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母親的煙火的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3.18W

接母親回城,母親不肯。她説離不開那個家,離不開那兒煙火樣的生活。

母親的煙火的散文

村子裏早就有人用了煤氣灶和電磁爐,可母親就是不願意。也許,母親早已習慣了那些土鍋土灶。幾日不見,彷彿就覺那不是生活。鍋房很矮,出入都得低着頭。母親説,要高有什麼用?一個人,能出來進去就行了。那些鍋灶,還是幾年前父親和母親一起,用泥土和磚石壘砌的。其間,反反覆覆地修了好幾回。原先是拉着風箱的,那時人口多。後來,改成了柴草直燒。鍋屋不大,僅能容下兩個人。半年前還是父親和母親,現在只剩下母親一個人了。每次回家,欲幫忙。母親嚷着不同意,總嫌我們礙手礙腳。不是因為我們真的笨手笨腳,而是母親怕鍋屋裏那些散亂的煙塵髒了我們。

母親眼花了,背駝了,手腳也都不聽使喚了,可她總停不下來那一貫拾拾掇掇的忙碌。母親有坐骨神經疼,長時間已不再能坐得下來,有時只能單膝跪着地。看着,總讓人揪心的疼。回家,見母親往鍋灶去,心裏就隱隱的'想哭。吃着母親做出來的飯菜,心裏有太多的不忍。可就是攔不住,攔不住母親那一份執着的堅守。之於母親,那個鍋房,彷彿才是她一輩子最好的陣地。有一回,母親燒飯給我們吃。不小心落了些泥坯和草葉。我急忙把那東西挑撿乾淨,然後,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妻子説,有些磣。我説哪裏有,只不過是一點煙火滋味。每一次的飯菜,我都努力吃,我也勸妻子孩子努力吃。看我們吃得高興,母親也高興。因為,那是母親做的飯菜。

帶電磁爐回家,母親嫌那玩意炒菜不好吃,還老糊鍋,説什麼都不願用。母親老了,不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了。母親還説,家前院後到處都是柴草,瞎浪費電做什麼。況且,貓和狗都要喂,豬和羊還要飲,那樣的爐子能頂什麼用?我不知如何去勸解母親,更不知道該如何去安慰母親。有時候,只能隨着她的興致。有幾次,真想把母親的灶台給拆了。因怕母親傷心,所以一直未敢行動。

小時候,撿拾柴草,能跑遍整個湖塘。有時還要破着冰,去冷水裏撈那些蘆根根和樹枝。那時候,貧窮得連柴草都珍貴。現在滿溝渠都是秫秸稻草,滿河桶都是葦草蒲葉。相比那會兒,真是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啊。看着別人家滿地扔下的柴草,母親偏要一趟趟往家背。牆根下,灶台邊,堆得滿滿的。光院子裏,就堆積了好幾垛子。許多次勸説過母親,可就是攔不住。

冬日的寒涼裏,鄰人圍攏來,母親就用柴草給她們烤火取暖。説笑聲裏,一個個嚴冬被送走。

放假了,因為工作忙不便回。只好,把母親接到城裏來。不幾日,母親便吵着要走。她總説過不慣這裏的生活,若是不走,就怕熬不過去。沒辦法,只得把母親送回鄉下。母親常説,天好地好,都不如自己的家好;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家的狗窩。母親啊,兒子在的地方,應該是你的家的,而你卻從來沒有把這兒當做自己的家。靜下心想,不是母親嫌棄我們,是她真的捨不得那個生存幾十年的故土。那裏的一枝一葉,那裏的一花一草,那裏的一鍋一灶,母親是傾了情的。人老了,故土難離。母親的不捨,我倒能理解幾分。面對年邁的老母親,可我不知自己該怎麼辦?

我離開故土,已有二十多年,其間也搬了三四次家。一直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匆匆過客。有人問起家在哪兒時,我會毫不猶豫地對他説:母親在的地方才是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

小時候,喜歡坐在山崗上,聽蛙鳴蟬唱,看炊煙裊裊。每每看到那些炊煙升起,心便激動。母親早已做好了飯菜,站在宅頭等我們回家。母親的煙火,是我這輩子永遠都無法割捨了的一份記掛。那時的母親,面龐如炊煙一樣白。而現在……

站在四樓陽台上,總想眺望遠方。因為遠方,有母親雲彩樣的煙火升起。看着,心便安。