯着打在人的臉上,挺疼,我趕緊加快了步伐 。路過一家酒店時,外面的寒冷顯然沒有阻止住裏邊的熱情,划拳聲、酒香味撲面而來。這裏的燈光比較亮,我就注意到一個細節,雖然裏頭挺熱鬧,馬路上的人已經較為稀少,就有一位拾荒者坐在馬路邊的石凳上,面前有一大包撿拾而來的破爛,身後還有不小的一包,他在試圖將那背後的一大包背到肩上站起來,試了兩三次,沒有站起來。我看清了,那是一位七十以外的老者,幹廋,戴着一頂不合時宜、不合季節、顏色發舊的破旅遊帽,由於冷,鼻涕、哈喇子溜在嘴邊,樣子很難過。我看到了,就想幫老人一把,我往前靠近時,他卻突然警覺地抬起了頭,眼神中流露出敵意,我剛想説什麼,我看到他迅速地朝自己的右上衣口袋看了一眼,我明白了,老人今天“生意”不錯,酒店裏的人放開了造,扔出來的破爛就多,口袋裏已經有在他認為不錯的“收穫”了,這黑天半夜的,一個陌生人向他靠攏,不由得他沒有想法,如果不是雙手佔着,他會用手去按一按的,。我還能説什麼?只好看着他。

這個點數,都是吃完晚飯的時候,老者顯然是還沒有吃飯;這個歲數,早都應該是圍爐夜話、兒孫繞膝、頤養天年的時候,而這個老者還在為這些破爛拼命。老者急於想走,在凳子上掙了幾掙,好像還掙出一個屁來,因為我明顯的聽到了一聲響,最終,他艱難的背起了包,提起了袋子,顫巍巍的走了。

看着老人的背影,走在夜路上,內心就很有點不平靜。那句古詩就不由得迴響在腦際,“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雖沒有凍死那麼淒涼,但映襯在燈紅酒綠的背景下,眼前的情景還是顯得那麼悲涼。杜甫寫此詩時,也未必就真是有凍死骨橫屍街頭吧,只不過是一個形容對比而已,這樣的情況恐怕什麼時候都存在吧。目前為止,世上還沒有出現過真正的盛世,到了那種人人有飯吃的境界,因而,這種狀況就是免不了的,只不過我們要看在什麼樣相對的環境裏來看這個問題,戰亂,荒災的年頭不可避免,就多一點;和平,無亂的時代就應該相對少一點。當然,撿破爛不一定就離“凍死骨”很近,但起碼也不會太遠,我説過,那隻不過是一個比喻而已,程度不一,性質卻是相近的。如果,您細心的觀察一下,現在拾荒的人是不是挺多,往往一個垃圾箱要經過很多人的“洗禮”;你這邊還在喝水,早有一個銀髮滿頭的老太太站在你身邊等着你的空瓶。弱勢羣體到了強烈要引起社會關注的程度了,我們的社會追求的目標是什麼?不就是少有所依、老有所養嗎。看着老人,我就猜想着他年輕的時候一定也是瀟灑精神的,活力充沛的,可奮鬥了一輩子,最後竟在撿拾破爛,他內心深處是怎樣的?我們也會老,也是意氣風發中走向晚年,我們的晚景會怎樣?誰應該為這些弱者承擔起責任?是社會還是個人?是他是你還是我?好像我們大家都應該盡力的,不能在有能力的時候漠視那些失去能力因而淒涼的人,因為我們都會老的,都會失去能力,互幫互助才是人類社會應有的文明,大的口號先不用喊,還是切切實實關心一下週圍的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就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一個拾荒老人,身上價值幾何?卻也如此的警惕環境,這説明了什麼?是我另一層的思考。那些身家鉅萬的人,那些地位高上的人,強烈的維護自己的利益還是可以理解的,一個拾荒人,全身上下能有多少讓他人見財起意的家當,還是那樣驚慌,這就是説,這個社會對他來説並沒有感到安全,一個拾荒者都不能感到安全這説明了什麼?説明我們現在有問題,是需要解決的。同時,我又感覺到,不管一個人身份如何低微,地位如何卑下,維護自身正當利益的天性都是應該肯定的,我先前的想法是錯誤的,從這個老人身上我明白了這一點。央視記者到處採訪,你幸福嗎?回答幸福的有幾個?看來,人的尊嚴、幸福、安全,對自身利益的保護是不分等級的,都有這個需求和權利,達不到就都無幸福感。故而,社會的發展,就要尊重每個個性的生存狀況,而不是隻有富人、要人、貴人才有此權利,窮人、弱者同樣也需要關心。

想着,走着,不覺已經走到了家門口,看着温馨的燈光,真好,不知那個老人回到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